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髖關節脫臼≠痛 幼兒延遲診斷率高 | 華人健康網

關節脫臼的劇痛總讓人難以忍受,但一名1歲2個月大的李小妹,平常沒有關節疼痛的問題,能正常翻身爬行,直到學走路時出現明顯跛行和長短腳現象,就醫才發現是「新生兒髖關節脫臼」,卻因發現的晚,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無法進行物理性矯正,需接受復位手術的治療,且術後仍需籠罩在髖關節發育不良等後遺症陰影中。

新生兒髖關節脫臼不一定會感覺疼痛,國內每年約有上百位新生兒被延遲確診。
新生兒髖關節脫臼不一定會感覺疼痛,國內每年約有上百位新生兒被延遲確診。

新生兒髖關節脫臼 把握6個月黃金矯正期

小兒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大甲光田小兒骨科醫師鄭本岡表示,在台灣,大約每1萬名新生兒就有15名有髖關節脫臼的問題,胎兒因子宮內空間緊迫或羊水少,在子宮內受到壓迫,或是孕婦進行臀位產時,過程中拉扯到腿及髖部,都可能造成寶寶髖關節脫臼。而女嬰因女性荷爾蒙的關係,骨關節更柔軟,脫臼機率又比男嬰高。

大部分的新生兒髖關節脫臼,在出生2至3個月時就可經物理檢查和超音波診斷出來,若能在出生後6個月內發現,通常只要穿著背帶2至3個月矯正就可以痊癒。

李小妹的髖關節脫臼,但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延遲就醫和診斷,最後需手術治療。(圖片提供/光田醫院)
李小妹的髖關節脫臼,但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延遲就醫和診斷,最後需手術治療。(圖片提供/光田醫院)

翻身爬行不受限!難察幼兒髖關節脫臼

不過,因為患病的寶寶平常仍可正常翻身爬行、站立,不會感覺疼痛,較不易發現異常,延遲診斷的機率很高,通常是在1歲學走路時,因蹣跚跛行的步態和長短腳現象,才被家長帶著就醫而確診。

骨科醫師鄭本岡表示,女嬰因女性荷爾蒙的關係,骨關節更柔軟,脫臼機率又比男嬰高。(圖片提供/光田醫院)
骨科醫師鄭本岡表示,女嬰因女性荷爾蒙的關係,骨關節更柔軟,脫臼機率又比男嬰高。(圖片提供/光田醫院)

前芝加哥Rush醫學中心小兒骨科主任、前國家衛生研究院健康研究發展指導主任郭耿南教授指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分析,目前台灣每年約有18萬新生兒,以發生率計算,推估每年約有270名髖關節脫臼新生兒,但台灣每年仍有約100幼兒是被延遲診斷(超過6個月),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1歲後才被診斷出來,只能接受困難的髖關節脫臼復位手術。

可惜的是,這群延遲診斷的孩子即使接受治療,仍可能留下後遺症。鄭本岡醫師表示,延遲診斷的新生兒髖關節脫臼個案,必須經由難度較高的髖關節脫臼復位手術治療,但術後仍可能留下長短腳、髖關節發育不良和半脫位等令人遺憾的後遺症。

揪出髖關節脫臼!幼兒4徵兆莫輕忽

如何在寶寶6個月大之前早期發現髖關節脫臼的徵兆?本身是骨科醫師的大甲光田醫院院長王迺輝表示,除了臨床第一線的小兒科和婦產科醫師要提高警覺之外,新生幼兒的家長若發現寶寶有(1)兩腳不對稱,(2)疑似長短肢,或(3)一側髖關節外展受限,或(4)大腿內側皮膚皺摺不對稱時,要儘快去醫院檢查,早期治療,以期減少手術之發生率,別讓寶貝留下終生跛行的遺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