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職涯規劃六步驟(之七):決策與計畫(上)

在這一系列文章的前面六篇中,我們根據加拿大滑鐵盧(Waterloo)大學提供的線上職涯規劃手冊,介紹了職涯規劃六步驟──自我評估、研究職業、進行決策、建立網絡與聯繫、進入工作、評估與修正──的前兩個步驟。在這一期專欄,我們要開始介紹第三個步驟,也就是「進行決策」。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台灣不少學校的職涯輔導體系,往往只進行了職涯規劃六步驟的前兩個步驟(有些甚至只進行第一個步驟)。從職涯發展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不夠的。協助學生瞭解自己(自我評估)、認識世界(研究職業)當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鼓勵學生進行選擇,並協助他們有系統的把決策化為可具體執行的短、中、長期計畫。

不過,進行職涯決策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特別是一想到「這可能會是影響一輩子的決策」,很多年輕朋友就可能猶豫不,或裹足不前。因此,我建議在進行職涯決策之前,最好能夠先建立以下幾個觀念。

一、不必有「一勞永逸」的想法,但也不要因此而失之草率

早一點進行職涯決策,可以讓年輕人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以及學習動機。但是職涯決策通常不會「一勞永逸」,而是可能在一段長時間裡,每隔一陣子就會進行修正調整。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世界的瞭解,是會不斷隨經驗成長的。

雖然我們在前面提供了一套自我評估與搜尋合適職業的方法,你也可能依此而對自己以及工作世界有了一些定見,但是隨著你的經驗增多,可供自己省視咀嚼的「有成就感的故事」也越多,你對自己的認識自然會越來越深刻。同樣的,隨著你的視野開拓與人脈開展,所能夠描繪的「工作世界地圖」也會更加豐富。這些都可能促使一個人對於職涯規劃進行修正。

無論如何,這並不表示「反正以後都要修正,現在隨便做一做決策就好了」。這是因為,你現在選擇的職涯發展途徑,將會很大程度的決定你往後有怎樣的「生命故事」,影響你的學習、經歷、人脈、與視野,從而也影響你能夠從中學習多少,以及能不能從旅程中逐漸明白自己的真正理想與目標為何。

用個比喻來說,職涯規劃就好像要出發前往一個沒有去過的目的地一般,而我們在前面所學到的自我評估與職業研究方法,就如同指南針與一份粗略的地圖一樣。一般而言,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目的地的確切位置在哪裡,但是隨著我們越接近目的地,所知道的資訊越多,我們對目的地的確切位置就會越清楚。不過,重點是,我們必須大致保持在正確的方向。這樣即使中間不免會走進岔路或轉錯一兩個彎,只要基本方向對,我們終究可以到達。

二、尋求可以學習與進步的途徑,而不是尋求鐵飯碗

在許多家長的心目中,「鐵飯碗等於好工作」的觀念可說是相當牢固,也可能因此影響子女在職涯決策上的視野與勇氣。無論如何,我建議趁早拋棄掉這種觀念,原因如下:

許多家長重視「鐵飯碗」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安全,有保障」。問題是,在產業結構迅速變遷的現在,有誰敢保證,不管是今日看來大熱門的工作,還是似乎「屹立不搖」的產業或公司,在十年、二十年後還是一樣的「熱門」與「屹立不搖」?

一言以蔽之,在這個變化多端的時代,最好的「安全保障」莫過於個人的「核心就業能力」──也就是即使轉換工作,也可以「帶著走」的一組「可攜式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年輕人而言,最好的職涯發展路徑,是可以在其中不斷學習與進步,並累積充實自己核心能力的途徑,而不是早早就進入一個所使用的工作技能長期不用翻新的「安穩」工作位置。

想一想,在急遽變化的職場當中,下列哪一種人是比較「安全,有保障」的?是一旦畢業就進入一個安穩的位置,在二十年當中工作內容沒甚麼變化,也不需要學習多少新事物,然後等到第二十一年的時候,才發現在不知不覺當中,新科技已經讓自己唯一精熟的技能貶值無用,或全球化已經讓其他國家的低廉勞工接手自己唯一習慣的工作?還是畢業之後進入一個充滿挑戰的職涯途徑,在其中不斷面對新工作與新技術的衝擊,但是也從中累積了豐富多樣的可攜技能,磨練出不畏變化的心態、並養成積極學習的習慣?

三、對自己誠實,同時也能面對現實

在職涯規劃的時候,最好能「對自己誠實」,選擇真正符合自己人格特質與性向的職涯方向,這是我們一再強調的觀念。畢竟如果一個人只是因為「別人希望」或「大家覺得」,而選擇一條自己缺乏興趣的道路,卻無法從中找到學習與成長的強烈動機,恐怕不只難以在這條道路上找到價值感與滿足感,也很難面對競爭壓力,而真正有所成就。

無論如何,「對自己誠實」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顧及現實條件。

不要誤會,我們所以強調要「面對現實」,並不是要你「因為現實壓力,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希望你能夠客觀理智的衡量現實條件,特別是能夠積極蒐集資訊與把握可能機會,找出一條真正可行的道路,以將理想化為事實。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是一個文學院大二的學生,卻逐漸發現自己的興趣是在商業或科技;再假設因為你讀得很掙扎,所以本科成績平平,也沒有修讀輔系或雙主修的機會,怎麼辦?你要不要只是抱怨興趣不合,念得很痛苦,所以混一天算一天?還是抱怨當初有人誤導你填這個科系,還是學校的雙主修或輔系規定太苛刻?還是把全部希望都放在錄取機會很低,一年一次的轉學或轉系考上面,而一旦失敗就又大受打擊?

我每次遇到有這種困擾的年輕人,都會建議他先接受現實,停止怨天尤人,但是也要瞭解「可以到目標的道路不只一條」。

以這個例子來說,這個學生不妨先去瞭解:「高科技產業需要哪些人才?」只有工程師嗎?還是還有其他工作也能適合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例如說業務、採購、行政?他可以進一步瞭解:要擔任這些工作,需要哪些條件?一定需要工學院或商學院學歷嗎?或者他可以趁著在學的時候,先去這些科系選修一些專業課程,而這些可以促使這些公司的人資對他產生興趣?他還可以想一想:除了修課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管道可以有助於自己往這些方向發展?例如說考取證照、參與社團、專題競賽、還是暑期實習?如果他真的想正式轉換跑道的話,只有轉系、轉學、或考研究所的途徑嗎?有沒有短期職訓之類的,成本低而效益高的管道?

事實上,如果這個年輕人真的去深入瞭解的話,他還可能發現,跨領域的能力可能可以為這些工作加分。果真如此,那麼又何不想想,可以怎麼做,讓自己正在就讀的文科專業,為自己理想的職涯方向加分?如果真能如此發揮積極思考,設法把「現實與挑戰」轉換為「資源與機會」,那就是「面對現實」的最佳方式。

四、選擇之後要規劃,規劃則是為了實行。時時要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甚麼,並且檢查自己是否有逐步加以實行

雖然這是個很基本的觀念,但我們還是必須加以強調。所謂的職涯決策,並不是「知道自己理想的職業是甚麼」就完事了,而是必須以此為目標,並以現在所處的現實位置為出發點,開始進行規劃。

規劃基本上可以用長、中、短期來思考。你可以先用三到五年做為長期目標,先設想:「到那個時候,我希望自己在哪裡,過甚麼生活,做甚麼事情?」用一年為中期目標,做為一個「檢查點」,看看自己實現了多少,有沒有必要加以調整?用一到三個月為短期目標,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清楚:「我下一步要做甚麼?」

有清楚的願景與規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自己明確踏實,不至於焦慮慌張,同時又能「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腳踏實地,一步步加以實現,而不會隨著時間流逝,僅止於「做白日夢」的階段。

五、在「堅持投資」與「彈性調整」之間維持適當的平衡

我們都知道,很多事情若非堅持到底,不會開花結果。要實現自己的職涯夢想,當然也是如此。所謂「滾石不生苔」,如果今天換一個計畫,明天改一個目標,最後大概只會一事無成。

無論如何,對自己的職涯理想堅持投資固然重要,但是也要保留彈性調整的空間,才能把握機會或修正錯誤。要如何在「堅持投資」與「彈性調整」之間維持一個適當的平衡,可能每個人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我的建議是:對於短期的計畫與目標要堅持,養成「至少把一件事情完整完成」的好習慣;對於長期的目標調整要慎重,避免「動不動整個翻掉重來」的壞習慣。

比較好的調整時機應該是在中期的檢查點上。可以先問自己:在過去一年當中,自己有甚麼地方是做得不錯的?有沒有因此而出現甚麼新的機會,可以加以把握?檢查一下自己時間投資的成本效益:有沒有更好的途徑能夠達成長期目標?如果中期完成的目標不如自己的預期,為甚麼?有甚麼地方是做得比較不理想的?該如何改善?還是應該啟動「雨天備案」,嘗試其他途徑?

下一次,我們再來繼續介紹,如何運用比較結構化的方法,有系統的進行職涯決策與計畫。(待續)

《職涯規劃六步驟》前文可至本雜誌網站:http://www.watchinese.com/參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atchinese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