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十大重點 奠定哺乳好體質(3)|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少數孕婦在後期會有些許脹奶感覺(大部分並不明顯),其實是為了產後哺乳期所做的準備。對此,王信璇治療師表示,若孕婦有點不舒服,可適度採取和緩的按摩,以指腹和手掌輕柔地按摩乳房外圍,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暢通淋巴腺。

照護

在哺餵母乳的過程中,總是會碰到大大小小的狀況;尤其令媽媽們難受的,莫過於乳房部位的不適,有些新手媽媽甚至強忍著疼痛,也要繼續哺餵;這並非正確觀念。事實上,媽媽應先照護好自己,才能讓寶寶吸吮得更愉快。


對症的乳房照護法

亞東醫院產房及婦產科病房護理長廖淑媛表示,當媽媽感覺到乳房有某些跡象或不適感時,千萬別胡亂猜測,甚至隨便塗抹用品、按摩等;而是要先去檢視真正的原因,再給予對應的照護。


溫濕毛巾擦拭

大約懷孕4個月後,乳房就已經在為產後的哺乳做準備,因此在懷孕中後期,孕婦可能會在乳頭上看到小黑點或小白點(初乳或皮脂腺的分泌物)。她建議,「不需要特別用肥皂或香皂做乳頭清潔,反而有過度刺激的疑慮;只要使用擰乾的溫毛巾來擦拭乾淨即可」。另補充,如果孕期有擦妊娠霜的習慣,「在擦拭胸部的時候也要避開乳頭和乳暈」。

羊脂膏或少許母乳

一般來說,產後開始泌乳的乳房會有點熱熱脹脹的、重重的,且乳頭是比較敏感的部位,寶寶的吸吮力道並不弱,當含奶的姿勢不正確或只吸乳頭部位,就可能出現乳頭疼痛破皮、乳頭與乳暈接合處皸裂等症狀,讓媽媽苦不堪言。她建議,可直接在乳房傷口處塗抹少許乳汁做一層保護,可幫助癒合、減少疼痛感;坊間販售的羊脂膏也是不錯的選擇,唯需考量成本及自身膚質是否適用等問題。


用手擠出些許乳汁

廖淑媛護理長表示,若媽媽脹奶到有點硬的程度,寶寶會比較不好含乳和吸吮。因此,建議可先採用手擠乳方式(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的食指和拇指相對位置放在乳暈下方乳房處,反覆壓放),擠出一些乳汁;讓乳暈周圍變得較柔軟,寶寶可以含乳的程度即可。


高麗菜葉涼感舒緩

最初母體還在調節乳汁供需量、或工作途中來不及擠乳等狀況下,難免會出現乳房腫脹感。她建議,可使用涼感物品來幫助舒緩不適,例如高麗菜葉就是不錯的選擇,即取出完整的一葉,先剪個小洞以避免刺激乳頭,菜葉大小正好覆蓋乳房,涼感度至少維持1~2小時,甚至比冷毛巾更適合(溫度難持久、需時時替換);亦或可使用冰涼的玻璃瓶飲料來舒緩,效果會比塑膠瓶或鐵鋁罐佳。


需要學習照護的原因

一般來說,若產後即開始肌膚接觸、同室,通常能順利哺餵母乳;接著,就是順著寶寶的作息,平約每2~3小時需哺餵一次。然而,對於新手媽媽來說,仍需要適應和學習的時間,難免會遭逢問題(如不適症狀),因此更需要先了解相關照護方法,以備不時之需。


關注產後乳房症狀

產後的乳房相關症狀,例如乳頭平或凹陷、乳房腫脹、阻塞、疼痛、破皮等,相當常見。廖淑媛護理長表示,以往認為乳頭平或凹陷與哺乳有關,但現今認為對哺乳無直接影響;況且若寶寶想喝到母乳,必須含住整個乳房,因此乳頭狀態更非主要影響因素。

至於「腫脹、阻塞、疼痛」,則屬於接連出現的乳房問題。她說明,建議依寶寶的需求哺乳,因消化吸收較好,約2~3小時就要哺餵,當然寶寶可能也有大小餐,有時間隔時間較長或短;當出現腫脹硬塊時,可讓寶寶邊吸、自己邊按摩,能降低阻塞與發炎問題,若已發燒達38°C以上且超過24小時,就可能是乳腺發炎,必須直接就醫。

而「破皮」的發生原因可能有二:姿勢與方式不對;乳頭較敏感。廖淑媛護理長表示,「當媽媽哺餵姿勢和寶寶含乳方式不對,就可能導致乳頭破皮」,因此,千萬不要以為「剛開始哺乳會痛」是正常的,毋須忍受,應重新調整;另,哺乳期的乳頭本來就比較敏感,且寶寶吸吮力道強,若又加上含乳不夠深(只到乳頭),就可能會不斷摩擦而造成破皮。


技巧

縱使哺餵母乳是每個媽媽的天性,但實際上,並非每個人一開始就能順利上手,難免會碰到許多困境。若能夠學會哺餵技巧,將有助於媽媽們勇於面對與適應哺乳這件事。


親餵母乳技巧

對於媽媽來說,能夠以相對省力的方式順利哺餵母乳,才是最大目的。廖淑媛護理長建議,最早從產檯開始,就應讓新生兒逐步去感受媽媽的乳房;在產後住院的那幾天、甚至坐月子期間,更要把握機會和寶寶相處並學習哺餵技巧。


產檯接觸‧增強熟悉感

產檯上肌膚接觸「愈早愈好」;她說明,新生兒具有尋乳的本能,只要將其放在媽媽的肚子上,他會自然地往乳房方向移動,猶如在「尋找食物」。這項動作可增進寶寶對媽媽依附與熟悉感,甚至有助於往後的哺乳過程。


多吸吮‧建立供需機制

新生兒的食量小,而母乳又很容易被消化,因此,媽媽大約每2~3小時需哺餵一次。她表示,只要寶寶有需求,媽媽就讓他多吸吮;一段時間後,就能建立母乳分泌量與寶寶需要的供需平衡機制。


正確姿勢‧哺餵更省力

若能親餵寶寶母乳最好;但她提醒,「姿勢務必正確,不要將就,重新調整到舒適狀態」,媽媽才不會腰痠背痛,寶寶也不會因含乳位置不對而吸吮不到足夠母乳。原則上,標準姿勢是「寶寶的頭頸與臀部有支托,身體儘量貼近媽媽胸腹,下巴靠近乳房,媽媽不會覺得乳房有被牽扯的感覺」。

側躺式:產後在病房或坐月子初期時常用,對媽媽來說最舒服;但因為看不到寶寶,可以用身體去感覺寶寶的吸含和吞嚥。

搖籃式:即常見抱姿;媽媽坐著,一手肘彎曲支撐寶寶頭部,另一手輔助撐住身體,建議在產後可使用輔助枕,墊在寶寶下方或媽媽的前臂以增加舒適度。

橄欖球式:媽媽坐著,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環抱並撐住寶寶身體,就像抱橄欖球,一般是用在較小的寶寶(如雙胞胎)或局部乳房硬塊的媽媽。


可能面臨3問題

開始時間

產後4~6小時左右,可藉由親子同室開始練習哺餵。若媽媽想等到休息夠、甚至能下床時再開始,可能有點晚,且乳房也可能已腫脹不適。


乳頭問題

若擔心,可試著用食指和拇指輕捏起乳頭牽引,如具延展性就毋須擔心;其實只要讓寶寶學會正確含乳且吸吮,乳頭長短問題不重要;每次哺餵輪流不同邊乳房,若只有單側凹陷,且寶寶偏好正常邊,可繼續親餵,但記得另一邊乳房可以手擠方式來移出母乳,雙邊都有刺激才不會出現大小奶。


哺餵時機

頭幾天,寶寶也還在適應子宮外環境,如果時間超過4小時,寶寶還在睡,沒有尋乳反應與需求,可稍微拍醒刺激一下寶寶,觀察是否有想喝奶的反應,以避免寶寶一直睡或出現低血糖問題。月子期間,可在睡前哺乳一次,夜晚若寶寶安睡則不用刻意拍醒,但須注意其反應,建議夜間至少哺餵一次;若寶寶真的無需求,可考慮手擠,有助於奶量的增加,可以刺激泌乳及減少脹奶不適。


觀察寶寶喝奶跡象

對於還在學習的新手媽媽來說,可能看到寶寶哭了,才驚覺到他肚子餓需要喝奶。但廖淑媛護理長提醒,「哭鬧」除了表達出寶寶的強烈喝奶需求外,更代表他已經餓到有些浮躁的狀態。面臨這種「寶寶急、媽媽也著急」的狀況,更不宜硬湊上乳房餵奶,反而什麼都做不好(姿勢會跑掉、也含不住乳房),甚至還可能讓寶寶對喝奶這件事產生不好印象的連結;建議應先安撫(如擁抱),使寶寶先平靜下來,再讓他嘗試含乳、吸吮。

當然,最好在寶寶哭泣前,就先察覺他想喝奶的跡象。她表示,如吐舌頭、含手指、張眼看來看去、似乎轉頭在尋找的樣子等,都可能是主動尋乳的反應;而這些都可以透過親子同室的相處,來幫助媽媽觀察和了解的狀況。


食物

均衡飲食的概念並不難,但實際上如何吃才能達到又是另一件事,當然我們可以透過專業的營養師做評估與飲食計畫,但不挑食、少油炸、減少調味等大原則必須要把握,產後哺乳更要注意。


產後飲食守則

「沒奶要吃發奶食品,像是魚湯、花生燉豬腳、黑麥汁……」,首先徐明洸醫師表示,根本沒有所謂的「發奶」的藥物,效果皆不理想。奶量的多寡的取決於餵奶的次數與時間,以及足夠的營養來源。雖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但透過頻繁的排奶,泌奶量與儲奶空間才會愈變愈大。很多媽咪過於執著攝取所謂發奶的食物,不但會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如哺餵與擠奶的次數少,奶量絕對無法增加。


均衡飲食

常見的發奶食物,其實就是大量的水分與蛋白質,因為母乳的組成九成五以上是水加上蛋白質、脂肪等元素,就像做蛋糕所需要的水、糖、麵粉、油脂有固定的比例:多加麵粉所做出來的蛋糕不會有相同的口感與滋味,因此均衡飲食的目的,就是為了製造最利於寶寶攝取營養的母乳。


減少刺激性、油炸及味道重的食物

哺餵母乳的媽咪要注意,妳吃什麼寶寶就跟著吃什麼,但寶寶就跟一般人一樣,會有口味上的喜惡,哺餵母奶有許多細節要注意,如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哺餵技巧不熟手、乳房不適症等因素都會影響,媽咪們除了懂得從經驗中慢慢去學習,而不是製造讓寶寶不願意喝奶的可能性。


安全用藥須知

如媽咪有長期需要用藥治療的內科疾病,如甲狀腺異常、糖尿病、高血壓、精神異常等,無論是在孕期或是產後哺乳,都要告知主治醫師,評估症狀是否可暫時停止用藥治療或改變用藥種類,務必注意用藥安全。


產後「蛋白質」的補充

蛋白質為母乳中很重要的成分之一,可分為乳清蛋白與酪蛋白,隨哺乳期與寶寶需求不同,會有比例上的不同,媽咪除了要有足夠的奶水哺餵寶寶,自身的營養也不能忽略,當然可以透過專業的營養師設計適合個人體質的營養食譜,徐明洸醫師表示,以大原則來說,哺餵母乳的媽咪一天要吃兩顆蛋,才有足夠的蛋白質。


產後補充「湯湯水水」的料理

第一.母乳所需成分。第二代謝體內廢物。多喝水提高身體代謝率,是相當重要的知識,而補充身體水分,最直接的方式是喝水,但產後哺乳所需要營養相當的多,透過富含不同營養的新鮮食材所熬煮成的湯品,能夠補水又添加營養成為首要之選。徐明洸醫師表示,含化學成分、人工香精等調味要儘量避免,我們要做的是代謝廢物,而不是吃進更多廢物。如有內科疾病的媽咪,更要注意食物的選擇,如有血糖問題要講究碳水化合物的選擇,如低GI值的燕麥取代白米飯,避免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的精緻澱粉類食物。


資源

母乳哺育會遇到相當多的困難,在資訊較難以取得的過去與經驗不足的影響,許多錯誤的經驗談流傳千古,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更要把握正確的資源與管道。


如何選擇正確的諮詢管道

哺乳不是抄抄筆記、背背口訣在短時間內就能學會,來自四面八方的不確定因素,大大影響哺餵母乳的成敗,如產後媽咪身體的傷害程度、恢復進度的不同,每個寶寶的個性特質、成長狀態也都不同等。程劭文醫師表示,建立正確的觀念與知識,是很重要的孕期功課。產後哺乳實際會遇到的狀況,住院期間或月子中心,都會有專業的醫護人從旁協助,但過了這一個月後,媽咪的挑戰與考驗才正式開始,如何選擇正確的閱讀資訊、資源管道便成為重要課題。


專業機構

產前,多參與醫療院所舉辦的媽媽教室,不但能瞭解正確的哺育知識,還能學習哺餵技巧、認識哺餵時可能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式等,只要媽咪對自己有信心、不輕言放棄,一般在產後兩周就可以漸漸上手。


信賴的專業機構

值得信賴的資料出處,台灣母乳協會、台灣母乳聯合學會、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康署、醫療院所的衛教園地,除為值得信賴的資料來源,母乳相關諮詢的服務也都很完善。產後,同樣也能透過生產醫院做相關諮詢,多聽、多問切勿道聽塗說,自我猜測。


網路資訊的正確性

認識相關背景,除瞭解資訊出處單位,網路上也有許多個人網站,可先了解作者的背景,如婦兒科醫師、護理師或是具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的母乳專家。母乳諮詢與一般的看診性質不同,可參考許多醫療院所設置的母乳諮詢門診。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來自不同的背景如護士、家庭醫師、小兒科醫師、產科醫師、衛教師、營養師等,須通過泌乳相關課程的研修時數與諮詢經驗的累積,並可獨立協助母乳哺育,針對哺乳相關問題提供熟練的專業處理。研修的課程包含解剖學、生理學、社會學、心理學、諮商課程、兒童發展以及營養學等。


認識母乳諮詢門診

程劭文醫師表示,一個好的、完整的哺乳諮詢,除了解媽咪在哺餵母乳上遇到哪些問題與困難,還必須由媽咪現場直接操作哺餵母乳的實際狀況,從觀察進而調整、改善哺餵的方式;並針對乳房症狀提供照護與保養方式,從整個家庭的觀點來協助媽咪,才是成功快樂的哺育母乳諮詢門診。建議媽咪在懷孕期間,可先初步了解住處附近或交通方便的醫療院所是否提供母乳諮詢門診,對於產後面臨哺乳問題才不會手忙腳亂、救助無門。 

文/周滋靜.郭盈秀 
採訪諮詢/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兒科主治醫師程劭文.台大醫院產科主任徐明洸.喜樂診所院長張良慧.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王信璇.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林宜仙.亞東醫院產房、嬰兒室及婦產科病房護理長廖淑媛(依內文出現順序排列) 
攝影.妝髮/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漂亮媽咪欣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