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淺談洞穴潛水 Toddy Style 側掛系統的個人思緒! | BlueTrend 藍色脈動

海編說:側掛、洞穴潛水對於一個潛水員而言相當迷人,但有是一個未知的領域,除了在費用上所費不貲之外,其所包含的技術含量與心理素質,也遠遠超過一般休閒潛水領域的層度。網路上關於洞穴潛水與技術潛水的相關分享不多,更為技術潛水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感謝 百鬼夜行 TEK Dive Team 的 Ryan Chan 教練的分享,讓我們可以更加了解洞穴潛水的相關訊息。

淺談 Toddy Style 側掛系統的個人思緒!

“Turks & Caicos 在哪裏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片海對我來說,是一個願望的終點,跟另一個故事的起點.” —R.C.

2014 年的夏天,我拿到Open Water Scuba Diver 的證照,在最後一枝海洋實習結束回程的船上,跟我的加拿大籍教練聊天聽到他說跟朋友背著空氣單支下52m。我說,太危險了,我應該當個休閒潛水員就好了。後來,在我開始減壓時,我也跟朋友說,其實差不多這樣就好了,開放水域稍微擴展一點自己下水深度的限制,夠了. 像什麼洞穴沈船之類的,太危險還是交給那些腦袋不正常不要命的瘋子去潛好了!

後來我在墨西哥跟我的法國籍教練上完了全洞穴課程,淺淺的嘆息想著,走了這麼遠,終於到達終點了… 然後,我又莫名奇妙的變成了Hypoxic Trimix Diver 跟 Cave Surveying Diver… 拆氣瓶鑽很窄很窄的洞… 100m變成了日常的 Fun Dive…
現在的我,也不再說我一定不要潛什麼類型的水了,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宿命會帶領潛水人走向什麼樣的道路。

其實我今天是想聊聊裝備的選擇,因為那些都是我在身為一個潛水員走過的路,或者說走錯的幾次冤枉路.。現在回頭來想,要是當初有人能阻止我買其實我根本用不了多久的裝備的話,那我不知道可以省下多少適應那些過往裝備的時間跟金錢,讓我的路走得更快一點。不過其實也是因為接觸過了一堆裝備,所以自己在講課教學的時候才能用親身經歷跟我要推技潛坑的對象,啊不,是熱愛潛水的學生;好好的具體說明各種裝備的利弊。

潛到現在,其實在全世界認識了很多很多很多的優秀技術潛水員,又因為我自己對洞穴潛水的愛,所以認識的朋友裡面有一個可觀的比例都是洞穴潛水員,洞穴探險家,或者洞穴教練訓練官。我在大約今年四月左右時,跟國外四位不同地區,國籍,也不同系統的有名洞穴教練訓練官聊到了一個裝備的話題:Toddy Style Sidemount 側掛裝備

好,我用我有限的知識稍微簡單介紹一下 Toddy Style Sidemount(TS)  好了。其實這不是什麼太新的發明,在很早以前OMS 就曾經做過類似這樣的所謂夾心餅乾側掛裝備,但是是著名洞穴探險家 Thorsten Waelde (Toddy) 在90年代後期從墨西哥完成洞穴教練訓練回到歐洲時,發現墨西哥流派的裝備在水冷需要乾衣的歐洲水域中,有它一定程度的限制性,於是在2000年代就開始改良這個夾心餅乾式的側掛裝備,也就是用兩片金屬背板夾住氣囊的側掛裝備。一方面用金屬背板來增加乾衣潛水所需的配重量,另一方面也是用背板來限制住密閉空間潛水時氣囊充氣縱向膨脹的體積,當然除了 Harness 的部分,Thorsten Waelde 也在管線的配置細節上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包括全部調節器二級頭管路都用1m長的中壓管並且都加上90度轉彎接頭等等,我在這裡不加詳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聽聽 Steve Davis “Speaking Sidemount” 第 24集,對Thorsten Waelde 的專訪中,有更詳細的介紹。

好吧,回到我跟四位國外洞穴探險家朋友對於 Toddy Style 的討論。首先是它的優點. 對於我們側掛洞穴潛水員來說,在使用不同的氣源裝備時,都會多多少少需要做一些相應的調整. 比如用 OC S80 氣瓶時的配置,跟側掛 CCR 的配置其實就有點不太一樣。而就我的其中一位朋友告訴我的,Toddy Style 主要是在跟 T-REB 側掛 CCR 合作,在用 OC 與 CC 時,似乎裝備上需要調整的部位不是太多太複雜。然後就是雙背板夾心餅乾/三明治式的設計,的確能讓在冷水域穿乾衣潛水的潛水員把所需的配重與裝備結合而不是額外的在主裝備外加重量。

TOBBY-STYLE-側掛-技術潛水 TOBBY STYLE 官網圖片

TS 的優點聽起來好像真的還不錯,然後我就開始繼續的想下去了. 第一個問題,我一年有多少的機會是穿乾衣潛水的? 也許這也是你在選擇裝備時該思考的問題. 如果你是個穿濕衣潛水比較多的人(或者甚至根本沒有乾衣)那你需不需要把兩塊不可在水下移除的配重(金屬背板x2) 放在身上? 又假設要是你的氣囊漏氣故障需要用 SMB 當作備用浮力裝置時,你的浮力袋能不能撐起兩個背板的負浮力? 可以的話要把浮力袋打到多大?在流區會增加多少水阻?而這些增加的水阻會耗掉你多少的體力=氣源?

第二個問題是,當我在 R4/R5 等級(註一/圖二)狹窄密閉空間潛水時,使用軟背囊有它收張體積的彈性空間,要是硬的背板的話,會不會有卡住卡死的問題?在那麼小的空間裡,你能伸展四肢的空間都非常有限了,更不要說是脫困了,可能只有一支手勉強的用來扳石頭前進而已;連蛙鞋都沒辦法踢,也最好不要踢了揚沙害死潛伴. 當然 Thorsten Waelde 是個比我優秀也有經驗的洞穴探險員,他在專訪中說他從來沒有卡住卡死的問題,我也相信他。但我不是他,也沒有他的經驗豐富,更沒有他懂 TS 系統裝備,那你呢? 如果在空間寬敞的密閉空間,我的第一選擇是墨西哥流派側掛裝備,第二選擇,也會是背掛雙瓶裝備吧?

TOBBY-STYLE-側掛-技術潛水 R4 等級狹窄空間

不要想說這絕對不會干你的事,你又不潛窄洞穴之類的. 相信我,看了前文你就知道,當年我也是這麼覺得的!

說到經驗,就帶到了我的下一個問題。關於訓練的品質,如果我一定要用 TS 側掛系統的話,我一定會去找發明者本人上課,因為至少第一,我在我常常活動的區域並沒有看過有人在用這個系統,就算與使用這個系統的人有機會共潛,我也不了解他們的緊急狀況應對方法,那要是我在水下出狀況了,怎麼辦? 而我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不可能會去找就近聲稱是教練,但對這個系統經驗不足的人學習. 這些人可能對於販賣這個裝備獲取利潤的熱情遠大於他能的技術與經驗,但我相信,發明者本人也許能回答我的各種疑問並提出解決辦法與建議。

其中一個細節技術問題包括,我看到它的氣瓶綁帶配置與裝備腰帶和腰間D環高度的相對關係… 那樣的設定要是像歐洲或者佛羅里達用鋼瓶絕對OK沒問題,但是用鋁瓶側掛潛水到氣瓶本身變成正浮力時,我想要維持氣瓶的水平應該有難度。(我有官方照片,有興趣的可以私訊跟我要去看,就不公布了)而在洞穴或者其他密閉空間裡,假如你的技潛教練跟你說側掛氣瓶的 Trim 不重要無所謂的話,那我幾乎可以跟你保證不是他不會教就是他自己也不懂或者根本在騙你!

而邏輯上看來,TS 並不是一個這兩年才出現的新側掛思維,以到現在為止推廣的普及接受率來說,它應該也更不能稱為一個新趨勢吧? 但為什麼全世界絕大部分的洞穴潛水員沒有選擇它呢?這部分我建議大家可以上國外的 Scubaboard 論壇看看關於 TS 側掛系統的討論,立場基本上是一面倒. 不過也有可能只是人們不懂它的好吧? 對於這部分,我還不夠懂它到能給太多建議。

聊到側掛裝備的普及率,接下來是一個比較的問題. 目前相較之下,英國流派側掛裝備,墨西哥流派側掛裝備,以及佛羅里達流派,對於各種洞穴絕大部分的狀況都已經經過非常多洞穴潛水探險家以及很多年的親身經驗測試和改進,有更高的使用率,跟普及系統化的訓練模式和師資。其實以現在來說,怎樣的裝備在考慮售後服務,訓練等等的角度上,對我來說會是更安全方便的呢?

更大的重點是,我會建議各位買一次到位盡量不再需要換的裝備,錢難賺啊!

其實我相信沒有一個洞穴裝備發明者會做沒有意義的事情,我確定它是能用的好裝備,但也許 TS 也是有我還不了解的優點,只是現在以我個人休閒也好,技術潛水也好,我有太多其他更方便安全容易理解的裝備選擇。也許有一天 TS 有了真正突破型的功能發展,解決了現存裝備無法解決的關鍵問題時;我才會去考慮真的進一步認識它吧。雖然我聊天的四位世界各地洞穴潛水探險家朋友都不是用 TS 也沒打算考慮 TS,但誰知道雖然十幾年來 TS 都沒有成為一種被大多數洞穴潛水員選擇的裝備,未來在商家的強力促銷推廣下又會有什麼改變呢? 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註一:
R = Restriction 密閉狹窄空間
R1 = 背掛雙瓶可勉強通過
R2 = 背掛雙瓶無法通過,只有側掛潛水員能通過.
R3 = 側掛潛水員不拆氣瓶勉強能通過.
R4 = 側掛潛水員需要拆卸部分氣瓶才能通過
R5 = 側掛潛水員必須拆掉所有氣瓶(No Mount) 才能通過

衍伸連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bluetrendmedia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