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韓裔女演員拿到了金球視後,我們卻還在調侃「女版林永健」 – SheSay

第76屆金球獎之後,吳珊卓(Sandra Oh)這個名字,憑借《殺死伊芙》里的精彩表現,正式創造了歷史。

首位提名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的亞裔演員

首位獲得金球獎劇情類視後的亞裔演員

首位金球獎非白人主持人

劃時代意義不言而喻。

然而,這位具有劃時代性質的亞裔女演員,在國內媒體的筆下,是被這麼形容的:

「女版林永健」

一個長得沒那麼漂亮的女演員,為了這份「不漂亮」抗爭了多年,最後憑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如此高的榮譽,但是在被媒體介紹的時候,還停留在對外表的調侃上。

想來有些滑稽。

這樣的評價當然也遭到了一些網友的質疑,認為這樣的調侃「不太尊重」。

但單憑這一點就將媒體一棍子打死未免顯得像在打口水仗,畢竟從吳珊卓奪得金球獎視後這件事後,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多。

這是內地女演員不敢想的「活路」

吳珊卓確實沒有「明星相」。

從外表看,吳珊卓不夠犀利、不夠紮眼、不夠漂亮、很難讓人印象深刻,經紀人曾對她說:「你不是當女主角的料,你最好去整容吧!」

雖然吳珊卓並沒有因為這句話而放棄,反而一直堅持自己的演員夢想,但「沒有明星相」不止在於她的外表,還有她的身份——亞裔。

長久以來,在好萊塢、甚至在歐美市場,亞裔演員都是「沒有明星相」的,黃皮膚在主流社會並不被認可,出現在影視劇里的亞裔,大都是滑稽的負面形象,或者李小龍和《臥虎藏龍》里的章子怡那樣的「打星」。

除了這些外部的壓力,吳珊卓的演員之路也面臨著家里的反對。

父母婚後從韓國移民加拿大,父親是商人、母親是生物學家、姐姐是律師、弟弟是遺傳學專家。

很明顯,吳珊卓出生於典型的「高知家庭」。

因而在她的演藝道路上,傳統的父母一開始是極力反對的,認為「做女演員跟當妓女只有一步之遙」。然而在吳珊卓的堅持下,父母漸漸默許了「唯一不是碩士」的女兒的演員夢。

雖然演員之路困難重重,但是吳珊卓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來了。

從出道作品《劉綺芬日記》和《雙喜》這樣的加拿大小成本電影,到進入好萊塢以後無數個小龍套,吳珊卓在數不清的配角和數不清難熬的歲月里打磨了自己的演技,最後終於憑借《實習生格蕾》里面的Christina Yang讓大眾記得這個亞裔面孔。

真正成就吳珊卓的,也是讓她憑借著主演奪得視後的,是《殺死伊芙》里的伊芙。

在《殺死伊芙》里,吳珊卓貢獻出了精彩絕倫的演技,展現了一個女性混淆性別和年齡的「性感」,也讓無數觀眾感慨「get到了她的顏」。

縱觀吳珊卓的「打怪升級史」,令人唏噓的是,這其實是內地女演員不敢想的活路。首先,國內影視屆窄化的女性審美往往很難容得下這樣的「不標致」,雖然這兩年「大女主」戲層出不窮,但仍舊停留在「外柔內剛」的層面,即女性角色的「里子」雖然有一定的突破,但面子上還是非常典型和傳統的「主流美女」。唯一打破主流審美且有一定知名度的任素汐也只是擔綱了一些重要角色,稱不上主演。

其次,吳珊卓獲得視後的時候,已經47了,當然這個年齡背後我們能看到Sandra Oh的努力、執著和無數個日夜的辛苦。但看到她的成功的時候,我們不免會捫心自問一下:如果在國內,女演員有機會「大器晚成」嗎?還是只能「出名要趁早」?

去年因為出演《如懿傳》,「大齡少女」周迅並沒有少挨嘲諷,在各種爭議的聲音中,也有人指出,國內的影視劇市場並沒有給中年女演員生存的機會。當青春不再,無法再出演「少女」後,留給女演員們的角色就不多了,大都是「媽媽」、「婆婆」這樣臉譜化相對嚴重、可替代性高、人物形象相對單薄的形象。

這樣的市場情況也就間接導致了演員的低齡化,以及,不管生理年齡低不低齡,至少視覺年齡一定要低齡的執念。

再說回《殺死伊芙》這部被無數人稱讚的「年度最佳」。故事是聽起來很老套的「貓和老鼠」的故事,貓追老鼠,貓與老鼠相愛相殺。飾演「貓」的吳珊卓扮演了一個生活無聊、十分聰明然而渴望刺激間諜生活的英國安全局人員,飾演「鼠」的Jodie Comer扮演的則是優雅美麗又有些神經質的少女殺手。片子通過兩個人富有張力和微妙的感情邏輯和緊湊的故事,呈現除了一個不落俗套的黑色幽默的作品。也充分地展現了吳珊卓的「性感」和魅力。

在看《殺死伊芙》的時候,有網友評論,最明顯的一個感覺是,如果主角中的兩個女人變成了兩個男人,這個故事一樣成立,一樣精彩。

這其實也是這部片子值得討論的一個地方,它做到了「去性別化」。

近兩年以女性為主的大熱劇集,不論是《使女的故事》還是《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都在從更宏大的視角來反映現實問題,展現編劇和主創團隊對女性主義的思考。同樣是女性為主角,《殺死伊芙》則是以更細小的、沒那麼「偉大」的角度拍了兩個女人的故事,沒有女權、也沒有對現實社會女性生活現狀的諷刺。從某些意義上來講,這樣並不上綱上線,老老實實講故事的行為,也恰巧體現了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和立體化。

當性別沒有被拿出來說事的時候,可能正是女性平權成果初顯的時候。

因而不論是從吳珊卓本人的成功歷程來看,還是從《殺死伊芙》這部劇來看,需要我們學習反省的地方還有很多。

2018

好萊塢亞裔演員地位的突破轉折之年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2018年是好萊塢亞裔演員權力地位的突破轉折之年。

吳珊卓的這個金球獎當然不必說,【首位】已經足以說明這個獎項里程碑式的意義。

從1929年好萊塢第一次用《神秘的傅滿洲博士》將傅滿洲的形象搬上螢幕,直到現在,亞裔演員還是難逃「尖嘴猴腮」的負面形象。雖然李小龍和成龍先後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西方人眼中的華人形象,但也在另一個層面固化了亞裔演員在好萊塢的發展路徑。

比如吳珊卓的成功之所以如此有意義也有一方面是因為她並不是「打女」,畢竟在好萊塢,亞裔女演員最好走的出路就是「打女」。而對於男演員來說,亞裔演員還是經常以相對「滑稽」的形象出現。

在吳珊卓本人接到《殺死伊芙》的時候,也並沒有想過自己能夠擔綱主演,而是習慣性地先去看配角的台詞。

也因此,吳珊卓的這份視後才有了這樣沉甸甸的重量和非凡的價值,因為從這個獎項開始,就意味在某些程度上,亞裔演員的束縛被打破了,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吳珊卓也不僅是一個演員,而成為了一個含義豐富的「符號」。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2018年的另一部電影,《摘金奇緣》。

這部從演員到主創都是亞裔的好萊塢電影在上映時火爆北美,賺得1.37億美元的票房,imdb評分7.0、爛番茄91%的新鮮度都說明了西方主流社會在「亞裔」上面的不排斥,並成為了美國現象級的文化大事件,影片中女一號吳恬敏也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

雖然在引入內地的時候由於文化衝突和敘事視角「水土不服」,票房爆冷的同時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但是從好萊塢來講,無疑對待亞裔演員態度的一種松動。

除了亞裔演員開始擔綱主演以外,對待亞裔演員的態度也有了新的突破。

比如在前不久上映的《網路迷蹤》中,主演約翰·周同樣是亞裔,而這部電影不論在宣傳上還是形象刻畫上,都沒有強調主演的亞裔身份。在觀眾對電影的評價上,也沒有將關注點放在主演是什麼膚色上,即不論是媒體還是觀眾,都在以更平等的去偏見的視角去看待這部片子。

進步是能被感受得到的,用心和努力也是。

知著君認為,不論是吳珊卓代表的多元的女性魅力還是亞裔演員在好萊塢日趨多元的形象,都為我們展示著「可能性」的美。在驕傲的同時,我們也確實該反思,我們的演員該如何堅持演藝道路,我們是否給了演員突破與努力的可能,我們對待女性、對待女演員是否也該有更多的寬容和期待。畢竟只有有了「路」,才能讓更多的人「活出來」。

THE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shesay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