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舊電腦也能使用 M.2 PCIe 3.0 x4 NVMe SSD 固態硬碟

SSD固態硬碟價格已不再高不可攀,目前購買新電腦都大都會具備SSD固態硬碟,舊電腦的玩家想必也都升級了,使用過SSD固態硬碟就回不去了,因為傲人的讀取速度讓人難以忘懷,但速度永遠不嫌慢,舊電腦的升級SATA SSD不是難事,但 PCIe NVMe SSD 的固態硬碟,又重新定義了SSD的效能速度,新電腦主機板大都有支援,沒有支援的舊電腦也不須惆悵,買個SSD轉PCIe 3.0×4轉接卡一樣也可以享受 1000MB/s 起跳的速度。

NVMe

 

筆者第一次玩SSD是Intel SSD硬碟,當時與各種品牌的良率與硬碟相比,價格上實在高了許多,但我舊電腦就是靠SSD起死回生,用了多年後麻痺了,看到雙11開始後,WD 黑標 BLACK 256GB M.2 2280 PCIe Gen3 SSD 常常在網購上特價,無奈筆者公司配給的機器老舊,想要玩PCIe/NVMe的SSD固態硬碟,只好借助M.2 NVMe SSD 轉 PCIe 3.0×4 轉接卡。

 

SATA3的讀寫速度頂多500多Mb/s,目前購買的新主機板上大都會有M.2 接口的介面,可以讓你安裝M.2街口的SATA SSD與PCIe NVMe SSD,PCIe NVMe SSD機種則高傳輸速度至少 1000MB/s 起跳,輕鬆可以超越 2000MB/s,足足是 SATA 6GB/s 的數倍,筆者使用既有的SSD固態硬碟已經相當有感了,看到在特價的WD 黑標 BLACK 256GB M.2 2280 PCIe Gen3 SSD,於是忍不住手滑了,再藉由轉接卡輕鬆使用M.2 NVMe SSD硬碟。不過也衍生了一些困擾,因老舊的主機板上的BIOS沒有支援NVMe模組,雖然可以抓到轉接卡上的M.2 PCIe Gen3 SSD固態硬碟,但僅能當作資料碟,無法當成系統開機碟,有些遺憾

 

採用黑白的華麗紙盒包裝的 WD 黑標 BLACK 256GB M.2 2280 PCIe Gen3 SSD是TLC NAND Flash,雖然現今的SSD有SLC、MLC與TLC之爭,一般民眾不容易理解其差異,但發現平價的SSD已由MLC NAND Flash慢慢變成TLC NAND Flash,大概就是價格來決定購買的指標吧!

 

有打開後抽出是硬塑膠透明包裝,可以防止運送中的晃動,確保產品在紙盒內到處遊走。

 

簡單說,M.2介面的固態硬碟有SATA SSD與PCIe SSD之分,M.2 SATA SSD速度與傳統STAT3介面的SSD差異不大,重點要挑M.2的PCIe SSD,所以挨踢路人甲買的是WD 黑標 BLACK 256GB M.2 的 PCIe 規格,有著PCle Gen3x4高速介面與最新NVMe標準。沒有任何配件與說明書,還真夠簡單,不過有5年保固。

 

WD 黑標 BLACK 256GB M.2 2280 PCIe Gen3 SSD使用Marvell 製 88S1093控制器 ,是屬於 PCIe 3.0 x4 NVMe介面規格設計,有連續讀取2050MB/s、連讀寫入700MB/s之速度,雖然採用TLC規格顆粒,但有五年保固。

 

採用M.2設計,相當適合輕巧桌上型或小型高效能PC,M.2 的SSD主要有PCIe與SATA等協定之分,PCIe SSD 其腳位型式皆為 M Key,如下圖一個缺口的型式。

 

SX8000遵循NVMe協定,符合NVMe 1.2標準,當然有一定的效能優異,除了隨機讀寫速度大幅提升,其實筆者較青睞的是可以在同一時間接受多核處理器的命令,可想而知對多工作業處理如虎添翼,在相信玩遊戲或超頻一定可以游刃有餘。

 

WD BLACK 256GB是屬單面顆粒,背面沒有任何東西,即使是 512GB也是一樣單面,可見256GB與512GB使用的顆粒容量應該不相同。

 

來看看舊電腦想要使用M.2 PCIe SSD必備的轉接卡,筆者購買的是台灣製造的Awesome M.2 NVMe高功率SSD轉PCIe 3.0×4轉接卡(AWD-DT-129A)。

 

除了AWD-DT-129A轉接卡外,也提供PCIe全高及半高檔片、SSD散熱鰭片等。

 

有PCI Express 3.0 x4介面插槽(向下相容PCIe Gen2),訊號轉接傳輸無需安裝硬體驅動程式,亦無軟硬體相容性問題。

 

M.2介面的尺寸目前不少,筆者不是專家,只知到用Type xxyy的方式表示(單位為毫米),xx表示寬度,yy表示長度。例如WD 黑標 BLACK 256GB 是Type 2282,表示其寬度22mm,長度82mm,目前在賣場常看到的M.2 SSD常見的Type有2242、2260、2280三種,AWD-DT-129A轉接卡都支援。

 

AWD-DT-129A轉接卡背面相當乾淨,紅色的板子很搶眼。

支援雙層M.2 NGFF SSD模組及1.5mm固定高度,可插入PCIe 3.0 x4 NVMe及PCIe-AHCI M.2 SSD。

 

Windows 10, Windows 8.1, Windows Server 2012 R2,   Linux系列如Fedora, SUSE, Ubuntu, Red Hat系統驅動即可支援PCIe-NVMe及PCIe-AHCI,但Windows 7或Windows Server 2008 R2需至微軟官網   (https://support.microsoft.com/en-us/kb/2990941)更新下載驅動方能支援NVM Express。

 

支援M.2 NGFF垂直插槽並支援22110, 2280, 2260以及2242固定鎖孔位置,依不同尺寸SSD輕鬆鎖定。

 

提供散熱鰭片降低PCIe SSD操作溫度,基板上提供多個散熱用的固定鎖孔方便你調整最佳位置,由於筆者尚未過鑑賞期,暫時不撕下貼紙與鎖上散熱鰭片。

 

換上全高的背擋片,以利筆者的舊電腦的機殼。

筆者的電腦有些年代,CPU是舊款的AMD系列,主機板版的的晶片是A88X晶片,CPU與主機板資訊如下圖。

機器效能與環境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測試的值,CrystalDiskMark則循序讀寫分別為1128 MB/s與705 MB/s,感覺讀取的部分與官方的讀2050M落差不少,4K達讀取 35.19MB/s、寫入 90.14MB/s。

 

接再使用AS SSD Benchmark測試,測得循序讀取/寫入速度是1345.75(MB/s)/655.60(MB/s)數值,不過感覺4K的項目讀取似乎低了一些些。

 

使用PCie轉接卡與M.2 PCIe SSD組合,需要注意主機板支援PCie的規格,例如筆者使用A88X晶片的MSI主機板,其PCIet插槽並非全部都支援PCIe 3.0 x4,所以組裝是要注意別插入PCIe 2.0 的插槽,還有M.2 PCIe SSD的溫度都不低,沒有加裝散熱鰭片也沒有大量運作就45度,可見當初挑選有附散熱鰭片的轉接卡是明智的選擇。

 

延伸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kocpc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