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復旦大學 - 健康日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2016年10月26日)
請協助添加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復旦大學
Fudan University
校訓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創建時間

1905年6月29日
 大清光緒三十一年五月廿七(宣佈更名)

1905年9月14日
 大清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十六(開始教學)[1]

校慶日 公曆5月27日(1950年起)
5月5日(1938年-1950年)
9月14日(1905年-1937年)[2]
學校類型 公立科研型綜合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副部級大學
校長 許寧生
黨委書記 焦揚
副校長 陳曉漫(常務副校長)、蔡達峯、桂永浩、許徵、金力、馮曉源、陸昉、林尚立
學術委員會主任 聞玉梅
教師人數 2700人(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共37名)
職工人數 5800人(教職工)
學生人數 31900人(本專科14100人,研究生14800人,學位留學生3000人)
校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邯鄲校區:邯鄲路220號31°17′56″N 121°29′57″E / 31.29889°N 121.49917°E / 31.29889; 121.49917座標:31°17′56″N 121°29′57″E / 31.29889°N 121.49917°E / 31.29889; 121.49917
楓林校區:醫學院路138號
江灣校區:淞滬路2005號
張江校區:張衡路825號
校區 市區、新區
總面積 244.32萬平方米(不含附屬醫院)
老校名 復旦公學、私立復旦大學、國立復旦大學
代表色
聯盟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網站 http://www.fudan.edu.cn

復旦大學英語:Fudan University,縮寫爲FDU),簡稱復旦,舊稱復旦公學國立復旦大學(復念第二聲)。創建於1905年,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3]。位於中國上海市,被認爲是僅次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華東五所大學(即:華東五校)之一,中國著名大學,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單。現已發展成一所國際著名的綜合性、研究型高校,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4]。“復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復旦兮(日復一日)”,表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奮[5]。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學學生脫離震旦,擁戴馬相伯在吳淞創辦復旦公學。1917年始設大學部,1952年院系調整後成爲文理綜合性大學,2000年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今天的復旦大學擁有邯鄲、楓林、張江、江灣四大校區,中山、華山等11家附屬醫院以及復旦附中等若干所附屬學校。

目錄

  • 1 概況
    • 1.1 地位
    • 1.2 數據
  • 2 歷史
    • 2.1 復旦公學時期
    • 2.2 私立復旦大學、國立復旦大學時期
    • 2.3 國立上海醫學院時期
    •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
    • 2.5 文化大革命時期
    • 2.6 改革開放至六四事件
    • 2.7 九十年代至今
  • 3 聲望和排名
    • 3.1 世界大學排名
    • 3.2 中國內地大學排名
  • 4 傳統與文化
    • 4.1 校訓
    • 4.2 精神
    • 4.3 校歌
    • 4.4 校花
    • 4.5 社團
    • 4.6 3108教室
  • 5 四大校區
    • 5.1 邯鄲校區
    • 5.2 楓林校區
    • 5.3 張江校區
    • 5.4 江灣校區
  • 6 組織機構
    • 6.1 院系所
    • 6.2 附屬醫院
    • 6.3 附屬學校
    • 6.4 直屬單位
  • 7 國家重點學科
    • 7.1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7.2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8 重點實驗室
    • 8.1 國家重點實驗室
    • 8.2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8.2.1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8.2.2 衛生部(衛計委)重點實驗室
      • 8.2.3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9 歷任校長
  • 10 著名校友
  • 11 國際交流
  • 12 參考文獻
  • 13 外部鏈接
  • 14 參見

概況

相輝堂,校園內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之一,其命名源於馬相伯和李登輝兩位老校長的名字。

地位

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府,學校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領導,是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點高校之一,也是首批“珠峯計劃”、“111計劃”重點建設的研究型大學,同時亦是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金磚國家大學聯盟和中國C9聯盟成員。

學校形成了文理醫三足鼎立的學科格局,辦學實力進一步增強。復旦已經發展成爲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十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6]

數據

復旦大學的現任校長爲許寧生院士,校黨委書記爲焦楊。

截至2016年,學校有普通本專科生12881人,研究生16929人,留學生3043人。現有教學科研人員2799人。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42人,中央“千人計劃”118人,教育部“長江學者”133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34人,“國家傑青”97人,文科傑出教授1人,文科資深教授11人。有直屬院(系)32個,設有本科專業7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並設有3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入選上海市Ⅰ、Ⅱ類高峯學科7個。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總後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5個,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4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9個。學校還擁有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等6家直屬附屬醫院和一批非直屬附屬醫院。[7]

歷史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人通過民間集資、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由於不滿法國教會對震旦學院的干涉,創校人馬相伯率學校中國師生復課,由于右任提議,從《尚書大傳·虞夏傳》“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中擷取“復旦”二字命名,改校名爲“復旦公學”,示意不忘“震旦”之舊,更含恢復中華、興學救國之意[8]。復旦大學各醫學院系、研究單位以及各家附屬醫院的前身是上海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上海醫科大學創建於1927年,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醫學院校,由中國近代著名醫學教育家顏福慶創立。

新生的復旦歷經危難,幾度陷入解體的困境;抗戰時期,學校輾轉江西再到重慶艱難覆校。但學校師生同心,終使復旦從一所大學預備學校發展成一所知名的國立大學。1949年後復旦迅速崛起。全國院系調整中,名師雲集新復旦,學校實力倍增;改革開放後,復旦把握機遇,逐漸從一所文理類高校發展成爲一所多科性研究型綜合大學;2000年,復旦和上海醫科大學合併,開始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

復旦公學時期

仿古木製校門,還原1921年大學部遷址江灣時正門之原貌,現已作景觀用途,並未設立於主幹道路之上。

復旦公學的創立,與震旦學院有不少淵源,取名“復旦”,既有恢復震旦之意,又有自強不息之意。

1903年馬相伯先生創建了震旦學院;1905年震旦學院因外籍傳教士南從周篡奪校政發生學潮,130名學生憤然離校,擁戴馬相伯另立新校;退學學生公推于右任、葉仲裕等7人爲幹事,商議新校創建辦法。1905年,馬相伯、葉仲裕等邀請熱心教育事業的嚴復、張謇、熊希齡等28人爲校董,籌集復旦建校資金。兩江總督周馥撥銀1萬兩,並借吳淞提督衙門爲臨時校舍。

1905年6月29日(農曆五月廿七),原震旦學院教師於《時報》登載《震旦學院退學師生公白》,是爲“復旦”校名之始。

是年中秋節翌日(公曆9月14日),民辦官助的復旦公學正式開學,依照清政府高等學堂章程,將近二百學生編爲八班,前四班爲高等科(大學預科),後四班爲預班(中學部)。[9]

1911年12月,吳淞校舍被光覆軍佔用,復旦一度遷校無錫惠山,月餘返滬。

1912年5月,暫借愛而近路(今安慶路)開學。9月,遷入李公祠。此後,馬相伯去北京任要職,不能親理校務。學校實際負責人爲教務長胡敦復、庶務長葉藻庭。12月,學校發生風潮。爲整頓校務,孫中山、王寵惠、陳英士、程德全、唐紹儀、于右任等組成校董會,重訂章程,籌措經費,並推王寵惠任董事長,李登輝任校長。

1913年3月1日,復旦重新開學。不久,“二次革命”爆發,校董多逃亡海外,學校經費來源斷絕。李登輝採取提高學費、擴大招生人數的辦法,在校生由九十餘人增至三百餘人,學費自一百二十元增至一百六十元,藉以挹注,使復旦度過難關。同時,聘請碩學之士擔任講習,增加學科,擴充體制,校務始克發展。

從1912年至1916年,復旦公學共培養大學預科畢業生15人,中學畢業生150人。

1915年,學校在江灣購地,以建校舍、恢弘規模。從此,建設復旦、辦與歐美並駕齊驅的大學成爲李登輝畢生的事業。復旦的發展和他關係極大,如果說馬相伯是復旦的締造者,那麼李登輝則是復旦重要的振興者。

私立復旦大學、國立復旦大學時期

主條目:復旦大夏第一聯合大學和復旦大夏第二聯合大學

子彬院,復旦現存最古老的建築。

1917年,復旦公學改製爲爲私立復旦大學,創辦大學本科。李登輝爲復旦大學首任校長。私立復旦大學下設文、理、商三科,並保留了復旦公學原有的大學預科和中學部。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10]:253。運動中,復旦學生成爲上海學生運動的先鋒之一[11]。李登輝特准其他學校的一大批因參與愛國運動而被當局開除的學生轉入復旦[12]:91。孫中山也關注復旦學生運動,及時給予指導。五四運動,使復旦聲譽鵲起,章益、吳南軒、江一平等人也嶄露頭角,日後成爲校長。

1922年,江灣校園(今邯鄲校區)建築次第完工,寒假後,大學部由徐家彙李公祠(今上海市復旦中學)遷入,當時的校園範圍大致在現今的相輝堂一帶,此後漸次擴充。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八一三”事變後,復旦大學被迫內遷,與同爲私立大學的大夏大學合併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聯合大學,聯大一設廬山,稱復旦大夏第一聯合大學,一設貴陽,稱第二聯合大學。廬山聯大以原復旦師生爲主,貴陽聯大則以原大夏師生爲主。

不久,日軍進犯江西,復旦再遷重慶北碚,並於1941年改爲國立。在渝期間,共畢業了近3000名學生。

1946年,學校遷回上海江灣原址。至1949年,學校設立文、理、法、商、農五院20 多個系(科),初具綜合性大學的雛形。

國立上海醫學院時期

中國早期的醫學院校大多爲外國教會所辦,當時時局混亂,若干醫學院校停辦,學生輟學。具有民族自尊感的顏福慶、樂文照、高鏡朗、趙運文等醫學界人士,決心創辦一所由中國人自辦自教、爲中國人服務的醫學院。1927年,他們在上海組建了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醫學院後隨學校主體改名而改爲國立江蘇大學醫學院、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

1928年7月,接辦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爲實習醫院。

1932年,學校從中央大學獨立,改名爲國立上海醫學院。

1933年1月,葉子衡先生捐贈江灣葉家花園,用於開設肺病療養院。另募款建造病房,同年6月揭幕。爲紀念其父葉澄衷,定名澄衷肺病療養院(今上海市肺科醫院)。

1936年9月,楓林新校舍落成。同年12月中山醫院落成,附設護士學校一所。

抗戰爆發後,上醫先後遷至雲南昆明白龍潭、重慶歌樂山。1944年,接辦重慶中央醫院(今西南醫院)爲附屬醫院。

1946年5月至8月,師生分三批遷回上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

1949年秋,奉教育部指示,上海私立暨南大學新聞系併入復旦大學新聞系;1950年9月,復旦大學生物系海洋組併入山東大學;1951年,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併入交通大學,教育系併入新成立的華東師範大學。

1952年,復旦大學列名第一批進行院系調整的高等院校。1952年8月至9月底,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大同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聖約翰大學、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等校的有關係科陸續與復旦大學合併,而復旦大學財經學院會計、統計、企業管理、銀行、貿易、合作六個系及統計、貿易、銀行三個專修科調出,支援成立上海財經學院;農學院農藝、園藝、農化三系調至東北瀋陽,新建瀋陽農學院;茶葉專修科調至安徽大學農學院;法學院法律、政治兩系調出,支援成立華東政法學院;外文係德文組調出,併入南京大學。[13]復旦是當時全國院系調整中組合高校最多的大學,此後,由十餘所高等學校有關係科合併組成的新復旦,匯聚了江、浙、皖、滬地區最著名的一批專家學者,成爲一所文理科綜合性大學,從此躋身全國一流名校之列。同年,國立上海醫學院更名爲上海第一醫學院,院系調整中浙江大學理學院藥學系併入學校藥學院。西門婦孺醫院(今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鐳錠治療院(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分別於1952年、1953年劃歸上海第一醫學院。1952年又在猶太醫院舊址上新建眼耳鼻喉科醫院(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1956年,全國院校教授等級評比,上海第一醫學院以16位一級教授而位居全國內地高等院校第二名(僅次於北京大學27名),其中5位爲上醫畢業生。同年,上海第一醫學院集中力量,在當時還比較落後的重慶市建立了重慶醫學院。

1959年,復旦大學和上海第一醫學院成爲首批全國重點大學。

文化大革命時期

復旦大學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陷入一片混亂,發展幾近停頓。文革中,復旦受審查和批斗的教職工佔80%左右,受迫害致死的有41人。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受迫害者纔得到平反。

1966年,“八·六鬥鬼風”席捲復旦。8月5~8日,復旦大學56名教授和幹部頭戴高帽,臉塗墨汁被揪鬥。[14]

1966年8月11日,受北京紅衛兵運動的影響,復旦大學外語系學生成立“紅衛兵戰鬥組”(這是上海第一個以“紅衛兵”命名的組織)。8月19日,上海百萬羣衆在人民廣場舉行“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羣衆大會”。會上,復旦“紅衛兵戰鬥小組”報告了代表在北京見到毛澤東的情景。[15]

1967年一月張春橋利用造反派發動“一月風暴”向上海市市委奪權,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奪權運動之後席捲全國。但從1967年1月23日起,復旦的造反派組織發動第一次炮打張春橋事件。中央文革對此發出“一·二九中央文革特急電報”,第一次炮打張春橋事件失敗。張春橋順勢發動反對“炮打中央文革的反革命逆流”運動。1968年4月12日開始,復旦再次發生第二次炮打張春橋事件。1970年張利用一打三反運動進行反撲。[16]

1967年11月“軍宣隊”進入學校;[17]:78次8月26日“工宣隊”進入學校[18][19]。自1970年起,全校共招收六屆“工農兵學員”6576人。

1978年,蘇步青就任校長、夏徵農就任第一書記後,進行了一系列撥亂反正工作,同時倡導民主辦校,推動思想解放運動[20]。4月28日,復旦召開平反大會,黨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慶元宣佈平反決定,學校秩序逐漸恢復正常。

改革開放至六四事件

參見:六四事件和六四事件反應

1984年,復旦大學和上海第一醫學院成爲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20世紀80年代以後,復旦大學逐步發展成爲一所包含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管理科學在內的多科性研究型綜合大學。

1985年,上海第一醫學院更名爲上海醫科大學。[21]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中共上海市委於4月16日晚八時向中共中央的報告稱:復旦大學在4月15日半夜時刻發現貼於中央飯廳的四張小字報,六幅標語。[22]這些活動逐漸拉開了六四事件的序幕。

5月1日上海市委、國家安全部的報告稱,復旦大學等一些高校學生祕密集會,商量5月2日全市高校學生總遊行,並提出《上海市高校聯合會公告》。5月2日下午一時復旦學生在校門口集合,一路遊行,下午六時到達人民廣場,與先前到達的華東師大學生匯合靜坐,併發表演說,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恢復《世界經濟導報》總編欽本立的職務等四點要求[23]。

5月4日十時至五日凌晨二時,以復旦天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爲首的二十幾所高校約八千多名學生參加了遊行示威、靜坐抗議活動。遊行學生下午在外灘市政府門口靜坐,要求與市政府領導對話。遊行學生廣爲散發了《告上海市民書》[24]。

5月11日北京學生開始絕食,於16日起,上海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等十二所高校的四千多名學生冒雨上街遊行。遊行隊伍從西、北兩個方向一直往市政府方向步行。遊行隊伍到市政府門口後,當場散發了《我們的請願》[25]。

從5月17日凌晨開始,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校的四千多名學生在市政府門口靜坐。凌晨四時,市委副書記、副市長黃菊到市府門口宣佈勸阻學生回校。因無實質行答覆,學生繼續靜坐。並有一百多名學生在市府門口宣佈絕食。上午十時,復旦、同濟、華東師大、中國紡織大學等高校學生進行遊行,同時散發「告上海人民書」。到中午一時,在市府門口靜坐的學生達到一萬二千人。下午二時,市委副書記吳邦國,市委常委王力平、陳至立,副市長莊曉天、謝麗娟與復旦、同濟等二十二所高校學生進行對話[26]。

5月19日上午,復旦大學新聞系學生顧剛在校門口貼出《退黨聲明》,同屬新聞系學生李光鬥貼出《拒斥入黨聲明》[27][28]。

5月21日上午八時起,上海科技大學、科技專科學校和市區的復旦、華東師大、上海工業大學等二十多所大專院校和一所中學的一萬餘名學生,上街遊行到外灘市政府大樓、市人民廣場等處,呼喊「打倒李鵬」等口號[29]。

5月25日午十一時左右,打着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鐵道學院、中國紡織大學等校旗的二萬餘名大學生靜坐在人民廣場北側的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門前,進行演講,呼喊口號,散發傳單。下午三時許,集會請願的隊伍才陸續從人民廣場散去[30]。

6月4日天安門清場後,自清晨起,復旦、同濟、交大和華東師大等部分高校的大學生上街遊行,並先後在全市幾十個交通要道口攔軍車、設路障、堵交通,表示抗議。6月9日上午,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化工學院、同濟大學等十五所大學的六千多名學生在人民廣場舉行「追悼會」,向「北京死難同胞致哀」。[31]。

六四事件之後,90、91、92三級復旦大學新生在大連陸軍學院和南昌陸軍學院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軍訓[32][33][34]。

九十年代至今

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成立新的復旦大學,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優勢學科從“文理並進”發展成爲文理醫“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上海醫科大學與老復旦大學的合併,拓寬了復旦的學科結構,爲綜合性大學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基礎。不過上醫的部分老校長、教授和校友、學生因爲對上醫有着深厚感情而不滿[35]。也有一些上醫人認爲,與復旦的合併,雖然險些丟掉“上醫”這塊牌子,但不會影響新老上醫人爲國爲民做實事的初衷,反而可以推動上醫機制改革、加強對新時代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爲將來的醫學精英們提供更好的環境。一心爲民,一心爲國,這點同老復旦、新復旦都是一致的。[36]

2005年,復旦大學建校100週年,張江校區、江灣新校區先後建成投入使用。

聲望和排名

  • 復旦大學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單,是九校聯盟和華東五校之一。

世界大學排名

《QS世界大學排名》(2016/17年)[37]
前100位:兩岸三地部分
名次 院校 地區 總分
24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86.0
27 香港大學  香港 85.4
36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81.8
39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81.3
43 復旦大學  中國大陸 79.4
44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78.1
55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 75.4
61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大陸 72.2
68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70.2
《QS亞洲大學排名》(2016年)[38]
前20位:兩岸三地部分
採用有別於上述之世界大學排名的指標。
名次 院校 地區 總分
2 香港大學  香港 98.5
4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98.0
5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97.1
7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 96.4
8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96.0
9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95.6
11 復旦大學  中國大陸 94.9
《QS金磚五國大學排名》(2015年)[39]
前10位:中國部分
採用有別於上述之世界大學排名的指標;
榜單中的“中國”部分只包括中國大陸的大學。
名次 院校 地區 總分
1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100
2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97.2
3 復旦大學  中國大陸 95.1
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大陸 92.1
5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大陸 91.2
8 南京大學  中國大陸 89.4
9 浙江大學  中國大陸 87.6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16-17年)[40]
前100位:兩岸三地部分
排名 院校 地區 總分
29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77.8
35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76.2
43 香港大學  香港 73.0
49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71.1
76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63.6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聲譽排名》(2016年)[41]
兩岸三地部分
採用有別於上述之世界大學排名的指標。
排名 院校 地區 總分
18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17.5
21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15.9
45 香港大學  香港 6.6
71-80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71-80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71-80 復旦大學  中國大陸
71-80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大陸
81-90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81-90 浙江大學  中國大陸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2016年)[42]
前20位:兩岸三地部分
與世界大學排名持相同的指標
名次 院校 地區 總分
2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72.9
4 香港大學  香港 71.9
5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70.9
6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69.9
13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56.2
1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大陸 52.8
15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51.4
16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 51.3
19 復旦大學  中國大陸 50.0
泰晤士高等教育《金磚五國與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2016年)[43]
前10位:大中華地區
與世界大學排名持相同的指標;
榜單中的中華新興經濟體不包括香港。
名次 院校 地區 總分
1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73.8
2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72.6
5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50.8
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大陸 48.6
8 浙江大學  中國大陸 45.9
10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大陸 43.7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6年)[44]
前200位:兩岸三地部分
排名相同的學校按英文名稱字母順序排列;
排名百強之外的院校沒有具體分數。
名次 院校 地區
58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71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101-150 復旦大學  中國內地
101-150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大陸
101-15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內地
101-150 浙江大學  中國大陸
101-150 香港大學  香港
151-200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151-200 中國醫藥大學 臺灣
151-200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國大陸
151-200 中山大學  中國大陸
151-200 西安交通大學  中國大陸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附屬排名》(2015年)[45]
前200位:兩岸三地部分
排名相同的學校按英文名稱字母順序排列;
此排名撇除了各院校獎項的摺合數,其他一切維持不變。
名次 院校 地區
80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93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100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大陸
101-150 復旦大學  中國大陸
101-150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101-150 香港大學  香港
101-15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大陸
101-150 浙江大學  中國大陸
151-200 中山大學  中國大陸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兩岸四地排名》(2016年)[46]
前10位
採用有別於上述之世界排名的指標。
名次 院校 地區 總分
1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100.0
2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82.6
3 國立清華大學 臺灣 75.8
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大陸 70.3
5 香港大學  香港 66.5
5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66.5
7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66.1
8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 65.9
9 浙江大學  中國大陸 64.2
10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大陸 63.2
10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63.2
《世界大學網路排名》(2016年)[47]
前100位:兩岸三地部分
名次 院校 地區
34 浙江大學  中國大陸
38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
42 清華大學  中國大陸
64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70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大陸
7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大陸
79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大陸

中國內地大學排名

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2014年中國內地大學排行榜[48]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學校名稱 類型 總分 研究生
培養
本科生
培養
自然科學
研究
社會科學
研究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北京大學 綜合 204.98 60.23 29.94 75.34 39.47
2 1 1 1 3 3 3 3 3 3 3 3 3 浙江大學 綜合 200.54 59.01 25.17 99.98 16.38
3 3 3 3 1 1 1 1 1 1 1 1 1 清華大學 理工 197.07 56.81 29.77 91.90 18.59
4 4 4 4 4 4 4 4 4 7 9 9 10 上海交通大學 綜合 149.19 43.45 21.17 75.75 8.83
5 5 5 5 5 6 6 6 5 4 4 4 4 復旦大學 綜合 131.84 38.69 17.99 53.10 22.06
中國校友會網2014年中國大學100強[49]
名次 學校名稱 類型 總分 科學研究 人才培養 綜合聲譽
1 北京大學 綜合 100 91.81 100 100
2 清華大學 理工 96.81 100 87.30 92.46
3 上海交通大學 綜合 55.87 54.25 53.64 53.97
4 復旦大學 綜合 54.27 49.96 50.54 64.04
5 武漢大學 綜合 47.62 57.64 33.91 46.89

傳統與文化

校訓

復旦大學的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出自《論語·子張第十九》,原文爲: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復旦的校訓並非在學校誕生之時就確定的。在復旦建校十年(1915年)之際,當時的校長李登輝先生仿效美國名校制度,制定校訓、校徽,於是才有了校訓的產生。該校訓最後由李登輝和馬相伯等人共同選定[50]。

上海醫科大學的老校訓是“正誼明道”,出自《董仲舒傳》,原文爲:

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1934年6月,國立上海醫學院院務會議決定以“正誼明道”爲校訓。同時,決定學生畢業時舉行宣誓典禮,誓詞爲:“餘誓以至誠,本餘所學,爲人羣服務,嚴守醫師條戒,終身不渝,併力求深造,克盡厥職,謹此宣誓。”此外,上海醫科大學也曾把江澤民於1997年爲學校題寫的“嚴謹求實,團結創新”作爲新校訓。

精神

“復旦精神”是團結、服務、犧牲,由老校長李登輝總結歸納。1947年7月,他對畢業生說:“服務、犧牲、團結,是復旦的精神,更是你們的責任!”。

此外,學校百年校慶時提出“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爲新時期復旦精神[51];也有很多學生認同“自由而無用”——即思想與學術、甚至生活觀念,能在無邊的時空中恣意遊走,以及對身邊現實功利的有意疏離——爲復旦的靈魂。[52]

“上醫精神”是爲人羣服務,出自創始人顏福慶一貫提倡的理念:“不計功利,爲社會、爲人羣服務”。上海醫科大學創建80週年時,“正誼明道的道德理想”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也被總結爲上醫的精神和傳統。

校歌

現行校歌(老校歌)創作於1925年,於復旦2005年百年校慶時正式恢覆校歌地位。由劉大白作詞、豐子愷作曲。[53][54]其早期旋律源自當時的荷蘭國歌《尼德蘭人的血脈》,後改爲現今旋律。[55]


\transpose c aes \relative c'
{ \key c \major \time 4/4 \tempo

更多資訊:1949年前的中文校歌

上醫校歌創作於1930年代中期,由黃炎培作詞、徐希一譜曲。

此外,復旦歷史上曾有一首新校歌,集體創作於1988年,雖然新校歌通俗易懂,但由於口號式的歌詞空洞無物、備受學生冷落,因而在校學生會的建議下,校方最終決定於2005年復旦百年校慶時正式停用這首新校歌。[56]

校花

復旦校花白玉蘭

復旦大學的校花是白玉蘭。因其綻於春寒料峭時,先開花後生葉,花開時皎潔如白玉,得譽“花中君子”,故以此爲校花。

1913年3月,復旦公學剛剛從吳淞遷入徐家彙的李公祠,庭院中有數株白玉蘭樹正在綻放,師生認爲白玉蘭是“花中君子”,私下定爲校花。

1947年,李登輝校長在復旦同學會(即校友會)年會上正式提議白玉蘭爲復旦校花,得到了與會校友的熱烈鼓掌而獲通過。[57]

社團

1979年“文革”後復旦第一個學生社團——書畫協會成立。現校內本科生學生社團分學術、實踐、體育、藝術等18類,總數210個。

3108教室

3108教室,即復旦邯鄲校區第三教學樓一樓西2教室,可容納約200人。3108教室因是美國總統里根等衆多名人演講過的教室,是復旦文化的核心標誌物之一,也是各類社團活動最爲熱門的教室。同時,自2010-2011學年起,該教室成爲邯鄲校區可通宵自習的教室之一。2014秋季學期因教學樓修繕暫停開放,2015年春季學期重新開放,但不再作爲通宵自習教室。

四大校區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復旦大學已經形成“一體兩翼”的校園格局:即以邯鄲校區、江灣新校區爲一體,以楓林校區、張江校區爲兩翼。截至2012年底,學校共有土地244.32萬平方米,合約3813畝。

邯鄲校區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復旦大學歷史建築羣
所在
上海市楊浦區
時代 1921年-1950年
編號 4G009
公佈 2004年
主條目:復旦大學邯鄲校區

邯鄲校區位於楊浦區,是復旦行政部門所在地,也是復旦歷史最悠久的校區(1915年購得,1920年奠基,1922年學校遷於此),目前亦爲大部分院系、學生的所在地。其正門位於邯鄲路220號,近五角場。佔地922297平方米,合1383畝。未來,邯鄲校區的功能定位將被調整爲以人文社會科學院系和本科生教學爲主。

  • 邯鄲路校區正校門

  • 楓林校區顏福慶像

  • 張江校區藥學科研樓

  • 光華樓,百年校慶時啓用

楓林校區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國立上海醫學院
所在
上海市徐彙區
時代 1936年
編號 2-64
公佈 1994年
主條目:復旦大學楓林校區

楓林校區位於徐彙區,是原上海醫科大學校址。佔地192123平方米,合288畝,位於醫學院路138號。是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的所在地。楓林校區的功能定位是醫學學科相關院系和本科生教學。

張江校區

主條目:復旦大學張江校區

張江校區坐落於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佔地228176平方米,合342畝,位於張衡路825號。是微電子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軟件學院、藥學院的所在地。張江校區的定位是以產學研前沿相關的學科爲主。

江灣校區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校門

主條目:復旦大學江灣校區

江灣校區是復旦面積最大的校區,1號門(正門)位於淞滬路2005號。校區坐落於楊浦區西北角、新江灣城西北部,佔地面積約1600畝(其中學生教師公寓佔地面積100畝),規劃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校區距江灣城市副中心約1.5公里,距復旦大學邯鄲路校區約3.5公里,於2003年12月30日破土動工。[58]目前法學院位於江灣校區,生命科學學院亦已搬入江灣校區。未來規劃的定位是以理科部分和工科院系及科研機構爲主,法學院大樓、圖書館、生命科學學院大樓等已經建成,數學、物理、化學和環境生態大樓也已列入建設規劃。2013-2014學年起上海醫學院因楓林校區修繕主體搬入江灣校區。

組織機構

院系所

  • 復旦學院(本科生院[59])
    • 志德書院 · 騰飛書院 · 克卿書院 · 任重書院 · 希德書院
  • 研究生院
  • 中國語言文學系
  • 歷史學系
    • 旅遊學系
  • 文物和博物館學系
  • 哲學學院
    • 哲學系 · 宗教學系
  • 經濟學院
    • 經濟學系 · 世界經濟系 · 國際金融系 · 保險系 · 公共經濟學系
  •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www.sirpa.fudan.edu.cn
    • 國際政治系 · 政治學系 · 公共行政系  
  • 法學院
  • 新聞學院
    • 新聞學系 · 廣播電視學系 · 廣告學系 · 傳播學系
  • 外文學院
    • 英語語言文學 · 法語語言文學 · 德語語言文學 · 日語語言文學 · 俄語語言文學 · 朝鮮語語言文學 · 翻譯系 · 大學英語教學部
  •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 社會學系 · 社會工作系 · 心理學系
  • 藝術系
  • 數學科學學院
  • 物理學系
  • 化學系
  • 高分子科學系
  •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 · 微生物學與微生物工程系 · 生理學與生物物理系 · 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系 · 生物化學系·生物統計學與計算生物學系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電子工程系 · 光科學與工程系 · 微電子學院 · 通信科學與工程系 · 光源與照明工程系
  •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軟件學院 · 國家保密學院
  • 核科學與技術系
  • 材料科學系
  • 航空航天系
  • 管理學院
    • 財務金融系 · 產業經濟學系 · 管理科學系 · 會計學系 · 企業管理系 · 市場營銷系 · 統計學系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 · 管理科學系(中法合作物流管理方向)· MBA、EMBA
  • 上海醫學院
    • 基礎醫學院
      • 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 · 病理學系 · 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 · 藥理學系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系 · 細胞與遺傳醫學系 · 免疫學系 · 病原生物學系 · 法醫學系 · 神經生物學系 · 中西醫結合系
    • 臨牀醫學院
      • 內科學系 · 外科學系 · 兒科學系 · 婦產科學系 · 眼科學系 · 耳鼻喉科學系 · 臨牀診斷學系 · 精神衛生學系 · 皮膚病與性病學系 · 康復與運動醫學系 · 影像醫學系 · 神經病學系 · 麻醉學系 · 全科醫學系 · 口腔醫學系 · 腫瘤學系
    • 公共衛生學院
      • 預防醫學系 · 衛生事業管理系
    • 藥學院
    • 護理學院
    • 實驗動物科學部
    • 放射醫學研究所
    • 生物醫學研究院
    • 腦科學研究院
  •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 社會科學基礎部
  • 體育教學部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古籍整理研究所
  •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 現代物理研究所
  • 國際問題研究院
  • 先進材料實驗室

附屬醫院

復旦大學現擁有中山醫院、華山醫院、腫瘤醫院、婦產科醫院、兒科醫院、眼耳鼻喉科醫院6家直屬醫院和金山醫院、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華東醫院、浦東醫院(籌)、閔行區精神衛生中心(籌)、青浦區中心醫院(籌)、靜安區中心醫院(籌)、閔行區中心醫院(籌)、附屬口腔醫院(籌)等一系列非直屬醫院[60][61]

附屬學校

復旦附中、復旦二附中、復旦附小、復旦幼兒園、復旦醫學院幼兒園

直屬單位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醫學版)、圖書館(文獻信息中心)、檔案館、校園信息化辦公室、藝術教育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復旦復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復旦大學風溼免疫過敏性疾病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學科

復旦大學擁有86個各類國家重點學科,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含北京協和醫學院)。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不含覆蓋)總數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北京大學。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62]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產業經濟學、金融學、政治學理論、國際關係、歷史地理學、中國近現代史、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內科學(心血管病)、內科學(腎病)、內科學(傳染病)、兒科學、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婦產科學、腫瘤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藥劑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63]

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

  • 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物理學系)
  • 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生命科學學院)
  • 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礎醫學院)
  • 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 (生命科學學院)
  • 非線性數學模型與方法 (數學科學學院)
  • 醫學分子病毒學 (基礎醫學院;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分子醫學 (基礎醫學院)
  • 智能化遞藥(藥學院)
  • 電磁波信息科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公共衛生安全 (公共衛生學院)
  • 癌變與侵襲原理 (中山醫院)
  • 現代人類學 (生命科學學院)
  • 物質計算科學 (物理學系)
  • 微納光子結構 (物理學系)

衛生部(衛計委)重點實驗室

  • 糖複合物 (基礎醫學院)
  • 抗生素臨牀藥理 (華山醫院)
  • 手功能重建 (華山醫院)
  • 醫學技術評估 (公共衛生學院)
  • 醫學分子病毒學 (基礎醫學院;衛生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聽覺醫學 (五官科醫院)
  • 近視眼研究 (五官科醫院)
  • 病毒性心臟病 (中山醫院)
  • 新生兒疾病 (兒科醫院)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現代應用數學 (數學科學學院)
  • 分子催化與功能材料 (化學系)
  • 智能信息處理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 周圍神經顯微外科 (華山醫院)
  • 醫學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輔助手術 (基礎醫學院)
  • 器官移植 (中山醫院)
  • 女性生殖內分泌相關疾病 (婦產科醫院)
  • 視覺損害與重建(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 乳腺腫瘤 (附屬腫瘤醫院)
  • 出生缺陷防治(附屬兒科醫院)
  • 老年醫學(華東醫院)
  • 大氣顆粒污染物防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64]

歷任校長

職務 姓名 任期
復旦公學
校長 馬相伯 1905年 – 1906年
校長 嚴復 1906年 – 1907年
監督 夏敬觀 1907年 – 1909年
監督 高鳳謙 1909年 – 1910年
校長 馬相伯 1910年 – 1912年
校長 李登輝 1913年 – 1917年
私立復旦大學
校長 李登輝 1917年 – 1936年7月
代理校長 唐路園 1918年
代理校長 郭任遠 1924年7月 – 1925年3月
代理校長 錢新之 1936年8月 – 1940年5月
國立復旦大學
校長 吳南軒 1940年5月 – 1943年2月
校長 章益 1943年2月 – 1949年7月
校務委員會主委 張志讓 1949年7月 – 1952年9月
復旦大學(兩校合併前)
校長 陳望道 1952年9月 – 1966年12月
“革委會”主任 1968年1月-?
“革委會”主任 陳望道 1972年10月 – 1977年10月
校長 蘇步青 1978年7月 – 1983年1月
校長 謝希德 1983年1月 – 1988年11月
校長 華中一 1988年11月 – 1993年11月
校長 楊福家 1993年11月 – 1998年12月
校長 王生洪 1998年12月 – (2009年1月)

[65]

職務 姓名 任期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醫學院
院長 顏福慶 1927年10月 – 1932年
國立上海醫學院
院長 顏福慶 1932年 – 1940年12月
代理校務 朱恆璧 1938年 – 1940年12月
院長 朱恆璧 1941年1月 – 1949年7月
上海醫學院
臨時管委會主委 宮乃泉 1949年8月 – 1951年12月
上海第一醫學院
院長 宮乃泉 1951年12月 – 1953年12月
代理院長 林楓 1953年12月 – 1954年10月
院長 陳同生 1955年6月 – 文革
“革委會”主任
院長 石美鑫 1978年8月 – 1984年6月
院長 張鏡如 1984年6月 – 1985年5月
上海醫科大學
校長 張鏡如 1985年5月 – 1988年9月
校長 湯釗猷 1988年9月 – 1993年11月
校長 姚泰 1994年1月 – 2000年4月

職務 姓名 任期
復旦大學(2000年4月兩校合併後)
校長 王生洪 (1998年12月)-2009年1月
校長 楊玉良 2009年1月 – 2014年10月
校長 許寧生 2014年10月 – 今

[66]

馬相伯,復旦公學創始人

顏福慶,國立上海醫學院創始人

李登輝,私立復旦大學首任校長

陳望道,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首任校長

著名校友

  • 于右任(由震旦公學轉入,參與建校),記者、詩人、書法家、政治家,同盟會元老、辛亥革命元勳。
  • 邵力子(由震旦公學轉入,參與建校),國民黨民主人士。
  • 羅家倫,“五四”學生運動領袖,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 程天放,五四運動上海學生領導人之一,曾任四川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亦曾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等職。
  • 胡敦復,清華學堂首任教務長、大同大學校長。
  • 陳寅恪(復旦公學第一屆畢業生),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陳寅恪在復旦公學正式畢業沒有疑問,復旦現存有他的畢業會考成績單。)
  • 毛人鳳,中華民國陸軍上將,軍統局局長。
  • 竺可楨(復旦公學第一屆學生,未畢業),氣象學家、地理學家。
  • 譚其驤,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歷史學家,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長水集》等。
  • 馮德培,生理學家、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神經肌肉生理學研究的開拓者。
  • 童第周,實驗胚胎生物學家。
  • 胡汝鼎,電機工程師。
  • 張志讓,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 孫越崎,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能源界泰斗。
  • 李煥, 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總統府資政、教育部部長。爲中國國民黨的資深黨員。
  • 伍蠡甫,藝術理論家、國畫大家、翻譯家。
  • 陳昭禮,曾任中共復旦大學地下黨支部書記,閩北起義、南寧兵變和百色起義領導者,中共烈士。
  • 費鞏,曾任浙江大學訓導長,1945年被國民黨祕密綁架殺害,中華人民共和國追認的革命烈士。
  • 嚴幼韻,女外交官。
  • 夏徵農,革命家、教育家,《辭海》主編。
  • 郭維城,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少將軍銜,193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政治系,亦曾任張學良機要祕書。
  • 馬彥祥,戲劇導演、戲劇活動家、理論家。
  • 陳瑛,中國新文學早期的女作家、文學翻譯家,筆名“沉櫻”,馬彥祥夫人。
  • 徐梵澄,歷史學家,宗教學家,翻譯家。
  • 王鐵崖,國際法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際海牙常設仲裁院仲裁員,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大法官。
  • 許崇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學家,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法律系,曾參與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起草。
  • 吳敬璉,經濟學家。
  • 洪紱曾,草業專家。
  • 李嵐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 谷超豪,中國當代數學家,復旦大學數學系教授,曾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鄧景發,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表面化學和催化化學首席發明人。
  • 胡思得,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
  • 楊福家,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
  • 唐家璇,前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
  • 陸谷孫,英語語言文學家,《英漢大辭典》主編。
  • 桑國衛,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
  • 李源潮,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前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前江蘇省委書記。
  • 蔣巨峯,現任四川省省長。
  • 樑保華,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蘇省省長。
  • 巴特爾,歷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國家民委主任。
  • 朱民,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82年至1985年,在復旦大學經濟系任教。
  • 錢智,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
  • 戴公興,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
  • 陳健,曾任聯合國副祕書長(2001年至2007年2月),負責聯合國大會和會議管理。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 陳至立,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委員、教育部部長。
  • 樑曉聲,作家。
  • 陳奎德,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學社執行主席。
  • 何清漣,作家,經濟學家。主要著作有《人口:中國的懸劍》、《現代化的陷阱》、《經濟學與人類關懷》、《我們依然在仰望星空》、《霧鎖中國--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等。
  • 江綿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江澤民長子。
  • 章晟曼,美國花旗銀行集團全球銀行業務副主席,曾任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
  • 曹景行,鳳凰衛視評論員、主持人、言論總監。
  • 王滬寧,政治學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三個代表”等重要思想的構建者。
  • 王家瑞,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1995年9月至1997年12月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在職研究工作,現兼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導師。[67]
  • 張首晟,旅美物理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 樑建章,攜程旅行網董事局主席,創始人之一。
  • 陳思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學者。
  • 曹國偉,新浪總裁、首席執行官。
  • 唐海松,億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 郭廣昌,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董事長、總裁兼CEO。
  • 張黎剛,愛康網董事長兼CEO,e龍網創始人之一、前CEO。
  • 閭丘露薇,鳳凰衛視女記者、主持人,被譽爲“戰地玫瑰”。
  • 陳天橋,盛大互動娛樂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 盧志強,泛海集團董事長。文革後進入復旦學習。[68]
  • 李大潛,數學家[69],中國科學院院士,法蘭西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方永剛,解放軍優秀政治教員,全國道德模範。
  • 王威琪,生物醫學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包蕾,兒童文學作家。
  • 虹影,女作家,中國新女性文學的代表之一。
  • 陸奇(計算機系本科、碩士畢業),現任微軟全面負責互聯網業務的總裁,曾任雅虎公司負責搜索和廣告技術的執行副總裁。
  • 孟曉犁,統計學家,哈佛大學文理研究生院院長,首位出任世界頂尖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的華人。
  • 吳曉波,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常年從事公司研究。
  • 鄭筱萸
  • 陳冠華,於198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現任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

自1952年以來,復旦大學共培養了78名院士,僅次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其中復旦培養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有53人,排名全國高校第二位,僅次於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還培養了48位長江學者,僅次於北京大學,排名第二。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方面,復旦大學爲中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自1998年教育部開始評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以來,復旦大學共培養了優秀博士45人,僅次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共有52個分佈在海內外的校友會。

國際交流

復旦大學已成爲國際上有影響的學術中心之一,具有廣泛緊密的國際聯繫,學術交流活動非常活躍。

復旦大學已與香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巴黎高科、蒙彼利埃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並與美國耶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韓國高麗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2011年復旦派出參加國際校際交流的學生近1700人,2010年共接納來自119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達6809人次,是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70]

此外,復旦曾向300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和人士授予了名譽博士、名譽教授、顧問教授等稱號。美國總統里根、法國總統德斯坦、荷蘭首相呂貝爾斯、以色列總理拉賓、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德國總理科爾、愛爾蘭總理埃亨、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等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曾到復旦訪問並發表演講。

參考文獻

  • ^ 復旦中學校史館講解詞
  • ^ 復旦校慶日應恢復爲九月十四日
  • ^ 胡錦濤致復旦大學建校100週年的賀信
  • ^ 復旦概況
  • ^ The Name of the University
  • ^ 復旦概況
  • ^ [1]
  • ^ 校名事,鑑於南從周者流已盜用“震旦”之名登報招生,乃由于右任提議,從《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中擷取“復旦”二字命名,爲“復旦公學”,示意不忘“震旦”之舊,更含恢復中華之意。(《于右任與復旦大學》)
  • ^ 復旦中學校史館講解詞
  • ^ 歐陽哲生. 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 秀威出版. 2011-10-01. ISBN 9789862218259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維護:未識別語文類型 (link)
  • ^ 蘇繼紅, 鄧書傑 李 梅 吳曉莉. 風暴來臨(1920-1929)(中國歷史大事詳解). 青蘋果數據中心. 2013-12-18 (簡體中文).  引文格式1維護:未識別語文類型 (link)
  • ^ 錢益民. 李登輝傳.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ISBN 9787309044973 (簡體中文).  引文格式1維護:未識別語文類型 (link)
  • ^ 建國初期復旦大學的院系調整 復旦大學檔案館
  • ^ 《上海青年志》第三篇青年運動,專記一:“文化大革命”中的上海紅衛兵運動,第一節 紅衛兵的“造反”行爲,一、批鬥“牛鬼蛇神”,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2002年
  • ^ 《上海青年志》第三篇青年運動,專記一:“文化大革命”中的上海紅衛兵運動,第三節 紅衛兵事件,六、上海紅衛兵組織,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2002年
  • ^ 復旦往事 > 第二部分 復旦園裏炮聲隆. 
  • ^ 復旦大學志第二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85. ISBN 9787309015348 (簡體中文).  引文格式1維護:未識別語文類型 (link)
  • ^ 《人民日報》1968年8月29日第三版 《大學的天下,我們工人階級坐定了》
  • ^ 《上海青年志》第三篇青年運動,專記一:“文化大革命”中的上海紅衛兵運動,第三節 紅衛兵事件,五、工宣隊進駐與9·4事件,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2002年
  • ^ 復旦大學網站:復旦大學歷史
  • ^ 穆子月, 李沐紫 楊倩 劉兆祥 朔之北 許畢基. 學府往事系列(套裝共5冊). 青蘋果數據中心. 2015-10-30 (簡體中文).  引文格式1維護:未識別語文類型 (link)
  • ^ 張良. 一,學潮興起. 《中國“六四”真相》. 明鏡出版社. ISBN 9789628744367. 
  • ^ 張良. 三,「五四宣言」. 《中國“六四”真相》. 明鏡出版社. ISBN 9789628744367. 
  • ^ 張良. 三,「五四宣言」. 《中國“六四”真相》. 明鏡出版社. ISBN 9789628744367. 
  • ^ 張良. 五,趙紫陽下臺 」. 《中國“六四”真相》. 明鏡出版社. ISBN 9789628744367. 
  • ^ 張良. 五,趙紫陽下臺. 《中國“六四”真相》. 明鏡出版社. ISBN 9789628744367. 
  • ^ 人民日報,1989年10月14日第四版《奉獻赤子之心 與黨同舟共濟 復旦29名學生動亂中申請入黨》
  • ^ 戲言後“祭”. 
  • ^ 張良. 六,戒嚴. 《中國“六四”真相》. 明鏡出版社. ISBN 9789628744367. 
  • ^ 張良. 七,「幕後黑手」. 《中國“六四”真相》. 明鏡出版社. ISBN 9789628744367. 
  • ^ 張良. 十,「六四」慘案. 《中國“六四”真相》. 明鏡出版社. ISBN 9789628744367. 
  • ^ SECOND CHINESE COLLEGE SENDS FRESHMEN FOR YEAR OF ARMY TRAINING. 美聯社. 
  • ^ 復旦大學90、91、92年級軍訓紀念. mitbbs. 
  • ^ 國家教委關於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參加軍訓優 秀畢業生直接進黨政機關等問題的通知. 國家教委. [2014-06-19]. 
  • ^ 石扉:《新復旦大學的三年之癢》。《中國改革》,2003年8期。
  • ^ 刁承湘(上醫老教授、上醫63級畢業生):《漫話上醫的傳統與精神》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16 [2016-10-01] (英語). 
  •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6.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16-06-14 [2016-06-14] (英語). 
  •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BRICS 2016.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16 [2016-07-24] (英語).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2017. Time Higher Education. 2016-09-22 [2016-09-23] (英語). 
  • ^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2016 results. Time Higher Education. 2016 [2016-05-05] (英語). 
  • ^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 top 200. Time Higher Education. 2016 [2016-06-21] (英語). 
  • ^ BRICS & Emerging Economies Rankings 2016. 2016 [2016-05-05] (英語).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6.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16-08-15 [2016-08-15] (英語). 
  • ^ Alternative Ranking ( Excluding Award Factor ).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14 [2015-04-04] (英語). 
  • ^ Greater China Ranking. 最好大學網.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16-10-18 [2016-10-18] (英語). 
  • ^ Asia. Cybermetrics Lab. 2016 [2015-04-04] (英語). 
  • ^ 武書連2014年中國大學排行榜. 騰訊教育. 2014-01-06 [2014-02-01]. 
  • ^ 中國大學排行榜. 中國校友會網. 2014 [2013-12-30]. 
  • ^ 《復旦校史簡介》,李登輝,1915年
  • ^ 復旦大學文明在線:大學精神
  • ^ 復旦的靈魂:追求“自由而無用”? 李泓冰 人民網文化頻道
  • ^ 復旦校歌 復旦校友網
  • ^ 復旦大學 Fudan University – 復旦標誌. [2014年9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6月5日). 
  • ^ 復旦大學 Fudan University – 復旦標誌:早期旋律曲譜. [2014年9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6月5日). 
  • ^ 我校決定統一使用老校歌_綜合新聞_復旦大學. [2004-12-09]. 
  • ^ 東方網:花中君子――復旦校花白玉蘭
  • ^ 江灣校區簡介
  • ^ 復旦新聞網:新復旦學院組建 升格爲本科生院
  •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附屬醫院
  •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學院概況
  • ^ 復旦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 ^ 復旦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 ^ 復旦大學:重點實驗室
  • ^ 復旦大學歷任領導
  • ^ 復旦大學歷任領導 復旦大學官方網站
  • ^ 王家瑞同志簡歷
  • ^ 盧志強簡介
  • ^ 李大潛
  • ^ 復旦招生網:2012年復旦招辦主任答考生問

外部鏈接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復旦大學
  • 復旦大學
    • 復旦大學日月光華BBS
    • 復旦校友網
    • 復旦大學校園中轉站
  • 波士頓復旦校友會

參見

  • 大學主題
  • 上海主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列表、211工程、985工程
  • 國家重點學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列表
  •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復旦大學
校長:許寧生 · 黨委書記:焦揚
創校人
馬相伯 · 李登輝 · 顏福慶(上海醫學院)
歷史沿革
震旦公學→復旦公學→私立復旦大學→國立復旦大學→復旦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國立上海醫學院→上海第一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併入復旦大學
校區
邯鄲校區 · 楓林校區 · 張江校區 · 江灣校區
院系所
復旦學院 · 研究生院 · 上海醫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 ·
哲學學院 · 旅遊學系 · 歷史學系 · 經濟學院 ·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 法學院 · 新聞學院 · 外文學院 ·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 文物和博物館學系 · 管理學院 · 微電子學院 · 數學科學學院 · 物理學系 · 化學系 · 高分子科學系 ·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 生命科學學院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 材料科學系 · 力學與工程科學系 · 基礎醫學院 · 臨牀醫學院 · 公共衛生學院 · 藥學院 · 護理學院 · 軟件學院 ·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體育教學部 · 實驗動物科學部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古籍整理研究所 · 歷史地理研究所 · 現代物理研究所 · 放射醫學研究所 · 國際問題研究院 · 先進材料實驗室 · 生物醫學研究院 · 腦科學研究院
附屬醫院
中山醫院 · 華山醫院 · 兒科醫院 · 婦產科醫院 · 眼耳鼻喉科醫院 · 腫瘤醫院 · 金山醫院 ·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 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 · 華東醫院 · 浦東醫院(籌) · 靜安中心醫院(籌) · 青浦中心醫院(籌) · 閔行醫院(籌)
附屬學校
復旦附中 · 復旦二附中 · 復旦附小 · 復旦幼兒園
直屬單位
圖書館 · 博物館 · 檔案館 · 出版社 · 復旦學報 · 信息辦 · 藝術教育中心 · 分析測試中心 · 繼續教育學院 · 網絡教育學院 · 復華公司
其它
日月光華BBS · 復旦詩社
相關學校:臺灣復旦中學 · 上海復旦中學 · 重慶復旦中學
 
中國有關高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部門(或單位)所屬高等學校
下劃線:非本地備案。成:成人高校;軍:軍隊與武警高校;標普或未標明:普通高校。
 
國務院組成部門所屬
教育部
73
26副部級
+985+211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清華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大連理工大學
  • 吉林大學
  • 復旦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浙江大學
  • 廈門大學
  • 山東大學
  • 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南大學
  • 中山大學
  • 重慶大學
  • 四川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蘭州大學
6正司級
+985+211
  • 東北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湖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40正司級
+211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語言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中央戲劇學院
  • 中央美術學院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 東北師範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江南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 合肥工業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西南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長安大學
  • 國家開放大學(原中央電大)成
工業和
信息化部
4副部級+985+211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3正司級+211
  • 南京理工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國家民委
1正司級+985+211+部委共建
  • 中央民族大學
2正司級+部委共建
  • 西南民族大學
  • 中南民族大學
  • 西北民族大學
  • 北方民族大學
  • 大連民族大學
公安部
4警察院校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公安部高級警官學院成
  •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 鐵道警察學院
5現役院校
正軍級武警學院軍普
  • 邊防局管副軍級公安海警學院軍普
  • 邊防局管正師級邊防士官學校軍
  • 邊防局屬正師級廣州邊防指揮學校軍
國家安全部
  • 國際關係學院歸屬有爭議
  • 江南社會學院成
交通運輸部
1正司級+211
  • 大連海事大學
  • 中國民航大學
  • 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 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成
外交部
1正司級
  • 外交學院
司法部
3正司級
  •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普
  • 司法行政學院成
  • 國家律師學院成
衛生計生委
1副部級
  • 北京協和醫學院
 
國務院直屬機構所屬
海關總署
  • 上海海關學院
  • 海關管理幹部學院成
國家體育總局
  • 北京體育大學
國家安監總局
  • 華北科技學院
國家林業局
  •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國務院辦事機構所屬
國務院僑辦
  • 華僑大學
  • 暨南大學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所屬
中國科學院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職工大學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中國地震局
  • 防災科技學院
 
中共中央直屬機構所屬
中共中央辦公廳
  •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 中南海業餘大學成
中共中央黨校
  • 中央黨校繼續教育學院成
 
中央軍委所屬
副戰區級
  • 國防大學
正軍級+985+211
  • 國防科技大學
 
中央司法機關所屬
最高人民法院
  • 國家法官學院成
最高人民檢察院
  • 國家檢察官學院成
 
其他中央單位所屬
  • 全總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 團中央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 全國婦聯中華女子學院
  • 中國記協中國記協職工新聞學院成
  • 參見:中國高等教育
  •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列表
  • 985工程
  • 211工程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中央部屬高校
  • 省部共建大學
上海高等院校
相關:中國高等教育 ·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列表 · 上海市高等學校列表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軍事院校
  • 海軍軍醫大學(211)(海軍)
  •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國防大學)
中央部屬
普通高校
(除標明外爲本科)
教育部直屬
  • 復旦大學(985)(211)
  • 上海交通大學(985)(211)
  • 華東師範大學(985)(211)
  • 同濟大學(985)(211)
  • 上海財經大學(211)
  • 上海外國語大學(211)
  • 華東理工大學(211)
  • 東華大學(211)
海關總署主管
  • 上海海關學院
民航局主管
  • 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專
市屬普通
本科高校
  • 上海大學(省部共建)(211)
  • 上海海事大學(省部共建)
  • 上海海洋大學(省部共建)
  • 上海科技大學(省部共建)
  • 華東政法大學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上海電機學院
  • 上海電力學院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上海師範大學
  • 上海理工大學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上海紐約大學民外
  • 上海戲劇學院(省部共建)
  • 上海建橋學院民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上海杉達學院民
  • 上海商學院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民
  • 上海體育學院
  • 上海音樂學院
  • 上海政法學院
市屬普通
專科高校
  •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市公安局
  •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民
  •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民
  •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民
  • 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 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民
  •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 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民
  • 上海建峯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健康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 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民
  •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民遠職業技術學院民
  •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 上海歐華職業技術學院民
  •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民
  • 上海體育職業學院
  • 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民
  • 上海興韋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民
  •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民
  • 上海中華職業技術學院民
  •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民
獨立學院
(民獨本)
  •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
  • 同濟大學同科學院
中央部屬
成人高校
  • 海關管理幹部學院海關總署
市屬成人高校
  • 上海紡織工業職工大學
  • 上海科技管理幹部學院
  • 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
  • 上海市寶山區業餘大學
  • 上海開放大學
  • 上海市虹口區業餘大學
  • 上海市黃浦區業餘大學
  • 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 上海市靜安區業餘大學
  • 上海市盧灣區業餘大學
  • 上海市普陀區業餘大學
  • 上海市徐彙區業餘大學
  • 上海市楊浦區業餘大學
  • 上海市長寧區業餘大學
  • 上海醫藥職工大學
 
已被撤併的高校
中華民國時期撤銷
  • 持志大學 (1924–1939)
  • 國立勞動大學 (1927–1932)
  • 雷士德工學院 (1934–1945)
  • 上海大學 (1922–1927)
中共建國初期撤銷
  • 大同大學 (1912–1952)
  • 大夏大學 (1924–1951)
  • 光華大學 (1925–1951)
  • 滬江大學 (1906–1952)
  • 暨南大學 (1906–1949)
  • 聖約翰大學 (1879–1952)
  • 震旦大學 (1903–1952)
改革開放以後撤銷
  • 上海工業大學 (1960–1994)
  • 上海科學技術大學 (1958-1994)
  • 上海農學院 (1959–1999)
  • 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 (1927–1932) → 國立上海醫學院 (1932–1952) → 上海第一醫學院 (1952–1985) → 上海醫科大學 (1985–2000)
  • 聖約翰大學醫學院 (1896–1952)+震旦大學醫學院 (1911–1952)+同德醫學院 (1918–1952) → 上海第二醫學院 (1952–1985) →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1985–2005)
  • 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學院 (2004–2011)
市屬高校大部分爲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所屬。民:民辦高校(已撤併高校除外);外:中外合作大學。
截止2013年6月21日,上海市的地方普通高校65所(其中民辦普通高校18所),成人高校16所,此外有本地備案的獨立學院3所[校 1]
  • ^ 教育部:高等學校名單. 教育部. 2013-06-21 [2013-06-24] (中文(簡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全國重點大學
  • 共16所,1959年3月指定。參見:中國高等教育
  •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列表
  • 985工程
  • 211工程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中央部屬高校
  • 省部共建大學
北京市
  • 北京大學
  • 清華大學
  • 北京工業學院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航空學院
  • 北京農業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注
  • 北京醫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
天津市
  • 天津大學
上海市
  • 復旦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第一醫學院
  • 華東師範大學
陝西省
  • 西安交通大學
黑龍江省
  • 哈爾濱工業大學
注:1970年遷至安徽省合肥市。
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
  • 相關:中國高等教育
  • 中國大陸高等學校列表
  • 985工程
  • 211工程
  • C9聯盟
  • 上海交通大學
  • 復旦大學
  • 同濟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浙江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華東五校
  • 復旦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南京大學
  • 浙江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985工程 · 211工程 · 九校聯盟
九校聯盟(C9)
按校名簡化字筆劃排序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北京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復旦大學
  • 南京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浙江大學
  • 清華大學
  • 會議: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省部級高等學校
  • 參見:中國高等教育
  •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列表
  • 985工程
  • 211工程
  • 中央部屬高校
華北
10
  • 北京 8 北京大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信部
  • 北京理工大學工信部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協和醫學院衛計委
  • 天津 2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東北
3
  • 黑龍江 1 哈爾濱工業大學工信部
  • 吉林 1 吉林大學
  • 遼寧 1 大連理工大學
華東
9
  • 上海 3 復旦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同濟大學
  • 江蘇 2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浙江 1 浙江大學
  • 安徽 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
  • 福建 1 廈門大學
  • 山東 1 山東大學
中南
5
  • 湖北 2 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南 2 中南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中央軍委
  • 廣東 1 中山大學
西南
2
  • 重慶 1 重慶大學
  • 四川 1四川大學
西北
4
  • 陝西 3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工信部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甘肅 1 蘭州大學
以上除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爲副大軍區級外,其餘31所大學行政級別皆爲副省部級單位,共計32所,均被列入985工程。除上標註明外,均爲教育部直屬高校。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參見:中國高等教育
  •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列表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中央部屬高校
  • 省部共建大學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36
  • 北京 8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清華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信部
  • 北京理工大學工信部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國家民委
  • 天津 2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遼寧 1 大連理工大學
  • 吉林 1 吉林大學
  • 黑龍江 1 哈爾濱工業大學工信部
  • 上海 4 復旦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江蘇 2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浙江 1 浙江大學
  • 安徽 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
  • 福建 1 廈門大學
  • 山東 2 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湖北 2 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南 2 中南大學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中央軍委
  • 廣東 2 中山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四川 2 四川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重慶 1 重慶大學
  • 陝西2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工信部
  • 甘肅 1 蘭州大學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
6
  • 遼寧 1東北大學
  • 河南1 鄭州大學*
  • 湖南 1湖南大學
  • 雲南1 雲南大學*
  • 陝西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新疆1 新疆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不含以上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95
  • 北京 22+4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中央美術學院
  • 中國政法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中央戲劇學院
  • 北京工業大學*
  • 中國音樂學院*
  • 首都師範大學*
  •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科院
  • 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部)
  • 外交學院(外交部)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部)
  •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總局)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天津 3+1天津工業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河北工業大學*(河北)
  • 河北 2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 河北工業大學*
  • 山西 1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 1內蒙古大學*
  • 遼寧 2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部)
  • 吉林 2延邊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黑龍江 3哈爾濱工程大學(工信部)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 上海 10華東理工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上海大學*
  • 上海海洋大學*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上海體育學院*
  • 上海音樂學院*
  • 海軍軍醫大學(海軍)
  • 江蘇 13蘇州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信部)
  • 南京理工大學(工信部)
  • 中國礦業大學
  • 河海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南京郵電大學*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南京林業大學*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浙江 2中國美術學院*
  • 寧波大學*
  • 安徽 2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 福建 1福州大學*
  • 江西 1南昌大學*
  • 河南 1河南大學*
  • 湖北 5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武漢理工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南 1湖南師範大學*
  • 廣東 3暨南大學(國僑辦)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 海南 1海南大學*
  • 廣西 1廣西大學*
  • 四川 6西南交通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石油大學*
  • 成都理工大學*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重慶 1西南大學
  • 貴州 1貴州大學*
  • 西藏 1西藏大學*
  • 陝西 4西北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長安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空軍軍醫大學(空軍)
  • 青海 1青海大學*
  • 寧夏 1寧夏大學*
  • 新疆 1石河子大學*(兵團)
  • 山東 1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下劃線:非本地備案學校。*:非中央部屬高校,隸屬所在地省、自治區、市、兵團。未標者均爲教育部直屬高校。
985工程
  • 參見:中國高等教育
  •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列表
  • 985工程
  • 211工程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中央部屬高校
  • 省部共建大學
華北
10
  • 北京 8 北京大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信部
  • 北京理工大學工信部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國家民委
  • 天津 2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東北
4
  • 遼寧 2 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吉林 1 吉林大學
  • 黑龍江 1 哈爾濱工業大學工信部
華東
11
  • 上海 4 復旦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同濟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江蘇 2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浙江 1 浙江大學
  • 安徽 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
  • 福建 1 廈門大學
  • 山東 2 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
7
  • 湖北 2 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南 3 中南大學
  • 湖南大學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央軍委
  • 廣東 2 中山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西南
3
  • 重慶 1 重慶大學
  • 四川 2 四川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西北
4
  • 陝西 3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工信部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甘肅 1 蘭州大學
共39所高校被列入985工程,所有985工程高校同時也被列入211工程。除上標註明外,均爲教育部直屬高校。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已宣佈985工程終止。
211工程
  • 參見:中國高等教育
  • 中國內地高等學校列表
  • 985工程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中央部屬高校
  • 省部共建大學
華北29+4
  • 北京24+2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清華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信部)
  • 北京理工大學(工信部)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總局)
  • 中央音樂學院
  • 中央民族大學(國家民委)
  • 中國政法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天津3+1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 河北工業大學*(河北)
  • 河北0+1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 山西1 太原理工大學*
  • 內蒙古1 內蒙古大學*
東北11
  • 遼寧4 遼寧大學*
  • 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部)
  • 吉林3 吉林大學
  • 延邊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黑龍江4 哈爾濱工業大學(工信部)
  • 哈爾濱工程大學(工信部)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東30+1
  • 上海10 復旦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東華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上海大學*
  • 海軍軍醫大學(海軍)
  • 江蘇11 南京大學
  • 蘇州大學*
  • 東南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信部)
  • 南京理工大學(工信部)
  •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 河海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浙江1 浙江大學
  • 安徽3 安徽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
  • 合肥工業大學
  • 福建2 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 江西1 南昌大學*
  • 山東2+1 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中南18
  • 河南1 鄭州大學*
  • 湖北7 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武漢理工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南4 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央軍委)
  • 廣東4 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國僑辦)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 廣西1 廣西大學*
  • 海南1 海南大學*
西南10
  • 重慶2 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 四川5 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 貴州1 貴州大學*
  • 雲南1 雲南大學*
  • 西藏1 西藏大學*
西北13
  • 陝西8 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工信部)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空軍軍醫大學(空軍)
  • 甘肅1 蘭州大學
  • 青海1 青海大學*
  • 寧夏1 寧夏大學*
  • 新疆2 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兵團)
下劃線:非本地備案學校,並在分省計數中計入加號後數字。*:非中央部屬高校,隸屬所在地省、自治區、市、兵團。未標者均爲教育部直屬高校。
共有112所211學校被列爲211工程。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已宣佈211工程終止。
 
國際有關高校
Universitas 21大學聯盟
亞洲
  • 德里大學
  • 復旦大學
  • 香港大學
  • 高麗大學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早稻田大學
歐洲
  • 阿姆斯特丹大學
  • 伯明翰大學
  • 都柏林大學學院
  • 愛丁堡大學
  • 格拉斯哥大學
  • 隆德大學
  • 諾丁漢大學
北美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 康涅狄格大學
  • 蒙特雷科技大學
  • 馬里蘭大學
  • 麥吉爾大學
  • 俄亥俄州立大學
  • 弗吉尼亞大學
大洋洲
  • 奧克蘭大學
  • 墨爾本大學
  • 新南威爾士大學
  • 昆士蘭大學
南美
  • 智利天主教大學
非洲
  • 約翰內斯堡大學
金磚國家大學聯盟
中國
清華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復旦大學 · 四川大學 · 浙江師範大學
俄羅斯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 · 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 · 遠東聯邦大學 ·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 (AEARU)
大學次序依照官網所採用的英文字母排序
中國大陸
  • 復旦大學
  • 南京大學
  • 北京大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香港
  • 香港科技大學
臺灣
  • 國立臺灣大學
  • 國立清華大學
韓國
  • 韓國科學技術院
  • 浦項工科大學
  • 首爾大學
日本
  • 京都大學
  • 大阪大學
  • 東北大學
  • 東京工業大學
  • 東京大學
  • 筑波大學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 墨爾本大學
  • 悉尼大學

加拿大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智利
智利大學

中國
  • 復旦大學
  • 南京大學
  • 北京大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浙江大學

香港
  • 香港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大學

日本
  • 慶應義塾大學
  • 京都大學
  • 大阪大學
  • 東北大學
  • 東京大學
  • 早稻田大學

韓國
  • 首爾大學
  • 高麗大學

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

墨西哥
  • 蒙特雷科技大學
  •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新西蘭
奧克蘭大學

菲律賓
菲律賓大學

俄羅斯
遠東聯邦大學

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

臺灣
國立臺灣大學

泰國
朱拉隆功大學

美國
  •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
  • 史丹佛大學
  • 加州大學
    • 柏克萊
    • 戴維斯
    • 爾灣
    • 洛杉磯
    • 聖迭戈
    • 聖塔芭芭拉
  • 俄勒岡大學
  • 南加州大學
  • 華盛頓大學
東亞AACSB認證

中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 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 南京大學商學院 · 南開大學商學院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 ·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 ·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嶺南大學商學院 ·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

日本
慶應義塾大學 · 名古屋商科大學 · 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

韓國
首爾大學 · 高麗大學 · 世宗大學 · 成均館大學 · 韓國科學技術院 · 延世大學 · 西江大學 · 漢陽大學 · 梨花女子大學

菲律賓
亞洲管理研究所

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 · 南洋理工大學 · 新加坡管理大學

臺灣
輔仁大學管理學院 ·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 ·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 · 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 · 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 ·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 逢甲大學商學院 · 逢甲大學金融學院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 · 中原大學商學院 ·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 · 中華大學管理學院 · 長庚大學管理學院 · 東吳大學商學院 · 亞洲大學管理學院 · 南臺科技大學商管學院 ·

泰國
朱拉隆功大學

馬來西亞
博特拉大學
東亞EQUIS認證

中國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 ·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香港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 ·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 ·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日本
慶應義塾大學

韓國
高麗大學 · 韓國科學技術院

新加坡
英士國際商學院(新加坡分校) ·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高等經濟商業學院(新加坡分校) ·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

臺灣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亞太高校書院聯盟
中國大陸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南方科技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大連理工大學 · 汕頭大學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
澳門
澳門大學
臺灣
國立清華大學 · 國立政治大學 · 亞洲大學
規範控制
  • WorldCat標識符
  • VIAF: 150707367
  • LCCN: n80132216
  • ISNI: 0000 0001 2290 9088
  • SUDOC: 031767702
  • BNF: cb12292178b(數據)
  • NLA: 36602126
  • NDL: 0070609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復旦大學&oldid=46588316”
分類:
  • 上海高等院校
  • 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
  • 九校聯盟
  •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985工程
  • 211工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副部級高等學校 (上海)
  • 復旦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大學
  • 1905年創建的教育機構
隱藏分類:
  • 引文格式1維護:未識別語文類型
  • CS1英語來源 (en)
  • 自2016年10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
  • 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維基數據存在座標數據的頁面
  • 包含規範控制信息的維基百科條目
參考資料
复旦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哲学学院 · 历史学系 · 旅游学系 · 文物和博物馆学系 ·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法学院 ·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新闻学院 · 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
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 …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第六届暑期高级研修班启事》. 7月6日 … 复旦大学图书
馆前身为戊午阅览室,由戊午级(1918年)学生集资购置图书建立,1922年正式建馆。
复旦大学-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2017年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各院系复试录取细则公示(持续更新中.
新浪院校库为您带来复旦大学的详细介绍,包括:复旦大学历史录取分数线,招生计划,
重点专业,院校地址,图片,毕业生就业及薪酬等丰富信息,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最佳助手.
復旦大學(英語:Fudan University,縮寫為FDU),簡稱復旦,舊稱復旦公學、國立 ….
復旦大學各醫學院系、研究單位以及各家附屬醫院的前身是上海醫科大學及其附屬 …
今天我們來到的傳說中的「南復旦,北人大」-復旦大學復旦大學在我們台灣耳中,相當
有名。既然來到上海了,當然要來朝聖一下至於復旦大學為什麼有名,其實我也 …
2015年9月16日 … 就讀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四年級,即將就任臺灣學生會會長的林孟璇,在一般人眼中
或許帶有菁英色彩;但在我的心目中,依然是一個精明的糊塗蛋, …
中國留學代辦服務學校之ㄧ復旦大學的學校介紹及學院設置.申請資格,歡迎來電詢問
!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
學府,學校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領導,是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
, …
復旦大學(英語:Fudan University,縮寫為FDU),簡稱復旦,舊稱復旦公學、國立 ….
復旦大學各醫學院系、研究單位以及各家附屬醫院的前身是上海醫科大學及其附屬 …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2017学年岗位招聘信息 ·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科技教师招聘
公告 · 祝贺张慧腾老师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 · 祝贺我 …

Pin
Shares 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ealthniceorg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