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骨頭不見了?認識「兒童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

當孩子活蹦亂跳,怎麼都不想睡覺的時候,不免心煩;但是當孩子生病了,而且是罕見疾病,不只是煩,更是憂心忡忡。幸好有些疾病治療的成功率不錯,只要及早就醫、診斷,並長期追蹤,孩子依舊能重拾健康!

一個8歲男孩在參加學校運動會後,常跟媽媽說「背部好痛」,媽媽本來以為是兒子參加體操練習而造成的運動傷害,所以,只帶到住家附近的骨科、復建科就診。但問題並未解決,孩子仍持續喊痛,總在夜裡以平均半個小時的頻率痛到大叫一次。媽媽驚覺孩子的問題不單純,於是積極帶孩子到大醫院就醫,輾轉在幾家大醫院接受了好多檢查,包括切片、核磁共振、全骨造影、電腦斷層攝影等,終於確認孩子得了「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然而,這個病名讓媽媽感到非常陌生,究竟是什麼病讓孩子每晚痛到哇哇叫呢?

細胞增生破壞原組織

認識「兒童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淑惠指出,「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是一種罕見疾病,目前病因不明,新生兒到青春期皆可能發生,但主要發生於2〜3歲的幼兒,男童與女童得病的比例為2:1。

她解釋,「組織球是指白血球生長、分化的一個項目,在人體內所擔負的功能是吞噬外來物質、處理抗原,保護身體免於受到感染。廣義來說,組織球包括單核球、巨噬細胞、蘭格罕細胞(Langerhans' cell)」。而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肇因於蘭格罕細胞在組織內增生,破壞了原有的組織,她說,「骨頭是最常被侵犯的部位,若從X光片看,骨頭被侵蝕的部分有如一個空洞,好像骨頭不見了似的,因為增生的細胞吃掉了骨組織」。

臨床表現如千面女郎

陳淑惠醫師表示,「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屬於免疫失調的疾病,臨床表徵有如千面女郎一般,表現相當多樣化,隨著侵犯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因此,發病之初,往往很難被聯想是否為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她指出,骨頭是最常見的侵犯部位,「約有一半病童只有骨頭受到侵犯」,頭骨最多,其餘依次為骨盆骨、大腿骨、眼窩,再來為肋骨、上臂骨、下頷骨、小腿骨及脊椎骨,表現以患部骨頭腫塊、疼痛最多,也會以眼球突出、中耳炎及牙齦病變方式表現;第二常見的侵犯部位則是皮膚及黏膜,表現如脂漏性皮膚炎、紅斑或瘀青;另外的臨床表現還包括淋巴腺腫大;包括肝、脾、肺、骨髓等器官功能受損;腦下垂體病變;中樞神經系統等。

陳淑惠醫師補充,腦下垂體病變的第一個臨床表現是尿崩症,症狀為多渴、多尿及脫水現象,因為腦下垂體受侵犯影響到生長激素分泌,而有生長遲緩、性發育延後等表現;至於其他中樞神經系統則較為少見,其中又以小腦病變最多,「這些傷害一旦出現,都不可能再恢復」。

詳加評估治療方式

認識「兒童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

整體而言,LCH的侵犯部位可能是局部的、多器官性的或全身性的,陳淑惠醫師指出,「侵犯的地方愈多,造成的疾病愈多,如侵犯的器官在2個以內,仍有100%的存活率;不過,發病年紀愈小,狀況愈不好」。她表示,診斷方式通常先以影像學定位懷疑的部位,再針對懷疑的部位進行組織病理切片,配合特殊免疫化學染色或電子顯微鏡檢查以確認診斷。陳淑惠醫師指出,「確診科別為骨科或血液腫瘤科,18歲以下則先至小兒科就診,再視狀況轉診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

至於以哪一種方式進行治療,陳淑惠醫師說,「由於此病從輕微到嚴重的預後差異性極大,因此,必須依個案狀況進行評估,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例如:輕微的皮疹只需塗抹類固醇藥膏,有時甚至可能不藥而癒;大多數的骨頭病灶,在手術切片或刮除後即可自行痊癒,也可使用放射線或局部注射類固醇治療;若是全身侵犯,她說,「即使不是癌症,仍須考慮使用化學藥物以控制病情並減少後遺症」。

陳淑惠醫師表示,「預後與發病年齡、器官受侵犯程度,以及是否出現器官功能損害有密切關連,至於治療的反應好壞與否,亦影響預後狀況。若為2歲以下且全身侵犯的病童,死亡率可高達50%~60%」。

但她也強調,LCH雖是兒童罕見疾病,不過,若能及早就醫、早期治療、並配合醫師長期追蹤,便可提高治癒率、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評估疾病範圍而做的檢查

為評估疾病範圍而做的檢查包括:

1.血球檢驗及分類:可能有貧血、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的情形。

2.生化檢查、肝腎功能檢查、凝血時間測驗。

3.病理切片:有可疑的結節、或器官功能異常時,需切片確認是否被侵犯,如肝臟切片及骨髓切片。

4.腹部超音波:可以檢查肝臟、脾臟的狀況。

5.骨骼掃描:了解全身骨骼的侵犯情形。

6.電腦斷層掃描(CT):有哪些部位是否受侵犯,有些病童需以電腦斷層掃描以便更清楚判斷。此檢查是無痛性,但需要病童安靜平躺,對太小或無法合作的孩子,醫師在必要時會給予輕微的鎮靜劑,以利檢查的進行。

7.磁振造影(MRI):此檢查是無痛及無輻射性,但檢查時間較長,約40至50分鐘,需要病童安靜平躺,對太小或無法合作的孩子,醫師在必要時會給予鎮靜性麻醉,以利檢查的進行。

8.尿液滲透壓分析:了解是否侵犯腦下垂體導致尿崩症。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

提醒.兒癌9大警訊

陳淑惠醫師提醒,「在台灣,每年約有500多位的兒童罹患癌症,是兒童第二大死因」。然而,兒童好發的癌症與成人不同,5歲以下幼童除了常見的白血病和腦瘤,還好發各種母細胞瘤,包括好發腹部的神經母細胞瘤、肝臟母細胞瘤和腎臟母細胞瘤,眼睛的視網膜母細胞瘤。

兒童癌症的發現其實有跡可循,她表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提高治癒率」,為了讓父母早期發現兒童癌症,台灣兒童癌症基金會提出九大警訊,提醒父母及早帶孩子就醫,以提高治癒率。

認識「兒童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

9大警訊包括:

1.臉色蒼白。 

2.紫斑或出血傾向。

3.不明原因之發燒。

4.不明原因之疼痛。

5.不明之腫塊。

6.淋巴腺腫大。

7.肝脾腫大。

8.神經方面之症狀,如劇烈頭痛、嘔吐、顏面神經痲痺、走路不穩或抽搐。

9.眼睛有異常反射光,如貓眼。

陳淑惠醫師強調,「會有上述症狀的疾病很多,並非一定就是癌症,不過,父母要保持警覺性,有疑問就即刻詢問專業醫師,但不要過度擔憂」。她指出,治療的方法依癌症種類不同而不同,例如:最常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使用化學治療;腦瘤則是合併手術和放射治療。由於許多方面的進步,例如;更好的抗生素、更好的止吐藥,讓治療的副作用與併發症減少許多,因此,病童治療過程的生活品質還不錯,並不像電視劇演的很難過。她強調,「兒童癌症7成以上可治癒,病童與家長應勇敢面對,不要放棄希望,接受標準治療,就有很高的機會可以治好」。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淑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