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產業風雲:3招分析台灣電動車十年大業

電動車滲透率將於2025達到關鍵

因為全球環保法規日趨嚴苛、電池成本的下降,預計2025年電動車將與燃油車同價。2030年全球電動車可從現在的年銷240萬量成長至3,000萬輛,2035年全球汽車銷售中,每兩輛就有一輛是電動車。

我上篇引述資策會(MIC)陳子昂老師的文中提到,大和證券指出完全替代的新產品後,因為價格比較高,人類會忍住不消費,忍到滲透率站穩10% 之後,銷售就會出現大爆發。以影音為例,例如錄音帶、CD、手機都是分別站穩10% 之後大爆發(延伸閱讀:情報判讀解析與決策)。根據國票投顧的整理,全球目前電動車的滲透率為3.23%,到了2025年則可以達到13.61%,照此路徑看來,電動車將很可能複製過去錄音帶、CD和手機的爆發模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車廠新秀輩出 臺灣如何吸引關鍵目光

目前看起來,2025年前四名的會是特斯拉(2,680,000,目前500,000)、豐田(1,104,600,目前220,000)、大眾(2,483,613)和雷諾日產(2,257,500 ),後面還有許多非傳統車廠在後面虎視眈眈,例如Apple、Sony、亞馬遜、小米、出光興產等(華為則是一直有風聲但打死不承認),甚至2021 CES中的太陽能車Sono Moter,都吸引了不少國際汽車產業業者的目光。

臺灣在發展電動車上有其優勢,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已多次說明(延伸閱讀:2020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觀察),簡單來說在硬體上有電子產業鏈 ,可以進行馬達、面板、晶片,從電池到充電樁軟硬體整合。再加上常年代工,成本控制相當有經驗。

但是臺灣缺乏電動車整車,國際排名又屬後進,如何讓國際車廠和重要買主看到?什麼優勢足以讓行程緊湊的業界人士願意排除其他活動,飛一趟台灣?

 

 

打造MIH+的Apple Car 國家隊

蘋果切入電動車將帶來巨大商機,若只憑個別臺灣業者單打獨鬥,因為缺乏整合和規模經濟,對成本錙銖必較的蘋果採購來說,吸引力不高。而2020年鴻海決定進軍電動車市場,推出的MIH 平台就是結合電動車軟硬體的開放平台,可有效降低打造電動車的成本,目前已有 AWS 、 Microsoft 、 Qualcomm 、 聯發科及寧德時代等全球合作夥伴,並且取得電動車拜騰、新創Fisker的訂單。預計在2021年底前,應該會有2款乘用車,及1款電動巴士將會採用MIH的開放平台,若能搶佔Apple car訂單,或至少擦邊球,未來很有機會可以率隊打群架拿下Amazon、google、Tesla和其他前述新切入電動車科技大廠的電動車訂單。

(註:撰文此時(2021年3月),MIH尚未有網站,且MIH平台與其他6個電動車平台(福斯、現代、大眾、豐田等)的差異性、初期各平台是否存在資源排擠,有待官方確認(延伸閱讀:鴻海電動車MIH成軍大事紀))

 

搭建國家級展示平台

當前全球都在搶佔電動車的新市場,各種宣傳行銷活動充斥,小小的台灣如何能吸引到具分量的人士的目光?負責海外行銷多年經驗的外貿協會提出了建議,整合現在正熱門的車用晶片、MIH,再搭配公協會(車測中心、金屬中心、電電公會等)的科技研發實力,透過整體性的產業行銷,和合作已久的汽車業大咖、重要論壇、研討會和國際會展等,精準的對國外汽車界人事宣傳臺灣的電動車產業。外貿協會進一步建議,該協會今年將是疫情期間全球首發以電動車、電動移動交通工具的大展:2035 E-Mobility,將整合國內的三電系統、IOV、5G、資訊安全、車載娛樂、人車溝通服務軟體及共享平台等解決方案,以國家隊之姿,向國際展現台灣產業優勢。

(註:國家隊的概念已多次被政府提到,估計可透過參加此展,蓋上「電動車概念股」,對股價題材有所幫助,但迄今尚未得知國內外有多少業者將參加2035 E-Mobility)

 

國家級電動車示範中心

搭建好的平台之外,如何吸引國外車廠注意到台灣和E-Mobility?除了可以提供汽車大廠供應商與研發夥伴(中國應該更多)外,台灣是否也能提供一些對其有誘因的商機?

敏實集團的高層曾提出了建議,若台灣願意投資100億台幣(比方說),擘劃未來100年台灣智慧交通系統的發展,將自駕車結合社區巴士、捷運、高鐵,發展台灣獨特的島嶼交通系統,減少城市停車的需求,將道路做更妥善的規劃。如果政府能適時端出如上所述的大餅,不只是想著把東西賣給人,而是提供國外政府、外商賺錢的商機,同時磨練自己的技術能力,我們就有機會能邀請到全球前10大電動車/研究機構代表與供應商(延伸閱讀:全球前10大汽車零件產業供應商動態),打響台灣電動車王國名號,並最終成熟地將整套系統輸出海外。

 

厚植電動車基礎 前往下一世代發展

上述都有賴政府主動並有長遠性規劃佈局,初步以為,政府如果還行有餘力,未來10年應投注更多資源在車用軟體上,以Tesla為例,其商業模式在於不斷降低整車售價,背後則是軟體FSD收入快速增長,但台灣目前在車用軟體上還比較少著墨,這個時候是剛好扶植國內軟體業者、厚植傳統業者業務轉型能力的時候。此外,中東歐地區最大汽車零配件進口商Inter Cars的商務處總監Mr. Mieszko 曾說過,雖然台灣製造商都非常專注在製造零件 ,做出來的東西很完美 ,但是在業務領域有所缺乏(延伸閱讀:2020波蘭汽配採購及市場特性)。一般公司和個人也可透過內部教育訓練、或請外聘講師的方式,例如知名的創新未來學校(官網連結),來達到提升公司的業務和行銷能力。

如果成功打響台灣的電動車名號後,會是一系列的評估與調整,找到最佳的方向,例如上述的展覽若辦一兩次發現效果不好,就應該痛定思痛,將資源拿去其他地方,或MIH因為技術不佳失敗,或者是被Magna 之類的國際大廠搶單,就應該立刻找到其他的替代方案。如果台灣對電動車的態度還停留在油電平權、還怕圖利廠商,那電動車王國美夢可能也將留待他人睡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

UDN,歐洲已成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 但可能好景不常,2021.3.1

國票投顧,新能源車無限想像 科技巨頭爭相競逐 Apple car 要來了,2021.2.17

蘋果日報,貿協將籌組電動車國家隊搶全球話語權 10月首辦2035 E-Mobility, 2021.1.14



熱門推薦

本文由 rick2012pixnetnetblog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