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快樂玩‧輕鬆學 角色扮演-功用篇

功用篇 快樂學習 培養多能力‧發揮大功用

幼兒的一切學習都是在遊戲中進行,透過「角色扮演」遊戲,孩子的行為與所扮演的角色必須相符合,才能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中,進而習得該角色的行為規範和道德要求。看似輕鬆有趣的遊戲,其實充滿複雜的過程,在一次又一次的扮演中,最終可讓孩子培養出多項能力,更藉此發揮更多的教育功用!

遊戲中學習‧培養社會人際能力

如三位受訪者皆表示,「孩子,不是父母用道理教出來,而是透過良好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角色扮演」正可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不要以為這只是老師在課堂中運用的教學技巧,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能多加運用做為教養的利器!
李秋芬說,「遊戲不是只玩一次就沒了,不斷地重來,孩子會在過程中不斷地得到新的體驗,並結合舊經驗,慢慢摸索出適合的模式」。
羅文喬則指出,「孩子出現的行為不適合並不代表他犯錯,藉由角色扮演的遊戲,他會慢慢找出更好的應對方式」,這比用打罵的教養方式更能有效解決孩子的問題。
黃琬玲表示,「你希望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拿那一套劇本讓他『演』吧」!

展現多項好能力

羅文喬指出,「兩歲的孩子因為生活經驗不足及語言能力不成熟,可能多是對著娃娃說說話,仍無法順利地與他人進行角色扮演的對話」,不過,隨著經驗增加、能力發展,孩子進行的角色扮演愈來愈精彩,因為孩子已具備以下的好能力:

語言力

演戲的過程中,語言最能直接呈現自身角色的行為、情緒和指令。李秋芬表示,幼兒先是模仿大人說的話,再從回應中習得新經驗,經過他們的思考和消化後,再從遊戲中展現出來。

想像力與創造力

羅文喬說,幼兒雖然經驗不足,卻可透過既有的認知基礎,在無拘束的想像世界中馳騁,進而出現天馬行空的想法,即使未必是真實生活的呈現,也讓孩子無比的想像力得以發揮,並為創造力累積能量。

觀察力

要完全融入角色,就必須掌握角色的性格和行為特色,如說話的語調或細微的動作,當孩子擁有良好的觀察力時,更能在角色扮演中展現這份特質。

認知力

「演什麼,像什麼」,當孩子對於與角色相關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時,更能讓遊戲持續進行。就像孩子學做菜時,可能因為經常看著媽媽做,清楚要先買菜、整理與洗菜、再進行烹調等順序,也包括準備菜色的各項名稱、盛裝餐具或擺放位置,愈熟悉愈能鋪陳出更豐富的演出內容,這也代表孩子所具有的認知力多寡。

整合力

隨著年紀增加,角色扮演的遊戲內容會愈趨複雜,如何將舊經驗與新經驗整合在這一次的演出,或是如何與其他孩子一起合作演出,如角色的安排,都展現孩子的整合能力。黃琬玲表示,練習次數愈多,能力的展現將愈見成熟。

發揮多項大功用

黃琬玲指出,在幼兒的學習路上,角色扮演可以運用的範圍很廣泛,也能有效達到教養的目的。羅文喬則強調,透過不斷地演練,而能學得更多的角色模式,以便自己在應對各種生活環境時,能以更具彈性的方式處理。

說出內心世界

羅文喬表示,幼兒年紀小,語言能力有限,加上不安的情緒,有時未必可以把想要對父母傳達的內心世界說個明白,但透過角色扮演──讓孩子藉由另一個角色(如他最常玩的玩偶)將自己的心事說出來,如「娃娃怕黑黑,不敢一個人睡覺」,其實就是在說自己怕黑,當大人了解他的處境後,即能協助解決問題,避免負面的情緒一直困擾孩子。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三歲前,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會成為他一生的習慣。但很多父母總覺要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不容易,但李秋芬強調,「教養,是父母和孩子比誰有耐心、誰能更堅持」,至於最後的贏家就是養成好習慣的孩子。
李秋芬建議,父母不妨善用「扮家家酒」的遊戲陪著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透過孩子喜歡的玩偶,說「小熊睡覺前要刷牙,我們現在幫他刷牙」,讓孩子幫小熊刷牙,再趁機跟孩子說,「小熊刷完牙去睡覺了,你也跟小熊一樣」,通常孩子也會樂意跟小熊做一樣的事情。時間一久,孩子自然會養成習慣,而不需要父母跟在身邊一直念。

養成品格並具體實踐

該如何養成良好的品格?黃琬玲指出,對幼兒來說,如「誠實」、「分享」、「同理心」、「關懷」、「守規矩」、「有禮貌」等好品格是很抽象的概念,要讓孩子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看到持續地具體行為,這時就可透過角色扮演遊戲,也可以事先幫寶寶模擬出可能發生的情境,讓寶寶學習感受對方的情緒及解決的方式。
當然,不少父母會苦於要怎麼安排可供孩子學習的情境,李秋芬建議,不妨自內容豐富的繪本取材,尤其孩子已對經常讀的繪本故事有印象,甚至大一點的孩子還能說給父母聽,對於角色有一定的熟悉度,像這類的繪本正是最好的演出劇本,她表示,可先挑選角色簡單的內容,與孩子一起討論誰演誰,然後,各盡其職的表演,透過對話、表情與肢體動作,孩子將更能體會怎麼做才是該品格的具體表現,也才能真正落實在生活中。

建立兩性平權的觀念

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總讓孩子有著「媽媽在家做家事,而爸爸不是在外面上班,就是在家看報紙、電視」的刻板印象,黃琬玲表示,如今隨著社會變化,傳統價值已被性別平權的觀念所取代,爸爸回到家幫忙分擔家務,媽媽不再只是全職家庭主婦,有的還身兼職業婦女,夫妻共同認知家庭必須由雙方一起經營,這所有的互動看在孩子眼裡,自然留下深刻印象,當他在進行角色扮演時,這番形象自然就會成為扮演的內容。
她補充,父母對於男女孩的教養觀念也有所提升,對於男孩玩洋娃娃,女孩玩玩具槍,也愈來愈能以尊重的態度包容,黃琬玲認為,這些對於從小建立「性別平權」的觀念都有極大的助益。

服裝設計師吳季剛‧從小愛玩娃娃

知名服裝設計師吳季剛,從小就是愛玩芭比娃娃的小男孩,和女孩一樣拿針線為洋娃娃縫製衣服,而這樣的行為時常被人嘲弄,他的媽媽一度也為此感到緊張,帶著吳季剛到國外看心理醫師,確認不是性向的問題,純粹是出自對服裝設計的興趣,才讓媽媽感到放心。之後,媽媽則費心安排吳季剛到國外接受視野更寬廣的教育,終於讓吳季剛成功揚名國際時尚舞台!

開啟多元文化視野

幼兒的學習從家庭開始,但父母必須多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加深他對各種不同族群關係角色的認識。黃琬玲指出,如父母所從事的行業是孩子認識職業的開始,也可透過課程的安排或角色扮演的遊戲方式,認識更多的職業角色;也可以藉著參與各式多元文化的活動,了解原住民文化或異國文化,開啟多元化的視野,提早觀察多元文化之美,產生對多元族群角色的認同與融合。

培養合作精神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有更多的同學參與角色扮演,該如何讓遊戲順利進行?黃琬玲說,小小班的孩子一開始對於各種角色都有很大的接受度,即使演貓演狗都很願意,到了中班的年紀,孩子就會有自己的主見,會挑選角色,不過,他們也自有辦法協調,讓遊戲順利進行,偶爾也許需要老師介入處理一些問題,但都能合作讓每一個角色的演出都呈現他的重要性,無論分配到什麼角色,都必須學習如何完成這個遊戲,這就是學習互相尊重、互為主體最重要的態度。

父母與老師‧隨時檢視自身言行

幼兒的角色扮演看似有趣,但羅文喬強調,「這也父母或老師檢視自身的行為舉止是否有需要修正之處」,因為孩子的表演有不少是模仿父母及老師平日的表現,有些話從孩子口中說出,會讓人心頭一驚,「這是誰教的?」然而,父母與老師正是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反映出父母或老師的言行。
羅文喬提醒,父母與老師務必做好榜樣,讓孩子有好的學習對象,避免孩子「有樣學樣」。至於聽到孩子說出不恰當的話時,也請先自省是否曾說過這樣的話?「有則改之」,隨時修正自身行為,並適時引導孩子「怎樣做才是對的」,不讓錯誤繼續下去。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羅文喬‧台北市樟新幼兒園園長黃琬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