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所不知道的台灣新聞與廣告

2010年五都市長選舉,有一批中國大陸記者到台灣,包車跟著候選人參觀競選實況。當到新北市長參選人朱立倫的競選場地時,剛好總統馬英九在台上輔選。當時馬總統所在位置和媒體之間的距離不到三公尺,且沒有警衛間隔。這批中國記者也近距離看到馬英九。剛採訪完,一名記者就在車上抱頭痛哭……

當時負責包車行程的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現任新頭殼媒體總製作莊豐嘉,看到後覺得很奇怪。經探詢後才瞭解,原來在中國,記者根本不可能如此靠近國家領導人。如果胡錦濤下鄉巡視,兩個街道範圍之內都會進行道路封鎖,而且連網路、手機等通訊也會斷訊。記者無法現場發新聞,只能在遙遠的角落進行採訪,而且只能統一報導官方說法。

此記者當場越說越激動,還表示,如果中共真的攻打台灣,他一定會為了下一代挺身而出,捍衛台灣的自由與民主。

結果,參訪團回到中國,這位記者就被開除了。這位被台灣民主自由打動的中國媒體人,是原《南方都市報》副總編輯長平(原名張平)。

前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現任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理事長林峰正,提到另一個例子。他回憶起在央廣任內,中國有許多地方電台積極與央廣接觸,想要在台灣落地。但當林峰正提出要讓台灣節目在大陸落地以為交換,同時要求互不修剪對方節目時,「他們就嚇死了!」合作計畫於是不了了之。

台灣與中國大陸,僅僅相隔一個海峽,但兩地對新聞自由的認知顯然大不同,政府對媒體的態度也大不相同。

值得進一步深究的是,中共對媒體的「控制範圍」,真的只侷限在中國大陸嗎?

祕辛1

中國各省買新聞台灣新聞變廣告

海峽對岸的台灣,眾所周知是北京最優先的統戰對象。

2008年11月,著名台商、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斥資204億台幣買下中時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中天電視及中視等媒體。11月16日,蔡衍明特別利用假日召集中時一級主管,下達三道指令:一、全力擁護馬英九總統;二、化解兩岸人民誤會;三、所有新聞皆無關統獨。

由於蔡衍明「對岸政商背景」雄厚,從此,中時集團「紅雲罩頂」,失去媒體監督政府執政的功能。

「如此一來,中國政府對新聞與言論自由的管控不僅僅針對中國大陸,還要輸出到海外。」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痛心地說。

中時集團易主半年之後,從2009年開始,中國各省市出現採購團訪台的熱潮。包括全中國廿二省、四個直轄市、二個特別行政區都曾相繼組團訪台,累積至今已達上百團。

然而,為搭配這些省市光鮮亮麗的訪台行程,達到宣傳效果,各訪台單位無不向台灣媒體「購買」新聞版面。「新聞變成廣告,記者變成業務。」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如此下了註解。

例如,配合湖南省省委副書記梅克保率領的考察團來台採購,《聯合報》在2010年8月3日、8日刊登的湖南專題報導,包括〈魚米之鄉 豬糧天下第一〉、〈雜交水稻之父 成功增產20%〉、〈湖南雜交水稻中心 農業外交尖兵〉、〈湘台農業論壇將登場〉、〈錦繡瀟湘湖南快樂行〉、〈八大精品旅遊路線 遍覽三湘四水明媚風光與名勝古蹟〉等,都是以「新聞報導」形態呈現的置入性廣告。

另外,陝西省代理省長趙永正來台時,《中國時報》分別在2010年9月13日以及17日刊登西安、陜西的專題報導,包括〈陝西 吃喝玩樂 旅遊大省〉、〈鼓藝奇技驚人 飽嘗特色美食〉、〈塞上風光迷人 流連溫泉之鄉〉、〈千年古蹟 稀世珍寶 舉世獨有〉、〈科技實力超強 經貿『錢』力無窮」〉、〈打造綠色新西安 生態環保一級棒〉等,也都是典型的置入性行銷。

為此,2010年11月,監察院吳豐山委員針對「中國政府以置入新聞的方式購買台灣新聞」,對陸委會提出糾正案。

吳豐山還指出,旺旺中時設在中國北京的公司,專門招攬中國政府的廣告業務,再轉包給國內其他媒體,價格常是行情價的兩倍以上。他出示一份監察院掌握的中國大陸與台灣媒體的合約書,這份《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契約就載明「付款方式,以匯款方式支付」,以證明中國官方透過中時,間接以金錢購買新聞的事實。

中共開始透過在台灣「買新聞」的方式影響台灣社會,台灣社會大眾卻毫無所悉!

祕辛2

台媒自我審查中國新聞報喜不報憂

張錦華更進一步指出,中國各省採購團買新聞,使台灣的新聞都「不新聞」了。「新聞應該是報導具有公共價值的事實,但是媒體除了採購團的主要行程之外,連廣東省長去大湖採草莓、吃草莓、唱山歌等事情都詳加報導,有違反新聞原則之虞。」

除了超乎常理的詳盡正面報導外,一些台灣媒體還因為無法得罪中國政府這個大客戶,而出現「排擠負面報導」的現象。「《中時》與《聯合》沒有任何採購團的負面、監督新聞。」而《自由時報》則報導,採購團到台灣之後,台灣輸出中國的商品卻十分有限。「原來這些採購團要求台灣下單、中國生產,是不是真的對台灣有利還非常保留。」張錦華十分無奈。

另外,張錦華指出有一份尚未發表的研究顯示,《中時》、《聯合》兩大報對中國大陸負面、監督型的新聞報導,以二個月時間(60天)計算,加起來總共只出現了不到30則,平均一家報紙出現不到15則,四天才有1則。以天數計,一家報刊一天刊出不到1.25則。

台灣新聞出現「自我審查」的現象,看來確有其事。

祕辛3

不止新聞廣告也被北京列管

除了買新聞之外,中央廣播電台董事兼節目主持人楊憲宏在「當前中國人權的困境與突破」研討會上語出驚人地表示,中共連台灣媒體的「廣告」都要插手管!

時間是2010年ECFA要通過的前夕,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要登廣告反對ECFA第十六條「終止條款」。他認為此條文容許北京片面宣布終止ECFA,可能將造成台灣經濟嚴重受挫,中共也可據此以商逼政。

因為希望能完整呈現自己的意見,施明德決定捨記者會,轉而在幾大報刊登大幅廣告說明立場。他與《聯合》、《蘋果》、《自由》、《經濟》、《中時》等報接觸,這些大報都沒有問題,只有《中時》回應:「這個我們不能決定,我們要傳真到北京去,看有沒有意見。」

結果北京「有意見」。《中時》就和施明德說:「廣告與本報的立場不合,所以不予刊登。」到了廣告刊登的前晚,接近半夜,楊憲宏的電話響了,是《自由時報》的廣告業務人員找他查證事實,該業務員轉述《中國時報》的消息說「施明德已經把這個廣告撤掉了」,問《自由時報》還要不要登。

楊憲宏聞言馬上打電話把施明德吵醒,施明德當場說:「哪有這個事!明天就是要登。」

等到楊憲宏再跟《自由時報》聯絡,對方才又透露:「《中時》的人說可能登廣告會收不到錢……」最後在楊憲宏再三保證之下,隔天廣告如期刊出。

「有趣的是,隔天《中國時報》也登了這個廣告。」楊憲宏促狹地說:「我們推測,大概他們覺得太難看了!他們也怕施明德開記者會把『北京老闆指示』這個事情說出來。」

「廣告耶!登個廣告都要北京同意!」楊憲宏加重語氣,大呼不可思議。

看來,台灣要保持「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還得靠政府與民間力量多多監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atchinese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