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現代父母育兒難題|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妳在生活上是否常會聽見媽媽們有這樣的對話:「我的孩子為什麼總是講不聽呢?好沮喪喔!」「我的寶寶也只會哭,真拿他沒辦法!」嬰幼兒期這段短暫的時期將是塑造人格基礎的關鍵期,也會大大地左右孩子未來的人生。因此親愛的父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您的寶貝、傾聽他們的需求吧!

案例一:

陳小姐在一間中型公司擔任會計的職位,由於和先生兩人都忙,因此將自己一歲的寶貝從小交由住在中部的爺爺和奶奶帶,夫妻倆大約每2個星期探望一次孩子,最近想讓寶貝回台北與自己同住,但又擔心寶貝的適應問題,因為最近寶貝已開始顯現出不和爸媽親近的情形,媽媽一抱就會哭,反而是爺爺奶奶在的時候比較乖巧。

案例二:

王小姐在公司擔任高級主管的位置,白天將小孩放在可以長時間照護的托兒所中,一直到加班完後才接孩子回家,因此並沒有太多時間與孩子相處,她覺得孩子總是經常哭泣、尿床、聽不懂父母的交代,實在很頭疼。但是由於自己實在太忙,已經沒有餘力能夠改善這種關係。

儘量由大人去配合小孩

羅文喬老師表示,每個人都有機會當父母,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學習幼兒教育,因此大部分的父母親都不太了解嬰幼兒的行為到底所為何來?甚至有些父母本身就不喜歡小孩或不知該如何與小孩相處。嬰幼兒通常以哭作為所有需求的表達方式,例如他肚子餓了或心情不好等,都會以哭來提醒父母注意。但有許多大人沒有能力去解讀寶寶所哭為何,充滿無力感的結果就顯得不知所措,結論就是覺得寶寶難以理解與溝通。在羅老師所任課的成人及親職課程中發現,有95%的大人贊成用打的方式教養小孩,甚至有些本身即是從事幼教工作的父母親也是這麼認為。但羅文喬提醒這些家長,必須知道打是最後的一種手段,是沒有辦法後的辦法。其實小孩並非如此難以教育,當你了解尚有一些方法可與小孩溝通時,其實是不需要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尤其是孩子本身還在摸索階段,因此我們並不能期望小孩可以社會化的去配合大人的想法,而是應該由大人去配合小孩。而羅文喬也認為官方單位有責任與義務,藉由各種傳播媒體,多多推廣親職教育、宣導教養兒童的方法,讓父母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並教導一些技巧,從孩子的行為中了解孩子的需求,進而知道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如此自然而然小孩哭鬧的情形也會停止。

親子間需提高互動的品質

由於雙薪家庭日益增多,許多為了爭取在職場有所表現的父母也因此付出更多時間在工作上,使得他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必須不斷壓縮。其實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多寡與親子間關係並不一定呈正比,而是當你只有一定時間與孩子相處時,是不是能夠發揮良好的效果。有些媽媽雖然24小時與孩子朝夕相處,但卻由於無法樂在其中,只是注意不讓孩子發生意外而已,導致親子關係反而不佳。羅文喬老師認為,因為時代的轉變,父母親只能利用有效的時間陪伴孩子並與之互動。但即使每天只有半小時至一小時,若父母能成功表達「雖然爸媽很忙,但都好愛寶寶。」而孩子也確實能感受到父母是關心他、愛他的,那麼這種質重於量的親子關係,其實比24小時都在一起的親子,效果要好得多。

不同的時期給予不同的關心

一歲左右的孩子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父母與孩子互動時,須以孩子為主角,可以和他一起做他喜歡的事,甚至讓孩子指定要讀的一本書,或是要玩的玩具,然後在這段期間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完全屬於他。而較大的小孩由於上了幼兒園後生活圈擴大了不少,此時父母應該以和孩子分享他的生活為主,例如關心孩子在學校做了哪些有趣的事?交了哪些好朋友?父母也可以與孩子分享一些自己在工作上的心情和趣事來拉近彼此的距離。但由於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要重視孩子的個別差異。

即使同為一家人,但通常老大適用的教養方式不一定適用在老二身上,這亦是為人父母一開始就要有的觀念。羅文喬老師提到,有些觸覺防禦型的小孩不喜歡被擁抱,雖然親子之間的身體接觸是一個加強親子關係的好方法,但父母若注意到家裡的寶貝有這種狀況,就別再勉強他。

再者,0歲至四歲的小孩會有一段秩序發展的敏感關鍵期,他們會藉由秩序與單一的事物上得到安全感。因此常聽父母抱怨買了各式各樣的玩具給寶貝玩,但他還是哭鬧不已,這時父母就得留意了,不妨一次只固定給幾種玩具,等過了一段時間再替換,就像是許多幼兒園有專門佈置「遊戲角」或「圖書角」之類的場地,在幼兒取得安全感與信任感之後,你將發現孩子的脾氣會更穩定。

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由於現代父母親都非常忙碌,基於對孩子的虧欠心態,常會因此無限制的討好孩子,或是只要孩子一鬧脾氣,父母就不斷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羅文喬提醒父母,小孩都是很聰明的,他們常會探查大人們的底限之後,再來決定自己該如何表現。當然父母可以寵孩子,只是要寵的有原則。例如在一個月中若孩子和父母有外出四次的機會,父母可以先與孩子討論並約定,其中的一到兩次可以購買他們喜愛的東西,但若額度用完了,就必須與他們說理,並展現自己的原則,不可讓孩子予取予求。

和長輩取得共識來教孩子

兩代觀念差別的問題一直存在,尤其家中三代同堂、或忙碌的年輕父母將自己孩子托給長輩帶大的並不在少數,羅文喬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一位年輕媽媽希望正在鬧脾氣而不想吃飯的寶寶能慢慢的、有始有終的將食物吃完,不過倆人卻僵持不下。

但一旁的奶奶心疼孫子,因此告訴寶寶「不吃就別吃了,待會餓了再來吃!」面對這種情形,做晚輩的最好不要當場與婆婆起爭執,以免讓孩子處在「可以去玩了」或「繼續吃」而無所適從的場面。幼兒所需要的是一個簡單明確的規則,而媽媽這時要做的,應是「先處理好心情,再處理好事情」,最好私底下與長輩溝通,讓長輩了解妳教育的原則,在取得成人之間的共識與標準之後,再以一致的態度對待孩子。否則要是每個大人的標準都不同,孩子只好開始學著看人臉色,並在不同的地方,表現出不同的行為,這並不是幼兒教育的目標。

 

文╱高明菊
採訪諮詢╱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羅文喬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