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戲夢人生—日本時代高雄的戲院發展 – 薰風

戲院是二十世紀新興都市文明的一個象徵,台灣在日本治台之後才有戲院的興建。日本人十分重視娛樂,隨著城市人口穩定成長,全台各地的商業劇場應運而生,這些戲院起初建造時,以戲劇活動為主,多稱「劇場」、「戲座」,而亦由日本人引進臺灣的電影(早期稱活動寫真,後期統稱映畫)娛樂,在一九三〇年代中期興盛起來,出現專門放映電影的「映畫館」。但當時的戲院大多是電影、戲劇混合經營。高雄市區在日本時代前後曾經出現過六間戲院,本文輔以市街的成長脈絡,用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戲院的發展沿革。

 

高雄第一間戲院「打狗座」由台灣娛樂產業的先驅高松豐次郎設立,選擇在當時內地人口最集中、交通最便捷的新興市街—鹽埕埔庄(山下町一丁目)興建,此地為廣義的哈瑪星地區。一九〇九年(明治四十二年)開場,偌大的木造建築在市街中非常顯眼,可容納近五百人,以戲劇演藝為主,並常有電影的放映。此外,打狗座也是地方舉行大型活動的重要空間,一九一二年(大正元年)十月二十九日曾舉辦後藤新平男爵的歡迎會,是蒞臨打狗座的大人物之一。

 

早期打狗的主要市街為旗後街、哨船頭街及鹽埕埔庄三地,總人口最多的旗後街,當地居民要觀戲還需搭船至鹽埕埔庄,所以傳出了抱怨的聲音,甚至欲將戲院遷至旗後街,以因應地方對於大型娛樂機關的渴求。一九一四年(大正三年),「旗後座」誕生,繁榮一時。但到了一九二〇年代初期,新濱町、湊町等地蓬勃發展,逐漸沒落的旗後街,也令戲院經營困難,最終因負債而結束經營。

 

經營了十餘年的打狗座,由於建築太過老舊危險,最終被令禁止使用並廢止。市民恐無法享受娛樂活動,當時高雄州知事富島元治體認到新劇場建設的必要性,聚集有志之士協議以公開募股的方式成立株式會社,由大坪與一擔任總代表籌辦。但新劇場的設立過程不太順利,部分人士以經濟不景氣為由,反對設置而興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最終在大坪氏的處理下,才圓滿解決。

 

在築港工程配合市區改正計畫下,一九一〇年代末期堀江町一帶的打狗整地株式會社埋立地逐漸完工,當時湊町、山下町等地發展已趨飽和,新劇場「高雄座」選擇於堀江町三丁目興建,一九二一年(大正十年)底落成開幕。三層樓洋風建築的內部設有二樓看台席,設備一應俱全,是高雄第一座豪華劇場,內部還開設有茶屋。起初經營艱困,苦撐數年後轉虧為盈,並於一九二八年(昭和三年)改稱「高雄館」。雖是映演混合的戲院,但初建時是以戲劇表演為主,故座位多是平土間的型態,到後期因為其他戲院的競爭壓力,一次大整修中才更換為椅子席,共可容納一千餘人。

 

高雄劇場受到西洋歷史式樣影響的建築外觀(姚銘偉提供)(翻攝自薰風第1期)

 

一九二〇年代末,高雄成長快速,已有六萬多人口,市內卻僅有高雄館一處大型娛樂機關,觀影風氣逐漸盛行下,市民大感不足。一九二九年(昭和四年)底,終於出現一座專映電影的新戲院「金鵄館」,落成於榮町一丁目。其命名與日本神話有關,傳說神武天皇東征時,由於得到了金鵄的幫助而扭轉戰局得勝。戲院為泉寬平創設,後來陷入經營困難,改由實業界大亨船橋武雄接手,一九三四年(昭和九年)重新改裝設備並引入嶄新經營模式,三層樓的內部空間更有兩層看台席,使用新式折疊座椅,可有一千數百餘位民眾一同觀影,是南台灣規模最大、品質最好的戲院,與鄰近的高雄遊廓,形成熱鬧無比的不夜城。

 

日本時代南台灣規模最大的戲院—金鵄館之夜景(姚銘偉提供)(翻攝自薰風第1期)

 

本篇完整內容,詳見薰風2017年 Vol.1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kunputwcom_1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