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用對方法.解決寶寶的情緒問題

隨著寶寶月齡漸長,身為爸媽的你,可能會發現,他在看見陌生人時,開始會出現害怕的反應,不管怎麼哄,就是不願意與其他的成人或同儕接觸,要不就是把手邊的東西亂丟一通,就算爸媽幫忙把物品拿回原位,他還是會重複這些動作。

「寶寶為什麼老是喜歡大吵大鬧?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馬上安靜下來嗎?」當父母出現這種想法的時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其實是先思考:寶寶是什麼原因在哭鬧呢?年紀還小的寶寶,無法使用語言和家人溝通,只能用笑或哭來傳達自己的情緒,但如果家長誤解後又用錯誤的方式矯正孩子,不但無法達到情緒急救的效果,可能還會讓寶寶的情緒無法獲得適當紓解,造成往後成長路上的陰影。 

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出現複雜情緒

松德精神科診所醫師黃惠琪表示,2~3個月大的新生兒,開始會出現笑容,此時他們給予笑容的對象並不特定,不管是主要照顧者或是陌生人,只要稍微逗一下寶寶,都能讓寶寶露出笑容。不過,隨著新生兒的感官系統與社會互動能力逐漸發展,等寶寶約6個月大之後,較能分辨主要照顧者和陌生人,寶寶若在此時看到熟悉的照顧者,會較願意主動露出社交性笑容,看見不熟的人,則可能會出現害怕的反應。在這個成長階段,有些大肌肉發展較快的寶寶,已經能夠憑自己的意志力抓握物品,甚至長出一顆顆可愛的白牙,透過口腔辨識形狀及物體,並逐漸形成一些自我意識。不過,當寶寶出現自我意識之後,通常還不會說話,但他們會透過哭、笑、揮舞手腳等情緒和動作表現,告訴父母現在有哪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需求,或是發出一些特定的聲音,讓照顧者知道他們現在可能需要爸媽的安慰。 

寶寶的每個動作都有意義

雖說寶寶6個月大後,開始會出現複雜情緒及社交行為,但有些寶寶表現需求的反應較為強烈,家長會誤以為他特別愛哭、容易躁動不安,或是具有暴力傾向,才會頻繁地亂丟物品、破壞家具,並先入為主地認為「我的孩子天生就是一個磨人精」。不過,寶寶的身心發展,會隨著時間經過而逐漸成熟,且每個寶寶天生都會藉由「反覆練習」去熟悉一項新的能力,當寶寶無意間發現自己可以做出「咬」的動作,就會試著把每樣東西都拿來放進嘴裡,這其實也是促進肌肉發展的好機會,只是起初力道控制會比較不穩,看起來像是毫無目標地隨意亂咬,爸媽應先了解寶寶在各階段應有的發展,才為寶寶的行為下評論。

此外,寶寶也有可能是在測試大人的反應,當他在咬物品或是出現新動作時,成人難免會從言行舉止透露出驚訝、開心等情緒,寶寶一旦發現家長出現和平常不一樣的反應,就會覺得有趣。黃惠琪醫師表示,其實這也是協助寶寶建立「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環,畢竟在往後的成長路上,每個人都要學會讀懂他人的表情,才能夠做出適當的反應,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察言觀色」,爸爸媽媽不妨放輕鬆,將之視為一個過程,不要認為寶寶是故意和自己作對,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寶寶真的有「情緒或行為問題」嗎?

所謂的「情緒或行為問題」,其實是依照大人當下的感覺來定義的,寶寶也會因為大人的鼓舞,進而加強重複某個動作。黃惠琪醫師針對以下兩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形,提供詳細的解釋與解決方法。

Q1:我帶著寶寶和昔日好友見面時,好友才抱著寶寶沒多久,他就開始大哭,讓當媽媽的我覺得很不好意思,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不這麼怕陌生人?

隨著寶寶視力越來越好,開始能看清楚身邊的人,就會對不常見到的人產生恐懼。黃惠琪醫師表示,家長這時候應該要先感到開心,因為這代表寶寶已經和主要照顧者建立起親密關係,一旦記得常在自己身邊的人所擁有的氣味、長相及聲音,就會害怕不熟悉的臉孔。爸媽如果知道寶寶的個性比較內向,在帶他認識自己的朋友之前,應先把寶寶的個性告訴朋友,避免對方一見面就熱情擁抱寶寶,對寶寶產生刺激。見面之後,建議先讓朋友離寶寶遠一點,再慢慢靠近,當朋友到寶寶身旁之後,可以先摸摸寶寶的手和腳,接著是頭部和背部,最後才慢慢抱起寶寶,如此一來就比較不會造成寶寶大哭的尷尬場面。

此外,有不少產後媽咪會面臨回職場時,是否該把寶寶送到托嬰中心或是請保母照顧等選擇題,這可能也會使寶寶必須和不熟悉的陌生人長時間相處。若決定請外人照顧寶寶,爸媽應在1~2個月前,每隔一段時間就帶著寶寶到保母家或是托嬰中心,讓保母成為熟悉的人,等到實際托育時,再讓寶寶帶著安撫巾、常玩的玩具及爸媽的衣服,可以和緩他的緊張情緒。 

Q2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性格很溫和,但最近開始喜歡把東西丟得到處都是,只要大人告誡他,他甚至會越丟越大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轉變?

當寶寶第一次投擲東西的時候,照顧者通常會感到驚喜,甚至會用「你好棒、你好有力氣」等正向話語來鼓勵他,雖然寶寶可能聽不懂父母說的話,但他們多少都會察言觀色,當寶寶察覺父母的表情與動作是柔和且快樂的,寶寶就會增強此行為,進而反覆出現一樣的動作;不過,久了之後,有些家長開始會感到不耐煩,若此時照顧者的態度由喜悅轉為生氣,並制止寶寶,寶寶就會感到挫折,不了解為何當初可以討好爸媽的動作,現在卻必須被制止,還被父母誤以為生性調皮。

黃惠琪醫師表示,為了不使寶寶覺得自己被罵得「莫名其妙」,父母應避免第一時間就祭出兇惡的表情及態度,相反地,主要照顧者應事先訂好遊戲規則,例如寶寶持續丟東西的行為可容許進行15分鐘,超過15分鐘後可以先溫和地警告他,若過了10分鐘後,寶寶還是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就要果斷拿走他手中的東西,或是帶著他直接離開原地,一旦這種模式讓寶寶熟悉以後,久而久之他就會知道父母的底線,且所有照顧者的態度和做法都要一致,才能有效地讓寶寶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則是不能嘗試。 

爸媽不抓狂寶典

在面對不停哭叫或是情緒不佳的寶寶,相信很多爸媽第一個反應就是怒急攻心,但這樣的行為不只無法解決寶寶的負面情緒,還會讓他產生陰霾,黃惠琪醫師提醒,如果家長能確實做到以下3點,在親子溝通的課題上,也能提高雙贏的機會! 

深呼吸、放鬆

寶寶在出現一些「你認為不妥」的行為時,請先確定寶寶的行為是否真的造成他人困擾(畢竟這種狀況很有可能是爸媽自己受不了或感到不好意思),如果在安全無害的情況下,不見得要阻止此行為,有時候只是小孩的遊戲探索過程,或是釋放情緒,就算不予理會,過了一陣子之後,可能就會停止這些行為。  

觀察哭叫的可能原因

黃惠琪醫師表示,若寶寶哭鬧並非生理上的不舒服,而是來自於心理層面因素(認生、恐懼、被嚇到),建議爸媽還是要儘快給予回應,例如出聲安撫、拍背擁抱,給予寶寶安全感,讓孩子能適當抒發情緒,了解爸媽有注意到他的需求後,情緒會恢復得比較快。

如果寶寶依然哭鬧不止,家長當下可拿東西轉移注意力,或是抱著他離開讓他不舒服的現場,甚至是交給在場其他親友接手協助,換人抱抱看,讓彼此喘口氣,或許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設定警告時間

有些行為不會在第一時間就造成寶寶危險,父母可以設定時間,並適時給予警告,如果寶寶還是不聽話,就可以直接制止;但是,若某些行為一開始就不能進行,像是從高處跳下,就要第一時間制止,甚至輕輕地打小手或小屁股以示教訓,避免寶寶以為任何地方都可以做這些事。此外,爸媽應給予寶寶安全的探索環境,例如家中的桌腳與電器插座,應在孩子出生前就做好防護,才能讓孩子在家中盡情探索,爸媽也不用害怕孩子受傷,而出現負面情緒。

   

 

 

黃惠琪醫師

現任/松德精神科診所醫師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世新大學校園諮商醫師
   台灣精神醫學會會員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會員

經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總醫師
   老人與成人精神醫學研修醫師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文/林奕如‧實習生黃于庭 
採訪諮詢/松德精神科診所醫師黃惠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