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建立與內在小孩的對話空間--EMDR文獻分享 | 李政洋身心診所

建立與內在小孩的對話空間--EMDR文獻分享


接受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EMDR)的訓練中,每個學員都會讀到Fraser 1991年所發表: The Dissociative Table Technique。後續2012年有新的版本,由紐約執業的Kathleen Martin EMDR治療師所提出。


通常在EMDR療程中,會在第二階段(準備期)使用這個技巧。利用它來協助案主能夠整理內在原本紛亂的經驗,來穩定身心狀態。也讓案主(主要負責日常生活)的部份,對於原本陌生的情緒部份,能夠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一旦這樣的對話空間建立起來,可以在結束未更新完諮商歷程,或是用於下一次諮商開始,來確認內在的經驗。另外也可以用於協商,在諮商中哪些部份需要一起來工作,需要怎麼樣來協助穩定他們。Kathleen建議可以在進到第四階段(減敏感)之前,可以詢問<如果可以記得,我們今天要處理的是一個記憶,而不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對你會有什麼幫助。>有診友跟我分享,他聽到EMDR時的兩側聲音輪流刺激,可以提醒他自己,現在是在治療室中,跟李醫師一起跟記憶做處理,而不會就好像自己已經回到記憶當時的時空裡,這樣比較不會陷進去。

以下介紹文章中,建立對話空間的八個步驟:

第一步: 介紹
其實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的部分/面向,這不表示有不同部分的人,都是屬於解離性疾患。這些不同的部分導致我們會有一些衝突的想法,以及長期的自我掙扎。就像是我們可能聽過,有些人明明覺得這個事情應該讓他很生氣,但是他卻笑了出來。或是有朋友在感情的掙扎,分分合合,理智上知道不適合,卻又幫這段感情找了一個個延續的理由。

使用這個技巧,不是用來做為解離症的篩檢工具。這是用來協助我們,去辨認出那些尚未療癒,困在創傷時間中的自我,進而有機會與這些自我的部份溝通,有助於我們來面對一些原本難解議題。

第二步:確認是否為視覺型的人
以前在住院醫師訓練中,方主任會問一個簡短問題,<你在看書時會不會有畫面?>,來確認是否為視覺型的人。或是在想像一個平安的地方時,會不會出現影像?如果還沒有這樣的地方,需要先建立一個。也有的督導會建議,多建立幾個。如果不是視覺型的人,在後續的步驟中,需要將引導中視覺化的部份去掉,改為列出不同部份的自己。有的診友,會利用筆記的方式,在筆記中將自己針對同一件事,各種不同的想法寫下來,藉由紙筆的方式,進行自我的討論。

第三步:協助進入一個平靜的狀態
邀請自己,想像進入一個安全/平靜的地方,或是用呼吸或其他放鬆的技巧。當內在越平靜,更多不同的部分越有機會到會議室來。相較之下,當案主觸動了困擾的記憶,這時候會比較難做這個技巧,因為在這個時候,很少不同的部份會想要進來淌渾水。
這個部份是原來Fraser版本中,沒有特別提,但是Kathleen建議EMDR治療師可以做。這樣治療師可以知道,案主有能力可以幫助自己穩定下來,準備好可以進入對話空間。

第四步:創造一個大家對話的空間
現在請你離開安全地,想像有個地方,可以讓自己不同的部分聚在一起。這個地方是讓人感到愉快和舒服的,有剛好足夠讓大家坐的位置。當你的心中有了這樣的一個地方,請讓我知道。

為什麼要請個案先離開安全地,或是不建議把安全地就當做是對話的空間。原因是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在這個對話的空間做處理,分開這兩個地方,可以讓安全地比較不會受到影響。當我們再治療中,需要再度回到安全地去休息時,會有比較單純、安全的空間。我自己浮出來的畫面是,在家裡的餐廳和房間裡面或許都很舒服,但是吃飯的時候會在餐廳,這樣我要睡覺的時候,才不會在被子裡面粘到飯粒。

第五步:讓畫面更清楚
這個部份也是Kathleen所增加的,就像是EMDR治療師在接受訓練當中,當協助案主建立安全地,會試著利用影像、聲音、氣味、身體的感受,來增強與安全地的連結。有深刻連結的安全地,比較不會受到負面記憶的影響。這樣的做法,也可以適用在建立對話空間。

可以請案主描述一下這個空間,問看看是否是剛創造出來的,目的是要確認這個影像沒有與過去的不愉快的記憶重疊。如果有疑慮,可以再創造另一個。

第六步:邀請成年人的自己進入
現在邀請你自己進入這個空間,找個合適的位置坐下來。當你坐好的時候,告訴我。

第七步:邀請情緒部分進入
現在請邀請所有你不同的部分進到這個空間,看著他們走進來。如果他們不能夠進來,可以請他們在外面看看,或是到鄰近的房間。當他們都到了,告訴我你看到什麼/誰。不同部份彼此之間的位置關系,對於治療是相當寶貴的資料。

有時候在複雜創傷中,一些情緒部份會用非人的方式呈現。可能是影子、異形、動物、怪物、黑洞、惡魔、顏色、閃光、霧..(有時候會遇到個案說是冤親債主)

第八步:蒐集與治療有關的資訊
  • 在那邊的是誰
  • 名子
  • 職責
  • 年紀
  • 彼此之間是否友好或是懼怕
  • 對於現在時間是否清楚
  • 共同意識的程度

如果嘗試創造對話空間不成功,沒有任何情緒部份出現。有可能要考慮是否在介紹時,治療師可能提到應該會有什麼部份出現,限制了案主向內在探索的能力。另一個可能是案主對於要透露比較多的訊息,還有些抗拒,要考慮是穩定身心的準備還不夠充分,讓案主還沒有準備好。

關於這個技巧,之前在不同的書上有看過,比較起來Kathleen的版本是我覺得說明最清楚的。如果有使用這個方式,特別是與有解離症的案主工作,建議都要找有經驗的督導諮商。如果有看到更新、更完整的資料,也歡迎與我分享。

參考資料:
How to Use Fraser’s Dissociative Table Technique to

Access and Work With Emotional Parts of the Personality (2012) Journal of EMDR Practice and Research




熱門推薦

本文由 leepsyclinic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