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余苑綺產子後驚傳腸癌復發 醫:她少做「這件事」 防癌、抗癌必知

藝人余天的二女兒余苑綺上周產下第2胎,寶寶日前被確診「心室中隔缺損」需要動刀,才讓余家人擔心不已,沒想到最近她又被檢查出直腸癌復發,且癌細胞已從淋巴擴散到肺、肝,讓人很不捨。

 

余天先在「全民計程車聯誼餐會」時親口證實女兒癌細胞從淋巴擴散到肺、肝。余苑綺在2014年被診斷出罹患直腸癌第3期,歷經12次化療後,如今又傳出癌細胞轉移的消息,請大家為他女兒集氣。

延伸閱讀:28歲便祕、下腹痛以為腸躁症,竟是大腸癌第4期!醫:3狀況要警覺

 

▲余天陪著女兒余苑綺到醫院檢查。

余天帶著余苑綺受訪時也說,余苑綺原本一直有追蹤,直到第一胎懷孕之後(2017年),因為之前沒什麼,以為追蹤也沒用,也不能做什麼治療。但她懷第二胎後便出現咳嗽,醫師也說產後就好了,沒想到最近檢查出爐,誰知道會變成這樣。太太李亞萍邊哭邊說,她有2個小孩,我們一定會堅強…。

 

除了零期腸癌,其他都有復發風險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表示,大腸直腸癌只有第零期在切除腫瘤後不會轉移,其他期別的癌症,即使手術切的再乾淨,都仍有復發的風險。因此,患者在術後,仍需定期持續追蹤,包括抽血看肝、腎功能、驗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又稱腫瘤標記,是臨床偵測癌症手術後是否復發的參考。)以及全身掃描等影像學檢查。

 

術後2年內復發率高

由於大腸直腸癌患者在手術後2 內年的復發率高,大部分患者在2年復發,因此,對於第三期癌以後的患者,手術後需再接受輔助性化療,以余苑綺為例,可在3到6個月內,施打化療12次,並定期追蹤,包括每3個月抽血一次,電腦斷層、核磁共震等影像追蹤。

 

不過,梁金銅強調,術後第3到5年後大約有10%的人會復發,除了配合醫生定期追蹤外,如果在第3到5年時,從影像發現疑似腫瘤的跡象又無法判斷時,健保也給付正子掃描,協助醫師進一步診斷。

 

一般以癌症手術治療後,追蹤5年沒有復發才稱為治療完全,之後患者的生活便可與一般人一樣,但梁金銅提到,也有病人是在第7、第8年復發,所以,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李亞萍提到女兒的病情難過落淚。

 

懷孕不會增加癌的風險

梁金銅認為懷孕與癌症復發無關,但有可能因為懷孕而沒有持續影像追蹤,而讓癌細胞有機會擴散。他也有病人是在懷孕後才發現得大腸癌,患者當時以為只是懷孕造成痔瘡出血,產後才來檢查而得知。所以不能把懷孕與癌症混為一談。

 

臺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廖志穎提到,目前並沒有文獻提到懷孕的過程與癌症發生有關,只有極少數報告指出,有人為了懷孕施打排卵針而有癌症的風險,但這仍需要大量研究,無需太擔心打排卵針日後罹癌的風險會比較高。

 

癌友懷孕時仍需持續追蹤

廖志穎指出,對於有罹癌病史的懷孕婦女,除了抽血外,醫師可以透過其他非輻射的如超音波輔助檢查,(但它並不適合肺部檢查);另外可等到於胎兒比較大時,也就是懷孕中期,或許可用穿鉛衣的方式照x 光,覆蓋住胎兒進行檢查,總之,醫師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進行追蹤。

 

預防癌復發需長期追蹤

廖志穎指出,當癌症完成治療後,患者還是得持續追蹤,只是檢查的時間,可能由治療時期的每3個月、半年一次,延長到1 年一次,尤是肺、肝、與骨頭是常見癌症轉移的部位也要注意。

 

以大腸癌為例,在進一步切片確診癌症復後,第一次治療是以化療加上標靶,之後,醫師會視情況再調整藥物。

 

兩位專家指出,無論是大腸癌或是直腸癌,只是癌症發生部位不同,目前兩者的治療的效果相當,當民眾發現身體有症狀時,都需要提高警覺,並加以排除,才能維護自己的健康。

 

腸癌與生活模式有關

大腸直腸癌可說是一種富貴病,梁金銅提到,30年前,每年大約新增3000腸癌患者,如今是每年大約新增1萬5千人,原因就在於經濟起飛後,飲食習慣改變,大魚大肉、燒烤,加上菸酒等因素有關。

 

防癌首要多吃蔬果少吃肉

預防腸癌或復發,梁金銅認為,飲食習慣一定要改變,多吃蔬果,少吃紅肉,以及避免三高,有三高的人就要加以控制,減肥以及多運動等。

延伸閱讀:這些名人都因它過世預防腸癌,抗癌醫師教你多吃這些蔬菜|

 

廖志穎進一步說明,腸癌目前已知與生活習慣、飲食壓力有關,因此預防癌症的發生,建議從改變生活模式做起,目前公認地中海飲食是較好的飲食方式,也就是以植物性飲食為主,多五穀雜糧、少吃紅肉加工品,多吃豆魚蛋肉等優質蛋白質,以及少量堅果,遠離精緻糖。

 

運動防癌,尤其是大腸癌

運動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目前已知與大腸癌、子宮內膜癌有關;好的睡眠、以及紓壓、減脂、減重,另外也要記得遠離空污與塑化劑等環境毒素。

 

6成大腸癌可預防

廖志穎提到,癌症大約有近6成可透過預防,剩下的4成則需靠早期篩檢發現,以大腸癌為例,最好是45歲到50歲之間做一次大腸鏡;如果有家族史、或已出現腸癌症狀,例如不正常排便出血、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等可以提早做。
延伸閱讀:妙齡女便袐竟是腫瘤阻塞!防腸癌2 種條件得積極檢查

 

梁金銅不諱言,大腸鏡檢查需要先服用清腸藥,的確讓人不舒服,讓很多人不敢做,但50到74歲的民眾,可接受國健署每2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再視情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才能「腸」保安康。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來源/TVBS

 

相關文章

大腸癌一定要裝人工肛門?台灣保肛率達95%,高居世界之冠

他罹大腸癌後這樣吃...成功抗癌18年!

預防大腸癌,發現息肉「這樣」追蹤最好

10人就有1人!長期宿便引發大腸癌,還讓人長不高

 

【立即報名】養瘦美肌 愈活愈逆齡▶▶健康2.0免費講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ealthtvbs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