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閒聊] Geek Out 450 和 LH Labs 的募資產品 - 風月無邊

其實使用 Geek Out 450 已經有好些時日,以當初的募資金額來看,算是讓人非常滿意,產品本身的特色就不重新贅述,可以參考之前的開箱文,這邊主要還是分享聽感的部份,以及先前韌體更新之後,對耳擴本身功能上的一些增刪帶來聽感上的改變。

手邊並沒有經手過太多隨身耳擴,這邊就拿早些時候跳水的 Dragonfly 1.0 來當作比較,不過這邊必須說,兩者的差異,幾乎可以說是在一開聲就可以很明確的區分出來,最明顯的就是動態表現和音場深度的改善,音質的部份也沒有 Dragonfly 的那種顆粒感,多了一分細緻,整體來說,Geek Out 走著三頻均衡解析路線偏暖聲的路線,樂器的解析以及分離度也讓整個形體更為明確而不會擁擠,只是過於理性呈現方式,少了一點音樂性,拳拳到位,但是收的太快,少了一點餘韻。

至於韌體 1V5 的更新,移除原本的音量控制鍵功能,改為 Time Comprehension Mode (TCM) 和 Frequency Response Mode (FRM) 的模式切換,並同時拿掉一直覺得啟用後讓人覺得很難聽的 3D awesomifier (Thx God~),一般情況下大多還是使用 TCM 來聽音樂,不過如果是古典樂的時候,想到才會切換成 FRM,空間感上會再開闊些,較長一點殘響讓曲目的演繹上多了一點點情感進去。

只是音樂聽著聽著,就會想到那個在 2013 Nov,5 進場的 Geek Pulse,雖然終於收到 Ready to Ship 的信件(同事搭車買的),不過真的拿到也是農曆年後的事情了,回頭看看 Geek Out、Geek Pulse、Geek Wave 幾個案子,只能說 LH Labs 的行銷功力實在驚人,自己的 Geek Plus 在最早的募資期間,慢慢的從基本款變成 Geek Pluse X (balanced)+ f (Femto Clock Upgrade) + i (Instant $1M Upgrade) 然後外加一台線性電供,原本以為這就是終點了,沒想到後來 Indiegogo 提供了 Project InDemand 的新方案,讓成功募資的產品,可以繼續提供給新玩家有參加的機會。

以自己參加過得募資產品來說,大多是已經有基本的產品架構雛型,但是缺發資金大量生產,初期的 LH Labs 同樣也是如此在經營整個專案,不一樣的是,透過論壇來和使用者對話來增加升級包,當然願打願挨也沒啥好抱怨,只是這個 InDemand 讓原本 Geek Pulse 整個大爆發,除了原本定位在 Desktop DAC 之外,冒出 Geek Source、Geek Soul、Geek Tube Buffer 甚至連後級器材的 Geek Power () 都出現在原本的募資案中,老實說已經讓人有種佔便宜的感覺,儘管努力克制,最後還是失手,又多追加了 Naked Resistors + THD Performance Upgrade 讓 Geek Pulse Xfi 變成 X∞。

至於後來重開機的 Geek Wave 隨身播放器也沒好到那去,同樣的操作模式,更慘烈的是,各種升級選項 (Dual DAC, IEM, WiFi, BT, THD ….),光是基本款播放器本就有四種,搭配上不同的選項,可以預期的,某些組合的使用者,會因為量不夠無法大量生產,被要求選擇退費降級或者付錢升級。

當然 LH Labs 還是在 Geek Wave 原本的專案結束後,重新開啟 InDemand,這回到是很樸實的只提供較為完整的 5 種整合方案,把一些在原本專案中定位不明或者功能尚未確定是否可行的做了比較完善的統整,並捨去一堆不同的升級包來簡化募資選項,不過好景不常,在今年 CES 結束後,使用 ESS 最新 DAC 晶片 Sabre 9018AQ2M 的升級方案又給冒了出來,價錢也在合理範圍內,第一時間點看起來好像很合理,可是晶片針腳數目跟原本設計採用的 9018K2M 根本不同,簡言之,電路板重新設計是必然的,一整個就是挖坑給自己跳,這樣是要怎樣大量生產跟維護,還有重新開發時間也是個大問題。

目前 Geek Out 已經推出第二代產品,從 2015/4/15 ~ 2015/5/15 開放預購,相關產品介紹可以參考下面連結 http://izaka.tw/lh-labs-geek-out-v2-pre-order/



熱門推薦

本文由 izaka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