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成長必修學分|有條件的快樂,只能是充滿變數的快樂____ - Getting Closer to God's Voice 1985

有條件的快樂,不是真的快樂

據了解,baby出生就懂得笑。他們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快樂。但成人們也許都承擔著隱形的或無意識地不快樂。

 

有條件的快樂,是你允許自己擁有_____以後,你才認為自己是完整的是幸運幸福的。但人的慾望往往貪婪,上帝給你___以後,你又想擁有______,你才發現你的願望清單那麼多。重點是有條件的快樂,往往更加脆弱,更加短暫。

 

也許老一點的我們,會擁有很多年輕時候要不到的肯定或成就,只是屆時也可能同時失去了很多,甚至多了很多再也見不到卻很思念的人。

 

她說她要的不是功成名就,她要的只是快樂

劉若英的書裡寫到一年過年,父親為她寫春聯,她心裡要的不是功成名就,她要的只是快樂。長大以後,人們的快樂變難了?是不是人們給了自己太多的願望清單,又因為要不到想要的東西或愛不到想愛的人,而失落。這時候就會很想點播五月天的歌曲《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先說一個「小花不小心越活越久」的故事…..小花剛進大學便和大學同學們一起去算命,結果算命師對她說她應該活不過二十五歲。小花並不傷心,只是從今往後,小花想吃什麼買什麼,她都隨自己開心,她不再過度克制自己的慾望,她很快樂,雖然她從儲蓄控變身月光族,她要享受人生享受現在,最後小花不小心活過二十五歲,還在繼續她的人生,走一步算一步。

無法快樂的理由為什麼…..

跌跌撞撞反覆失去,在得失中擁有一些和失去一些,或許才是人生的常態。她不憂鬱但也不快樂,或許只是不滿足,這好像是很多人的常態。

 

感覺自己的好被辜負的人那麼多,那誰是壞人?拜讀過太多醫療的文章,普遍的疾病都是心傷或心鬱悶或焦慮或負面念頭引起長期損害大腦的後遺症。

 

高中生們想著,只要念大學就沒有門禁不用報備就可以不用考試就可以交男朋友(女朋友),生活就會風光明媚,但大學也會有大學的難題,像是科系是否適合,學科是否需要重修,是否有上課打混或評分不公的教授,告白是否會成功等等。畢業後也會有畢業後工作選擇的難題。單身有單身的孤獨,婚姻有婚姻的難題。老人家也有老人家的感概,父母也有父母的苦惱(像是我明明很愛我的孩子,為什麼孩子總是說感受不到我們的愛,讓我們很挫折)。轉換立場,就會發現多數人都挺不容易的。努力照顧孩子的爸媽,努力討好爸媽的孩子……

 

女孩們單身的時候想著戀愛後就會幸福的吧。但戀愛中也會也戀愛的難題,對方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吃飯約會旅遊各付各的會不會很殺氣氛(理科太太說他和理科先生約會時,理科先生會把花費計算到小數點第二位,這一點應該會讓他被很多女生拒絕二度約會吧),遠距離怎麼辦,面對喜歡的人一緊張就失言就失眠,素顏不夠美黑眼圈鼻頭粉刺怎麼辦[1]等等。為了留住愛情消滅不安全感,那就結婚吧[2] 他和她沒有話題了,那就生孩子維持感情吧。[3]日子太忙太奔波,退休後就會幸福了吧。但退休後也會有退休的難題。[4]

 

然後才赫然發現,這樣繞了一圈,如果思維不改變,這輩子,大概永遠無法幸福。就可能要這樣不幸福的過一輩子。

 

看過很多經濟富裕的人們,但他們的幸福指數往往並沒有特別高,甚至即使生活無憂,也不一定擁有更高的生活品質…..

 

人被送到人間,是為了享受,還是修行?人們對人生的設定是什麼?很多人擁有的太多卻悶悶不樂,是因為聚焦在自己不能擁有沒有擁有的而失落對嗎。

 

難過發悶的時候就問問自己:究竟在不快樂什麼?還是只是單純睡不好睡不飽而已?如果不快樂只會換到白髮和蒼老,甚至一身病痛,也要繼續下去嗎?

 

聽說,當心理有了能夠守護的人事物,就能感受無憂的快樂,因為你的focus不再聚焦自己的苦惱,你的focus是如何給予如何愛周遭的人…

 

 

別人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快樂

「哲學家蒙田寫道~一個人只想要快樂,這或許不難做到,可是如果他想比別人快樂,這恐怕就很困難了,因為別人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快樂」《不斷幸福論》換句話說,別人也往往沒有你想的那麼幸福,如果有機會真正認識旁人的生活,就能明白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苦惱,說與不說而已。

 

「側眼看別人會使我們受制於人,還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別人在愛情裡得到多少滿足、那滿足是比我們高或低,應該跟我們無關才對,但事實不然。…這種喜歡跟別人做比較的習慣,多麼容易讓人誤入歧途……..因為我們在別人的不幸中比對出自己的幸福。經過控制的心理學證實了這件令人難過的事實。…但這類愉快感持續的時間很短。…..事事都要向別人看齊的人,既得不到幸福,也找不到滿足。人就該過自己的生活。」《不斷幸福論》

 

小編司馬儀:這邏輯,就好像有的人他對於自己考得好或不好,他不跟自己比,他去跟別人比。自己的女友夠不夠好,也去跟別人的老婆比,或者拿女友的表現跟前女友相比。

 

大部分的億萬富翁都同意錢能讓人快樂,也能讓人不快樂

金錢,可以代表某一個程度的成就感,和少了一個可能導致壓力的因子,但能不能因此獲得快樂?沒有功成名就的前提下,也能健康快樂嗎??又,功成名就的定義,單單取決於口袋深度和頭銜的高度?

 

追求名利會降低生活滿意度

「金錢能否提振情緒乃是所有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問題…….就好像從喝香檳改成喝年度上選香檳….心理學家狄納訪談了五十位最富有的美國人,每一位的身價都超過十億美金,然而狄納發現這些人的生活滿意度只比平均值稍微高出一些。此外,大部分的億萬富翁都同意錢能讓人快樂,也能讓人不快樂的說法。….收入量表的底端人口,獲得更多金錢,才會讓滿意度明顯增加….然而一旦收入超過了這道貧窮的門檻,富裕和愉快感受之間就不在有多少關聯了。加薪的快樂感受到了人們習慣較高的生活水準就停了。...一家比較高級的餐廳 、一部比較漂亮的汽車和一間比較大的公寓所帶來的興奮,很快就煙消雲散…..對生活滿意的人口並沒有比五十年前高…富裕顯然並沒有帶來更多的幸福。例如美國人民的平均購買力在過去五十年大幅提升,但自認幸福人始終只佔三分之一左右。….然而,低度開發國家的情況截然不同….從貧窮國家如脫離羅馬尼亞而獨立的莫多瓦(Moldova)…..人民滿意度的指數快速上升…..在物資最缺乏的地方鮮少出現幸福…..《不斷幸福論》

image via  Love Yourself 好好愛自己| 萬芳 One-Fang|MV截圖 A Taiwanese Tale of Two Cities Youtube線上聽  

這句話,和好多好多年前我在公車上看到的一段勸世語錄說的很像,它說勞而無獲是正常的,勞而有獲,是福氣。把生命用另一種角度看,能平平安安的,平安無事,也許就該慶幸感恩。

 

★讀書會推薦書單|Stefan Klein《不斷幸福論》「得到了幸福還不夠,必須記住自己的幸福」

 

分辨哪些事物能帶來無時差的幸福感

糟的是,追求名利其實會降低生活滿意度。過去幾年來有多項研究顯示:虛榮心真是一項刑具。….那些認為金錢成功聲譽與姣好外表是最重要因素的人,比起那些比較重視與身邊夥伴維持良好關係、發揮個人天賦或者投入社會工作的人,前者對於生活較不滿意。…虛榮心的人即使實踐了願望也不滿足,財富與影響力不會提振他們的情緒,因為馬上又有下一個目標出在他們眼前。根據這些研究,虛榮心很強的人,出現焦慮與沮喪傾向的頻率也超出一般人….想要往上爬的人,經常必須把獎勵延後…正確的做法是學著分辨哪些事物能帶來幸福。….用別人的光來看自己的生活不會有多大幫助。….看到桌上擺了瓶花會讓人開心,即使花對我們的身體沒有任何實際價值。」《不斷幸福論》作者的結論是:蓄意追求成功的人,更容易有無助的感受,更容易深陷焦慮與沮喪。

 

小編司馬儀:個人會認為太貧困(高壓的生活壓力),或是完全沒有經濟自主能力,等於喪失某種程度的自由和自主權,必然會影響到快樂的程度,但當生活品質到一個程度,金錢是無法提升快樂的。追求名利、快樂與生活滿意度三者之間,很多資本主義下的成功和名利是離不開關係的,應該說,很可能很多追求名利的人,他們追到以後可能會發現那種成就感撐不了多久或很表層。

 

更正確的說,名利不應該是目標,應該是是附加價值才對,名利以外它必須要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譬如是為了家人去努力,那這樣的追逐,意義上和心理影響當然就完全不同了。就好像說,很多時候,很多人要為自己堅強很難,但想到有要保護的人,就能做到堅強了。長期觀察以後會發現,當一個給予者,其實給予越多,心理越強大。照顧人或犧牲奉獻之所以被負面被黑化,往往是照顧者本人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並沒有照顧自己,是完全忽略自己的身體或睡眠等等。所以才會越來越多人去討論自愛這件事。

你每天為快樂投資多少時間|得到了幸福還不夠,必須記住自己的幸福

「相對於我們經常很願意讓自己陷入錯誤的憤怒和悲傷,我們卻經常忽略了愉快的感受…當一切順利進行,我們的念頭很快就放到別處…在快樂時,假如只是模模糊糊感受到這份快樂的話,那麼我們不只扼殺了自己的快樂…..得到了幸福還不夠,必須記住自己的幸福…。」《不斷幸福論》

 

作者提到憂鬱症患者普遍的習性是不承認自己幸福,作者建議準備一本幸福日記,將「快樂的瞬間寫在白紙黑字上…只要能察覺到這類的幸福時光,可以把不幸福拋在腦後。」作者提到即便最低落的時候還是會有美好的moment,所以要詳細描繪美好的時光,就會發現生活比想像中愉快,也會更知道是什麼讓自己快樂。透過幸福日記療法,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兩個半月就脫離了沮喪。

作者在書中提到:「無奈感」對人會有毀滅的力量,他提到「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這件事始終代表一種壓力,它會降低幸福感」,這應該是豪門婚姻不快樂的因素之一?財富不會讓人不快樂,自主權被剝奪才是。所以作者認為只要增加一個人的自主程度,就能擁有更多的快樂。我想「無助」和「絕望」也是。某種視角來說,絕望就是對未來再沒有半分期待或冀望,不敢去想任何自己渴望的。

▲MAYDAY五月天 [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天空 ] feat.蔡依林 Official Live Video

 

印度最幸福的地方|喀拉拉(Kerala)

作者提到小農家裡生產的稻米只夠一家溫飽,永遠處在生存的壓力之下,但只要收入能有多一點改善,讓孩子生病可以看醫生甚至上學,他們的幸福指數就能多很多。作者提到印度喀拉拉(Kerala)這個地方,雖然每月平均所得洗魚四十歐元,但相較於印度其他省分1/2的男性與更高比例的女性都是文盲,這裡的人們都能讀能寫,文化蓬勃發展,發展武術、舞劇及阿柔吠陀等等。也拍了很多電影,每戶農人都有自給自足的土地,所以平均壽命高於比他們富裕的巴西人。這裡其實就是印度最幸福的地方。作者提到:沒有恐懼與壓力的生活,也會反過來促進健康。….身體,是幸福的感應器。

 

國民所得差距大的國家,社會對立越強?

作者提到社會不公越明顯的國家,人民平均壽命也越低;國民所得分配越平均的國家,滿意指數也越高。作者提到:「所居住的社會,有較多不公平現象地人民會較早死,其原因可能在於人民感受到了強烈社會對立因而形成壓力。」

 

作者提到過去三十年來,東歐國家所得差距拉大,又以俄羅斯與立陶宛最嚴重,當地的死亡逾也不減反提高三分之一。而進入資本主義後的匈牙利,國民所得增三倍,但只有少數人得利,多數人財產和過去相同,當地死亡率居然暴增五分之一。作者提到:「根據新自由主義的世界觀來看,只要較不富裕者的收入沒有下降,那麼,富有者越富的現象並不會對任何人造成損害….一旦社會裡的對立程度升高,這時所有人都是輸家-不管你是有錢人或貧戶。」推論應該是社會對立到一個程度,犯罪率也可能因此上升。

 

作者提到美國賓州過去有一個小城叫做羅賽托(Roseto)那裡的人沒有人在退休前死於心血管疾病,當地65歲的男生死亡率是美國其他地區的一半。這裡的社會風氣很特別,居民向心力強(這裡的居民原本是義大利南方某一區來的移民),他們很團結,很忌諱展示財富,(不能藉由服裝貨車或房去show財富),這裡甚至沒有出現犯罪行為。但二十世紀下半葉以後,這裡改變了…..

 

隨著傳統被推翻,Roseto的社群瓦解了,居民的死亡率和生病率已開始和其他地方無異。作者認為舊時代的(Roseto)居民擁有濃厚的歸屬感,居民之間的信任感很強,因為不能炫富,所以所有人不比較不驕傲也不自卑,不需要超越鄰居,也無須因為成就不夠出色而擔憂。作者認為讓人不快樂的是sense of inferiority。

 

具體化寫下你所有的憂慮和恐懼或悲觀

「幸與不幸的兩面都是真的,問題只在於你要站在哪一邊。…期待比記憶更能扭曲我們的感受….沒有東西一定是好的或壞的,是你的想法把它看成好壞。…悲觀只會助長多餘的憂慮與恐懼。悲觀會削弱我們取得幸福的能力。」《不斷幸福論》。

 

作者提到認知行為治療法,就是魯賓遜方法,其成功率和接受藥物治療一樣高。作者主張「把一切的憂慮、自責以及與自己命運的爭辯都寫下來…寫下來之後,我們對於晦暗未來的想法、認為自己毫無價值的想法,就會變得非常具體… 也就比在腦海裡不斷打轉的想像來得更容易檢視….」,並逐一寫下對抗負面想法的作法,目的是讓負面想法出現後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就控制它,反而可以幫助我們擺脫掉所有的憂慮。

 

沮喪本身就是一種持續的壓力…這會造成其他的壓力賀爾蒙也被釋放出來….假如沮喪持續地太久,腦的核心會被侵蝕」《不斷幸福論》

 

憂鬱不只是和神經傳導物質管理的不平衡有關,而是連神經元的固定連結也會受到牽連….憂鬱日久,腦失去了應變能力….憂鬱狀態也變得更加頑固。感受的能力減弱,理智與注意力也退化。…在憂鬱症初期,工作記憶受損,而壓力賀爾蒙削弱了思考力。」《不斷幸福論》

 

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心理學家拉吉柯夫斯卡(Grazyna Rajokowska)發現,多次患有嚴重憂鬱症的人,他們額葉裡被特定神經元佔據的空間比一般人少三分之一,其他腦區也會喪失許多物質,使得腦區可能完全萎縮。這可以從海馬迴萎縮而造成憂鬱的人身上觀察出來,海馬迴是建立記憶的重要區域。………沮喪消沉的人,對於世界的興趣也會消失,一個沮喪的人只看著自己的內心…而且不斷鑽牛角尖,試著想出自己為什麼而痛苦」《不斷幸福論》

 

不論多微小的幸福或幸運,都必須記住!

 

作者Stefan Klein也提到哈佛大學神經學者羅伯特·本森(Robert Benson )研究打坐與冥想對大腦的作用。發現念頭平靜以後,腦的電波會轉化變成比較平靜的 α波(alpha),脈搏 、氧氣需求量與血壓也會跟著下降。

 

作者提到出版過155本書的暢銷作家康薩利克(Heinz Konsalik )曾經表示自己沉浸在筆下的人物中,忘了時間忘了飲食,只有寧靜,就這樣八或十個小時以後,他精疲力竭,需要二十分鐘才可以說故事裡的世界回到自己原本的世界,他提到心理學家齊仲米哈呂(Mihaly Csikszentmihalyi)訪問了外科醫生、指揮家等等需要高度的專注的專業人士發現他們專注的體驗也是那麼類似。作者主張全神貫注的時候幸福感應該和多巴胺有關。但作者也提到工作記憶被過分要求,大腦會應付不過來而崩潰。推論很可能是因為工作超過負荷而引爆壓力賀爾蒙的緣故。

 

 

人際關係專欄

心理學│加藤諦三「讓你感到畏縮的事物,正是你內心真正想追求的事物。」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回答36個問題幫你釐清自己在乎什麼….

Post-traumatic Growth | 禍福相依,災難的正面意義 BLESSINGS IN DISGUISE

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之,失言」

【人際.朋友】那些過得開心人緣不錯的人,通常沒有濫好人的特質

拒絕力|善良不是要你當濫好人,堅守原則的人才會被尊重…..

成長必學情商|這畢竟是你的人生____will always be their prisoner. -Lao Tzu


庸人自擾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在閒暇時刻比較常想起不愉快的幻想…晦暗的想法總是攫獲取了較多的注意力…..人們過度美化了休閒時間的意義.。接受問卷調查的人全都認為自己專心工作的時候比較快樂,勝過晚上或周末無所事事的感受。受訪的工廠工人覺得自己快樂的工作時數,是休閒時數的兩倍,這個數字在職員和經理身上更高《不斷幸福論》

 

小編司馬儀:是否是處理工作的難題,遠比處理人際關係的難題更輕鬆更容易獲得成就感?或者,工作的難題之於人生其他難題,是相對較簡單的?

 

抗憂鬱藥物對於情緒穩定的人沒有作用

「像百憂解這種藥物,有時被報章媒體譽為可以讓所有人快樂的幸福藥丸….實際上對於情緒穩定的人並沒有作用。…它們不是製造幸福的藥丸,而是對抗不幸福的藥丸。…可以帶走不好的感受,卻無法帶來美好的感受」《不斷幸福論》

 

百憂解與類似的藥物並不會讓健康的人快樂得像是漫步在雲端....血清素的管理與壓力系統是彼此相連的…這種抗憂鬱藥物正是利用了血清素的作用來減緩壓力和隨之而來的負面感受…抗憂鬱藥物對於沒有壓力的人來說並無效果。…」《不斷幸福論》

 

小目標小成就累積持續的小小成就感

「在生活面前退縮的人只會讓一切變得更糟糕。….假如繼續消極放任興趣缺缺與無所事事發展成惡性循環,就大錯特錯。…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對抗沮喪….忙碌時,腦會受到督促,也就比較沒有機會糾結在晦暗的想法上面。…只要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目標上,那麼留給悲觀的想法與感受的遊戲空間顯然就不多了。….成就感偏偏在情緒惡劣的時刻裡更加重要。」摘錄自《不斷幸福論》。

 

作者主張沮喪的腦工作效率較低,所以不要設定太高的目標,可以設定小目標,就可以在累積小成就感的同時不至於製造壓力。

 

「運動藉著刺激神經元萌芽,可以控制最具威脅性的憂鬱症症狀,也就是灰質的萎縮….效果就像天然的百憂解-消耗體力的活動會釋放出血清素…因為盡全力運動會釋放出陶醉分子安多芬。《不斷幸福論》

 

「我們經常錯把滿足和幸福混為一談…幸福只出現在當下,至於滿足則是我們保留在腦海裡的感受。《不斷幸福論》

 

「許多研究都顯示壓力會致病,壓力也會削弱我們的免疫系統。《不斷幸福論》。同理可證,憂鬱也是,它的破壞力和壓力太像了,只是可能更多而已。

 

依照書裡的說法,人們喜歡喝酒,是因為酒精可以增加大腦的安多芬,大吃甜食也是,目的都是為了更能承受孤單。

 

書裡寫道:「假使文明人類能夠活在自己所選擇的寂寞裡,或者與世隔絕只活在兩人關係的繭裡,但單獨一個人或者僅僅只有一對伴侶,這在原始社會是沒有存活機會的。….卷尾猴每一段官關係都必須從零開始,牠們不懂什麼叫做穩地的夥伴關係….黑猩猩不但能維繫長年的關係….位階高的公猩猩必須透過與其他動物的複雜結盟關係確保自己獲得支持-這是一種權力平衡…黑猩猩這種高誌傷的動物非常樂意等待補償-這是牠們靠記憶來做到。」

運動等同獲得天然的百憂解

作者也主張運動是趕走憂鬱的理想方法,他認為光是知道自己為自己做了一點事這樣的成就感,就足夠趕走憂鬱。他也提到:運動會直接影響腦部的生長,甚至促進新的神經元形成。作者也提到運動可以「刺激神經元萌芽,可以控制最具威脅性的憂鬱症徵兆,也就是灰質的萎縮。…盡全力活動會釋放出陶醉分子安多芬」並且,運動會釋放出血清素,等於透過運動獲得天然的百憂解

 

《不斷幸福論》書裡寫道:「一出生就眼盲的孩童,無法從任何人身上學習到表情,但他們出於本能就會微笑。....不管你是為什麼時候而高興,你的身體都會便興奮…血液在血管裡流動得比較快…這時四肢的肌肉會放鬆,並且變得柔軟有彈性…快樂也會改變賀爾蒙的平衡…這就是幸福的模樣。….先是大腦接收到了心臟、皮膚和肌肉所發出的特定訊息。….人在覺得不被需要的時候會感到受屈辱…無奈感如何在人類身上造就了令人震驚的毀滅…自主帶來幸福….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這件事始終代表一種壓力,它會減低幸福感….增加一點點自主程度,可以讓一個人快樂很多,甚至可以延長壽命。」

最近名人自殺潮,就好像把不快樂這件事丟到宇宙的中心。微笑,被科學証實是可以讓人感《不斷幸福論》解開名人不快樂和愛情長跑失溫的謎底和解藥!幸福的 ,但需要符合兩個前提,關鍵在於你的眼角是否有微笑!書裡提到:「腦袋裡會不會有個負責微笑的開關?….真心在微笑時,不只嘴角會上揚,連眼角也會出現笑紋。…受試者裡面,凡是把眼睛周圍肌肉控制地越好的人,越常說自己出現了說不清原因的好心情。」quote from 24,  46-47

 

大腦用你的表情判斷你快樂與否

讀了很多醫學報導之後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有沒有吃飽,是大腦控制,不是胃控制(咀嚼的次數幾乎可以決定你是否感到飽足感),快樂與否,大腦用你的表情做判斷,而不是用你的心做判斷。還有,我們的快樂思維或負面思惟也會留下路徑….路徑,也就可能形成慣性。

 

暴怒發洩壞情緒,只會情緒更加惡化而已

作者表示:「一般說來,我們對負面感受的體驗會比正面感受來得強烈……..所以我們對恐懼與沮喪的感受比對快樂的感受來的更快速也更強烈….我們比較傾向於感受不快樂,所以我們對恐懼與沮喪的感受來更快也更強烈….快樂不會不請自來……負面情緒產生的那一刻就控制住情緒是絕對做得到的,不過,必須是我們意識到感受之後馬上把感受推開…….大發雷霆可以是放怒氣….這樣的想法便在被證明為完全錯誤,而且有害健康..…..大發雷霆只會加重怒氣」但作者主張對親近的人訴苦,被理解,可以讓痛的程度減半。至於哭,日本有眼淚治療,但據了解,哭泣超過十五分鐘便有害健康。

▲額葉是用來控制負面情緒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beeigoo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