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口語表達力‧讓孩子侃侃而談:家長篇

多陪伴多互動‧給予練習機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父母則是孩子對話的第一個對象。因此,身為家長,更應該了解孩子的個別差異,給予合適的管道,主動培養孩子具備口語表達的能力。

了解可能影響的因素

影響孩子口語表達的原因並不少,但王珮怡治療師表示,首先應確認是否有「器質性問題」,即生理構造或神經系統缺陷;這些可能就要仰賴父母多觀察,並應及時帶孩子就診,尋求專業醫療人士與精密儀器的協助,方能確診。

長庚技術學院幼保系暨康寧專校幼保科兼任講師楊琳說明,「機能性構音異常」在孩子身上的發生比例偏高,俗稱「口齒不清」或台語「臭乳呆」。建議父母帶往醫院檢查,在排除先天生理因素後,主動諮詢專業語言治療師。

後天刺激不足比例高

口語表達力家長篇

此外,很多跟後天環境給予孩子的「刺激是否足夠」密切相關。王珮怡治療師認為,城鄉差距、隔代教養、外國配偶等,都較常見,尤其外配(陸配的影響較小,因語言文化較相近);由於文法、發音等差異,可能讓孩子在接觸語言的最初,產生混淆,或有的媽媽表示不會教、過於擔心而不敢教,使得孩子無法累積足夠的語言刺激。

家庭,是孩子啟蒙的環境。楊琳老師說明,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社會經濟地位、家人關係、家庭人數,及孩子出生順序、相處氛圍等都是;更深入來看,連主要照顧者的發音、用詞、語法及聲調等都會影響。

也因為現代孩子大多被保護得太好,加上高科技用品(3C)充斥,不但少有親子或玩伴間的相處,接觸外界的機會更減少許多;只享受單向的給予,而不懂得回饋,與他人互動,自然也就不熟悉如何以口語來與人互動溝通。

【Tips】陪伴+練習‧提升反應

王珮怡治療師認為,很多時候,人會因為有「需求」,而主動學著向別人「表達」;但現代孩子的生活不虞匱乏,資源取得容易,或只要一個表情就會有人幫忙,或許孩子聽得懂、詞彙量夠多,但卻連組織話語的能力都不成熟。

最大的問題,即「練習」的機會太少,而這需仰賴家長的「陪伴」。例如孩子說「這是杯子」,家長可幫忙延伸「杯子裡有果汁,你喜歡嗎?」幫助認識新字彙、組織更複雜的句子、回饋並引導其主動回話,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

引導小工具:繪本

坊間聲光效果俱佳的操作性玩具,大多只能帶來暫時性樂趣。王珮怡治療師建議,還不如挑選有趣的、畫風繽紛的繪本,並且由家長親自陪著孩子閱讀,收穫比較大。

她舉例,剛開始先選一至兩本即可,每天可重複看;時間不用長,睡前五至十分鐘綽綽有餘。第一天,媽媽念給孩子聽;第二天,讓孩子試著念給媽媽聽;第三天,媽媽和孩子一起用聲音演出劇情。不只給孩子單純看或聽,應多提供「練習表達」機會;一點一滴累積,才能觸發孩子心中「主動想說」的念頭。

家長做法‧Do&Don't

「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陳玉淑園長表示,足可證明家長態度的重要。除了態度外,在面對孩子時,也有一些應預先避免的狀況。

Don't‧權威

楊琳老師表示,當家長過分權威,會讓小朋友不敢表達意見,甚至會緊張到發生口吃的現象。

Do‧耐心

陳玉淑園長建議,身為主要照顧者的父母,尤其需要具備耐心,儘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循循善誘,不要讓孩子對表達這件事感到害怕。

Don't‧搶話

王珮怡治療師表示,孩子從腦海中提取資料而後說出的速度,並不會很快,但部分家長會等不及而馬上接完整句話,這等於沒有給予他練習機會。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孩子說完,再給予適當回應。

Do‧營造情境

適時適地創造「情境」,製造孩子學習口語表達的機會。陳玉淑園長舉例,早上到菜市場,讓孩子看看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使其產生疑問,就有說話的動機」。進而訓練溝通,讓親子關係更緊密。

Don't‧表達反覆

面對同件事情或情境,家長的表達方式應相同或類似,才不會讓孩子看到不同的狀況,產生疑惑,甚至混淆。陳玉淑園長說,孩子在語言的使用上還不夠熟練,如果大人前後反覆,造成他錯誤認知而胡亂運用,反而會影響到人際關係。

【Tips】製造學習情境

生活情境中的大小事,都很適合做為讓孩子練習口語表達的素材。陳玉淑園長舉例,如果家中有大一點的孩子,父母不妨趁著假日,多規劃一些小旅行,且從事前的準備、計畫,開始與孩子討論、約法三章,並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旅行結束回家後,擇日讓孩子分享對旅行的感覺,甚至鼓勵他向學校朋友分享,這些都有助於整合他的思緒、訓練用詞以及鍛鍊自信膽識,更能讓口語表達能力更上一層樓。

引導小工具:畫具

口語表達力家長篇

滿一歲的孩子,大小肌肉已趨於發達、成熟;活力十足的他們,總是耐不住性子,到處用雙腳追趕跑跳,用雙手抓取觸碰;此時的小腦袋瓜裡,更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因此,不妨提供數支彩色筆、一張紙(或類似「畫具」的用品),讓他們自由揮灑出心中的想像。透過繪畫的動作,除了有助於加強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更能刺激想像力,父母在一旁陪著畫畫,還能藉由「你畫得是什麼?好可愛啊!」「哇!那小狗會怎麼叫呢?」等附帶形容詞和疑問的句子,引導孩子主動回應。

提升口語表達的方法

對孩子來說,第一個說話的對象就是家人;因此,楊琳老師認為,主要照顧者(無論是父母或其他人)有責任、義務,採用適合的方式,為孩子營造出環境,以提升口語表達的能力。

提供良好學習環境

年幼的孩子(如新生兒至一、二歲左右),表達的內容和聲音還不夠清楚,所以家長應積極給予多元刺激,並輔以正確、清晰發音的教導,才能讓孩子學到正確概念。但楊琳老師提醒,父母可不要只是隨口出聲(還邊做自己的事),而是只要跟孩子說話,最好要面對面、眼光注視著他,並且當孩子想要嘗試表達,更要表現出認真傾聽的態度,讓孩子了解到有被重視,同時也知道傾聽技巧的重要。此外,不妨多運用開放式的問話或反覆地指物命名(如這是你的玩偶,他叫什麼名字?),加強孩子的思考與認知。

多多和孩子溝通

每天下班、下課後、睡覺前幾分鐘,家長不妨與孩子談論共同經驗的事物,或鼓勵他說出自己想法,並依據孩子所說內容,適切且不厭其煩給予回應。

模仿他人練習

除了雙親外,家中任何成員、來訪親戚、鄰居或公園遇到同齡幼童,都是孩子進行語言模仿練習的對象。

說故事給孩子聽

選一本孩子最愛的書,由家長陪著閱讀,讓他和故事裡的圖片產生互動,以增進孩子的語彙量,及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引導小工具:球

口語表達力家長篇

只要是孩子,很少有不喜歡「球」!圓滾滾的外形、繽紛亮眼的色彩、不同體積的大小,只要有一顆小球放在孩子的小手上,一場「你丟我撿」的大戰,隨即展開!

如果父母平日忙於工作,那每週一次、找個晴朗的日子,牽著孩子,到附近的公園走走,認識花草樹木;再找個空地玩「傳接球」遊戲。當大人預備丟球時,以高亢的聲音說「我準備丟過去囉!」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且接到球要回傳時,也要先呼叫一聲、「清楚地說出」回丟球的動態。

此外,有時候父母可以多選擇不同大小、凹凸觸感的球體,不但可刺激孩子的感知能力,也能增加遊戲的樂趣。

文‧整理/郭盈秀 採訪諮詢/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王珮怡‧才華幼兒園園長陳玉淑‧長庚技術學院幼保系暨康寧專校幼保科兼任講師楊琳(依內文出現順序排列) 攝影‧化妝髮型/Bingo Bunny賓果邦尼 演出/蔡洛儀&棠棠‧黃雅俐&馬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