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水中分娩‧溫柔出生|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水中分娩」是個常被提起的生產方式,但大眾對於水中分娩的了解仍然有限,甚至帶有許多疑慮:什麼是水中分娩?有何好處?會不會著涼?有感染的風險嗎?本篇邀請資深助產師,帶領媽咪了解何謂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的定義

水中生產的定義即在水中進行分娩,屬於自然生產方式之一,而自然生產則包括:一般的產檯生產、水中生產等。國外已經有非常多年的水中分娩經驗,國內則是近幾年才逐漸拓展,禾馨民權婦幼診所護理部主任張錦姝表示,「分娩」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要相信幾乎每位婦女都有完成分娩的天賦本能,不需要太多的醫療介入,不同形式的自然分娩,區別只在於生產地點。國外有產婦選擇在海邊、溪邊生產,這也屬於水中分娩的一個方式,但從醫療角度來看,在溪邊、海邊等地屬於開放空間,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例如海浪退漲潮等,較無安全感。而動物的本能就是在隱密或安全的地點孕育下一代,人類則有許多選擇,因此,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就必須思考要以何種方式生產。而這方面須經由醫師判定,是否有醫療上的理由必須進行剖腹產,但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媽咪都能夠順利自然生產。

溫柔出生‧回到熟悉的懷抱

在子宮頸開全後的第二產程用力方式,會因媽媽們個別感受而不同,在進行水中分娩時,前期會鼓勵媽媽儘量用力,至後期則會讓產婦適度控制力道,以「呼氣、哈氣」的方式來取代憋氣,避免猛然用力使胎頭太快出來,而造成會陰部撕裂傷。寶寶由溫暖的產道滑入溫水中出生,水池類似充滿溫暖羊水的子宮環境,此時仍透過臍帶進行胎血循環,尚未進行自主呼吸,且在寶寶出生後會以溫柔緩慢的方式,由爸爸將寶寶抱入媽媽的懷抱,並不會有溺水、嗆水的風險。一般產檯出生的寶寶,出生時最先接觸的便是強烈的燈光、冰冷的空氣,以及機器的嘈雜聲,所有在子宮內熟悉的因素都不存在。水中分娩即希望寶寶在出生的過程中,儘量減少周遭環境的差異性,讓他在適應的轉變期不要受到太大的衝擊。

張錦姝主任說明,生產的水池創造類似羊水、子宮的環境,與人體體溫相近的水溫、調暗的待產環境等,即使寶寶離開子宮,也與原本的環境差異性不大。而寶寶在離開水中,會立刻回到媽媽的懷抱,媽媽的聲音、心跳及體溫,都是他非常熟悉的因素。由於寶寶沒有受到太大的環境轉變與刺激,相較一般產檯生產的寶寶會比較平靜祥和。張錦姝主任認為,生產應該是優雅的,並非充滿尖叫、痛苦,這也是水中生產的價值。由於寶寶沒有受到那麼多衝擊,所以心跳、血壓較為穩定,也比較不容易出現焦慮、不安全感,在人格、情緒方面也比較安定。
 

溫水浸泡‧啟動生理減痛

自然分娩會引發規則性的子宮收縮,稱為子宮收縮痛(labor pain),這些不適症狀可以用藥物性(例如:無痛分娩)或非藥物性的方法緩解,目前的非藥物性減痛方法包括待產姿位、按摩、呼吸、骨盆搖擺、淋浴、冥想、芳療、音樂等,而水中分娩時的溫水浸泡也是。張錦姝主任解釋,溫水可以使身體、精神放鬆,降低耗氧量,進而幫助子宮更有效率地收縮,促進催產素分泌,加速產程進展。而催產素除了會促進宮縮,同時也會帶動腦內啡的分泌,使生理自然的減痛。

媽媽在水裡時,可以感受到宮縮更有力量,但是不會覺得越來越疼痛,對於宮縮的疼痛忍受度就會升高,讓宮縮更有效率便能縮短產程。而入水池並沒有特定的時機點,當媽咪感到疼痛,想要以溫水減緩時便可以入水。然而,疼痛感也是很主觀的,每個人對於痛的感受程度不同,也很有差異性,不能用同個標準套在每個人身上,要依據當事者的感受為主。而陪產過程中也會多鼓勵媽媽,儘量協助她放鬆,並提供充足的正向能量。

夫妻合力‧凝聚家庭向心力

在陪產過程中,張錦姝主任鼓勵爸爸與太太一起入水池,親密接觸可以讓產婦對於疼痛的感受降低,提高忍受度。另一半的支持,對於媽媽而言非常重要,即使只是在水池旁邊,當宮縮疼痛時給予媽媽安撫、擁抱,都能發揮很大的價值。同時,爸爸也會非常有參與感,能夠親眼看到孩子出生的過程,並且親手把寶寶抱起來,可以讓爸爸感受到這是夫妻合力生下孩子,以行動帶動心理層面,有助於凝聚家庭向心力、夫妻感情,以及父親的角色轉換。張錦姝主任認為,生產並不應該是苦難,而是充滿正向與期待,宮縮的不舒服和生病的苦痛是不一樣的,即使會感到宮縮不適,媽媽仍然期待將和寶寶見面。

進行水中分娩時,需減少人員的進出,避免外在的干擾,包括明亮燈光,維持幽暗安寧與隱密的舒適待產環境,會讓媽媽專注在呼吸、宮縮、身體反應及情緒的放鬆,產程後期會需要媽媽配合自主用力。如果自發性用力正確,就會持續引導媽媽,可同時進行會陰按摩,增加會陰的延展性,減少撕裂傷的機率,但如果觀察到媽媽已經臉紅脖子粗,就可能是用力的方式不適合。而張錦姝主任表示,沒有一種特定的用力方式是全然正確的,必須尋找適合自己的用力方式,可依據臨床經驗,以及媽媽骨盆結構等建議適合她的方式,並且多嘗試。當寶寶的胎頭下降不如預期順利,或產程遇上瓶頸時,可以嘗試各種姿勢,不論蹲著、躺者、趴著、站著都可以,直到媽媽領會。只要是正確用力,可以降低疼痛感,並加快生產的速度,都可以嘗試。

儲備體力‧迎接後續產程

張錦姝主任分享,曾經遇過孩子的胎頭較大,但媽媽骨盆出口較小,且產程中一直沒有正確地用力,可能也因為沒有休息、進食,使得力氣也很小。她鼓勵媽媽,在子宮頸開4公分前,可儘量多休息,如果宮縮非常規律,例如3分鐘一次、5分鐘一次,就可以試著活動一下。若媽咪能進食,可規律地少量多餐,以儲備戰力面對後續生產。在陪產時會鼓勵媽媽可選擇攝取一些果汁、甜食等,不需花費很多力氣咀嚼即可獲得許多熱量、糖分,維持第二產程的體力。有些媽媽在待產時可能會出現嘔吐,此時就讓她漱口,再吃一點點東西,如巧克力等,但要避免喝太多水,以免反胃嘔吐。

水中分娩時也會將燈光調暗,因為光線對於媽媽和寶寶而言都是一種刺激,尤其是直射燈光。張錦姝主任說明,人在不舒服的狀態下,會認為光線刺激是一種負擔,越亮就越刺眼,疼痛感也越明顯。將燈光調暗後會有隱私感、安全感,感覺更放鬆,寶寶剛出生時也很畏光。只有在寶寶將出生時,會將燈光稍稍調亮,以免光線太暗而無法評估寶寶的呼吸狀態。

生產一定要灌腸嗎?

除非媽媽特別要求,否則並不會進行灌腸。原本灌腸的需求是為了避免造成寶寶及媽媽傷口感染。但很多實證研究顯示,兩者的感染機率是一樣的,不需要多此一舉。且子宮收縮時再加上拉肚子的痛,會使媽媽非常不舒服,既然不影響感染率,就不需要灌腸。張錦姝主任強調,即使分娩時解出糞便也沒關係,馬上就會撈掉,而且這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不應有心理負擔,既然不會因此產生感染問題,媽媽就能放心地用力。

事前諮詢‧發揮水中分娩價值

張錦姝主任認為,生產是需要準備的,孕媽咪在諮詢過水中分娩與照護過程後,必須查詢相關資料、與家人討論,全盤了解之後,才能有效發揮水中分娩的價值。若媽媽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這樣是否適合自己,感受就不會很深刻。如果孕媽咪對於生產感到擔心、害怕,產前也有很多負向的思考,例如:生產很痛等,並且陷入很緊張的情緒,即使輕輕觸碰,也會無限擴大痛苦的感受,並且對水中分娩感到失望。如果非常緊張且害怕生產疼痛,建議直接施打無痛分娩,若想要在產程中自我控制,不要有太多醫療介入,就可以選擇溫柔生產、水中生產等,必須有心理準備且能接受,就能在宮縮時進行呼吸放鬆,接受專業人員的引導,較能獲得正向滿意的生產經驗。

 

文/陳珮瑜 
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護理部主任張錦姝
攝影/陳珮瑜‧賓果邦尼攝影
場地協力/禾馨民權婦幼診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