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動一動 減少肌少症發生_生活保健_文章專區 | 常春月刊--全宇宙最實用的保健知識

字體 小中大
動一動 減少肌少症發生

 

要活就要動!透過適當的肌力訓練,可有效維持或增加身體的肌肉量,逆轉老年人肌肉量降低的困擾,青壯年的肌肉量則不會流失太快,以減少肌少症的發生。

 

文/郭敏政

 

人體肌肉量不足是老年人死亡風險的關鍵因素之一。除了老化外,如果只想依靠不吃或少吃完全不運動的減肥者,也是肌少症最大的潛藏族群。然而,人體要有多少比例的肌肉量才足夠,醫學界尚未有定論。

  

50歲以上 每年肌肉流失3% 

身體的組成會隨著年齡不斷增長,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表示,即使幾年後體重沒有變化,其實體內的組織結構早已經開始挪移、改變,脂肪會越來越多,肌肉卻不斷減少,首先是內臟和肌肉的脂肪不斷的增加,其次則是腰圍越來越寬。

 

肌少症顧名思義,是指身體的肌肉組織減少,表面上看來只是單純的減少肌肉,對健康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事實上卻剛好相反。一般而言,沒有運動的人的肌肉量,在30歲以後,每年會流失1-2%;超過50歲時,肌肉量更會以每年3%的速度減少。

 

老年人因為生理及器官功能降低,連帶也影響運動意願,劉燦宏指出,像關節疼痛或擔心跌倒,就會讓很多老人視運動為畏途,不知不覺中流失更多肌力,當肌肉量變少了,就更容易因重心不穩而發生跌倒,甚至嚴重發生骨折或更大的致命危機。

 

不少老人家會因膝關節不好而避免走動,劉燦宏說,這是錯誤的,他們反而更需要想辦法「動」,因為越動越有肌力,就更能夠走,但重點是方法要對,尤其不要把爬樓梯當訓練。建議可利用簡單的彈力帶進行「下肢運動」,就不會造成膝關節的負擔,同時使用腿部各肌肉群,甚至連手部也能一起使力,就是不錯的運動。

 

肌少症高危險族群:肥胖老人、不當減肥的人

在臨床門診中,鮮少有年輕肌少症患者,劉燦宏說,這就像骨質密度一樣,女性骨鬆症在停經前是沒有人會來的,因為停經前絕大部分不會有問題,等到有問題了就已經很嚴重。他提醒,如果只想靠少吃或不吃卻不運動輔助的減肥年輕人,都是日後罹患肌少症的潛在族群。

 

肥胖的老人是罹患肌少症最主要的族群,而不當減肥的人則會是未來肌少症重要的一群。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減肥,尤其女性減重都不是靠運動而透過節食的結果,就是減了肌肉卻減不了脂肪,因此,罹患骨質疏鬆和肌少症都以女性居多,男性則因為運動相對比女性多、活動量也大,所以比女性少患有肌少症。

 

「越減越肥」絕不是隨口說說,劉燦宏指出,很多不透過運動減肥的人,幾乎都以不吃或少吃做為減肥手段,但少吃的結果,往往減掉的只是水分和肌肉,除了會將身體中的「好東西」減掉外,體重看似減輕的同時,也會付出代謝率跟著下降的代價。

 

越減越肥 肌少型肥胖的人增多

因為代謝率和肌肉的量是正相關,沒有運動協同的減肥,很快就會復胖,而復胖後多出的體重,不會是肌肉而全是脂肪,也難怪很多肥胖一族的人,老是在減肥、復胖的惡性循環下、不斷的「減肌肉、胖脂肪」,最後成了全身都是油的「少(肌)肉型肥胖」或「肌少型肥胖」。

 

很多研究和臨床實證指出,藉由不吃而減重1公斤,其中減掉的70%都是水分(包括肌肉中的水分),而真正想要減掉的脂肪不過10-20%,也減掉了超過10%的蛋白質。但如果節食加上運動的話,就會有60%的脂肪被消滅,水分只減少20%左右,蛋白質約減少5%,如此才能真正達到減肥的目的。

 

肌少症可說是「肌本」的「存款不足」,劉燦宏說,很多人在50歲以後,一直到出現了爬樓梯或拿東西有困難時,才會對肌力不足有所警覺,而時下年輕人多半多吃少動,爬起樓梯來比同年齡的人還喘還累,除了有心肺或關節問題外,可能要檢視一下是否是自身的肌肉力量出現不足的警訊,而這正是年老時發生肌少症的原因之一。

 

有氧+阻力型運動 有效增肌減脂

從事有氧運動減肥很有效,但還是會耗損部分的肌肉,因此,除了要做有氧運動減肥外,還必須做阻力型肌力運動,以保存更多的瘦肉(lean body mass),才能有效的增肌減脂。

 

像彈力帶就是適合老人使用的「阻力型肌力運動」,國外報告研究指出,每週至少應從事1-2次的中強度阻力型運動,可以提升肌力和耐力、減少脂肪,如果沒有同時進行減重的話,不僅肌肉量會增加,並能幫助鈣質吸收,以提升骨質密度,改善骨質疏鬆症。

 

阻力型運動大多是針對上、下肢比較大的肌肉群進行訓練,例如肩前屈、後伸、外展、肘屈曲、伸直、髖前屈、後伸、外展、膝屈曲、伸直、踝背屈、蹠屈等動作,在家裡可以用啞鈴、沙包、裝水保特瓶或彈力帶進行阻力型運動。

 

13次阻力型運動 提升肌耐力

以在運動用品店購買的彈力帶為例,彈力帶拉伸強度會依顏色而有不同,一般黃色彈力帶最鬆,黑色彈力最緊,而選擇適合顏色的彈力帶原則,以能重複完整動作10∼15次後才感疲勞的彈力帶為主,一段時日後,若是感到很輕鬆完成10-15次重複動作時,就可以換選強度更緊的彈力帶。

 

阻力型運動原則是1次做3回合,1週做3次,總計是12週,每次運動前必做的熱身運動至少5分鐘;主要運動約25-45分鐘;最後還要有緩和運動約5分鐘,才能避免運動傷害發生。

 

為了讓肌肉量保存而不流失,除了必須多運動之外,適當的飲食也有加乘效果,尤其在運動後半小時內補充乳清蛋白等高蛋白,可以增強肌肉量與肌力。劉燦宏指出,乳清蛋白對肌肉量合成有幫助,很多運動員會在運動前就提前補充,在運動過程中可以一併合成肌肉。

 

 

〈居家8種簡易阻力運動 跟著做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及技術長林立峯,推薦以下8種包括運用彈力帶、不需器材的居家可以輕鬆做的上下肢阻力運動。

運動設計示範/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技術長林立峯

 

上肢阻力運動 ︳彈力帶肌阻力運動

 

︳搭車握拉柄

1.將彈力帶放至雙腿下,雙手握彈力帶。

2.右手向上拉起彈力帶,高過頭部後3秒,再回復原來姿勢。

3.換左手做2同樣動作。

4.最後雙手一起向上拉起彈力帶,過3秒再回覆原來姿勢。

5.可重複做10-15次。

訓練部位:三角肌

 

︳黃金鐵三角

1.將彈力帶放至雙腿下,雙手握住彈力帶。

2.右手側拉彈力帶往45度方向,過3秒再回復原來姿勢。

3.換左手做2同樣動作。

4.最後雙手一起側拉彈力帶往45度方向,過3秒再回復原來姿勢。

5. 可重複做10-15次。

訓練部位:三角肌

 

 

上肢阻力運動 ︳不需器材身體重量運動

︳恭喜發財

1.雙肩平舉,雙手交握。

2.雙手互推,用力3秒休息。

3.可重複做10-15次。

訓練部位:胸大肌

 

︳有人在嗎?

1.身體側面靠牆,右手手肘彎曲90度。

2.右手手腕推牆,用力3秒休息。

3.換邊做,左手做12同樣動作。

4.可重複做10-15次。

訓練部位:肩外轉肌群

 

下肢阻力運動 ︳彈力帶肌阻力運動

︳能屈能伸

1.右腳向上抬起,將彈力帶放至腳下,雙手握住彈力帶。

2.右腳向前伸展,慢慢伸展後3秒回復原姿勢。

3.彈力帶換至左腳,重複12動作。

4.可重複做10-15次。

訓練部位:股四頭肌

 

︳掃堂腿

1.彈力帶纏繞在雙腳上,一腳踩住彈力帶,另一腳腳踝勾住。

2.左腳不動,右腳向後拉伸,過3秒回復原姿勢。

3.換右腳不動,左腳向後拉伸,過3秒回復原姿勢。

4.可重複做10-15次。

訓練部位:股二頭肌

 

下肢阻力運動 ︳不需器材身體重量運動

︳踩天鵝船

1.坐姿身體坐正,雙手扶住椅座。

2.背部打直,收小腹。

3.單膝抬起彎曲靠近胸口,維持身體不偏移不前傾,停留3秒後回復休息。

4.換腳做3同樣動作。

5.可重複做10-15次。

訓練部位:髂腰肌

 

︳少林武功蓋天下 ︳深蹲運動1.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扶住椅背。

2.背部打直,收小腹。

3.雙膝彎曲,停留3秒後回復休息。

4.若肌力及平衡許可,可直接雙手往前平舉,雙膝彎曲下彎。

5. 可重複做10-15次。

訓練部位:大腿股四頭肌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4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tvc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