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3個早產兒的故事,醫師與母親間的矛盾:To save or not to save?|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巴掌大的早產兒,從出生開始,對醫師、家庭甚至孩子本身都是一大挑戰。


醫師文科生在自己的臉書分享3個早產寶寶的故事,說出了在救孩子與不救孩子間,醫師與父母來回拉扯的艱難。3個早產兒分別都只有23周大,媽媽們都提早穿羊水並作動,子宮收縮,皆為不能避免的早產。

 

寶寶A堅強地活了5個月,最後因嚴重敗血症和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寶寶A的媽媽是一位20歲的年輕單身女士,平時熱愛煙酒和毒品,意外懷孕後找不到孩子的爸爸,沒有做過任何產前檢查。在23周3天時媽媽的羊水突然穿了並作動,緊急送院後,媽媽要求醫生盡所有辦法去拯救寶寶。

打了一針的強肺針,寶寶便出生了,但由於還沒到24周,寶寶的器官未能成熟,被送到新生兒深切治療部治療。

其間,寶寶一直仰賴呼吸機協助呼吸,總共44天才能拔喉,但仍然需依賴氧氣治療。同時亦患上了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需腹部開刀把壞死的腸子切除;敗血症需抗生素和強心針急救;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即使做了激光治療,視力仍然無法恢復。

寶寶堅強地活了5個月,最後因嚴重敗血症和多重器官衰竭死亡,5個月來沒有離開過醫院,他的媽媽產後因依賴毒品和酒精,因此孩子出生後一直由社會福利處照顧。

 

寶寶B活了40小時後搶救無效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寶寶B的媽媽是一位30多歲的女士,不煙不酒,這一胎雖不是計劃的懷孕,但既然懷了寶寶,當然也想好好當媽媽。但在23周4天時便穿羊水和作動,緊急送去醫院後,醫師跟媽媽說少過24周的Baby成功活下去的機會非常低,而且就算活下去大概也會有種種的後遺症,器官和大腦的發展可能受影響,縱使孩子生下來未必會有好的生活質素。醫生問媽媽希望打強肺針和生產後送去新生兒深切治療部搶救寶寶嗎?

媽媽最後要求醫生盡所有辦法去拯救她的孩子。打完一針強肺針後孩子出生了,醫生幫忙插喉協助呼吸,再用藥讓孩子的肺部趕快成熟。不過24小時後孩子血壓過低需依靠強心針。36小時後,出現大規模的腦內出血和肺部出血,活了40小時後搶救無效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寶寶C在醫院總共住了122天成功出院

寶寶C的媽媽也是一位30多歲的女士,在23周4天時早產,媽媽跟醫生說要盡所有辦法去拯救孩子。打了強肺針後,出生的寶寶需插喉協助呼吸,12天後換正壓呼吸機,足足用了12個星期,不單有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更有敗血症需抗生素和插喉協助呼吸;腦內出血26天,在醫院總共住了122天,成功靠Low flow Oxygen出院。

3年後寶寶發展正常,只有輕微的肌肉問題,正常行為認知和智力發展,雖經常受到感染需住院治療,但除此之外尚算健康成長,過著有品質的生活。

 

3個23周半的Baby,3個不一樣的結局。「To try or not to try」到底由誰做這個決定?醫生?還是媽媽?

從前少於24周出生的嬰兒基本上是不可能活下去的,但隨著醫學的發展,新生兒深切治療偶然能夠把寶寶從死亡關帶回來。不過,這只是個別的情況,大部分情況下嬰兒要不像寶寶 A和寶寶B一樣,經歷大量的入侵性治療到最後還是闖不過鬼門關,要不便是即使活下去卻有著種種的後遺症和差劣的生活素質。

我們常常都會說「活著就有希望」,聽著寶寶C的故事,大家總會希望自己成為寶寶C,看著才手掌大的早產嬰兒,任誰也不能輕易說放棄。然而,到底誰應該作這個「To try or not to try」的決定? 醫生?還是媽媽?

 

醫學院教我們,醫生的職責不單止是媽媽,腹中寶寶我們也要考慮

如果媽媽希望做的醫療程序是對寶寶有害或無益的時候,醫生並沒有道德責任去應付。寶寶和媽媽的意願,到底應如何平衡?

然而,如果我們要為生命的價值draw a line的話,那條線到底要放哪裡?是不是昂貴的治療就不做?那麼癌症病人的最新療法都是以萬作單位的時候,是不是我們也應該放棄他們,讓社會資源用在更有效率的治療身上?

當生命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所謂的公義的社會資源分配並不存在。如果我跟你說你兒子的血癌治療費用可以拯救5個其他疾病的小孩,叫你停藥,你會覺得我發神經。但如果今天角色掉換了,你是那5個小孩的媽媽,又會有何想法?

3個23周半的寶寶,3個不一樣的結局。選擇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子非魚,你不可能知道寶寶想你幫他活下去還是讓他好好離開這個世界,but we got to live with our choices.愈思考得多愈會發現原來life is not as pretty as it seems.To try or not to try? Where do we draw the line?

 

***到底應否搶救24周前的初生嬰兒是非常複雜的臨床決定,需由媽媽和醫生溝通商討再作決定,如有疑問請諮詢醫生。

文章授權/文科生.歷險手記

文/文科生.歷險手記
整理/黃煜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