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認知發展‧好聰明-幫助認知發展的玩具

面對琳瑯滿目的玩具,父母該如何選擇有助孩子認知發展的玩具呢?其實,愈簡單的玩具,愈讓孩子享受無所限制的遊戲樂趣,也愈能開啟其智慧!

玩具買多了,孩子不見得捧場;不買玩具,又擔心孩子的童年少了什麼,買與不買間,父母可是頗傷腦筋。蔡美芬治療師說,三歲前的孩子著重在手部的操作,孩子能動手操作的玩具,才會令他覺得有趣。因此,父母應利用有限的玩具做無限的擴充,而且重點應是在玩的過程中,親子間做了什麼,如果只是孩子自己玩,父母在旁陪著,這並不等於「親子互動」。她以幫遲緩兒上課準備的動物玩偶為例,並非昂貴之物,卻能讓她與孩子互動很久。王加恩心理師也表示,即使是簡單的玩具,只要父母好好與孩子一起玩,也能玩出多種變化。

哪些玩具值得父母考慮呢?

聲光玩具

對一歲半前的孩子而言,必須透過感官學習,因此,經碰觸、拍打、拉扯等動作,而能發出聲音或移動位置的聲光玩具,是最好的學習媒介。王加恩心理師指出,過程中,可建立簡單的因果關係(因為按壓,所以玩具會發出聲音或移動位置),藉此開啟孩子探索外界的興趣。在探索的過程中,同時對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發展有極大的助益。父母也可觀察孩子的反應是否有異常,如示範給他看後,是否會模仿?玩具移動位置時,他的眼神是否會追視?又是否會尋找玩具?如不會模仿,或不會主動尋找玩具,都值得父母多加注意孩子的狀況。

積木

積木,可說是陪伴孩子最久的玩具,除了依不同階段的能力發展有不同的玩法,也可隨個人想法變換出各式的造型,對啟發孩子的認知能力大有助益!蔡美芬治療師舉例,玩積木可認識形狀、顏色和數量,學習分類與配對的概念;並在堆疊中,練習大小肌肉的控制力與手眼協調的能力;透過想像力及創造力的發揮,積木可被賦予成不一樣的意義,如各式建築物、軌道;在一次又一次的堆疊中,難免會發生倒塌,而在反覆的堆疊、倒塌、再堆疊的經驗中,可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甚至在與其他人一起玩時,可養成合作精神,並學習分享……好處多多,堪稱是幼兒成長的必備玩具!

黏土

可塑性高的黏土,不論是揉、抓、戳、壓、捏、擠、拍、打,都是提供孩子觸覺刺激、學習控制動作力量及控制的好素材。蔡雅婷副組長表示,剛開始,可在孩子眼前把東西包在黏土中,引導其用手指摳出來,訓練手指的靈活度;之後,可讓孩子自行按壓或揉捏,從「搓湯圓」玩起,再依能力做出不同造型的東西,還可從不同顏色的黏土學習認識顏色及玩出混色的趣味。

沙子好好玩

其實玩沙也是不錯的活動,沙子與很多物品的觸感不同,抓起一把沙,讓它慢慢從指間滑落,提供觸覺豐富的感受;若加上不同比例的水,更是充滿不可知的變化性,對孩子而言,是極富吸引力的「玩具」,如果有機會看孩子玩沙,你會發現他是多麼樂此不疲!可惜多數父母以「怕髒」為由,剝奪了孩子玩沙的機會。

拼圖

王加恩心理師說,拼圖讓孩子學習如何利用視覺線索,將部分組織拼為整體的一種訓練。由於拼圖是需要拆散、重組的玩具,因此,在拼湊的過程中,也可循序增加孩子對挫折的忍受度。她建議,初期,宜從約三、四片的數量與大塊的圖片開始玩起,父母不要急著幫他完成成品,應放手讓孩子在錯誤中嘗試,讓他學習思考如何將圖塊的顏色、位置與方向做出正確的組合!

娃娃(玩偶)

成長時期若有娃娃(人偶或動物玩偶)的安撫陪伴,幼兒的安全感與情緒將較為穩定。蔡美芬治療師說,有的父母擔心「易引起過敏」而不讓孩子玩絨毛玩具,少了可依附的玩具,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她說,若真怕引起過敏,不妨勤加清洗,適度讓孩子保有這項樂趣。
由於孩子與玩偶互動的狀況,不僅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也是一種投射,父母可從中觀察並了解其發展狀況,如有的孩子會學媽媽照顧自己的樣子,餵娃娃吃飯或哄睡覺,一副小媽媽的模樣;有的孩子則可能把媽媽罵自己的樣子「複製」到娃娃身上,看來娃娃不僅是孩子的「玩伴」,也是父母教養時的一面「明鏡」!

繪本

市面上有助認知學習的繪本不可勝數,不論想要孩子會什麼,專家都建議,從他有興趣的東西切入,較易引起學習動機。如想要認識食物,不妨透過艾瑞‧卡爾的作品之一《好餓的毛毛蟲》為例,故事敘述一隻剛破蛋而出的毛毛蟲肚子餓,在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兩個梨子、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星期四吃了四顆草莓、星期五吃了五顆橘子、星期六吃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淇淋甜筒、一條小黃瓜……吃了好多東西的毛毛蟲不再覺得肚子餓,並變成一隻又肥又大的毛毛蟲……。
蔡美芬治療師指出,學習需要有情境配合,相信孩子在認識毛毛蟲吃的各種食物時,也對數數、量詞、星期及排序有了初步概念。

鍋碗瓢盆&瓶瓶罐罐

曾有治療師受訪時表示,有家長對她說,「比起玩具,孩子似乎更愛家裡的鍋碗瓢盆和瓶瓶罐罐」,因為每次玩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如用不同物品敲打鍋子,鏗鏗鏘鏘的聲音,高高低低,每回各不相同!在孩子眼中,好不好玩才是重點,玩具功能與價格高低,完全不在其「認知範圍」內。
陪孩子玩出心得的彭菊仙以自身經驗為例,她說,瓶瓶罐罐的包裝方式各不相同,幼兒光研究要如何打開瓶瓶罐罐,往往要費上好一番功夫,這次打不開,下次再試;若是順利扭開了蓋子,他不僅很有成就感,同時也訓練了小肌肉的發展。有時開車載孩子出門,她會準備一些瓶罐讓孩子在路上「玩」,只見孩子專心研究怎麼打開,根本忘記哭鬧這回事!
父母不妨試試,留下一些安全性無虞的瓶瓶罐罐,洗乾淨後,拿給孩子玩,看看他的反應是什麼?

 

 

 

撰文/李藹芬‧ 諮詢/馬偕醫院精神科心理師王加恩‧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協會職能治療師蔡美芬‧宏恩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副組長蔡雅婷‧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黃倩儀‧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副教授黃啟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