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環境污染的代價誰承擔?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

專題報導 生活
3 mins 2020 年 7 月 21 日

作者: Greenpeace綠色和平

破壞環境的代價表面上由全體人類共同承擔,社會弱勢面臨的風險,付出的成本,卻比優勢群體高出許多。研究顯示,環境污染和社會位階成反比[1],女性、原住民、有色人種或性少數的生活空間不但存在較高風險,一旦災害發生,他們蒙受的損失也更大。比如廢水,空污,生活中的有毒物質,往往發生在弱勢社區;當環境受破壞,弱勢群體也較缺乏資源,抵抗衍生的災害。

也就是說,環境災害會複製社會不公,造成環境不正義的惡果。一個社會愈不平等,資源分配差距愈大,環境不正義的現象就愈嚴重。社會系統性的偏見和歧視,一方面將資源集中於少數優勢群體,二方面合理化了這種不平等,正是造成社會和環境不正義的元兇。

 

臺灣社會的偏見與歧視

 臺灣社會雖然努力朝多元開放的目標前進,偏見、歧視仍像是道無形的牆,阻隔了彼此的了解,資源的分配。

根據原民會最新(2019)的就業狀況調查[2],臺灣原住民平均月收入較全體民眾低了1萬多元,月收入未達三萬的比例更高出全體民眾三成。此外,雖然法律明文禁止就業歧視,仍有6.46%的原住民曾因身分在工作場所遭受刁難;且這類職場歧視,自2017年起(4.69%),連續三年向上攀升。「原住民都愛喝酒」、「原住民都很會唱歌」、「原住民比較懶散」是主流社會常年描述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類似的文化霸凌同樣發生在新移民身上。民間調查指出[3],近六成新移民女性曾有被歧視的經驗。「外籍新娘」、「大陸妹」、「越南妹」這類貶抑詞彙依然充斥於主流文化,不少人甚至將新移民女性和「婚姻買賣」這類負面標籤劃上等號。監察院2018年的報告也揭露[4],新移民除了面對社會刻板印象,在家庭內部遭遇的歧視更嚴峻。臺灣家庭普遍對她們的原生文化缺乏了解和尊重,不少新住民除了本身被當「二等公民」,他們的子女在校園和同儕間,也常遭受排擠和歧視。

臺灣社會的偏見還包含年齡。過去研究發現[5],臺灣社會在長輩的「尊嚴權」、「基本人權」兩個項目上表現較差。居住、就業歧視,是高齡族群普遍面臨的問題。

最後,臺灣社會對性少數也存在根深蒂固的負面印象。彩虹平權大平台今年(2020)公布的調查顯示[6],同性婚姻雖已於去年合法,仍有近半數民眾無法接受同性接吻。雖然超過六成民眾願意接受民意代表、老師、上司、同學是同志,但對自己小孩是同志的接受度卻不到五成,近三成民眾甚至認為同婚合法對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顯見主流社會仍存在對同志族群的恐懼和污名。勵馨基金會去年(2019)一項針對多元性別族群的調查也顯示[7],將近五成的多元性別者曾遭受暴力或歧視,三成三的受訪者受害後選擇沈默,認為求助也沒有用。

多元平等,沒有人該置身事外

 面對社會中種種的偏見歧視,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打破歧視帶來的社會分裂,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平等和正義雖然不可能一朝一夕實現,但多一分認識,多一分理解,多一個人挺身而出並採取行動,改變就會發生。

從超市減塑,氣候變遷,到海洋保育,無論訴求的對象是公眾,企業,還是政府,過去十年,綠色和平推動的每個專案,除了訴求改變,更希望提升民眾對環境議題的重視。當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了共識,我們希望回頭為少數發聲,著手為環境正義努力。

環境正義和社會正義相同,都希望透過民眾自發自覺,改變既存的不平等結構。然而這個目標,無法靠單打獨鬥完成。因此在世界地球日,G20高峰會這類國際重大場合,我們往往會看見「群族平等」、「性別多元」、「反歧視」、和「環境正義」等種種訴求在同一個地點匯流。不同團體組織,雖背負著不同使命,代表不同群眾,最終卻有相同的目標,若能將這些力量集結,將為社會帶來更積極、正向的改變。這正是綠色和平接下來持續努力的方向。

多元平等和環境永續一樣是普世價值,反偏見、反歧視,打造一個更公義的社會需要所有人一同參與。就像我們堅信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有接近自然,免於污染的權力;我們也深信,這片土地上,沒有人該因與眾不同受傷害。

 

附註:

[1] 例如: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623125/

[2] 原住民族委員會,2020/6/15。網址:https://www.apc.gov.tw/portal/getfile?source=2D838540F5D6F659FAFB9859EF31AC3B381A272F479D65D98D902DFAAFC2E1543A2DCD43DEDC5C9579D8B217A73D65CD438A9020ECB814BB3B91B9DF71659F0C&filename=F4FBA90D19FBBEBFF9A80549FE102F0A661E320BA697C57438247F92ACB483618F10F65FEC17D80A

[3]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2014/5/7。網址:http://www.goodshepherd.org.tw/chtw/archives/1161

[4] 監察院報告,2018/8。網址:https://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出版品/107/1070000111010700859.pdf (p.144~p.156)

[5] 中華人權協會,2015。網址:https://www.cahr.org.tw/wp-content/uploads/2018/07/2015台灣老人人權指標調查報告.pdf

[6] 婚姻平權大平台,2020/5/15。網址:https://equallove.tw/articles/2496

[7] 勵馨基金會,2019/5/23。網址:http://www.goh.org.tw/mobile/news_detail.asp?PKey=aBOLaB31aBHLaB33aBVNaB37aBMWaB39&Class1=aBTHaB31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greenpeaceorgtaiwa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