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讀日本】作為「容器」的天皇 – 薰風

描繪明治元年(1868年)10月,明治天皇東京行幸的〈武州六鄉船渡圖〉,月岡芳年繪。(翻攝自薰風第11期)

 

天皇是一個容器(うつわ)。

想進去和進得去的就叫作日本人,反之,拒絕進去和怎麼樣也進不去的就不是日本人。換言之,天皇是一種「文化裝置」,而非「政治機構」。

 

最早提出上述「天皇容器說」的學者是折口信夫(一八八七~一九五三),他是日本民俗學開創者柳田國男(一八七五~一九六二)的入門弟子。只是,折口信夫的說法台灣讀者不容易理解,也不可能理解,因為那是附著於日本文化圈的專屬事項,同時也是民俗學家根基於民俗採集的「實證日本」,對於處於日本文化圈之外的台灣人而言,距離學問上的「觀念日本」實在太過遙遠。

因此,筆者幾乎可以斷定,在台灣稱呼別人為「皇民」的人不懂天皇制;而被稱為「皇民」的人也一樣不懂天皇制。

折口信夫(翻攝自薰風第11期)

 

在此,我們先排除難解的文化和信仰問題,暫且集中在能見度較高(但誤解也較多)的政治面向來討論天皇問題。日本天皇無權、無力、無錢,完全不像歐洲的絕對君主,也不像中華世界的皇帝,所以,在日本史上,沒有明君,也沒有昏君。當然,天皇也不會如歐洲型君主一般,被人民推上斷頭台;也不會發生中國型的「易姓革命」。

不過,這種看起來「無用」的天皇,一直在日本史裡存在著「大用」。無論如何,不了解天皇制,確實沒有辦法正確地理解日本。

 

日本天皇直到明治為止,沒有任何一位到過名古屋以東的日本。也就是說,日本歷經兩三百年的德川和平時代(Pax Tokugawana),江戶(現東京)也被建設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城,但是天皇從沒去過江戶。

第一位踏進江戶城的天皇是明治天皇(睦仁)。一八六八年十一月,睦仁第一次踏入東京,彼時剛滿十六歲,完全不具任何物理上的力量,但是維新群臣冀望「活用」天皇的權威來填補德川將軍「拋出權力」之後列島的權力真空。讀者們如果稍微了解日本史的話,就可輕易發現,「填補空白」是天皇非常重要的政治功能。

 

明治6年(1873年)的明治天皇(内田九一攝影,神奈川縣立歷史博物館藏)(翻攝自薰風第11期)

 

單單這一點,猶太人就非常羨慕日本人可以輕鬆地活在宗教性權威與政治性權力二元並立的「理想」世界裡,從不覺得矛盾也不會有內在性的衝突(山本七平《日本人與猶太人》,一九七〇)。而且,權力的讓渡和接續,「總是」輕而易舉。此一極度奇妙的歷史現象,「總是」令我們這種老是為了什麼都不是的一點點小小利權就爭得死去活來的人種,無從理解。

 

本篇完整內容,詳見薰風2019年 Vol.11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kunputwcom_1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