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影製所 | DC FILM SCHOOL - 百名裸女攝影,Nadia Lee Cohen宛如60年代電影場景的鏡頭故事

隨著女權意識逐漸抬頭,越來越多影像創作者會將性別平等之理念,融入作品之中,表達自身訴求,來自英國的女性攝影師 Nadia Lee Cohen (1990) 即是一例。

畢業於倫敦時裝學院,Cohen善以戲劇性的飽和色彩、六七十年代的復古妝髮造型,大膽詮釋女性追求自我的獨特形象;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則為她拍攝100名裸女的人像攝影作品《100 Naked Women》,希望能藉此傳達解放女性裸體的自主意念。

文內將分享攝影師Nadia Lee Cohen的靈感來源、深受啟發的電影,以及從平面轉動態、擔綱MV導演的經歷,深入瞭解創作者腦內的奇異幻想。

成長於古董收藏家庭,造就懷舊視覺風格

Nadia Lee Cohen表示,自己深受60年代末、70年代的頹廢美學風格吸引,其作品也時常描繪美國中產階級郊區、大型霓虹燈廣告標誌等復古元素,光看這些照片,會以為她是道地的美國女孩,但事實上,Cohen的成長背景與其大相徑庭。

生長於農場的她,童年多與時尚無關,但對懷舊的熱愛,則源於母親的收藏癖好:「她在堆滿維多利亞式傢俱的房子裡養育我,更常將我拖去古董拍賣場。」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這些收藏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往後的創作,但真正激發她的,卻是洛杉磯這城市。

「我在大學的最後一年首次去了洛杉磯,這裡的景觀完全改變了我對構圖的想法。」對於從小生長於英國鄉村的Cohen來說,洛杉磯令人耳目一新,更促使她移居於此進行創作:「許多激發我靈感的電影、攝影作品都是在這裡拍攝的,這可能是我愛洛杉磯的原因。」

►延伸閱讀:楊川宏——談肖像攝影:畫面是來自攝影「關係」的成果

以電影場景為發想,深受大衛林區、史丹利庫柏利克啟發

「通常我的創作靈感,來自於電影中吸引我注意的場景。」

——攝影師 Nadia Lee Cohen

196070年代的英國和美國電影,是我的靈感泉源。」Cohen說,她經常從電影場景中涉取靈感,可能是構圖、顏色或角色。Alfred Hitchcock《鳥》、John Waters《粉紅色火烈鳥》、David Lynch《藍絲絨》等片皆啟發了她,其中又以Stanley Kubrick《鬼店》為最:「沒有什麼比得上Kubrick將美麗視覺,與真實可怕情節相結合的能力。」

她曾以《鬼店》中的布偶裝場景為靈感,拍攝系列肖像作品《American Nightmare》,其豐富色彩與細緻細節,使她獲頒國際知名的「泰勒威辛肖像獎」,令當年僅22歲的Cohen,成為藝術、時尚界備受矚目的新人,而後更於倫敦國家肖像畫廊舉辦多次展覽。

分享喜愛的攝影師,Cohen同樣也受到如同電影形式的攝影風格所吸引:像是美國攝影師Philip-Lorca diCorcia,拍攝的男妓系列《Hustlers》,以及Cindy Sherman的電影劇照和其作品《Clowns》等,都令她十分著迷。 

►延伸閱讀:1980年代電影《鬼店》持續發燒,幕後製作重點整理


《American Nightmare》

繪製「情緒版」,預想角色情境與場景

「我喜歡在攝影中講述故事。」為精準呈現作品,拍攝前Cohen會先費時數月構思,並繪製情緒版 (Mood board) 勾勒畫面構圖、配色和佈景設計,預先設想角色情境,創造出影像「情緒」,使觀眾目光無法轉移。有時,60年代的美國音樂更能幫助她沉浸其中。

而作品中那些具時代感的傢俱,也是由Cohen慢慢收集而來,她奔走於英美兩國,四處尋覓合適道具,以及擁有華麗壁紙、地毯的六七十年代房子:「不過真的很難找,我夢想中的拍攝之地是貓王故居Graceland,那地方真是太棒了!」

善用社群媒體,真實拍攝「100名裸女」系列


100 Naked Women

「我只是想創造一個美麗、虛幻如電影般的世界。女人們在這裡度過她們的一天,而她們恰巧是裸體。」

除電影外,Cohen也視社群媒體為重要的「靈感畫廊」,她常於個人 Instagram 上發表各式風格自畫肖像攝影創作,更於此尋找自願模特拍攝《100 Naked Women》,響應「Free the Nipple」計畫,訴求女性裸體不再是一種禁忌,僅是生活的一部份。

「我希望這些模特在照片中扮演一個角色,不僅僅只是站在那看起來很漂亮。」Cohen認為,與其拍攝職業模特或社會價值觀下的美女,她更喜歡捕捉素人的神情與韻味,並期盼透過這次拍攝提升她們的自信,使其能真實釋放內在自我。

「我為每名女孩製作場景並建構故事,表現以往我所想像過的角色。」她以60年代的B級電影為發想,注入一絲諷刺與幽默,採用David LynchQuentin TarantinoLarry Clark等導演電影中的部分元素,塑造出超現實迷幻、裸露且具飽和色彩的鮮明視覺。

以廣角鏡頭呈現場景氛圍

「我使用Canon EOS 5D Mark III拍攝,主要搭配24-70mm50mm鏡頭。」Cohen喜歡用廣角鏡頭拍攝,捕捉人物之餘亦能表現場景張力;照明部份,則是遵從自然:「除非是出於個人觀點的作品,否則我很少使用閃光燈。」

►延伸閱讀:善用分鏡的時尚攝影師,一窺Tim Walker的魔幻童話世界

當攝影師轉為導演——貫徹自我風格的質感影像

除平面攝影外,Nadia Lee Cohen亦跨足動態擔任導演,與美國歌手Kali Uchis合作拍攝MVAfter the Storm〉,更以作品〈A Guide To Indulgence〉備受英國美學短片電影節 (ASFF) 好評,形塑出許多奇幻悚然、極具個人色彩的電影感影像。

超現實奇幻 MVAfter the Storm

遵循個人風格,導演Cohen以美國60年代的流行元素,作為MVAfter the Storm〉中妝髮、佈景陳設的主要設計依據,透過明亮飽和的色調、浮華彩妝與時尚主婦服飾,搭配動畫片段增添故事趣味性,呈現富含懷舊色彩的奇幻國度。

「為更準確地呈現我希望看到的成果,通常我的故事版會相當複雜。」與攝影相同,Cohen前期仍仔細規劃每個場景,確保影像也能維持如同照片的細緻質感,她對細節的堅持,更使其榮獲英國D&AD設計與廣告大獎。她說:「我很感激Kali Uchis讓我貫徹願景,也很感謝團隊處理我所要求的每個瘋狂細節。」

令人毛骨悚然的諷刺短片〈A Guide To Indulgence

「我喜歡創造出,看起來有點不舒服的影像。」

在〈A Guide To Indulgence〉中,女士們不論是做家務事還是參加晚宴,皆維持著優雅性感的形象,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她們全都戴著濃妝豔抹的橡皮面具,看不清面具底下的真實情緒,營造毛骨悚然的詭譎氛圍。

「在我們所居住的世界裡,為追求完美所面臨的壓力是如此熟悉。」片中,Cohen將女性外觀卡通化,表現極端女性氣質,諷刺現代人過度追求美麗、逐漸扭曲的審美觀念。她與造型師Soki Mak合作,利用復古服飾假髮、矽膠模型等道具,表現50年代的時尚魅力。

►延伸閱讀:GUCCI御用攝影師拍廣告,以電影為靈感捕捉時裝魅力

「我是一名攝影師,儘管「導演」更適合描述我的工作。」

「我感興趣的電影和藝術品,往往具有非常強烈的視覺風格,其中一些可能不符合現代美感標準,但這些都是能賦予我靈感的東西。」忠於自我風格的Cohen,對美術細節的刻畫令人敬佩,即使她已於時尚攝影圈中小有名氣,但仍不認為自己「成功」:「我只是拍攝我喜歡和感興趣的東西,而剛好其他人也喜歡它們。」

雖為攝影師,但Nadia Lee Cohen對電影的熱愛,也不亞於其他影像創作者。她曾明確表 示,希望將來能夠執導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我必須在我死之前,拍攝一部電影。」而她也建議年輕攝影師多接觸音樂、藝術和電影等多元領域,最終,找到一種風格並堅持。

「創造好作品的唯一方法,就是多感受其他視覺作品,並從中找尋靈感。」

 

文章:劉家寧 | 來源:digitalphotopro, weheart, indie, dazeddigital, thecut, nowness | 圖片來源:nadialeecohen, noba, indie, thecut



熱門推薦

本文由 dcfilmschool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