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親情芬多精》用理解與愛讓親情悲劇不再 | 生活 | 新頭殼 Newtalk

親情芬多精    圖:新頭殼/製作
親情芬多精    圖:新頭殼/製作
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昱成是大三學生,他渾身散發酒氣且淚流滿面地跟我說,最令他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爸媽得知他同性戀的身分,而且爸爸還因此抱憾而終……。

性傾向的認同與迷惘

我陪著昱成整理他的思緒。他說自青春期開始,便逐漸發覺自己受同性所吸引,他隱約知道自己好像不一樣,也懷疑自己「不正常」。

他談到從小與阿姨的關係特別好,就像好朋友一般無話不談,唯獨對自己受同性所吸引這件事,一直深埋心底,連跟最要好的阿姨,昱成也無法鼓起勇氣告訴她。因此在成長的過程裡,他心裡一直相當孤單與煎熬。

高中就讀男校,昱成也曾嘗試壓抑自己的性傾向,與男同學們聊女生。直到有一天補習班女同學M向他示好,昱成說這曾經讓他感到掙扎與搖擺。

搖擺的並不是他的性傾向,昱成繼續說,而是他的理智與良知。他曾想過為了符合家人與主流社會的期望,嘗試與M交往。然而就在要牽手與接吻之際,昱成卻步了,而且落荒而逃。他心裡明白自己做不到,他無法違背與扭轉自己心理與生理的感覺,那是真實不過的感受。

他無法接受自己為了滿足多數人的期望,去壓抑與掩蓋真實的感受,然後與異性交往。他不由得傷感地表示,假使上帝果真要降災於人,如此傷害另一個無辜的人的行為,難道不比搞同性戀更加為甚嗎?昱成知道自己傷害了M,他說至今依然對她感到非常抱歉。

然而他不明白,為何這世界上仍有許多人,因為自身的不理解與恐懼,便試圖改變別人的喜好,他不明白性傾向這事情要怎樣才能學得來?要如何被帶壞?主流社會環境裡所教導的,同儕之間所傳遞與耳濡目染的,都是男歡女愛之事,為何獨獨他會誤入「歧途」呢?

來自家人的親情壓力

幾個月前,爸爸被檢查出罹患末期癌症,昱成在害怕失去家人與課業等龐大的心理壓力之下,終於忍不住向阿姨吐露自己的心聲,也跟阿姨出了櫃。阿姨在心疼之餘,並沒有替昱成守住這個沉重的秘密。

這對爸媽而言簡直晴天霹靂,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與接受昱成的性傾向,要他在祖先牌位前跪下認錯。昱成流著淚說,他永遠無法忘記,爸爸對他失望的眼神,還有媽媽說寧可不要他唸大學、甚至寧願他作奸犯科,也不要他是變態的同性戀!

爸爸在得知此噩耗之後不久,帶著遺憾離世了。昱成的淚水再次潰決,他說他可以理解阿姨無法承受家人將來怪罪於她,他也能夠體會爸媽沉痛不堪的心情,但是誰來理解與認同他呢?他這輩子又要如何原諒自己呢?

昱成被媽媽要求來心理諮商,媽媽情緒激動地說過,無論花費多少,只要能夠將他變回「正常」,她都願意付出!

我為昱成所遭遇的親情悲劇感到沉重與心疼,也對於這社會上對於少數與自身不一樣的存在,仍充斥著不理解甚至對立的氛圍,感到無奈。

我告訴昱成他並沒有做錯什麼事,也很讚賞他真誠面對自我的勇氣。出櫃或不出櫃或許是一種選擇,但是性傾向不是,因為你無法選擇成為「不是你」的模樣,如同異性戀也無法勉強自己轉變性取向一樣。

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在心理諮商現場,我曾遇過許多同性戀與其他少數性別的個體,因為自身的不同,而飽受各種偏見、歧視、與不友善的對待,且承受相當大的心理折磨。最沉痛的,便如同昱成一樣不被家人所接受,更遑論多數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婚禮的祝福。

人對於不熟悉或不瞭解的事物,經常會感到不安與排斥。加之社會上長期存在的汙名,更加深許多人對於同性戀的排斥與恐懼。我想昱成的父母也深受如此社會氛圍所影響,因此令人遺憾的,莫過於至親家人也無法認同,甚至否定與排斥自己的孩子。

一個人如實面對自己內在的感受,擇其所愛,卻因為社會汙名,而被認為「不正常」,必須被導正,甚至寧可他去作姦犯科也不願他是同性戀,這對一個人內心而言,是多麼撕心裂肺的傷痛?

將心比心,回歸到一個人喜愛著另一個人的本質上,無論他的性別、種族、膚色、國籍、職業、或身分為何,愛的本質究竟何錯之有?愛的樣貌著實不應該由一群人來為另一群人定義。

唯有透過越來越多人願意去看見與理解不一樣的存在,用愛去消弭本無必要的恐懼與隔閡,讓這個社會能夠涵容更多不同人的樣貌,才可能讓諸如此類的親情悲劇不再上演。

 

作者 :

李嘉修臨床心理師 清華大學諮商中心、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林正修診所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李嘉修臨床心理師。   圖:李嘉修臨床心理師/提供。
李嘉修臨床心理師。   圖:李嘉修臨床心理師/提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newtalk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