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快樂塗鴉‧激發孩子的創意潛能|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你知道嗎?藝術是人類最原始的語言,嬰兒開始學會走路之前,就已經具備塗鴉能力。塗塗畫畫,對孩子來說,就和遊戲一樣重要,是生活的重心,是用以表達內心想法與生活經驗的媒介。看到孩子拿著畫筆「亂塗亂畫」,父母不免感到疑惑:孩子到底在畫什麼?要不要幫孩子安排繪畫課?怎麼做,才不會埋沒了孩子的天分?

看圖說故事~嬰幼兒藝術發展里程

國內外許多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的兒童,其繪畫發展所經歷的階段,幾乎是一致的,學齡前的兒童大約都會經過以下階段。

(約1~4歲)塗鴉階段~畫作是手臂肌肉整合的紀錄

媽咪問:寶寶,你在做什麼?
寶寶說:看我揮動手臂,會出現什麼東東?
媽咪想:亂塗亂畫什麼東西呀?

(約2~4歲)命名階段~開始喜歡幫畫作命名

媽咪問:這是什麼啊?
寶寶說:媽媽,妳看,這是小熊喔!
媽咪想:小熊?完全看不出來~

(約4~6歲)記號階段~抽象到具象,喜歡以身邊的人事物為題材

媽咪問:你今天的主題是什麼?
寶寶說:我們一家人。妳看,這是爸爸、媽媽、我……。
媽咪想:原來,媽媽在你心裡是這個樣子的啊!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讓孩子的藝術種子萌芽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有一顆藝術創作的種子。當孩子透過自己的肢體動作(爬行、站立、繪畫)、感官知覺(觸摸、品嚐、聆聽)去了解外在世界時,藝術創作的基礎,便已經開始了。

不用大腦的思考方式

繪畫,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崑山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教師曾惠青表示,嬰兒在學會走路之前,就已經具備塗鴉能力。1~4歲幼兒的作品,在大人眼裡,看來似乎是不經大腦思考的塗鴉,毫無藝術價值可言。但其實,這個階段的幼兒,感官知覺正在慢慢成形,「幼兒創作的時候,與大人不同,他們的頭腦與身體的動作是連貫的,是一種直覺的反應,因此,可以說是結合身體與大腦的思考方式,創作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思考方式」。
塗鴉是孩子的直覺反應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產生有意識的設計行為,甚至不知道紙張上的畫作是在自己手中創造出來的,當然也就無法清楚的說明自己的創作。

→繪畫是人類的原始本能,孩子只要拿起筆就會開始塗鴉。

從創作過程了解孩子如何思考

畫畫的行為,對孩子來說,就和遊戲一樣重要。當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越來越好,大約3~4歲,孩子會開始為自己的作品命名,畫畫的內容也從「看起來毫無秩序的亂線,慢慢的可辨識出概略的形體和簡單的圖案。」但是,往往大人還是無法看出,孩子到底在畫什麼?孩子所說的與所呈現出來的畫像,似乎還是有很大的落差。

曾惠青表示,其實藝術怎麼表達無關對錯,因此,在欣賞孩子畫作時,千萬不要用大人的眼光來看待,並且質疑孩子的創作。「重要的是從創作的過程中了解孩子如何思考,激發孩子的創意,而不要著眼於技術面,技術只要多加練習自然就能熟能生巧。」
肢體發展越成熟,孩子更勇於嘗試
孩子畫畫的內容,是從抽象到具象的發展過程。從隨性的塗鴉,漸漸的能夠做出控制的塗鴉,雖然,從作品中也許看不出明顯的分別。隨著孩子的手腕動作更靈活,手眼協調能力更好,就能夠畫出更複雜的線,用畫筆做更多的嘗試,並且可以畫出圓形、方形等形體與圖案。

→孩子看著自己的手臂不停的揮動,然後畫面上產生許多的線條,會讓孩子超有成就感。

從畫作透視孩子內心世界

繪畫,能夠幫助孩子整理思緒。從孩子喜歡的繪畫主題,選擇的顏色,畫面的構圖……等要素,都是父母了解孩子內心想法的最佳管道。

爸媽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

爸媽若對孩子的畫作表現出高度的興趣,並且不斷的詢問孩子畫作中的故事,不僅可以從中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還能提升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並鼓勵孩子繼續創作。反之,如果大人用負面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作品(畫什麼,這麼難看!),或阻止孩子創作(不要弄得髒兮兮的),都會讓藝術的嫩芽枯萎,這就是為什麼每個孩子都有塗鴉的能力,但卻不是人人都可成為偉大的藝術家的原因之一。

繪畫角色反映生活經驗

曾惠青表示,根據多年的教學觀察,孩子最喜歡的繪畫主題依序是:學齡前以親近的人與物(父母、朋友、玩偶、玩具)為主,上小學之後則以卡通人物、漫畫人物為主,對於校園寫真這類題材較沒有興趣。

→孩子喜歡以身邊的好朋友、家人為繪畫題材。
(作品/Sophie 4歲‧我的好朋友)

 

 

 

→他在繪畫這張圖時,堅持一定只用銀色的筆,因為他說:他畫的是虱目魚,而虱目魚就是銀色的。
(作品/李丞穎6歲‧曾惠青提供)

孩子在想些什麼?

1. 聽聽孩子怎麼說:當孩子完成畫作之後,爸媽可以詢問孩子:今天的主題是什麼?讓孩子來告訴爸媽,曾惠青老師表示,從兒童的繪畫可以了解他們對於喜愛的事物,有非常深入的觀察。

2. 觀察孩子的筆觸:觀察孩子如何下筆,是大而化之,還是草草兩筆。頌恩托兒所美術老師林佩蓉表示,如果孩子的圖像常常都只集中在某個角落,甚至常常不滿意自己的作品,畫了又塗掉,有可能是孩子較缺乏自信,或者有挫折感,例如父母曾說過他畫得不好,畫得不對的言語,讓孩子感覺很受傷,以致缺乏信心。

3. 觀察孩子圖像的比例:圖像呈現的比例反映孩子對這些事物的重視程度。例如大部分孩子所畫的「媽媽」比例比「爸爸」大很多,可能與媽媽是主要照顧者的原因有關。

4. 孩子對色彩的喜好度:孩子喜歡使用「冷色調」是否表示孩子的內心很黑暗?其實不然,洪曉芳老師表示,1~4歲孩子對色彩較無明顯的偏好,大部分孩子只是習慣拿最靠近自己的顏色,或使用對比較強烈的色彩,只因為畫作看起來比較明顯。父母並不需要糾正或認為孩子不夠陽光。

激發孩子的創意潛能

讓孩子快樂塗鴉,並不是為了造就偉大的藝術家,而是藉以培養孩子更有彈性,更有創意的思考力,因為,創意就是未來必備的競爭力。

每個孩子都有驚人的創造力

孩子喜歡塗鴉,是不是一定要送孩子去上繪畫課?父母本身不是學美術出身,要如何引導孩子畫畫?曾惠青老師表示,其實,生活體驗就是最好的美感啟蒙素材,而父母要做的事,是提供孩子一個可以自由創作的空間,然後用心陪伴、耐心等待。「每個孩子都有驚人的創造力,孩子並不會缺乏創作靈感,所以,父母並不需要給孩子定主題,甚至不要教孩子應該怎麼畫!」

父母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應該做的事~

‧ 在孩子想要畫畫時,給予安全、舒適、無壓力的環境。
‧ 提供孩子適當的工具,並讓孩子了解如何正確使用工具。
‧ 在孩子表示自己完成後,再請孩子說說畫作的故事,仔細聆聽不批評。
‧ 提供孩子多樣化的生活體驗,讓孩子對生活週遭或自己喜歡的事物有更敏銳的觀察。
‧ 和孩子約法三章,讓孩子學會珍惜繪畫工具和重視自己的作品。

不應該做的事~

‧ 在孩子弄得髒兮兮,打翻顏料時,責罵他。
‧ 批評孩子的作品,過度要求孩子應該畫到什麼程度。
‧ 勉強孩子畫畫。
‧ 糾正孩子的畫作,並且向孩子「示範」大人認為正確的畫法。(這是最容易抹煞孩子創意的行為,不可不知。)

→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作品,在孩子完成後,鼓勵孩子把畫貼在牆上。

鼓勵孩子勇於嘗試

孩子多大可以開始畫畫?洪曉芳老師表示,當孩子開始會「搶」大人手中的筆的那一刻,就是讓孩子畫畫的最佳時機。因為,對孩子來說,繪畫與運動、遊戲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孩子生活的重心,透過畫作能刺激孩子的腦部,促進手眼協調能力。大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教孩子怎麼畫,例如畫方形,畫圓形。只要多嘗試,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從亂線中發現形狀,畫出圖形。「有時候,孩子畫了很多的圈圈之後,無意中用筆在圈圈裡點了一點,就發現人臉的圖形。」所以,她強調,父母最需要的是耐心等待。

塗塗畫畫玩創意

引導孩子創作3大要領

引導孩子創作,並非想像中的困難。父母嚴格遵守該教與不該教的事,在過程中不要有任何調教的動作,沒有標準答案,對孩子而言,就是激發孩子創意最好的方式。

要領1
提供安全‧舒適‧無壓力的專屬空間

繪畫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方法,是訓練孩子思考的方式,但是,父母必須了解,孩子的專注力是非常短暫的,而且容易受到週遭的干擾而分心。因此,提供孩子一個安全、舒適、自在且沒有壓力的環境,讓孩子能夠隨心所欲的畫,是非常重要的。
打造專屬空間step by step
1. 空出居家的某個角落,讓孩子只能在這個角落畫畫,即使弄髒了也別責罵,以免帶來不好的經驗,反而讓孩子排斥畫畫。
2. 當孩子在畫畫時,應陪伴或給予眼神關懷,讓孩子感覺畫畫是被父母重視的事。
3. 如果孩子畫畫的所在就在客廳,當孩子在畫畫時,應關掉電視,避免外在的干擾。
4. 當孩子還在進行時,不要給予意見,一來會打斷孩子的思緒,二來會限制孩子的創意,也會讓孩子感覺到有壓力,擔心自己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不敢畫。

→提供幼兒的蠟筆,筆心應該軟硬度適中,不容易斷裂,筆心越粗越好,並且應該是無毒的,以免幼兒放入口中。

 

要領2
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操作工具

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操作工具,並且提供廣泛的媒材讓孩子接觸。洪曉芳表示,孩子的繪畫能力與生理發展有絕對的關係,父母應該提供適合孩子年齡操作的工具,例如1~4歲孩子,力道及手腕靈活度會影響孩子的握筆方式,孩子可能很容易就弄斷蠟筆,筆心太小也不容易握勞。有些孩子還處在口腔期,會將顏料放入口裡。因此,以蠟筆為例,父母應該選擇較粗的筆,蠟筆的軟硬度要適中,容易推開不容易斷裂,留意筆的長度,避免太長容易戳到孩子的眼睛。
建立遊戲規則
1. 要求孩子只能在固定的地方畫畫或工作。
2. 要求孩子必須自己做好收納工作。
3. 每次只提供一種材料,再逐步增加,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多元媒材。

→留意幼兒握筆的方式與大人不同,筆心越粗越好握,而且筆的長度不宜太長,以免容易戳到眼睛。
→孩子喜歡用力戳的動作,如果筆心太軟,容易斷裂,太硬則不容易推開作畫,孩子容易放棄不想畫。

要領3
設計開放性的主題
不要有標準答案,是激發孩子創意思考的大原則。同樣的,引導孩子創作時,父母應該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曾惠青表示,這就牽涉到父母(才藝老師)如何設定主題。例如,題目可以是「點的延伸」,而不是具體的「我的父親」,兩者的分別就在於,前者連老師、父母都沒有答案,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最後的結果就會是人人不同。而後者,則重視結果畫得像不像的問題,反而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鼓勵孩子運用其他的色彩,可以慢慢延長孩子畫畫的時間,培養專注力。

說故事‧描述細節‧鼓勵多樣化

父母可以參予過程,但不宜主動介入孩子的畫作。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每次增加一種新的媒材,讓孩子做更多的嘗試,並且將畫畫養成每天必做的習慣。隨著孩子的成長,當孩子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時,父母就可以試著提供線索,例如孩子想要畫車子,卻不知道如何著手,父母可以問孩子:車子是方的還是圓的?有輪子嗎?有幾個輪子?引導孩子觀察,自己找答案。孩子受到父母的鼓勵,會重複畫同樣的東西,這時候,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說,你上次畫了一朵花,媽媽好喜歡,可以再畫一次嗎?鼓勵孩子做不同的嘗試。

如何選擇美術教室

許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上美術教室的原因,就怕老師的制式教法會扼殺了孩子的創意。曾惠青表示,家長可以觀察教室張貼的學生作品,從中可以大致了解該教室的教學理念。如果作品看起來都很像,建議不要考慮。因為,送孩子上美術教室的用意,不是為了訓練會複製作品的工匠,而是為了培養具有創意思考的孩子。

 

曾惠青  老師
現任/崑山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教師
學歷/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藝術創作碩士
著作:《1起發現藝術:新式Eureka!多元智能藝術教學法》(藝術家出版)‧《開啟藝術創意視窗:多元潛能引導藝術教案設計》(藝術家出版)

林佩蓉  老師
現任/私立頌恩托兒所及多家美術才藝班老師
經歷/私立復興小學美術才藝老師‧私立中山小學美術才藝老師
學歷/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

洪曉芳  老師
現任/烏拉拉美術教室教師
經歷/從事幼兒美術創意教學5年
學歷/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

 

 

 

企劃‧撰文/吳碧芳 採訪諮詢/崑山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教師曾惠青‧烏拉拉美術教室探索班小花老師洪曉芳‧私立頌恩托兒所美術老師林佩蓉 攝影/江建勳‧詹建華 演出/Sophie(5歲)‧潘子馨(2歲6個月)‧潘至晴(4歲4個月)‧蔡盛棋(4歲)‧林宜珊(4歲)‧朱竑宇(3歲11個月)&媽媽王怡娟 場地協力/烏拉拉美術教室 作品提供/曾惠青‧林佩蓉‧洪曉芳‧烏拉拉美術教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