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巴菲特狂拋金融股!金融業崩盤時該投資什麼? – ETF 先生-投資理財的第一站

在上一篇文章中,ALLEN詳細的為大家解說了巴菲特在6月底的公開的持股成分(股神巴菲特狂拋金融股與航空股 多年來首度買入黃金?),在文章的最後,我留下了一個伏筆:在金融業不被看好時,我們應該投資什麼。今天這篇文章會重點分析這個主題。

金融業的性質

在分析金融業以前,我們要釐清金融業本身是什麼。

首先,什麼樣的公司屬於金融業的範疇?

一般投資者說的產業分類都是按照全球產業分類標準 (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GICS))所劃分的。這個標準是由由標普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與摩根士丹利資本公司(MSCI)所一同推出的,這是市場上最大的兩家指數發行商。

GICS將全球的企業分類成11個行業(Sectors),24個產業組(Industry Groups),69個產業(Industries)以及158個亞產業(Sub-Industries)。我們平常說的產業,以及產業型ETF所追蹤的,都是這11個最大的行業分類(Sectors)。

而金融業則是11個行業之一,而它本身又細分為銀行業,保險業以及多元金融業。而多元金融業又有我們熟知的投資與資產管理等。

若要查詢一個公司屬於什麼產業的話,只需要查看它的產品或服務內容是屬於哪一種上述所列的分支,就可以知道。若是橫跨多產業的公司的話,則根據其主要運作內容來分類。

金融界有什麼樣的影響

金融業本身是作為社會的一個資金周轉中心。社會中的個體將錢交給銀行、信託或保險公司,而這些公司再分別進行投資。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投資金融業就相當於委託金融業投資了整個市場。

所以,金融業的好壞反應了整個國民經濟的整體以及個體的狀況。在某種意義上,它是高於其他十種行業的,因為它的特殊性質,使它有能力影響國家的總體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

因此,若是出現錯誤決策或遇到蕭條,金融業會第一個遭受影響,並將這個影響擴散到幾乎每一個產業。比方說,2008年的金融海嘯,就是由美國的金融行業擴散到全世界的。

假如巴菲特對了。。。

巴菲特在今年6月30日公布了自己的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Birkshire Hanthaway Inc.)的持股狀況,其中他拋售了大量金融股。很明顯,這一舉動是看壞美國金融業長期的走勢。

假如他是對的,那我們投資者該怎麼調整我們的投資配置呢?

使用歷史數據來比較金融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性。換句話說,找到那些不會被金融業影響的產業。因此,我收集了標普公司(S&P)所推出的自1989年10月到2020年8月的各類產業的經濟數據,進行歷史回測。

當景氣好的時候,想要挑到好股票,或是得到不錯的收益是相對簡單的,可是若是景氣不好的時候呢?

因此,我希望能夠看到歷史上當金融股發生崩盤時,哪些產業能夠不跌反升,或是保持穩定的增長。於是,我挑選了金融業歷史上表現最差的29個月(月跌幅超過7%),並計算同期金融業和其他行業的關係係數。

(圖中不動產的數據有部分缺失,是因為標普公司直到2001年11月才推出不動產的指標數據)

在上面這張圖中,我使用了三種不同的標準來尋找合適的產業來規避來自金融業的風險。

一,相關係數

我將金融業的變動數據與其他產業進行配對比較,得出上圖左邊的一系列相關係數。

相關係數越大,則說明這個產業越容易被金融業影響。相關係數越小,則說明這個產業不會被金融業的崩盤波及。

計算之後,可以看到,公共事業(Utilities)與能源(Energy)有著比較低的相關係數(15.3%與30.9%),說明這兩個產業不會受金融波及。這也是符合經濟學的邏輯的。公共事業與政府關係比較大,甚至會有一部分來自政府的資助,當景氣不好時,政府使用刺激性政策的首要目標也是公共事業。

與之相反,房地產(Real Estate)、工業(Industries)與非必需消費(Consumer Discretionary)等產業卻與金融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相關係數分別為80.4%、70.6%與76.2%。這些產業深受金融業的影響,當金融業崩盤時,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然而,相關係數能給我們的資訊是有限的,它只能證明這個產業與金融關聯性不強,不能表明它的績效一定比較好。這個指標需要與其他兩個指標放在一起看才能顯現出它的作用。

二,模擬總計收益

我在這一欄中模擬了一個虛擬情況。假設從今天開始,金融股連續重挫29個月,哪些產業會在這樣的豆子環境下倖存下來呢?這就相當於是斯巴達的鬥技場的概念,看看哪些產業最有韌性,能在極短環境下生存下來。

而這個虛擬情況的數據也不是我亂選的,而是使用上面所說的歷史數據來進行模擬。

首先,是金融業。假如在這個模擬環境中投資金融業,會虧到本金都只剩1.98%。畢竟這段時期是選取了歷史上最糟的經濟數據。

平行比較,可以看到公共事業(Utilities),必需消費(Consumer Staples)與醫療(Health Care)三個產業的績效相對其他產業好很多,分別為33.24%,24.18%與20.19%。也就是說,它們就是這個角鬥場的獲勝者,它們能夠在極短條件下生存下來。

因此,在這個標準下,這三個產業是最好的選擇。

三,標準差

標準差是衡量投資穩定性的指標,標準差越小說明產業波動越小,反之亦然。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增長表話比較穩定的產業

在上圖中可以看到,醫療(Health Care)、非必需消費(Consumer Discretionary)與必需消費(Consumer Staples)的波動是比較小的。

當然,這個指標單獨看是沒有用的,因為很穩定地虧損的產業也會有很小的標準差。比方說圖中的非必需消費,就是一直虧,只是虧得比較平均。

因此這個指標要搭配其他數據一起看。

總結

從上面三個標準中,公共事業(Utilities)、醫療(Health Care)與必需消費(Consumer Staples)都滿足了兩個標準,因此是金融股崩盤時比較穩妥的投資選項。

當然目前為止的分析都只是停留在理論上。

因此,為了檢驗這個選擇的可靠性,我測試了幾次經濟危機時它們的表現。

下圖中的是美國90年代的房地產金融危機時的數據圖。選擇這個金融危機是因為它歷時比較短,比較好看出一個清晰的結果。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再從1989年10月到1990年12月這一年的過程中,公共事業、醫療、必需消費,甚至是能源產業都有不錯的表現。(見標紅的部分)

同期金融產業虧損將近30%的本金,而醫療產業卻達到了年收益率20%的優異績效,必需消費將近19%,能源也有將近10%。公共事業雖沒有賺,但也在蕭條期中成功地守住了本金。

同期,標普500與金融業卻損失了本金。

在曲線圖所呈現的是,當在經濟危機時在這幾個產業以及標普500中各自投資10000元的情況。可以看到,這四個產業能順利獲得優異的報酬。其中,醫療產業與必需消費能夠達到20%的年化報酬,好像根本沒有發生金融危機一樣。

因此,在蕭條時期,一個平均地包含這四個產業的投資組合將會有最好的績效。

我又在不同時期的蕭條中檢視了這幾個產業的表現。產業的表現都各有波動。這取決於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

另一個問題是進場點。什麼時候該把投資從景氣繁榮期的配置轉變成景氣蕭條期的配置呢?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時機點的確切時間。很多時候,往往身在蕭條中而不自知,等到損失已經發生了,才恍然大悟,懊悔沒有提早改變投資配置。

除此以外是出場點的問題。什麼時候蕭條才會結束。蕭條和繁榮之間的轉換和反彈很快,一不注意,可能市場股價就已經反彈。錯過了,也就失去了良好的獲利機會。

那麼這些因素有改如何考量呢?該在什麼時機點進出場呢?我會另外寫文章分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etf-money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