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分析台灣、英國防疫策略差異:台灣採類防堵模式,成敗在「2件事」 - 今周刊

最近最紅的就是英國的達爾文防疫策略。簡單來說,就是物競天擇、消極防疫。

 

為何採取這樣的防疫措施,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缺少什麼。

 

(2020.3.18更新,英國輿論壓力過大,似乎收回成命,後勢未知。歐盟紛紛鎖國,可能往全世界一同抗疫的趨勢進行中。可是我們想要導向的世界最佳解呢!!希望能成)

 

防疫這是一場全世界國家一起參加的賽局,每個國家都採用對自己最好的方式,但對全球卻是未必。

 

全面防堵疫情,如果可以,每個國家都想做,但絕大部分國家知道自己辦不到,例如許多國家起步晚,要走封堵路線,成本很高,像是義大利國內已然野火燎原,封堵成本高,效果卻不大。

 

我們可以把防疫分為兩個代表路線。

 

一個是台灣路線,邊境防堵,死守要塞。少數進來的火星及早撲滅,後方交給堅強的內部醫療體系。

 

一個是英國路線(313號的英國路線,某些第三世界國家也是此路線),輕症不檢驗,重症交給政府隔離,政府想辦法給予醫療。

 

就像敵人已經進來,防線撤守到城市內,打城市游擊戰,請大家生病就待在家,不要拖垮國家的核心戰力。

 

只要人民都願意配合,約莫估計死亡人數在數十萬上下會停損。

 

世界各國策略都在兩者之間,例如南韓就偏台灣路線,東南亞及非洲偏英國路線。

 

還有在中間的,例如美國、歐盟各國,中間偏台或偏英。

 

台灣是海島國家,邊境有守住的可能性,所以政府選擇投入在要塞,守住機場及港口來往的人,進來居家檢疫、隔離。

 

要知道每個防疫措施都有成本,台灣提高每個國民的意識,禁止大型活動,犧牲相當多的經濟,換取人民的健康。

 

這是個取捨,以台灣人的立場來說很好。

 

這個防疫措施建立於幾個前提,第一,邊境好守,能守住大部份的入侵。第二,民眾願意配合,普通醫療普及。第三,假設疫苗能做出來,不必永久防守,假定一年能有疫苗。再來提英國,英國是海島國家,照理也有本錢跟台灣一樣,打邊境防守戰。英國公衛體系也發達,(眾多英國的同胞表示,公醫制度瀕臨崩潰,不過這沒有在本文的討論之中。)

 

像是BBC做的BBC大流行手機APP模擬新型流感病毒傳播,找出節點加以防禦的社會實驗,可以大幅減少防疫成本。

 

我覺得台灣可以學來做一次。

 

英國跟台灣有許多相似,不過他們選擇不切斷隧道、照常生活,這會是跟台灣最好的對比。

 

歐陸會選城市戰,是因為他們沒得選,因為歐陸邊境相連,完全沒有邊境防守的可能性,所以被迫選擇城市戰,以減災為主。

 

(318更新,多國決定封鎖邊境,不過就以往經驗,現在歐陸封鎖邊境,效果不大。除非全部人一起封)英國選擇了經濟,而非邊境防疫,這很明顯就是賽局下的考量,他們不是做不到台灣的全面防堵,只是不願意做。

 

賽局裡會提到,因為他們前期錯過最佳時機,防堵都要比台灣多花100的成本。

 

(我們賽局的假設放在最後,有興趣可跳去看)

 

我們有假定疫苗很快出來,或很晚出來兩個可能性,所以會出現兩個賽局。

 

賽局的兩種策略,四種結果,可以參考表格,看的方法是從左側欄本國策略出發,看外國策略,看自己得到幾分。

 

先看第一張,假定疫苗一年出現的賽局

 

未提供相片說明。

 

結果一,全面防堵,升級戰時緊急狀態。除必要公務人員,所有人關在家裡一個月,食物軍方配給。優點:病毒很快能控制下來,不會蔓延。

 

一個多月即可控制疫情。

 

缺點:全世界經濟斷鍊,大量公司倒閉,約等於金融海嘯。

總評:長痛不如短痛,全世界國家+150分,不過外國得支付100成本。結果是(台灣150, 外國50)

 

結果二,全世界都採減災,輕症全面在家休息,重症拉出來隔離。

經濟活動照舊。一年內死亡約一億五千萬人口正負一億人。

 

優點:病毒一年內感染全球人類,而後存活的人擁有群體免疫力,後期R0值急速下降。經濟些微受損,但因死亡大部份為年長者,各國社福費用下降,人均生產力上升。

 

缺點:人道危機,全世界回到無抗生素的時代,生病就靠自身免疫力康復,撐不過的就死掉。

 

總評:兩國本來都是扣一百,但是因為經濟暢通無阻,所以各加50

結果變成(台灣-50, 外國-50)

 

結果三及四,部份國家減災,部份防堵。

 

疫苗快速出現,台灣+100,減災國家-100因為病毒流竄全球,不會消失。

 

防堵國家社會穩定,國家名聲上升,疫苗馳援成功,經濟短期衝擊,社會信心快速恢復。台灣無論如何都採防堵較佳,稱為優勢策略。

 

減災國家白犧牲了,一年後兩國都有群體免疫力,國家從傷痛中走出需要一陣子。

 

若疫苗出不來,或是數年才出來,請看第二張圖。

 

未提供相片說明。

 

那台灣就必須配合外國,防堵不再是優勢策略。

 

減災國家扣分是一樣的-100,因為都會感染。

 

但防堵國家從天堂掉入地獄,因國家在邊境戰已花費大量國力,卻等不到疫苗支援,力盡城破。

 

跟生孩子,吃自然產陣痛加剖腹產癒後全餐一樣慘。

 

總評:

若等不到疫苗,全世界就必須認知到一件事,沒有共識,就是同歸於盡。

 

總和而言,全面防堵這策略對世界最好,但世界政經情勢複雜,只需要有一國不配合,其他國即便撲滅疫情,也會再度境外輸入。

 

如果各國齊心,人人能自律的大同社會,那這個病毒早就在中國發生時,中國向全世界求助,全世界挹注資源,中國戒嚴管制,讓病毒在中國絕跡。

 

上述還有道德風險,就是如果預知全世界會支援,那本國就可以不用花太多資源在醫療體系上,反正世界會支援。

 

台灣採取類防堵模式,成敗在於疫苗出來時間,或是全世界是否願意極度嚴格的一同抗疫。

 

只可惜,人類常不到最後關頭,不會輕易妥協,人民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全球最佳結果的齊心抗疫談何容易。

 

這個世界線只有兩個分岔點,第一個分岔點是中國是否有效在武漢撲滅疫情,沒撲滅就註定了全球大流行。

 

中研院研究員何博士,在過年時,對可能有無症狀感染,就提出了難以防範的推論,極可能變成季節性與人類共存,這個判斷時間比全世界的專家早了一個月。

 

第二個分岔點是疫苗,是否有效、安全性、出來的時間點。病毒是小幅變異嗎?

 

這兩個分岔點,決定了世界的走向。(特效藥、天氣、突變,都是重要變數,謝謝各位先進提醒。不過這篇無法都考慮進來,我們另闢一篇討論。

 

這篇是拋磚引玉,希望先進一起來討論。

 

賽局假設與策略分析(只有兩國,台灣及外國,沒辦法畫兩百格)

 

1.兩國國情與起步時間大不同,台灣起步早,所以防堵成本低。外國起步晚,所以防堵需多花100防堵成本。
 

2.防堵策略,人命優先策略,要命不要錢,人願意關在家裡,停止經濟活動。減災策略,經濟優先策略,要錢不要命,如同生產線,壞掉的機器拉下去,換新的機器上來,確保經濟活動。

 

3.減災基本分數為-100。若減災遇上減災,全球經濟運行照舊,損失減小,各加回50分,變成(-50, -50)。

 

4.防堵遇上防堵,可一個多月封鎖住疫情,各+150,但是防堵成本不同,外國須付出防堵代價-100。變成(150, 50)

 

5.減災遇上防堵,或防堵遇上減災,防疫成本會提高,所以防堵會變吃力 ,需多成本-50,外國採防堵需再-100。

 

策略分析(疫苗早)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1.疫苗早出現,台灣優勢策略,選擇防堵,因為防堵成本小,利潤高,不是獲得150就是100。

 

2.若疫苗早出現,外國應選擇防堵,50或0選一個。

 

3.若大家都說好要防堵,則為全球最佳策略,不必等疫苗。

 

策略分析(疫苗晚)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1.疫苗晚出現,台灣沒有優勢策略,應配合外國,一起防堵或一起減災,若外國選擇減災,應維持經濟,否則會-300。

 

2.但若疫苗晚出現,外國沒有明顯優勢策略,須一起防堵或一起減災。

 

3.最佳結果依舊是一起防堵,次佳結果是一起減災。

 

4.如果以動態賽局,兩人可以輪流出招,則可以達成全面防堵的共識,也就是全球最佳解。

 

目前歐洲似乎正在往全面鎖國前進,不過國家多,變數大,協商就慢。是否能達成,危機是轉機,仍待觀察。

 

策略分析(現實版)

 

1.由於疫苗有不確定性,以期望值而言,台灣必須慎重考慮,在防堵成本上升時,增加減災配比。

 

2.若大家都說好要防堵,則為全球最佳策略,不必等疫苗。若歐盟所有人鎖國,就類似於全面防堵。但若有人沒執行,境外會再度移入,封鎖效用大幅降低。

 

3.曲線扁平化-半減災半防堵,為兩策略的平衡配比策略,也是全球最多國家採用的策略。

 

※本文林亭旭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businesstoda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