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劉瑞貞醫師】中風後痙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儘早治療減少負擔

文:劉瑞貞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何謂肢體痙攣?

當腦細胞受傷或壞死(如中風、腦部病變、腦性麻痺或外傷等),會使運動神經元過度興奮,導致受影響的那一側肢體張力變強,進而讓肌肉緊繃及關節活動度受限。當肢體出現這種情形時即稱之為「痙攣」(Spasticity)。


中風後的病人都會出現肢體痙攣嗎?

中風患者在急性期最先經歷的是肢體力量下降。但隨著中風時間拉長,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問題不單單只有肢體無力,肢體的痙攣更是直接導致日常生活上的不方便及疼痛感。

統計上來說中風後6天即可觀察到部分病人出現中風後痙攣的現象。中風一個月之後約有兩成的病人有這樣的問題。中風超過3個月的患者中約有四成的病人被肢體痙攣所困擾。一般來說,急性中風時無力的情形較明顯或同時合併感覺有異常的患者,出現中風後痙攣(Post stroke spasticity,PSS)的機會偏高。


常見的痙攣有哪些?

張力過強使得病人受影響的那一側肢體常呈現不正常的姿勢。肩膀內收、手肘彎曲、手腕內彎、緊握拳頭都是常見的表現。

也因為這些不正常的張力讓照顧患者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洗澡無法清洗到彎曲的關節處,導致有異味及感染的問題;彎曲的手肘讓穿脫衣服變得困難;緊握的拳頭不僅無法清洗,常常也讓病人的掌心被自己的指甲刺傷。

除此之外,病人關節活動度受限加上肌肉緊繃,讓病人在做復健運動時更加疼痛,復健計畫變得不順利。當這些問題出現時,不管輕重,皆造成患者及照顧者極大的負擔。


目前使用的治療有哪些?

非藥物治療的方式主要為移除有害的刺激(如便祕、感染)及常規性伸展的復健運動。復健科也可提供適當的支架/輔具使用、熱敷及電刺激治療。

藥物部分常見的是使用抗痙攣藥物,但常常患者得面臨少量藥物時效果不夠,大量藥物時痙攣的肢體雖然較鬆了但整個人昏昏欲睡無法進行復健。

手術治療(脊髓神經背根切除術)及脊髓管內注射Baclofen常用於嚴重型的痙攣患者,但為侵入性治療且對全身性或下肢為主的病人效果較好。中風後痙攣常為單側受影響且上肢比下肢嚴重,使用此類治療較不適合。

肉毒桿菌素提供了一個安全且量身訂做的治療方式。針對張力過強的肌肉施打肉毒桿菌素來達到局部肌肉放鬆卻沒有全身性的副作用。醫師會針對每一個患者各部位張力的強弱來調整藥物使用的劑量,以達最好的療效。當過強的張力消失時,患者接受復健訓練的效果會更加顯著。不過以中風病人來說,中風臨床變化常在半年後才穩定,通常肉毒桿菌素的使用時機是在中風後半年使用。期間如果肌肉張力實在太大,也可提早使用(健保未給付)。


結語

出現PSS的患者若沒有接受治療或積極復健,痙攣的現象會逐年惡化。當肌肉緊繃的現象持續過久,易引起肌肉纖維化、肌腱變短及關節變形的情形。一旦發生攣縮現象時,治療就變得更困難。建議中風患者持續接受復健及相關神經學評估,一旦發現有張力過強的問題可盡早接受治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twwen8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