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後疫情時代,4個面向打造綠色城市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

專題報導 生活
3 mins 2020 年 6 月 20 日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看更多【疫情與環境系列】

一場病毒全球大流行,讓人類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一夕大亂,也讓許多人重新審視「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當疫情過去,世界或許將再也不同,但這也是個機會,讓我們思考如何與環境共存,在都市中活出更永續的綠色人生。

商店歇業,班機停飛,連奧運也延期了。2020年,變化來得令人措手不及,從年初開始,新冠肺炎逐漸蔓延全球,隨著感染人數攀升,國境紛紛關閉,許多國家與城市甚至必須祭出封鎖令,除了生活必需的採買與活動之外,人們無法上街。即使是不須封城的臺灣,都感受到生活的改變與經濟衝擊。過去總是門庭若市的各大旅遊景點,突然間安靜了下來。

疫情當前,法國巴黎一向人潮洶湧的大道上如今空蕩寂靜。

疫情當前,法國巴黎一向人潮洶湧的大道上如今空蕩寂靜。 © Jérémie Jung / Greenpeace

目前全球有約 55% 人口都居住在城市,未來可能越來越多,當車潮逐漸褪去,城市也赤裸裸地展示在我們面前,不禁令人思考,經過這場疫情的洗禮,未來各行各業必然歷經一番大洗牌,生活或許將從此改變。我們究竟該如何規劃更好、更宜居的都市?又該如何反思人類的渺小,應以更永續的方式,讓每一個人活得更安全、更健康,並與地球的萬物共存?

2018年在臺北舉辦的「GreenDay 綠・日子」活動,以100%再生能源、無塑野餐音樂會為推廣主題,吸引上千民眾參與。

2018年在臺北舉辦的「GreenDay 綠・日子」活動,以100%再生能源、無塑野餐音樂會作為推廣主題,吸引上千民眾參與。 © Greenpeace / Chong Kok Yew

從四個面向,想像一個更綠的理想城市

1. 綠色交通運輸

臺北市的道路充斥來往的行車。

臺北市的道路充斥來往的行車。 © Tina Yuan / Greenpeace

您知道城市中有一半的面積都是給車使用嗎?如果把道路與停車場都算進去,人類打造的都市有大半被汽車佔據,然後我們平均每年再花 100 個小時塞在車陣裡,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城市中的空間應該是要給人使用,而不是給車用的。

在柏林這個大城市中,規劃了許多友善腳踏車的道路。

在柏林這個大城市中,規劃了許多友善腳踏車的道路。 © Gordon Welters / Greenpeace

如今正是重新規劃城市交通的好時機。歐美許多國家都正在增加並拓寬腳踏車道,打造更安全、舒適的單車空間,臺灣身為腳踏車出口大國,也應該思考臺灣如何讓騎單車更加方便,不僅防疫又環保。同時,我們也應該建立更安全、有效率的大眾交通運輸,為未來做足準備。

2. 綠色飲食

在家烹飪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餐點,打造綠色飲食。

在家烹飪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餐點,打造綠色飲食。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在許多地方,城市封鎖也連帶引發了糧食危機。2020 年是全球作物豐收的一年,但是因為交通運輸與食品加工鏈被疫情打亂,許多城市面臨著缺糧困境,甚至有發生飢荒的危險。

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在地生產與糧食自給的重要。臺灣 2018年的糧食自給率僅有約 35%,換句話說,我們有 65% 的食物都要靠海外運輸提供,一旦有突發危機,自給供糧能力將十分脆弱。

位於日本東京的生態農場。

位於日本東京的生態農場。 © Kengo Yoda / Greenpeace

讓我們想像一個理想的未來城市,不管在餐廳還是家中,所有的食物都是在地栽種,在大樓屋頂上、陽台上、庭院中,每個人都可以是「城市農夫」,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當地當令的新鮮蔬果與糧作。在地的小型農作不用化學農藥與肥料,也不需經過大型的批發與運輸,由當地小農、合作社與農人市集所組成。

新的糧食生產方式不但能提高糧食自給率,更對環境有益。目前人類因生產糧食製造出的溫室氣體,佔總排放量約 24%,其中畜牧業佔 14%,食物浪費更佔了 8%。若能減少肉食,在地生產植物性糧食,並避免因為運輸與包裝所造成的浪費,我們就能享受更安全、更健康、更環保的食物。

3. 綠色經濟

綠色和平墨西哥辦公室舉辦的手機維修工作坊。

綠色和平墨西哥辦公室舉辦的手機維修工作坊。 © RIcardo Padilla Roman / Greenpeace

地球資源有限,但是無窮的欲望卻驅使我們不斷製造、消費、丟棄、再製造、再消費⋯⋯,如今人類的經濟規模,要用三個地球的資源才有可能滿足,而這樣過度消費的習慣也製造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加深環境壓力。當疫情襲來,漫長的居家時光是否讓你重新思考: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能重複使用、方便維修的商品與銷售模式,會是更永續環境的綠色經濟。

能重複使用、方便維修的商品與銷售模式,會是更永續環境的綠色經濟。 © Greenpeace / mego lin

是時候改變我們的製造模式與消費習慣了。產業應該試著把物品製造得更耐用、更易維修,而消費者也可以在重複使用、修整、共享與交換中,得到更好的消費使用經驗。在每一次購物前停一下,想一想,我是真的需要還是只是想要?或許減少購買後,好好生活的空間反而多了。

4. 綠色空間

巴西聖保羅一處綠意盎然的都市菜園。

巴西聖保羅一處綠意盎然的都市菜園。 © Peter Caton / Greenpeace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都市中是否有公園等綠色空間,與身心健康有密切關係,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建議:人的居住環境不應遠離綠色空間超過 300 公尺。但是實際上,在許多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一叢綠意都奢侈難求。

人的生活中需要留些空間給綠意,有利於身心健康。

人的生活中需要留些空間給綠意,有利於身心健康。 © Julien Brault-Chénier / Greenpeace

如果我們能夠少規劃一些空間給汽車,騰出更多的綠色區域,也就會有更多空間運動、遊憩、社交與放鬆;另外,利用這些空間打造都市農業,能讓更多在城市的人參與生產自己的食物。用綠色的邏輯重新去思考我們的城市,重塑身邊的空間,或許您會發現,我們並沒有犧牲太多的便利與舒適,反而能夠開始真正感受並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面對各種未知的巨變與危機,我們的城市將展現更高的韌性,逢凶化吉。

打造理想的綠色城市,並非一蹴可幾,但值得逐步推進,除了有力的政治決策、集體的經濟選擇,還要有每一個您我的支持與參與,您準備好了嗎?

 

延伸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greenpeaceorgtaiwa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