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很容易生氣,怎麼辦?父母做對溝通助化解 | 健康類 | 雜誌出版推薦

有些家長即使想好好聽孩子說話,卻因為長期以來關係不佳,而無法順暢地與孩子溝通。正如我在第一章提到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的某種反應而開始喜歡父母,或者是變得不想跟父母交談。假如各位的孩子一直以來都不太說話,那麼為了改變孩子,首先應該改變的就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

本章我想談談當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談話,或者是當父母因為難以和孩子溝通而煩惱時,應該做好什麼樣的心理準備,才能重拾與孩子之間的對話。

在難以和孩子對話的例子當中,最常見的就是孩子只因為父母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心情就立刻變差。在不少家庭中,由於孩子總是一下子就生氣,展現出想要吵架的態度,所以反而是父母顯得膽顫心驚,不敢向孩子攀談。

為什麼孩子總是生氣呢?讓我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讀小學五年級的美沙同學,每天早上出門都必須花很多時間準備,而這正是她媽媽最大的煩惱。換衣服、整理頭髮、收拾書包等動作總是很慢,每天都是在幾乎快要遲到時才急忙出門。但是由於媽媽只要對她說些什麼,她就會「立刻生氣」,所以媽媽也總是戰戰兢兢的。

某天早上,媽媽一如往常地擔心時間來不及,想要幫忙,於是迅速地把裝著運動服的袋子塞進了美沙同學的書包裡。沒想到美沙同學卻因此而像火山爆發似地暴怒。

孩子:「我本來要自己裝的!妳為什麼要擅自幫我裝!」

家長:「因為妳快要遲到了,所以我想幫妳啊。」

孩子:「我不想去學校了啦!我今天要請假!」

家長:「怎麼可以因為這種事請假呢…」

孩子:「不用說了!反正都是媽媽的錯。」

家長:「不要這樣說嘛,別生氣了,趕快去學校。」

經過這段對話之後,媽媽拼命想辦法安撫美沙同學;最後雖然順利把美沙同學送去學校,但是媽媽卻壓根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完全喪失了自信。她的確是擅自幫了孩子一點忙,可是她不知道這麼做為什麼會讓孩子如此生氣。

「最近她總是這樣,非常容易生氣,讓我覺得很累。」媽媽這麼說。

然而,我所見到的美沙同學不但一點也不易怒,而且是個非常率直可愛的女孩子。

當我問起她這件事的時候,她小聲地告訴我:「因為媽媽粗魯地把體育服塞進我的書包裡,把我很努力寫的功課壓爛了。我是因為這樣所以才生氣,不想去學校的。可是就算告訴媽媽,她也不會理解。」

因為父母焦急而造成的創傷,會演變為孩子的憤怒

美沙同學的例子,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經常出現的誤會。所謂的「經常出現」是指什麼呢?

其實就是父母太過「粗線條」,無法感受到孩子的心情,讓孩子生氣的這一點。

孩子花了許多心血寫好了功課,結果卻被壓得亂七八糟——這對孩子來說,就等於是所有的努力都落空了,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孩子會想抗議媽媽的粗魯行為,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就算誠實地告訴媽媽自己的心情,媽媽也一定沒有辦法體會自己的難過。此外,其實就是因為孩子沒有適切的言語可以傳達自己的心情,根本無法做出讓父母能夠理解的說明,所以才只好用「氣死我了」、「超討厭的」等言詞來表達。

所以,孩子便會預測父母給自己的回應可能是:「皺了又怎麼樣,攤平就好了。」、「就是因為妳動作太慢,所以我才幫妳的啊。」等等。要是聽到媽媽這麼說,孩子就更會覺得自己的心情不受重視,所以只好將說明或抗議的言語吞下肚,只用「我不想去學校了」這麼一句話來逃避現實。

美沙同學當然知道紙張皺了只要攤平就好,也知道媽媽並沒有惡意,所以不能責怪母親,相信她的心情一定也很複雜。而媽媽心裡「妳怎麼不快點去學校呢?」這種焦急的心情,她也必定能夠理解。這一切全都直接衝擊她纖細的內心,最後以憤怒的形式呈現出來。

為了不讓孩子拒絕溝通,父母需要的是「想像力」

父母經常沒有去理解孩子這種複雜的情緒,孩子也經常因為無法好好傳達自己的心情而生氣,因此造成親子之間出現心理上的鴻溝。面對一個還不成熟的孩子,父母絕對不能不花時間去聆聽他的心情,並且予以理解。只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依然常常看到父母因為工作太忙,或是誤以為那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而忽略了聆聽的工作。

面對動不動就生氣、拒絕和父母溝通的孩子時,最重要的就是在孩子生完氣之後,立刻弄清楚孩子「為什麼生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請父母想像孩子的心情,並且將它化為言語表達出來。

請各位父母不用害怕「可是要是我猜錯了,孩子就會更生氣」。害怕孩子生氣,就等於害怕面對孩子的真心話。假如父母不去正面面對孩子心中對於父母的憤怒情緒,那麼便永遠不可能重拾與孩子的對話。

就像我在第一章裡面提到的,其實就算父母猜錯了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我想了解你的心情」這樣的態度。如果孩子指出你的錯誤,那麼就再繼續聽孩子說就好。例如,我們可以試著這麼對孩子說:

孩子:「我本來要自己裝的!妳為什麼要擅自幫我裝!」

家長:「哎呀,對不起。原來妳本來想要自己裝啊。」

孩子:「我不想去學校了啦!我今天要請假!」

家長:「妳不想去學校了?我做的事情真的這麼嚴重啊。」

孩子:「對啊!全都是媽媽的錯。」

家長:「媽媽哪裡做錯了呢?是媽媽放錯地方了嗎?」

孩子:「才不是!是妳放的方式不對!」

家長:「這樣啊。所以妳是不喜歡媽媽這樣裝囉?」

孩子:「對啊。因為妳這樣硬塞進去,把我的地圖功課都弄皺了啦。」

家長:「原來是這樣啊,我不小心把妳的功課弄壞了,都是媽媽不好。」

孩子:「我在著色的時候很小心,都沒有塗出來,塗得很漂亮耶…」

家長:「原來是這樣啊。所以妳才難過得不想去上學啊。都是媽媽不好,對不起。」

像這樣想像孩子的心情,並且化為言語來回覆孩子,就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親正在試圖理解我的心情」。這就是重拾親子之間對話的關鍵。讓孩子對父母的感覺從「反正爸媽都不懂」變成「爸媽在試圖理解我」,就等於跨出了很大一步。

本文出自采實文化《爸媽,可以安靜聽我說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