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麻疹 全國兒童文教

一、歷史及流行病學

麻疹於十世紀時就有歷史記載,直到十九世紀丹麥的醫師正式確立麻疹為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約14天、幼兒較容易受到感染、感染後具有終身免疫力等流行病學特徵。後來發展出麻疹疫苗,可藉由疫苗預防疾病發生,自1963年廣泛使用麻疹疫苗後,病例已大幅減少。世界衛生組織致力於麻疹根除計畫,全力提升開發中國家疫苗接種率,全球在1990年因麻疹感染致死有110萬人,2000年下降為53萬人,因疫苗接種完成率的提高,2010年死亡人數大幅下降至14萬人,並訂定2020年根除麻疹的目標。臺灣於1978年開始全面推行麻疹疫苗的施打,早期因為低疫苗接種率,每隔3到5年仍有麻疹疫情發生,分別於1985、1988和1989年發生大規模流行,之後衛生單位致力於疫苗接種率的提升,於1992年開始推行「根除三麻一風計畫」,目前疫苗接種率超過95%,近年來已罕見麻疹病例,可知我國麻疹防治已獲得良好的成效。但仍有少數感染病例來自於境外移入,2009年就曾造成托兒所和醫療院所數起小規模群突發事件。由於我國目前外籍配偶人數激增,進出中國和東南亞等流行地區機會頻繁,病毒在我國境內再度傳播的危險性將會升高。

二、臨床表現

麻疹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疾病,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經由鼻黏液直接接觸傳染,好發於冬末及春季,每2~5年流行一次,人是唯一宿主和傳染窩,主要感染兒童。麻疹病毒感染鼻咽腔上皮細胞後,很快的蔓延至局部淋巴結。在感染2~3天期間病毒大量增生,並造成病毒血症,之後病毒在皮膚、結膜、呼吸道和其他器官增生。典型麻疹病程為10~12天的潛伏期,然後進入前驅期,高燒、結膜炎、咳嗽、鼻炎,結膜炎後一兩天在口腔的頰側可發現柯氏斑點,在1~2天後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先在面頰及耳後,隨後散布到全身及四肢,之後皮疹會融合,在4~7天之後疹子依序消退,留下細粉康狀皮屑和色素沉著。約5%~10%的患者出現病毒本身或繼發性細菌感染等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腹瀉與腦炎等。1歲以下患者死亡率最高,主要因肺炎引起呼吸衰竭,但急性腦炎則發生在年齡較大兒童或成人。嬰兒、營養不良的兒童以及大人在感染麻疹後,症狀較嚴重。每十萬例中可能有一位會併發亞急性硬化腦炎,一般在麻疹後7到8年發生,造成中樞神經退化,常在發病後6到9個月死亡。

三、診斷

依據患者的臨床特徵,出疹且發燒,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無麻疹疫苗接種史,以及發病前3週有麻疹流行地區旅遊史,作為初步診斷麻疹的依據,之後再配合實驗室檢查確定診斷。

C:\Users\ucs79\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75-親子健康-2.jpg

四、治療

主要為支持性療法及避免併發症發生。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以維他命A治療感染急性麻疹的嬰幼兒,尤其在開發中國家以維他命A治療可明顯降低死亡率。另外麻疹最常併發的中耳炎、肺炎等則可以抗生素治療。

五、預防

有效的疫苗接種是最好的預防方法,目前臺灣麻疹疫苗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2個月接種第一劑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三合一疫苗,而第二劑三合一疫苗統一於國小入學前接種。

六、未來政策

目前我國衛生署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將麻疹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希望能夠有效的監控麻疹疫情。雖然兒童皆已常規接種麻疹疫苗,然而血清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幼兒時期接種麻疹疫苗的人,在20歲之後抗體會逐漸降低。在2011年33例確診個案中,有25例是20~29歲族群,顯示臺灣在此年齡層麻疹免疫力衰退是全面性的,已構成麻疹群突發感染之潛在風險。因此,目前臺灣針對麻疹之防治策略為持續加強麻疹疫情監測,提高預防接種完成率,及時針對群聚或流行疫情處理並確實進行病例調查,並針對易感族群如醫護人員等,制定相關疫苗追加政策,持續控制麻疹防治之成果。

小寶貝發燒起疹子的原因各式各樣,麻疹是經由疫苗接種可以預防的疾病。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們都能依照健兒手冊疫苗施打的時程,準時的帶您們的小寶貝接種疫苗,如果要到麻疹流行地區旅遊或長住,要先確定您的寶寶已經接種過疫苗了!

was last modified: 十月 10th, 2017 by 新手媽媽 cynthia 辛西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ncce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