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勞工薪資怎麼調,南韓、台灣大不同

從結果論的角度來看,有些人覺得南韓一直在加薪,反觀台灣加薪的幅度實在非常緩慢,為何不像南韓那樣,每年都大幅加薪?事實上,整個國家的單位生產力提升不夠快,但要拉高薪資,反而會造成副作用,最明顯的就是失業人口攀升。

近年來,南韓頻繁調高最低工資,截至2018年8月,南韓最低時薪是8350韓元(韓圜對台幣匯率約0.0278,折合台幣約232元),南韓總統文在寅希望最低時薪在2020可以大幅拉高到1萬韓圜,這意味著,南韓很可能連續數年,最低時薪年增率都超過10%。

但是,一直調高最低薪資,其實不見得對所有勞工來說都是好事。事實上,提高勞工薪資在許多已開發國家已經是被受爭議的老問題,薪資壓太低對勞工不利,但是薪資成長速度如果太快,對整個社會也未必有利,讀者可以從台灣和南韓的案例,觀察看看,提高最低工資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圖1:2008年至今南韓(上)與台灣(下)平均月薪資

南韓的平均月薪成長速度相當快速,十年來成長大約50%的水平,台灣的平均月薪成長非常緩和,10年來大約成長20%以下,薪資成長對勞工來說確實是好事,但是對企業來說,營運的成本也會上升,如果你是企業主,你可能會減少雇用、降低工時、減少員工福利、增加自動化取代人力、引入較廉價的外籍勞工……等,這些都是常見的應對方式。

圖2:2008年至今南韓(上)與台灣(下)失業人口變化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以後,美國消費全面緊縮,台灣和南韓這兩個對美國消費需求依賴相當大的國家,一下子失業人口就爆升了,這裡用失業人口來做比較,因為計算失業率時,有意願找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才是統計的範圍,但沒有意願找工作的人,就不在失業範圍的統計內;但是對於失業很久的人來說,很可能已經失去找工作的信心,而不是不想找工作。

用失業人口來觀察,其實可以觀察到更多的趨勢變化。2010年以後,台灣的失業人口就逐漸降下來了,直到2018年,台灣的失業人口已經從65萬人以上,大幅下降到45萬人,但是同時期的南韓,雖然2010~2014年的失業人口有大幅下降,但是2014年以後,失業人口又大幅飆升到2010年的高水位,重返百萬失業人口。

南韓年年大幅調高薪資成長,對於企業來說,如果營運成長速度跟不上,那通常就是裁員來應對,當整體勞工成本上升到一個臨界區,企業裁員很可能就會全面擴大,2017年南韓失業人口明顯上升以後,整體勞工成本就有所下降了,台灣的勞工最低薪資成長雖然非常緩慢,但是勞工成本上升速度也相對平緩。

圖3:2008年至今南韓(上)與台灣(下)勞工成本變化

一直加薪,勞工未必是受惠者,搞不好連工作都沒了,當然,在南韓如果是仍然在職場的就業人員,那就是受惠者,因為薪資成長會很明顯,台灣和南韓比較起來,南韓薪資成長較快,但這是就業人口才受惠,失業人口無法享受薪資成長的利多;台灣薪資成長較慢,但是失業人口反而是穩定下降的,薪資成長慢,大家普遍更容易找到工作機會,南韓則是波動相對劇烈,受國際景氣的影響也會比較大,整體比較起來,台灣相對偏社會主義,南韓更偏向資本主義。

薪資大幅提高,如果政府又透過政策,大幅提高企業裁員的成本和資遣費,那企業就會用自動化來取代人力,或者乾脆把生產地點轉移到國外。實務上來說,外籍勞工、產業外移、自動化,這些都會和本國薪資成長互相制衡,市場機制運作之下,改變一個變數,其它變數都會跟著動,單一變數改變速度越大,市場最後形成的綜合結果,往往跟當初預期的會大不同,而且是沒辦法重新來過的,異動以前,真的要做好很謹慎的評估才行,在台灣,外籍勞工越來越盛行,因為他們願意接受相對低的薪資,這個條件對台灣的影響其實也相當大,因為外籍勞工會增加人力供給,從供需原則的角度來看,這對於台灣薪資要提升,反而不容易。

但是外籍勞工也不全然是負面影響,否則為何美國願意接受每年大量的移民、德國為何願意接受大量的戰爭難民、澳洲為何願意開放大量的旅遊打工人口?因為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這些移入人口,終究還是需要食衣住行育樂等基本消費需求,可以對這些國家產生正面的經濟效益,如果提供這些外來移民穩定的就業機會,他們有收入以後,消費力甚至也會對台灣經濟有幫助。

而且一個國家的就業機會,其實待遇落差也是相當大的,以台灣來說,外籍看護的案例就很明顯,扣除少數較為富裕的家庭雇用本國人,大部分的外籍看護需求都是針對傷殘老弱,這些職缺其實很難產生龐大的經濟效益,單位經濟產值根本難以負擔本國勞工的成本,但是又不得不需要高密度人力去照顧。如果外籍勞工願意以相對低的薪資來承接這類工作,反而可以減少許多家庭的負擔,而那些看護工作,本來就很難吸引到本國勞工去就業,所以也沒有排擠就業機會和壓低薪資的問題,美國國內就有大量的中南美洲移民,承接美國社會相對低薪的工作,不管美國經濟有多好,這些中低收入的工作還是需要有人做,讓願意接受較低薪條件的工作者來承接,反而可以減少社會副作用,這些工作者本來就不會搶到藍領或白領工作階層的就業機會,更不用說壓低薪資待遇。

從台灣和南韓的例子其實可以看出,一直強力提升最低工資,或者漸進溫和的提升薪資,很難說哪個對或錯,要採用南韓的作法,有工作的人薪資成長快一點,但失業的人可能就增加了,採用台灣的作法,薪資成長非常慢,但好處是大家較容易有工作,但不管用哪個路線,都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而不去思考社會要面對的副作用。政策實施下去,影響是不可逆的,無法重新來過,不可不慎。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IPNC_180905_1501.htm



熱門推薦

本文由 moneydj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