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訓練寶寶如廁找對方法 正面引導不心急 | NOW健康|健康數位內容第一品牌!

家長訓練孩子自行如廁示意圖
▲幼兒如廁能力的養成,是自然而然的發展,父母應給予正面引導、不心急。(圖/《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當寶寶2歲多的時候,父母可能常被外人問道:「還在包尿布喔?」「會自己上廁所了嗎?」若寶寶還在包尿布,可能立刻感受到「你怎麼還沒訓練寶寶如廁」的壓力。其實何時開始進行如廁訓練,每個寶寶的狀況不一樣,請父母不用心急,也要講求方法,才能讓寶寶順利養成自行如廁的能力!

職能治療師洪凡倫指出,如廁能力可被視為幼兒的發展里程碑,如果能做到,代表已是獨立的個體,且自我對身體的掌控能力趨於成熟,因為孩子要能自行上廁所,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語彙先於行動」,才能將想上廁所的需求向大人預告,有漲尿感覺時,會拉著大人說「要尿尿」,而不是等尿濕了才說,且可完成流程中的諸多步驟,包括穿、脫褲子與清潔等「每一種能力都是慢慢累積而成,前後至少約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

當孩子養成如廁能力後,在有意識或清醒的情況下,不需要包尿布,再從午休開始訓練不用包,逐步進階到晚上不包,然後,完全戒除尿布。當孩子不用再包尿布,可增加外出的方便性,若要進幼兒園小班就讀,也不需要特別麻煩老師。洪凡倫治療師建議,「大約自2歲起便可以開始訓練」。

訓練前應有正確心態

究竟該從何時開始訓練,其實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太一樣,但打算幫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前,父母該建立哪些心態,卻是共通原則,洪凡倫治療師提出建議如下:

1. 觀察記錄孩子狀況:先觀察孩子包尿布的狀況,是一換新尿布後,很快就濕了?或是沒有馬上濕,但之後才有一大泡尿?如果是後者,表示孩子可以憋尿一段時間,適合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了。又或者孩子會主動要求換下已濕的尿布,因為不喜歡尿布濕濕的感覺,這也代表孩子適合接受訓練的時機到了。

2. 不用嚴肅態度說話:建議採輕鬆的態度,使孩子在有安全感的氛圍下進行如廁訓練。因為有孩子覺得尿布濕濕的才有安全感,對大便小便離開身體感到失落,需要長一點的時間熟悉自行如廁的方式並化解這種失落感。轉換如廁的方式,對孩子而言,都是一項挑戰,只是有的孩子能夠接受,有的則會視為大挑戰!

3. 以正面並充滿愛的感情引導:讓孩子捨棄尿布,學習如廁的過程,是一項大改變,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甚至成功達標,就應給予肯定讚美;即使進步幅度很小,也要適時給予安慰鼓勵,不讓孩子覺得有壓力或焦慮。

4. 訓練要有耐心:畢竟每個孩子的適應速度不一樣,請父母不宜預設時間表,需要陪著孩子反覆嘗試,並抱持有耐心與鼓勵的態度,等待達標的結果出現即可。千萬不要跟其他的孩子比較,徒增孩子的心理壓力。

5. 支持孩子主動嘗試:如果孩子有主動表示嘗試之意,請父母全力支持,不要怕麻煩,即使在外出的車程上,可能有所不便,也務必視情況與孩子溝通,不要直接拒絕。當然,事先多準備幾套備用衣褲是必要之舉。若孩子沉浸於玩玩具而不願嘗試,可適時提醒他,「我們先去尿尿,玩具會等你回來」,讓他願意先放下玩具去上廁所。

6. 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練習之初,父母難免不放心,習慣跟進廁所「監督」,看著孩子執行所有流程,不過,有的孩子喜歡自己來,不要父母跟在旁邊,這時,就請父母放手,先讓他自己來,如廁後,再幫孩子檢查是否有需要調整之處。

適時開啟練習大門

如廁能力的養成,是自然而然的發展,急不來。洪凡倫治療師指出,根據嬰幼兒心智能力發展歷程來看,15個月大起,會意識到自己尿尿或便便了;18至24個月會注意到尿布髒了,並分辨尿尿和便便的差異;24個月會表達大小便的需求;30至36個月會主動要求大小便;48個月,如廁模式與大人接近。然而,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不盡相同,這些時間點可供做參考,「請父母多加觀察孩子的狀況,再評估何時適合開始訓練」。她指出,除了觀察換尿布後的尿濕狀況,也可觀察喝水後的排尿情形,及以下行為能力。關於這些能力,若孩子都準備好了,即是利於訓練的時機!

● 模仿:如果出現模仿的動作,表示有能力學習他人的動作。
● 能否獨立走進廁所:廁所多有門檻,如廁需要孩子可自行跨過門檻,有利後續的過程學習。
● 理解兩個步驟的指令並執行成功:如廁訓練需要歷經好幾個步驟,確認孩子有能力記下兩個步驟並成功執行,對於後續的如廁練習有相當的幫助。
● 會把玩具歸位:表示具有連結關係的能力,可了解尿尿、便便與廁所或馬桶的關係。
● 會正確表示「要、不要」或「好、不好」:面對大人詢問意願時,若孩子可依實際狀況正確表達「要、不要」或「好、不好」,不致讓大人誤判情況,如:口要心不要(不想尿)或是口不要心要(要尿尿),而影響了學習意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ealthmedia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