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自律神經失調怎解?醫師倡做OO舒緩! | 華人健康網

「每天唱歌,要唱出聲音來,至少十分鐘。」

第一次聽到我這樣交代,病患都會很驚訝的反問:「這是什麼奇怪的要求啊?為什麼?」

「我不愛唱歌。」

「我沒音感、我唱歌太難聽了。」

請聽醫囑這樣做,就是這麼簡單,做就對了!

其實自出生被抱在母親懷裡,甚至在媽媽懷胎腹中,你就在聽歌了;上了幼稚園,也幾乎在歌聲中度過,對於旋律、歌曲,其實是大家自小熟悉的。幾乎每個人在一生起伏的過程中,各個不同階段,總有那麼一首歌,能勾起心靈深處的感動,有人說這也算是一種「療癒」。

有人一聽到某一首歌、或某一段副歌時,特別會起雞皮疙瘩,這意味著這首歌透過聽覺,牽動了大腦對於某一段感情、某一段記憶,有了「我心深深處」的迴響,因而自律神經系統開始了一些反應:可能是鼻頭一酸,豆大眼淚就不聽使喚的奪眶而出;可能是喉頭一緊,哽咽難抑,也可能是臉頰發燙、呼吸隨之急促的怦然心跳……

「療癒」這兩個字,真是貼切的點出了音樂對於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的安撫功能,也難怪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世界各地,即便是再原始的部落民族,也有很好聽、動人心思的各式各樣民謠、地方小曲小調流傳。有些詞曲,外地人完全聽不懂,但扣人心弦的音樂魅力卻能瘋行全世界。從古到今的人們,高興時唱歌、悲傷時也唱歌、眾人歡聚的慶典上唱歌、一個人孤獨落寞時也唱歌。

所以請別擔心「我又不會唱歌」,唱首歌不見得是為了給誰聽,請當是種心情的抒發;請別害羞,你可以先從在浴室洗澡開始,嘩啦啦的水聲是不錯的遮掩;要不然,獨自開車時,身邊無人的小空間,你高興怎麼唱就怎麼唱,請試試,唱完,你的心情真的會不一樣!

對於來我門診的病人,我會特別交代這項非常重要的功課:「多唱唱歌吧!」這恐怕是自律神經失調醫學教科書不曾寫過的療法,在我記憶中,可能也沒有任何一位醫學中心的教授提倡或主張我這個滿特別、創新、有趣味的療法。

我的道理是要唱一首歌,眼睛要看歌詞、耳朵要聽旋律、跟拍子,大腦同時要快速計算轉音時的呼吸、心跳,該如何搭配做適度收縮及舒張、會用到哪些肌肉、神經的支配、血流速度的快慢……林林總總,是需要有完整「配套」的,這些都是藉著唱歌,在訓練我們可能已失衡的自律神經系統。

聽到自得其樂的歌聲,即便不是如職業歌手般感受到鼻腔或胸腔或腹腔的共鳴,但當沉浸在唱歌過程中,大腦暫時忙得沒空再收到來自身體的各種不舒服訊息,也可能在這一時片刻間的專注,會暫時忘掉那些令人懊惱的憂鬱或焦慮。

我會堅持要求自律神經失調病患做「唱歌的功課」,其實唱歌原本就是人人唾手可得的一種快樂,而且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人腦快樂中樞(pleasure center)的伏隔核(NAcc)神經認知,可透過音樂的節奏,調節多巴胺的釋放,也佐證了我這「唱歌的功課」之所以有效的立論。

伏隔核這個快樂中樞,過去的研究著重在它是人的獎賞系統,因此與成癮機轉關係密切,毒品成癮、藥癮、酒癮,都已經很清楚的是在短暫的快樂、迷戀之後,留下的腦部長期損傷。但我教的,是用腦海中想要的快樂,及唱歌的陶醉感,不但沒有副作用、且有益健康!除了聽覺的回饋刺激外,就是孔老夫子在《禮記》中所談的人生的快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伏隔核,也是負責美食及性愛愉悅的回饋,功能是使人類透過飲食得以生存,透過男女之愛慾,得以繁衍。因此同樣的道理,我也鼓勵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病患,何不適可而止的學學品酒、品茶、品咖啡、品自己所愛的美食。這種透過嗅覺、味覺所刺激釋放的多巴胺,及所獲得的快樂,不也是生活中一種美好樂趣?有些人會把品味飲食,視為一個人有沒有格調或懂不懂生活的標準,甚至把米其林排名的美食,當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享受。身為一位醫者我怎麼看待呢?

數千年來,醇酒、茶韻、咖啡、五花八門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就是人類透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觸感,可以很有效率的預防人在面臨各種不如意、壓力之下,發生自律神經系統失調,或在自律神經系統已經失調的病況下,這些飲食,扮演著一種幾近完美、沒有副作用的救贖?截至目前為止,我不認為有現存的任何一種藥,比這些感覺所帶來的心滿意足、能更有效的幫助病患恢復健康。

我常勸病人:「憂一日則失一日,喜一日則得一日。」何苦終日一直在抱怨身體的不舒服?何不為自己唱首歌?更何況,如果過程或結果起雞皮疙瘩;鼻頭一酸,眼淚奪眶而出;臉頰發燙、呼吸急促的怦然心動等等反應,那真是太好了!因為這些身體反應,是直接追溯到導致自律神經失衡在心靈某一個深處的源頭,做療癒的修復。我想出了這一便宜又簡單的方法,行之多年,功效奇大,這是我幫病人根治自律神經失衡的開始。

快樂是什麼

「最近一次,感覺到快樂是什麼時候?」

當我在門診提出這個問題時,很多的病患都會先愣了一下,再想一會兒,才能不確定的、勉強的擠出幾個字來。

有位事業有成的老闆,聳聳肩、頗有遲疑的回答:「打高爾夫球吧?」

「為什麼打高爾夫球會感到快樂呢?」

「因為球杆揮得好時,很有成就感,而且呼吸新鮮的空氣、腳踩在柔軟的草地上,感覺真的很輕鬆、舒服!」

這就對了,我希望自律神經失調的病患,能經常去抓住那種能感覺到快樂的情緒。過去的臨床經驗發現,越嚴重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越無法記得什麼是快樂?如何做才能得到快樂?有可能這群人在個性上,長期對於每件事情習慣思前想後,加上事情多、工作時間又長,使焦慮的神經迴路儲存於大腦長期記憶庫,在自已沒有察覺之下,默默潛移成一種「慣性」的容易焦慮。

老是負面思考的人,在生活中或工作上的習性,也同時長期抑制了負責獎賞、快樂及笑容等活動的神經元伏隔核(NAcc)多巴胺的分泌或回收濃度不足,於是當然就記不起快樂的感覺,也就沒有動力想、去做有可能感到快樂的事情、運動,或休閒。

本文出自大塊文化《中西醫併治遠離身心症:經絡與自律神經的協奏共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