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星際效應》重力不同,時間快慢也不同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電影海報

Interstellar(美國.英國.加拿大.冰島) / 星際效應(台) / 星际穿越(中) / 星際啟示錄(港)

很久很久以前看到《星際效應》的預告時(可能是前導預告),感覺有點以前看過的一部鬼片(或外星人)的預告,玉米田、房間內好像鬧鬼,沒有出現跟外太空相關的東西;這是我對這部電影最早的印象。

後來很難避免的會在各處看見這部電影的廣告看板,也會在臉書上由文章的標題發現這部電影與外太空有關,知道這部電影本來就是許多影迷很期待的年度大片,上映後票房很好。

當時為了要看IMAX版本,得受限於只有美麗華影城可選,剛好那段時間太忙,就這樣錯過了進戲院看首輪的機會。等到電影在二輪上映才趕緊跑去看。

 

會覺得這部跟導演的另一部作品《全面啟動》(Inception)有點像,都是用現有的科學發現或理論,做為基本的設定然後再延伸出各種想像的作品。

用大家較為熟悉的漫畫舉例來說,《美食獵人》(トリコ)有一招武功是利用「芬多精」去做攻擊,就是基於對芬多精的基本認知,延伸成一種招式,或許仔細討論起來人類不可能有辦法施展這招,但它至少是基於一種已知科學下去做發想的。

那什麼是沒有基於科學理論去做發想的作品?像是《哆啦A夢》(ドラえもん),或是那種能瞬間從A時間點到B時間點進行「時空旅行」的作品都是。

然而在《全面啟動》它對夢的設定,與我個人從日常生活中對自己夢境歸納出來的結論是違背的,觀賞時就不覺得好看;那種感覺就好像看到一部把蔣先生設定成一個仁慈善良大好人的電影一樣,無法說服我(我說得是古惑仔那個蔣先生啦)。

但是《星際效應》在科學的設定上,大多都是我能接受的,就個人的感受而言,會覺得導演的作品是有變得比以前稍微嚴謹些的,而且是我看過最接近現實中可行的時光旅行理論。

 

至於這篇電影心得,打算來介紹我理解到的故事劇情(會解答科學層面的部份,但應該是很容易懂的那種);不過我看電影前後都「不曾」去翻閱相關的科學理論來看,我僅用個人認為是基礎科學常識的角度來解釋,在細節的部份不是那麼肯定。(又有多少人記得光速是每秒幾公里呢?或能不能明確說出蜘蛛算不算是昆蟲?)

 

.主要獎項:奧斯卡入圍(5)、奧斯卡得獎(1) @2015年奧斯卡

.上映日期:2014/11/07

.電視首播:2015/12/19 21:00~23:45 @ HBO

.片長:169分

.電影資訊:@IMDb(8.8/510,530)、@爛蕃茄(72%/283)、@臉書專頁(122萬)

.電影預告:中文預告

.片尾劇情: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四維空間、五維空間、速度、重力、人類移民其他星球、時空旅行

 

關於《星際效應》的科學設定,你可能聽過一堆專有名詞,看過一堆複雜的圖表或公式,但是真的懂那些理論嗎?

我覺得天文是很恐怖的事,也一直沒啥勇氣去認真理解,僅從個人認知的常識中來描述觀賞電影後的感受。

這僅代表我「看了一次」後的感受,是在二輪戲院看的,不是網路下載影片或租DVD可以按暫停的,觀賞電影距離寫心得隔了一個星期。有錯的部份歡迎留言告知與補充,但內文除了錯字不會特別去更動。

 

關於時光旅行的基本論點

一般認為「有可能」(非已被證實)影響時間的要素主要有兩種:速度、重力。

 

速度的理論大概是這個樣子的,假設在地球上打造能環繞地球一圈的鐵路,也發明出一台速度接近光速的交通工具。

光速時速約 1,079,252,848公里左右,光一秒約可繞地球7.5圈,我們必須先發明出速度這麼快的機器。

這時讓乘客搭上這交通工具,開始不眠不休的環繞地球。

交通工具內與地球的時間會有差異,外頭地球已經過了100年,交通工具內才過了50年。

當交通工具內的人走出來時,他的時間才過了50年,但地球上已經過了100年,就是所謂的時空旅行。

 

重力的理論也類似,就是我們乘坐太空船去重力很重的星球繞圈圈,像是黑洞;

當重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太空船內的時間只過了50年,但地球上已經過了100年。

只有在繞的這段時間會有影響喔,不包括太空船前往黑洞所需路程的時間。

以上的理論在確切的數字上可能有差異,但我知道的理論大概是這樣。

 

實際上有沒有可能發明出這些東西呢?雖然科技不斷在進步,但是不是有些東西是有極限的呢?

你得考慮到空氣的阻力,即使把這條鐵道蓋個防護罩,抽空空氣(降低空氣阻力)、利用磁浮技巧降低列車與鐵軌的摩擦等等(目前磁浮列車速度的紀錄是574.8公里),還是有非常大的困難。

不過電影就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大概知道這些就可以來理解電影故事了。

 

故事說明

未來某個時間點,地球上有強烈的沙塵風暴,造成生活上的困難與麻煩。農作物都會染上枯萎病,只剩玉米可以耕作,糧食缺乏讓人類放棄發展高科技而著重在農業上;原本專精於飛航技術的庫柏成了農夫專家。

庫柏的小女兒墨菲發現房間內內有異樣,認為是有鬼,書櫃上掉下來的書是在暗示她什麼;她跟老爸庫柏說,庫柏不相信,以為孩子只是怕鬼。

後來庫柏發現房間內的沙子以一種有規則的間隔落下,解碼後是一個地標。當他前往這個藏的很隱密的地方後發現這裡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裡頭的布蘭德教授告訴庫柏就連玉米也會開始枯萎,他們想往外太空去尋找可供人類生活的星球。

NASA 發現在土星附近發現一個蟲洞,認為是外星人特地打開的,用意是解救人類。於是他們在十年前有執行過一個拉撒路任務(Lazarus Missions),派了12名勇士去探險。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圖解

(c)這條線是我自己畫的,代表電影中人類目前的科技有生之年(或地球人類滅亡之前)能探索的空間,在這裡頭沒有任何可供人類居住的星球。

這一點跟目前「實際上」人類所面臨到的問題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只能把希望寄託於「未來的科技」。

若要從地球直接到(b)是不可能的,所需的時間太久,地球上(或太空船上)的人類早滅亡了。

在電影中出現一個神秘的力量,他們在土星附近弄了一個蟲洞(a),只要太空船進到蟲洞中,就能瞬間移動到(b)這裡。(很像任意門,所以蟲洞它是一種想像,尚未被證實存在,有極大的可能它是完全不存在的。)

第一批拉撒路任務派了12個人,他們各自挑了一顆星球,若那顆星球上適合人類生存,那就是人類的新家。

那幹麼還要主角他們前往?這部份我不確定,我覺得應該設定成,得到(b)這裡才能收到12個人回傳的訊息(距離地球太遠);

若地球就能收到的12位太空人回傳的訊息,那就可以事先排好要探訪的優先順率了。

 

庫柏駕駛技術很好,NASA需要他幫忙執行這任務;他要出發前女兒不讓他去,說書櫃上掉下來的訊息顯示著「留下」(Stay),庫柏為了全人類的利益,還是離開了女兒。

於是庫柏、艾米莉亞、物理學家羅米利(Romilly)、地質學家道爾(Doyle),機器人塔斯(TARS)和凱斯(CASE)就駕駛著「永續號」(Endurance)出發啦。

這裡電影又設定了一個裝置可以讓太空人進入冬眠(也是幻想出來的科技),不然在漫長的航行過程中可能會先老死。(即使縮短了距離,還是非常的遠呀。)

當眾人到達(b)之後,發現有3顆星球可能適合人類居住,其中1號星球剛有訊息傳過來,他們決定先去這探測。這時羅米利留在母艦上(永續號)說要研究黑洞,剩下的人前往1號星球。

1號星球在黑洞「巨人」(Gargantua)旁邊(之前提到的都是蟲洞而非黑洞喔,蟲洞是因為空間扭曲能瞬間移動用,黑洞則是重力極大的球體。)

因為這個星球重力很重,且軌道是繞著黑洞,根據理論這上頭的時間會比較慢(交通工具1小時、地球2小時)。但電影設定的更誇張,主角們在1號星球上的1小時,等於外界(地球、(b)這裡)7年。

他們上去1號星球後發現遠方好像有山脈,結果是超級巨浪(製造驚悚緊張感嘍),要趕緊逃難;這時艾米莉亞想帶走來這的研究員米勒(Miller)的資料,庫柏認為要先逃命,叫機器人塔斯(之前看覺得它外觀好醜,走起路來好拙,結果變身後超強的!)去救艾米莉亞。但犧牲掉另一名夥伴道爾的性命。

當他們順利離開時才想到,雖然他們出發前才收到1號星球傳來的訊息,但他們沒算到這裡時間比較慢,也就是說米勒到這星球後,才剛發出訊息沒多久他就死了,這裡的1小時是外界的7年。

10年過後地球上的主角們出發,加上航程大概在10多年,這只不過是這1號星球上2小時的時間;米勒前腳剛死,主角們後腳就踏上這個星球。

這是電影第一次玩這個「重力不同,時間快慢也不同」的哏。

千均一髮之際,庫柏、艾米莉亞、塔斯搭著小飛艇回到母艦(b)這,結果羅米利已是白髮,因為他們在1號星球上所花費的3個多小時是外頭的23年。(記得上頭說的,只有在重力很重的軌道上的人時間才會被改變,母艦這跟地球的時間是一樣的)

羅米利本來研究完黑洞應該就要去冬眠的,但是他以為庫柏等人馬上就會回來了,沒想到一等就是23年沒消息。

 

這裡就得提到他們出發前的A、B計畫。

A計畫是:

庫柏等人到(b)這裡收聽12個情報,找最有可能居住人的星球去實際探勘,確認可以住人後返回地球。

布蘭德教授在這段時間在地球上研究重力,找出讓所有人一起遷往新星球的方法。(電影沒有明講辦法也,是要讓地球變成無重力,好讓飛船拖著走,到新星球附近後再慢慢來回接駁?)

B計畫是:

放棄地球上的人類,帶著5000份人類的DNA去新的星球上繁殖。

 

接下來他們得在2個星球選一個,這樣永續號的動力才足夠去探索2號或3號星球得到結果後,回到(b)這裡,開著永續號回地球。(A計畫)

艾米莉亞認為2號星球最有可能適合人類生活,但是她沒講出來的是,她愛著前往2號星球的艾德蒙斯。

電影這裡想講的大概是類似「火車難題」,人類會為了救自己心愛的人,犧牲掉更多人(或是整個人類)的性命。

人本來就是很容易受情感牽連的,若影響到關鍵的判斷,它就成了人的盲點;

但如果沒有這份情感,我想人類也不會發展到現今,大家對孩子沒情感,放著任其自生自滅,哪會有我們。

庫柏認為3號星球回傳的訊號「看起來」才最像是人類可以居住的,他想去3號星球。

艾米莉亞嗆他: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相同的難題(你的女兒),看你還有沒有辦法保持理性。

艾米莉亞辯駁著,她相信是愛牽引著她做出這樣的判斷。(這麼神化愛的功能,讓我猜到他們前往3號行星的下場。)

於是他們就跑去3號星球啦!

 

到3號星球喚醒曼恩博士後(麥特戴蒙飾演),曼恩說了很多話,他說這裡地球看起來不能生存,但是地底下有人類生活所需的一切要素。

一次曼恩跟庫柏單獨外出探勘的機會,曼恩暗殺庫柏,因為這星球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他害怕被遺棄在這星球上,他知道回傳假消息後地球上就有人會來救他,主角他們就這樣被騙來了。

曼恩偷走一艘飛行船(並炸死羅米利),他想回到(b)這裡去跟母艦接上,但這需要授權,曼恩硬來的結果就是引起爆炸。

艾米莉亞接到庫柏後,想趕回母艦那,但還是來不及阻止曼恩。

 

這時基本上應該是GG啦!(參考GG解說)但庫柏憑著高超的技巧還是把飛行船接上母艦。

他的計畫是利用兩艘飛行船去推動母艦逃離黑洞重力的吸引,這時機器人控制一個飛行船、庫柏控制一個飛行船,艾米莉亞在母艦上,

庫柏騙艾米莉亞說,犧牲掉機器人,機器人那台飛行船的動力用光後,就足以推動母艦+一艘飛行船,他們一起去2號星球。(只剩B計畫了)

但實際上這樣的動力還是不夠,所以庫柏早就計畫犧牲自己了,讓艾米莉亞去完全繁衍人類的最終機會。

庫柏跟機器人一起掉進應該是黑洞的地方。(根據重力原理他早就被壓扁了,不過這是電影)

 

這裡又要來先解釋一下什麼是五次元了。

一般我們認為「點」構成「線」,「線」構成「面」,只要xyz三個方向(長、寬、高)的座標,就足以描述空間上的任一位置。

點是0維、線是1維、面是2維、立體是3維。

然後就是有科學家認為還有所謂的4維,就是「時間」。

譬如小豪宅是一個3維的東西,2015年3月20日20點20分20秒的小豪宅(闕小豪躺在床上挖鼻孔)、21秒的小豪宅(擺設一樣,闕小豪正在看著鼻屎)、22秒的小豪宅(擺設一樣,闕小豪正吃下鼻屎);時間也會是一個維度。

然後這樣還不夠,科學家認為有所謂的5維,就是「重力」。

地球上的重力跟月球上的重力不同,所以重力也可以是種維度。(我覺得這樣講下去沒完沒了,的確,現在也認為宇宙有11維度)

庫柏飄在宇宙時,發現有很多房間,他正前方的房間小女孩墨菲正坐在床上,下方的房間墨菲正躺在床上哭泣,電影用這種方式來表現4維空間。(x分x秒房間裡頭的人、事、物是不一樣的)

那個很多條線的東西則是「重力」,電影認為重力能穿越時間,所以當他撥弄那些線時,沙子掉落的位置被影響了,他留給墨菲的手錶的指針被影響了。

他先是透過沙子留下那個「Stay」的訊息,要小女兒勸「出發前的他」留下來;

後來則是透過手錶告訴長大後的女兒「黑洞裡頭長怎樣」,幫助她研究出了解重力的方程式。

 

因為他在黑洞裡頭,重力很重,所以他做這些動作可能是10分鐘,但對地球已經是50年後,

所以當他昏迷後,地球上已經發展出足夠的科技探索外太空,救到他。

當他醒來時,所有人類都住在超級無敵大的太空船中,這個太空船已經解決了重力的問題,是個圓筒的大建築(可以想像成超大衛生紙筒),天空反而是在圓心的位置。

他的女兒墨菲已是近百歲的老婦人,子孫滿堂;不願讓爸爸為他難過,她要爸爸去找艾米莉亞。

庫柏來到2號星球,艾米莉亞在星球上蓋起了營地,也為艾德蒙斯弄了一個簡易的墳墓。

 

觀賞電影時的小疑惑

1, 糧食短缺,庫柏居然為了追一台無人飛機壓倒多少玉米田?

2, A計畫說的不清不楚

 

我在觀賞《星際效應》前、後都沒做過任何功課(有上網查過演員與角色名字),我想你們在網路上也找不到類似的心得文,沒有人用白話文來講這部電影的。

只是純粹只是想寫下身為一個對科學有些興趣(但很怕天文)的觀眾看完電影後的理解與感受,裡頭內容有誤的歡迎告知。

光解釋完劇情已經用去許多篇幅,簡單說一下對這些科學的感受。

 

很多人喜歡舉例說螞蟻爬在一張白紙(平面)上,牠是二維的(一個類似的概念),我們人類是三維的;所以或許會類似我們看螞蟻那般,有四維的生物在看著我們。

我覺得這樣的邏輯很不嚴謹,維度是被定義出來幫忙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一張紙就算再薄,它也有厚度(即使是趨近於0,但不會等於0),它就是三維的。

「維度」是人去定義的,用來幫助理解概念而已,就像「數字」那樣的東西。一維或二維都不會真實存在著,那只是個概念,現實的世界只有三維,所有的生命與物體都在這個維度之中。

就像現在我們要來描繪玉山好了,有人用等高線圖、有人用衛星空拍圖、有人站在土地上拍照、有人用文字描述,這就像我們在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去發現與定義出許多現象來幫我們理解這個世界(以山來說包括高度、地質、林相等);不能因為有新的測量角度就認為那是更高等次元生物的東西,這樣邏輯完全不通。

時間也是一種概念,是人類去定義出來的;它應該是無法任意在兩個點之間跳躍穿越的,是單一直線進行的。

 

對電影的感受

感覺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都有想探討的議題,像是《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中討論囚犯與一般人的性命有沒有貴賤之分?真正的英雄有沒有可能反而是被眾人所討厭的?(反過來說被眾人崇拜的英雄有沒有可能反而是大壞蛋?)

或是《全面啟動》利用我們對夢的認知,去構思許多有著複雜設定的故事出來。然而他在利用科學做為題材的同時,還能顧及到大眾會喜愛的娛樂性,所以他的作品往往是很多觀眾喜歡討論的。

克里斯多福諾蘭絕對是很受觀眾歡迎的導演,他說故事的方法很受觀眾歡迎。

這部要探討的東西很多,像是糧食危機,很明顯這也是我們地球將面臨到的問題,只是不是那麼單純是植物枯萎病,而是溫室效應、浪費食物、全球氣候異常、空氣、水源污染等復合性的原因。

至於沙塵暴那段,則會讓我想起北京的天空現在已經差不多是那個樣子了。這部作品有用環境為題材(許多末日電影都會講到這些問題)。

它有些情感的探討,像是庫柏選擇要陪在女兒身邊,還是要去為人類找新的星球?或他在外太空時,要選擇找到人類可生活的星球,還是回到地球去見女兒最後一面?

它也有描述人性,當曼恩把大家騙來就他時,他攻擊庫柏後想跑走,說了一句「別批判我」。我覺得在外太空死亡遠比在地球上死亡還恐怖,你不知道神明的管區有沒有包含外太空。孤單、死亡都是非常恐怖的,在那樣的狀況下你會犧牲人類的未來,就未換來較為心安一點的狀態嗎?

諾蘭的電影有太多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了,以至於很多觀眾都可以在他的電影中找到樂趣。

 

就我觀察身邊的狀況而言,我覺得台灣人是不太喜歡科學的。你們看我這個部落格講生態、生物、科學的文章瀏覽人次,放了5年也比不上一篇旅遊、電影、讀書、遊戲文章5天的瀏覽人次。

諾蘭的電影剛剛好讓稍微懂一點點的人覺得有趣、好神,但仔細探討的話會發現設定不是那麼的嚴謹;內容的廣度有了,深度就還好。

我對這部的喜愛大概在《黑暗騎士》跟《全面啟動》中間,對於創作的多元性,我一向是優先捧場的。

 

台灣很多人很喜歡用二分法來檢視大眾,會認為不喜歡星際效應的人 = 看不懂,我倒不覺得有多少觀眾是完全看得懂這部電影的,認為「不喜歡 = 看不懂」的人的心態除了「自大狂妄」沒有什麼好多說的。

如果你年紀還很輕,在看法上總會想找跟自己看法一樣的文章來閱讀,這是人的盲點(請參閱:《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You Are Not So Smart));

隨著年紀增長,遇到看法不同的人,可以試著聽聽對方為什麼不喜歡那些東西。

別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說「礙呦,別那麼嚴謹嘛,只是電影而已呀。」;

這簡直就像別人在選任何一種商品時(電影又何嘗不是一種商品),認為某個功能很重要時(外觀是否順眼、操作是否容易、價格是否合理、製作過程是否剝削工人等等),你在旁邊說「礙呦,買東西哪有人在計較這個的,它有品牌,能操作就好了呀」。

我會認為任何一種想法,若能完整被描述出來,那就是一種想法,可以參考;除非那涉及了法律所不允許的歧視、污衊、不當獲取利益,或道德所不認同的謊言等。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電影週邊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板橋威秀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長春國賓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長春國賓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長春國賓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長春國賓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信義威秀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信義威秀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公車, 宮原眼科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新光影城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新光影城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新光影城 Movie, Interstellar(美國.英國.加拿大.冰島) / 星際效應(台) / 星际穿越(中) / 星際啟示錄(港), 電影海報, 台灣, 橫式

廣告看板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電影DM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電影DM

電影DM

 

觀賞戲院

電影票, 湳山戲院 放映電影, 湳山戲院

觀賞戲院:湳山戲院 (捷運信義安和站)(台北市大安區)

 

關於文章

Movie, Interstellar / 星際效應 / 星际穿越 / 星際啟示錄, 廣告看板, 心得速記

心得速記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Interstellar

其他名稱:星際效應(台灣)、星际穿越(中國)、星際啟示錄(香港)

影片年份:2014年

出品國:USA、UK

出品:Lynda Obst Productions, Paramount Pictures

發行商:華納

語言:English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

編劇:

強納森諾蘭 Jonathan Nolan …… 劇本
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 …… 劇本

演員:

馬修麥康納 Matthew Mcconaughey …… 庫柏 Cooper
瑪康莉佛伊 Mackenzie Foy …… 孩童墨菲 Murph (10 Yrs.)
潔西卡雀絲坦 Jessica Chastain …… 墨菲 Murph
艾倫鮑絲汀 Ellen Burstyn …… 老年墨菲 Murph (older)
安海瑟薇 Anne Hathaway …… 艾米莉亞‧布蘭德 Brand
米高肯恩 Michael Caine …… 布蘭德教授 Professor Brand
Timothée Chalamet …… 孩童湯姆 Tom (15 Yrs.)
凱西艾佛列克 Casey Affleck …… 湯姆 Tom
麥特戴蒙 Matt Damon …… 曼恩博士 Dr. Mann
比爾艾文 Bill Irwin …… 塔斯(機器人)(配音) TARS (voice)
喬許斯圖特 Josh Stewart …… 凱斯(機器人)(配音) CASE (voice)
約翰李斯高 John Lithgow …… Donald
大衛歐洛沃 David Oyelowo …… School Principal
Collette Wolfe …… Ms. Hanley
Francis X. McCarthy …… Boots
Andrew Borba …… Smith
魏斯班特利 Wes Bentley …… 道爾 Doyle
威廉迪凡 William Devane …… Williams
David Gyasi …… 羅米利 Romilly
Leah Cairns …… Lois
Liam Dickinson …… Coop
陶佛葛瑞斯 Topher Grace …… Getty

 

劇情簡介

本片獲得2015奧斯卡五項提名,包括最佳視覺特效、最佳妝髮、最佳場景設計、最佳混音 、最佳音效剪輯。《全面啟動》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最新科幻作品,弟弟強納森諾蘭操刀編劇,由馬修麥康納、安海瑟薇、麥特戴蒙主演,以世界末日為主軸,故事結合科幻、人性、親情和冒險等元素,透過迷人的太空景象呈現嚴肅議題。

由於地球即將毀滅,一群探險家扛起人類史上最重要的任務:越過已知的銀河,在星際間尋找人類未來的可能性。

未來地球的劇烈氣候變化已影響到農業,地球上的農作物難以種植。一隊探險者作為「拯救人類未來計劃」成員,根據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理論,突破科學極限、穿越「蟲洞」進行時間旅行、到太空尋找其他可以種植的農作物…

馬修與安海瑟薇登陸不同的星球探測有機體,遭遇巨浪海嘯來襲;執行任務時,多次面臨個人存亡與拯救地球的掙扎,馬修與女兒的親情刻劃也是重頭戲,片中浩瀚壯麗的宇宙美景令人嚮往。

片中大約有70分鐘IMAX攝影機拍攝的畫面,而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也參與劇本創作,他對蟲洞和時間旅行的研究為本片增添不少科學依據。諾蘭御用藝術指導內森·克勞利表示,劇情還涉及黑洞原理、相對論和萬有引力等許多科學概念。

 

主要得獎紀錄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名單

得獎,最佳視覺效果:Paul Franklin、Andrew Lockley、Ian Hunter、Scott Fisher

入圍,最佳原創音樂:Hans Zimmer

入圍,最佳音效剪輯:Richard King

入圍,最佳混音:Gary A. Rizzo、Gregg Landaker、Mark Weingarten

入圍,最佳道具與佈景設計:Nathan Crowley (Production Design); Gary Fettis (Set Decoration)

 

以上使用到之電影海報、劇照,版權屬 Warner Bros. Pictures 擁有。

版面說明 | 核心價值 | 引用說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char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