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焦點議題】寶寶吃飯慢,這些好習慣有助培養正確的飲食模式

「寶寶不愛吃東西,邊吃邊玩,餵一頓飯,得花上一個多小時」、「才一口飯菜,卻含在嘴巴裡一、二十分鐘,不肯吞下去」許多家長都有類似困擾,孩子吃飯速度超慢,擔心營養不夠,影響發育。



國泰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黃琡惠說,「幼兒的飲食習慣是可以被訓練的」,而父母必須接受並尊重每個孩子在「吃」上面的差異,鼓勵孩子「吃對的」食物,塑造愉快地吃、好吃的氛圍。

如果照顧者因為憂慮寶寶太瘦、長不高,或是趕著上班、做家事,而強迫孩子「吃」,甚至打罵,可能讓孩子將吃與擔憂、焦急、害怕等情緒混雜在一起,反而不利於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

黃琡惠臨床心理師指出,吃是人類原始而直接的需求,從嬰兒期的餵養喝奶開始,但除了為生存,滿足飢餓的需求外,「吃」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交流的時刻,處於輕鬆、平靜愉悅的心情下,就能自然地吃,大人小孩皆是如此。

父母要如何塑造用餐的氛圍呢?首先,孩子應該和家人一起用餐,因為吃飯是家人一起的活動,一起用餐,才能讓孩子學習從感受到「飢餓-看到食物-想吃-吃飽」飲食完整過程,在餵養及分享食物過程中情感交流。

但許多家長習慣先餵飽孩子,接著自己隨意、倉促地吃飯,填飽肚子,這會讓孩子以為「用餐」/「吃」是父母的事或工作,自己只需要張開嘴就好,如果不想吃、心情不好,就不吃了。

此外,家長應該在孩子飢餓時,端出正確的食物,讓孩子很自然地吃東西。因此,家長應該觀察孩子的飢餓程度,及掌握孩子對於食物的愛好,包括味道、軟硬度,所謂「正確的」食物是指對孩子的營養和成長有助益的食物。

吃飯也應該有一定的儀式,例如吃飯時,固定位子、不要邊玩玩具、看手機;用餐時間結束了,就將食物收起來,兩餐中間不要給零食等,這些都是讓孩子「感到」餓,然後好好地吃飯的方法。

黃琡惠臨床心理師說,良好飲食習慣還包括,飯前一小時不要吃零食甜食、飲料、不做劇烈運動。每個孩子對食物的喜好、食量的多寡、進食速度的快慢,均各自不同,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在短時間進食,以免出現反效果。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
採訪諮詢/ 國泰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黃琡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