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吳若權:及早規畫「第二人生」,愛再怎麼深,終究必須面對分離! - 賀啦!哇哉

我們會永遠在一起嗎?這句話問號之後的餘音裊繞,帶給我們對生命的領悟!愛太深所以才痛苦,其實這個想法只對了一半..

及早開始規畫「第二人生」

在什麼時候,或起心動念於哪個事件,會想要重新開始規畫自己的「第二人生」?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在網路上做了一次小規模的調查,得到很多意義深長的答案。

多數年輕朋友是起因於一個事件,例如:失戀、落榜、和朋友絕交、跟爸媽大吵、參加某個營隊……突然發現過去的那個自己,並不是真正想要的人生,於是決心來個劃清界線,希望能夠徹底告別。可惜的是,這種決心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能夠真的脫胎換骨的實例,並不多見。

及早開始規畫「第二人生」

熟年男女對自己必須重新開始「第二人生」的體認,常來自最現實的年紀,當時候到了,就不得不認真面對,揮別無知懵懂的荒唐歲月,在所剩無幾的有限年華中,趁早下定決心,做自己。

另一種熟年的覺悟,則常伴隨帶著傷痛的事件,失婚、失親、失業,或健康檢查出現的紅字、大病一場,或被公司強迫提前退休……於是回到人生的角落,開始規畫自己的「第二人生」。

「愈多愈好!」v.s.「夠用就好!」

隨著資訊的普及,愈來愈多人對「高齡化」的趨勢有所警覺,因此願意主動積極地開始思考:當年老時,只剩下一個人過日子,該怎麼辦?

能夠及早主動規畫「第二人生」,總比臨時被迫要面對現實要好。問題是:當想到世間情熄愛滅,或因為自己不願依靠別人、拖累對方,而必須要重新開始一個人的生活時,都會很沒有安全感地擔心以下兩個問題:

1. 錢,夠用嗎?
2. 一個人,能靠自己度過餘生嗎?

光是這兩個問題,就足以混亂所有的思緒,讓佇足在生命轉運站時,感到不知所措。其實這些問題有不同的解答方向:一個是「愈多愈好!」;另一個是「夠用就好!」

當你往「愈多愈好!」去想,會愈想頭愈痛。慾望,是個無底洞。每個「想要」,都會變成「需要」。網路上那些主張必須要新台幣三千萬(或更多)才能退休的計算方法,不僅把很多「想要」都當作「需要」,甚至都誤認為「必要」。

資深作家薇薇夫人之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曾經提出她親身體驗的見解:退休以後的花費,可以比從前省很多,無論是服裝、應酬、交通等費用的支出,都會大幅下降。日常真正的開銷,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只要能夠從「夠用就好!」的想法切入,將引導出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透過對物質「斷、捨、離」的練習,讓自己放下對物慾的執念,反而建立「我,可以靠自己好好過活!」的信心。

我們(不)會永遠在一起
我們會永遠在一起嗎?

當一段關係剛開始的時候,相愛的雙方,連想都不用想,就以為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否則,幹嘛要在一起呢?不過是浪費時間與生命。

無論跟你發展這段關係的,是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個小孩、一隻貓、一隻狗……都是以「我們會永遠在一起!」為前提,才會慎重地開始這段感情。

其實你心裡也有所準備,疑慮或強或弱、恐懼或深或淺、問號或大或小,提醒著自己:「就算是永遠,究竟會是可以走到多遠?」弔詭的是:關係愈好的時候,愈不去想它;而愈不在乎這個問題的時候,關係也壞到連答案是什麼都不重要了。而還有更令多數人覺得不可思議、卻又不得不同意的是:對於和另一半能走多久的信心,可能還低於對寵物的依賴。

天長地久,只是想像

好友阿奇從親戚那兒領養一條小狗,取名為:「盼盼」。命名原因是牠的回眸看他的眼神,充滿等待主人回家的期望。

阿奇一開始就知道這品種的狗年壽大限平均大約十二~十五歲,很珍惜彼此相處的時光。領養盼盼那年,他剛大學畢業,帶著這條狗,從南部北上工作。時光匆匆,阿奇換過三個工作、五個女友,來到三十五歲,他過完慶生派對,唱過KTV回家,恍然發現盼盼已經從小狗變成老狗。打開家門時候,牠依然搖著尾巴,發出吠叫,但尾巴搖得有氣無力,吠叫低沉斷續。

幾個月之後,盼盼臨終時,阿奇正出差外地,接到房東緊急通知,趕回送牠就醫,已經回天乏術。阿奇抱著盼盼的身軀,不斷發抖,無聲痛哭。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生離死別,痛到他大澈大悟──原來,我們不會永遠在一起。而這個覺悟帶給他的傷心與省思,還多過於前五任女友。

理由很玄奧、也很簡單:相愛時,對「我們會永遠在一起」的信念愈深刻;分手時,「永遠」結束在彼此轉身的那一刻,內心就愈痛苦。

我們或許會被別人厭棄,但寵物卻對我們相對忠心。阿奇和女友交往的時候,雖然也曾短暫地以為「我們會永遠在一起」;伴隨著相處的摩擦、吵架的次數增加,「我們會永遠在一起」的信心漸漸動搖成為「我們或許不會永遠在一起」;終於在分手後,接受殘酷的事實:「我們不會永遠在一起」。

第二人生:認知愛再怎麼深,終究必須面對分離..

從「我們會永遠在一起」、到「我們或許不會永遠在一起」、最後發現「我們不會永遠在一起」,正是所謂「無常」的顯化,會因為變化過程中時間的長短,以及接受與順應的難易度,而決定你對生命認知的多寡、體悟的深淺。

愛再怎麼深,終究必須面對分離

我曾不只一次在論述兩性相處主題的散文著作中提到,兩個人無論相愛再深,都有離別的一天。相愛的人,常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也不會同年同月同日死(除非是天災人禍的意外),總有一天會先後離開。

堅定想要好好愛一個人,甚至愛到「沒有你,我會死!」的地步,如此慘烈,未必是好事。等你慢慢經歷人生的悲歡離合,就會體悟愛情真正的道理:年輕時因為吵架而分手,固然留下遺憾;老邁時因為死亡而訣別,同樣會很哀傷。很多人以為,愛太深所以才痛苦,其實這個想法只對了一半。愛深,若懂得成全與祝福,痛苦就值得承擔。

真正的痛苦,其實是來自無法放下「我們會永遠在一起」的執念,不甘心地苦苦垂詢:「你怎麼可以這樣狠心,留下我一個人……」

唯有回到生命的本質,接受「我們不會永遠在一起」和「愛到最後,終歸到會只剩下我一個人。」這兩個的事實,然後做好「雖不萬全、但足夠安心」的準備,才能自由無畏地開啟你的「第二人生」。

然而這樣的認識並不建立於理性或殘酷的基礎,反而可以讓我們在「有人相愛」的時候,更加珍惜感恩,「剩下一個人」的時候,更加溫柔堅定。

想想身邊這個你所摯愛的對象,終有一天會離你而去,只有加倍珍惜感恩,才會讓你學會從「不捨」到「能捨」。當愛到剩下一個人的時候,也就因為無悔無憾,而加倍溫柔堅定,確定自己可以帶著祝福,好好度過餘生。

我們會永遠在一起嗎?

這句話問號之後的餘音裊繞,帶給我們對生命的領悟,知道「我們未必永遠在一起」,但「我一個人也可以好好活下去」,才是「永恆」真正的意義。讓那個離開你的人,放心地走,彼此願意祝福,才能留下幸福。

延伸閱讀:
陳月卿的6點健康飲食改革!醫院只能救命,飲食革命得靠自己..
人是偏見的動物、承認自己其實很任性..
枯萎的花朵,缺痕的茶杯..不完美要提醒我們的7件事

吳若權
1995年,以藝文小說《愛一次也好》踏入文壇,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2000年,以短篇小說集《下雨天裡的松風聲》獲得「中興文藝獎小說類首獎」。創作類型多元,廣及兩性、勵志、心靈、企管,經常榮登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累積講座超過一千四百場,帶給無數人激勵與療癒的力量。
他有著水瓶座的活躍聰明、心理師的敏銳溫柔,和創作者的細膩善感。《人生,幾分熟?》是他的第110號作品,彙整數十個關於一個人真正成熟的觀點與故事,佐以心理測驗與分析,讓你與不同成熟程度的自己,相遇、相擁、相愛。

(編取自 重新,一個人:擁有自由無畏的人生下半場 一書 /皇冠文化 /吳若權 /本文由 博客來 授權刊載)

分享此文:

✔加line~訂閱新文章↓
加入[賀啦!哇哉]為好友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4.50 星 / 2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ela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