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衛院研究:滑手機會減少睡眠時間、延遲睡眠周期 | 失眠 | 精神科 | 健康新知

睡不好,健康問題多,尤其3C時代來臨,過度依賴手機,國衛院研究發現,的確會影響睡眠。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發現,只要一整天手機使用時間每增加1小時,就會延後入睡時間4.9分鐘,並減少5.5分鐘的睡眠時間!

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使用手機,特別是在睡前使用,確實會對睡眠週期與睡眠長度帶來影響。
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使用手機,特別是在睡前使用,確實會對睡眠週期與睡眠長度帶來影響。

2017年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獲獎主題「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中便指出,不規律的睡眠作息可能會增加罹患生理、心理疾病的風險。然而,對學界和醫界而言,要在自然狀態下長期(數月或數年)且客觀記錄每天個人睡眠時間,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但國衛院研究有新突破。

研究團隊利用現代人與手機密不可分的關係,開發一款全自動記錄使用者手機使用與睡眠時間的手機程式—「作息足跡」(Rhythm),成功突破此項研究難題。並且運用此程式研究,發現使用手機,特別是在睡前使用,確實會對睡眠週期與睡眠長度帶來影響。

國衛院研究發現,睡前使用手機時間會影響睡眠週期、長度

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發現,只要一整天手機使用時間每增加1小時,就會延後入睡時間4.9分鐘,並減少5.5分鐘的睡眠時間。不僅如此,團隊更發現,睡前使用手機時間,雖僅佔全天總使用時間的14.3%,然而,對睡眠週期延後的影響力,卻佔整天手機光源暴露的44%。

且國際上許多研究文獻也已指出,光照是生理時鐘的重要影響因子。而林煜軒研究團隊也證實,睡前使用手機,對於人體睡眠周期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研究成果於今(108)年3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精神醫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睡前使用手機時間,雖僅佔全天總使用時間的14.3%。然而,後續對睡眠週期延後的影響力,卻佔整天手機光源曝露的44%。(圖片/國衛院提供)
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睡前使用手機時間,雖僅佔全天總使用時間的14.3%。然而,後續對睡眠週期延後的影響力,卻佔整天手機光源曝露的44%。(圖片/國衛院提供)

現代人與手機密不可分 手機APP結合問卷,了解國人睡眠狀態

林煜軒醫師指出,研究團隊成員包含台大醫院與馬偕醫院醫師,以及交通大學與淡江大學研究人員,含括了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學,以及統計學的跨機構跨領域團隊。研究方式為團隊從「作息足跡」APP中,過濾出受測者每天使用手機比較不活躍的時間點,用以推估睡眠時間,來精確的計算睡前使用手機對於睡眠時間的影響。

而APP記錄作息及睡眠時間的基本原理,便是依據手機螢幕的開與關來做監測。且該研究團隊是國際上率先提出「主動使用」(例如:打開手機、滑手機、撥打電話等)及「被動使用」(例如接聽電話、收到簡訊等)分類演算法的一員。

在透過APP輔助下,研究團隊連續記錄受試者14天全天候的手機使用行為。並同步搭配問卷調查,針對所收集到的巨量資料,進一步分析受試者作息以及睡眠時間。結果經團隊比對測試發現,「作息足跡」APP的紀錄與個人自填問卷上的睡眠時間,其一致性高達84%。

「作息足跡」APP在安裝後即可全自動化的從手機背景作業系統,收集整天手機使用活動紀錄,並且從中推算出睡眠時間。(圖片/國衛院提供)
「作息足跡」APP在安裝後即可全自動化的從手機背景作業系統,收集整天手機使用活動紀錄,並且從中推算出睡眠時間。(圖片/國衛院提供)

睡眠問題監測不易?「作息足跡」APP有助長時間客觀記錄

林煜軒醫師表示,市面上類似的睡眠紀錄APP必須經常手動設定、配戴於身上或擺放於床邊,藉由動作偵測進行記錄,若個人忘記配戴或未放置適當位置,記錄就會被中斷。而團隊研發的「作息足跡」APP,在安裝後即可全自動化的從手機背景作業系統,收集整天手機使用活動紀錄,並且從中推算出睡眠時間,此外,此APP更具有極低耗電的優勢。

林煜軒醫師強調,「作息足跡」APP可全自動記錄個人手機使用與睡眠時間,能夠進行長時間、客觀的記錄,有助於在真實環境下,觀測長期睡眠問題對於健康的影響。此外,「作息足跡」APP更可以精準地計算睡前使用手機對於睡眠的影響。更因為對比個人主觀陳述或填寫量表,具有更客觀之記錄準確性,是行為量測方法的重大突破,在睡眠醫學、精神醫學等領域的臨床醫學診斷上,極具應用潛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