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台灣懷舊音樂回憶】「民歌風華」 唱自己的歌

圖片來自網路

 

 

  1970 年代,以 Bob Dylan 為代表的美國民歌,透過廣播節目和翻版唱片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深深地吸引了大學校園裡的年輕學生。

 

  在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逐漸被邊緣化及外交處境艱難的困境下,民族主義的情感、意氣日漸渲染,使得有些青年學生不滿足於自身只是消費或學舌西洋歌,於是開始拿起吉他、撥弄和弦、嘗試創作自己的歌。

 

  1970 年代初期,隨著西洋音樂的流行,民歌西餐廳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生意開張。就讀台灣大學的知識青年與楊弦、胡德夫、李雙澤熟識於哥倫比亞咖啡店。

 

  1974 年,胡德夫舉辦演唱會,楊弦登場演唱〈鄉愁四韻〉。此時,民歌還沒有機會進入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上,「唱自己的歌」仍舊只是知青小眾的口號,尚未在一般大眾裡形成一股潮流。

 

  當時,楊弦不滿足就只是翻唱英文歌曲,因此自己從現代詩中汲取靈感來嘗試創作。1975 年6月,楊弦在台北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在當晚的表演中,有8首自創歌曲是來自余光中的《白玉苦瓜》詩集。9月,在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的贊助之下,他推出台灣音樂史上第一張創作民歌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

 

  胡德夫,來自於台東原住民部落,具有排灣族與卑南族的血統。在中學時,離開家鄉北上,在西餐廳駐唱。他翻唱英文歌曲,既滄桑又溫暖,打動了文藝青年的心。往後,「家鄉」和「土地」,成為他一生用生命靈魂來歌唱詮釋的兩大主題。

 

  李雙澤,性格豪放不羈,對於創作自己的歌有著堅定的信念。1976 年 12 月,在淡江文理學院(今淡江大學)的一場西洋民歌演唱會中,身為校友的李雙澤手裡拿著可口可樂緩步走上台,劈頭就像上一位歌者質問:「你一個中國人唱西洋歌,有什麼滋味?」主持人陶曉清為了緩頰,只得請他唱幾首歌給觀眾聽聽,李雙澤便一連唱了〈補破網〉、〈雨夜花〉等多首臺語民謠及〈國父紀念歌〉,而引起台下一片騷動。於是,他反問觀眾:「你/妳們要聽西洋歌,西洋歌也有好的。」說完就開口唱起 Bob Dylan 的〈Blowing in the Wind〉,唱完大吼一聲:「我們應該唱自己的歌!」然後。下台離去。之後,他就開始埋頭努力創作自己的音樂。沒想到,隔年9月,他為了救溺水的人跳下海而不幸喪生,得年 28 歲,只留下8首民歌作品,包括〈美麗島〉、〈少年中國〉等。

 

  在淡江演唱會中,同樣是民歌歌手的楊祖珺被李雙澤所演唱的〈補破網〉感動,在李雙澤去世後,她用自己的歌聲讓〈美麗島〉重現,並收錄在1978 年發行的個人專輯中,這首歌在1970 年代末期校園演唱會上每每壓軸,甚至啟發了後來的《美麗島》雜誌創刊號的命名。

 

  1977 年,中廣音樂節目主持人陶曉清因著2年前受邀參加那晚的楊弦演唱會,進而廣邀歌手自編自唱20首民歌,並以《我們的歌》為名收錄成2張合輯。她在主持廣播節目之餘,還製作新專輯、籌辦演唱會,努力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為往後民歌的商業行銷及流行風潮打下了基石。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ang 的頭像
Huang

福爾摩沙 太平洋島嶼上的孩子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uangys135pixnetnetblog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