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打造快樂學習力--玩出快樂學習力|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是源自於「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觀點,遊戲的內容應配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階段和興趣,目的是讓孩子自我實現,成人的角色是協助幼兒在遊戲中建構有利於生活的知識、態度和信念,當能處在快樂的氣氛和有趣的過程中,自然就能快樂學習!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兼任講師康淑雲表示,幼兒可透過遊戲獲得主宰自己身體動作的樂趣,也能透過遊戲了解人、我與周遭環境的關係,更在遊戲過程中學會淨化負向情緒,學習解決衝突與問題的能力。她進一步指出,許多研究認為幼兒遊戲時的表現與他們的能力發展成正相關,這意味著,為幼兒準備或是選擇適合幼兒興趣與能力的遊戲,再加上成人適時的介入引導,就能對孩子的成長有所助益。

自發性的遊戲即快樂學習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陳正乾表示,「遊戲」是指孩子自發性的選擇進行的活動,並且從中獲得快樂。當外人為孩子安排或指引某項遊戲時,就已失去了遊戲的本質和意義,「因為那不是孩子自己想玩的」。讓孩子自行選擇,便能看出他的動機和需求為何,陳正乾認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觀察,觀察孩子的能力,並且接收孩子所傳遞的訊息,以適時的介入,並藉由孩子的回應來判斷介入的時機是否適當。
陳正乾舉例,若父母過早介入,就會發現孩子無法從挑戰中獲得樂趣,兩三下就不想玩這個玩具了,在下次時,父母不要直接幫孩子解決問題,應該是介入和孩子一起討論或是給予暗示。

父母應扮演支持者的角色

1.以孩子為主:零至二歲的階段,孩子處於感覺動作期,會用自己的身體感官去探索,藉以認識世界。因此,父母必須以孩子為本位,讓孩子自由探索他有興趣的東西,再從中給予引導。
 
2.配合孩子的能力和興趣:讓孩子自發性的選擇和放任的遊戲的確有些難界定。康淑雲認為,在孩子做出選擇並且進行探索後,父母必須花時間陪伴,了解孩子的能力和興趣,而非完全不關心孩子,不關心孩子在遊戲中的能力展現才是放任。像是當孩子在拼拼圖時,一開始會是沒有策略的亂拼湊,父母可稍微給予提示和引導,和孩子說「我們可以先找長得像的花色」,提供線索引導孩子自行解決問題,也可讓他獲得成就感。
 
勇闖迷宮:快樂學空間
利用家中現有的物品布置成迷宮,讓孩子藉由闖迷宮的過程提升空間智能,並且藉由肢體活動和觀察,刺激肢體及感官發展。
適合年齡:2~5歲
功能:增進空間知覺、觀察力、耐心、專注力,使孩子樂於接受挑戰。
材料:大紙箱、小板凳、面紙盒等家中日常用品,符合幼兒年齡的迷宮遊戲書。
 
1.S型大挑戰
做法:利用家中的日常物品,像是大紙箱、大本的厚書或是小板凳皆可,將這些物品隨意擺放成S型。
玩法:讓孩子沿著路徑或爬或走。父母可先示範給孩子看,引導孩子爬、走,也可躲在終點,吸引孩子沿著路徑去找你。
父母這麼說:猜猜媽咪在哪裡?
 
2.尋寶
做法:利用家中的物品當做障礙物,在固定空間中隨意擺放,終點則擺放大紙箱,裡頭可擺一些令bobo覺得有趣的物品。
玩法:和幼兒從起點開始,繞過或跳過障礙物,並在抵達終點時,進入大紙箱山洞尋寶。
父母這麼說:我們一起勇闖障礙去找寶藏吧!
 
3.迷宮遊戲書
做法:準備幾本迷宮的遊戲書,或自行製作一個簡單的迷宮。
玩法:先引導幼兒認識起點和終點,觀察迷宮的方位,可為年齡較大的幼兒選擇多線路的複雜迷宮,以筆完成。
父母這麼說:你覺得要走哪一條可以走到終點呢?
 
4.      我的藏寶圖
做法:準備一張空白的紙,然後畫出不同路徑,並且在每個轉彎處畫出一些場景,像是鱷魚、瀑布、籃球場等,設計好後,將紙捲起。
玩法:邊走邊將紙軸打開,讓孩子選擇要走的路線,並且依不同的場景表示可能遇到的困難。一開始,可先由家長當關主,讓孩子選擇路線,遇到不同場景就出一些挑戰給孩子,像是遇到老鷹,就和孩子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若孩子沒有被抓到就可繼續進行,多玩幾次後,不妨交換角色,讓孩子當關主。
父母這麼說:你要接到這個球才能過關喔!

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所謂從遊戲中學習,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康淑雲表示,在講求效率的時代,台灣的教育多半重視結果,特別是因為忙於工作,而花大把銀子把孩子送到才藝班去的父母,自然希望能獲得和金錢等值的結果,但卻忽略了孩子在學習的過程是否快樂,孩子是否有興趣?是否符合孩子的能力?陳正乾表示,當學習的東西是孩子感興趣的,自然會有較好的學習成效,而在學齡前期,孩子所要學習的是生活能力與人相處的技巧,無法一時獲得具體的成效,因此,父母應該修正自己的觀念,重視學習的過程更勝結果。

奇妙的植物:快樂學自然

運用小朋友對於植物的好奇心,提供孩子有親手種植的經驗,讓孩子有獨當一面的照顧能力,自然會用心觀察和學習,在使植物頭好壯壯的過程中,便能了解成長歷程。
適合年齡:3~6歲
功能:培養觀察力、增進耐心與毅力,引發對自然的興趣與好奇心。
材料:紅豆、綠豆等豆類、棉花、有芽眼的馬鈴薯塊、麥克筆、土壤或水、小花盆(可用布丁杯或透明的玻璃罐)
 
1.市場考察
做法:帶著孩子上傳統市場或超級市場,讓他一起幫忙挑選菜色,藉此了解各種蔬菜的特性。
玩法:先灌輸孩子飲食均衡的觀念,並且了解須吃下各種顏色的蔬菜,身體才會健康。接著,在逛超市的時候,就可以跟孩子討論晚餐的菜色,讓孩子一同參與菜單的設計,對於蔬菜也較不會出現排斥感。
爸媽這麼說:你覺得怎麼吃比較健康?
 
2.認識蔬菜
做法:準備一些蔬菜,可特別挑選孩子喜歡的或是他不喜歡的,藉此讓幼兒認識蔬菜,並戒掉不吃蔬菜的壞習慣。
玩法:以芹菜為例,媽媽可先找一些芹菜的圖片,讓孩子認識芹菜的模樣,並且和孩子一起了解芹菜的生長過程,有機會的話,最好有實地勘查,讓孩子實際摸摸芹菜,並且了解其根莖葉的生長方式。
爸媽這麼說:你要吃飯才會長大,蔬菜也要營養才能長大,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怎麼長大的!
 
3.寶貝種子
做法:引導幼兒觀察各種豆子,比較豆子泡水前後的差異,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豆子種植,並且藉由相關的繪本讓孩子稍微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讓幼兒親手栽種豆子。
玩法:在種植的過程中,親子可一起討論並記錄豆子的成長紀錄圖,自製成一本書,並且可以一起幫豆子取個名字,讓孩子扮演豆子的父母。
父母這麼說:「小豆」今天有長高嗎?
 
★相關繪本
《誰的葉子》‧格林文化出版
《有一顆植物叫龍葵》‧遠流出版
《再見小樹林》‧格林文化出版
 
4.馬鈴薯寶寶
做法:先將馬鈴薯塊以麥克筆彩繪為喜歡的人物,讓孩子自行發揮,也可以用幾支竹籤幫馬鈴薯塊做手腳。
玩法:在繪畫完畢後,等待馬鈴薯發青的時機,就可開始引導幼兒觀察,看看什麼時候長出小芽,和孩子一起種到土壤或裝有營養水的透明玻璃罐中,一起討論並記錄馬鈴薯的成長紀錄圖。
父母這麼說:你的「薯寶寶」長出芽了嗎?
 
了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要了解孩子的能力,最簡單的就是了解孩子的發展程度為何。康淑雲表示,父母可至各地兒童發展中心索取發展檢核表,勾選孩子的發展情況,以了解孩子的發展是否落於常模之中,也可至早療中心下載發展進程的概況(http://www.tpscfddc.gov.tw/medicine/check.htm),協助父母了解此階段的孩子應該有什麼樣的能力,但父母仍須了解發展有個別差異。
她認為,孩子玩得好才能學得好,提供符合孩子的發展能力、學習特質,就能夠滿足孩子需求、激發好奇心,並且讓孩子在遊戲中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    專家檔案  陳正乾
現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幼教博士

 

★    專家檔案  康淑雲
現職/國立台北空中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講師‧台北市文林國小附設幼稚園教師
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學碩士
經歷/台北市公私立幼稚園評鑑委員‧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實習輔導老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