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改變,從父母開始!汪培珽:每個「不」字後面,都要接「三分鐘的道理」 - 賀啦!哇哉

「跟孩子說什麼道理呢?」「我是他爸爸,我說了算。」你知道嗎?教養只要搬出爸爸啊、媽媽啊,就可以通行無阻的時代已經過了。父母除了大叫一聲「不」之外,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文:汪培珽

✔改變,從父母開始

當孩子兩歲時,我們可以輕易忽略他,簡單帶過任何一件事。
當孩子十二歲時,他也可以輕易忽略你,簡單帶過應該跟你報告的任何一件事。

「跟孩子說什麼道理呢?」
「我是他爸爸,我說了算。」

你知道嗎?只要搬出爸爸啊、媽媽啊、爺爺啊,就可以通行無阻的時代已經過了

✔你知道嗎?只要搬出爸爸啊、媽媽啊、爺爺啊,就可以通行無阻的時代已經過了。

當然,我們可以繼續上一代父母的育兒方式,大家也一樣可以平安活到老。但是,那是個錯誤示範多過正確作法的年代,因為當時的環境是「食指浩繁」,能平安健康養活孩子長大,已經阿彌陀佛了,誰還有閒工夫跟你說什麼鬼道理啊?沒有拿棍子出來打人,就叫仁慈了。

可是,權威下長大的孩子,親子的關係最後會如何呢?
你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跟成年後的孩子像朋友般地交心說話嗎?
你希望聽聽孩子如何開始喜歡上一個男孩子,又如何度過失戀之苦嗎?
你希望聽到孩子跟你談他的偉大理想和抱負,又如何在苛刻老闆的磨練下,有所成長嗎?你希望……

你希望的事情很多,但是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拿「我是你爸爸,我說了算」當理由,那我們的希望將統統無法實現,因為我們的結局將與上一代一樣同悲:你行使父母的權威一輩子,然後子女不敢忤逆地「孝順」你一輩子。其實,讓親子關係走到這一步,自己的人生將少了許多美好的感覺——可惜啊!

如果你還是不大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想想自己,事情或許比較容易清楚些:如果有一天,當你心裡有話、有意見,卻不敢或不想對另一半說,而只能想著「算了算了,說了也是白說」的時候,那是不是另一種疏離關係的開始呢?

我們這一代,成年的子女與邁入老年的父母,心靈多半沒有交集;一旦心靈有交集的時候,可能就是將抱怨傾洩而出的時候,然後結局通常都以「老的悲、小的悶」收場。

為什麼成年後的我們不能跟父母「打開天窗說亮話」呢?原因很簡單——
因為父母從小就不讓我們說話。除了一個加了驚嘆號的「不」字外,什麼也沒有。父母沒有時間也沒有習慣跟小孩說話。在那個年代裡,盡快解決問題,或盡快壓制住孩子,是父母最優先考慮到的。

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一個簡單的「不」字,可以讓天下太平;一個充滿威脅的嚴厲眼神,可以讓孩子不敢再造次。既然火當下已經撲滅了,何苦再說什麼道理呢?很累人的耶。

可是,火並沒有滅,它只是藏在孩子心裡的最底層,在那裡「悶燒」而已。而且,父母說「不」時的聲音,將會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直到無法再大的一天……,從此,親子關係就只剩下疏離了。

想想周遭的朋友中,有沒有看過一種人,當他們有能力離家的時候,有的能力根本都還不夠成熟,就恨不得趕快逃離父母的掌控,甚至連回頭看一眼的留戀都沒有。

如果你不想做一個「重蹈上一代覆轍」的父母,如果你希望與孩子間的濃厚感情可以長長久久,那我們就必須用現代的方法,教養現代的孩子。

很多上一代似是而非的育兒觀念,不能再用了。食衣住行育樂裡都看得到,不是它一定有什麼錯,而是它不適用於不同時代裡長大的孩子了。現在的環境,跟我們小時候有十萬八千里的不同,到底有多麼不一樣?應該不需要我詳述,看看現在的子女不像子女、學生不像學生的嚴重情況,就可窺知一二。

但我也要特別申明:當孩子未成年之前,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做媽媽該有的權威,我也不會全然尊重孩子的意願。因為父母面對的就是一個,在各方面,都還不成熟的「小人」。把孩子管教成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父母的義務。父母的權威,也可以透過「好好跟孩子說道理」的方式發揮出來。

你準備開始了嗎?父母除了大叫一聲「不」的權力之外,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準備接招囉……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但是,有一點卻是不變的,那就是人性。



✔每個「不」字後面,都要接「三分鐘的道理」

養育孩子,一定要遵循「先苦後甘」的方向。
苦的時間不會太長,就是人格塑形的頭幾年;甘的時間呢?是看不到盡頭的。

這可能是要成為現代好爸媽的人,首先要面對的難題。牙牙學語的孩子,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送,如果是可以吃的也罷,如果是有致命危險的呢?電池、小釦子、彈珠、積木……任何只要能被他們拿到手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先往嘴巴送再說。對這麼小的孩子說道理,有用嗎?
天哪,當場當然沒用。(你不會以為我要說有用吧!)

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每樣東西都要收好。除了一樣也不能漏掉地收好外,還要說道理給他們聽。不管你聽不聽得懂,我就是要說。因為孩子可能吃的是……嗯,我最愛的故事書啊!

教養:寶貝啊,你看,書撕破了呢,是不是不好看啊?

「寶貝,書是用來看的,不能吃。」
我會一邊說,一邊將書從孩子的口中「救走」。我甚至會唱作俱佳地表演出喜怒哀樂,來讓孩子感受到我要說的道理:

「書不是餅乾,餅乾可以吃,書不可以吃,因為書是要用來看的。」
我有多少的耐心,就可以說多久。但是,不要懷疑——孩子下次還是會繼續這「吃書」的行動。這樣「擾人」的狀況,不會在父母說完道理後就消失,因為孩子就處於「口欲期」嘛。

可是,正常的行為,不見得是對的行為。所以孩子每吃一次書,我就說一番道理。不知不覺地,某一天,他就不吃了。

但是在這樣的轉變當中,我不需要跟孩子上演「你爭我奪、死去活來」的連續劇戲碼,就可以將「吃書事件」平和收場了。因為,我在每一次說道理時所花的時間和力氣,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教會了我的孩子一些父母肉眼看不到的事情。

吃完書,孩子力氣更大了,於是就開始動手——撕書了。
哦,這是愛書媽媽們的痛啊!我不知收過多少讀者的來信問我該怎麼辦?先來說說我的經驗吧:老大是姊姊,如果我沒記錯,她沒有撕壞過任何一本書。她可能根本沒有撕過書。我猜可能不是她的遺傳因子這麼文雅,很可能是因為,她是第一個孩子,媽媽亦步亦趨,所以她沒有機會「下手行兇」罷了。

人,都希望被別人尊重。父母用絕對權威凌駕一切道理之上的教養,就是不尊重孩子的具體表現。「我是你爸爸」,從來就不構成一個事情的道理。也就是說,是非對錯、黑白曲直,每件事都可以找出其中的道理,而這跟「你是不是我爸爸」一點關係也沒有。

弟弟呢?等我翻開故事書要唸時,才發現,其中一整頁已經不知去向了。我還記得是哪一本書呢,書名叫《小菲菲有新弟弟》。

「那一頁去哪裡了?」我問褓母。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時我跟褓母的對話場景呢。弟弟那時候大約一歲半不到兩歲。

「我丟了。」褓母說。當然,撕破了、撕碎了、撕爛了,丟了理所當然,這不是褓母的錯,但是我請褓母幫忙,「下次撕壞的頁數,不要丟掉。」我要,我要一片一片地黏回去。

對,即使是撕爛成一百片的拼圖,我也要黏回去。然後,我會拿著書跟孩子說道理:

寶貝啊,你看,書撕破了呢,是不是不好看啊?如果每一頁都這樣破破爛爛的,媽媽好傷心。」我如果還有力氣,一定會換個角度繼續說,「書撕破了,黏回去也不好看了。如果你最喜歡的小毯子,也被別人弄得破破洞洞的,你會不會好傷心啊?」

但是,不要懷疑——他還是可能再撕破下一本書。因為孩子就是處於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年紀嘛。其實,這不是弟弟第一次撕書,但卻是我印象中的最後一次。之前還有一本媽媽很愛的《小灰狼》,其中幾頁都是破破的,結局頁甚至不翼而飛了,但是,我都一直沒有重新再買一本新的代替,或許我就是要孩子警惕:破鏡,是不能重圓的。(對不起,這好像是警告另一半在外「交朋友」要小心的用語。)

除了吃書、撕書,孩子能衍生出來「對書不敬」的行為,還很多。像拿筆畫書,也是其中一項。不過道理都是相同的,弟弟只劃過三本,不需要任何人的威嚇,三本過後,就從此沒有再犯了。(十年了,那三本書還在家裡的書架上,不久前我和姊姊無意間翻到它,我們想像著弟弟當時的「可愛行為」,都表示好懷念呢。)

好好跟孩子說道理——是教養可以順利進行的關鍵

✔好好跟孩子說道理——是教養可以順利進行的關鍵

只要父母發現孩子有任何不當的行為,不論他的年紀有多小,就要開始這個「好好說道理」的教養方式。千萬不要等到孩子已經變成「不肖子」才想要開始,這樣誰也幫不了你。

其實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對孩子說道理」會有什麼長遠的影響力。它就跟我當初不知道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會有什麼長遠的影響力一樣。我不是算命師,我沒有能力看到將來的事情,我只能憑著直覺去做好媽媽這個角色而已——

「好好跟孩子說話」,是一個以寬厚為出發點的教養方式。
我還清楚記得那一天,當我看到親戚家裡的每一個大人,把兩歲的姪子當成賊一樣看待時,我的心裡突然冒出了這句話:每個「不」字後面,都要接三分鐘的道理。

因為小小年紀的他,只要看到桌上的任何東西,全都往地上掃。所以全家人都將東西收得高高的,像防賊似的,讓他沒機會碰到任何可以打破的東西。這就像古人治水,不用疏通,卻用防堵的笨方法,是一樣的道理。

姊姊弟弟從來沒做過這樣的行為,但是他們小時候,有沒有可能將奶瓶往地上丟呢?很有可能。如果那時候他們這麼做,我一定不會只說「不可以」就算了;我會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為什麼奶瓶不可以丟地上?」因為這才算是父母教養動作的完成。(為什麼奶瓶不可以丟地上?……嗯,好,我等會兒再解釋這個道理給你聽。)

在我重複告訴孩子「為什麼奶瓶不可以丟地上」的同時,其實孩子已經舉一反三地學會了「桌上的東西也不可以掃到地上去」。

大人不應該認為孩子年紀小,所以什麼事情都用防堵的方法(防堵不是不可以用,與孩子安全有關的事就不得不用,例如將小孩隔離於廚房之外),而是當小孩有「掃桌上的東西到地上」的行為出現時,除了一個「不可以」之外,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但是很多大人,只知道加重說「不可以」的語氣和音量,卻不知道還有一種具有更長遠影響力的教養方法可以用。

說「不可以」只需要一秒鐘的時間,說「為什麼」卻要花三分鐘。
我知道,雖然只有三分鐘,但是,對每天已經快累翻、累倒的父母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我們必須這麼鼓勵自己:現在不說,以後教養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大。為了自己將來的「太平日子」,這個力氣,我們是非花不可的。加油!

(編取自 管教啊,管教 一書 /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本文由 博客來 授權刊載)

分享此文:
✔加line~訂閱新文章↓
加入[賀啦!哇哉]為好友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5.00 星 / 1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ela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