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潮起香江》中環已無港青立足之地 - umedia 優傳媒

 

鄧晞事件飽受香港網民指責,也讓人更肯定,中環今天已經沒有香港人才的空間。(圖/翻攝自微博)

作者/鄭漢良

中環是香港的金融心臟,高樓大廈裡面都是來自全球四方八面的掘金高手,例如國際金融中心其中一個租戶就是國際聞名的大鱷--索羅斯駐港辦公室,至於什麼大摩細摩瑞信瑞銀當然不會缺席。亦因如此,唸經濟金融的香港人才,不論是本土出生還是經過海外鍍金,都成為中環動力的主要推手,也是香港得以成為地區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支撐。然而,經過了20多年的回歸之後,今天中環主要的金融機構,幾乎已經成為大陸人的專區,香港人已經逐漸遭到淘汰。這是客觀現實使然,也是一國兩制下的必然現象。

 

總部在上海上市在香港的海通證券,不久前公司董事總經理鄧晞因為處理她和她的家人感染到武漢病毒肺炎(當時世衛組織還未將武漢病毒定名為COVID-19),飽受香港網民指責,事後她在網上為此而道歉,但道歉暗藏棉裡針,不愧為紅籌公司的一姐。

 

鄧晞事件要從1月22日她的父母從武漢來港與女兒共度農曆新年說起。當時她提到父母本身已經有支氣管炎,平時偶爾咳嗽。為了配高血壓藥給父母,她24日到過私家診所,當時「他們還有點低燒(稍微發燒)」,在酒店房內吃藥休息。之後,鄧晞又帶同父母搬到另一家酒店,直至父母實在吃不消下,終於被送到醫院,事後兩人確診患上COVID-19,而鄧晞也未能倖免,同樣中招。

 

網民卻對鄧一姐這番經理大表不滿,有人質疑明知父母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感染象徵,但仍然拒絕送院接受測試,不但將兩個老人家搬來搬去(第一家酒店因為懷疑兩老染病而據稱下逐客令),增加傳播病毒的風險,但又不接父母到自己的豪宅居住,而且還陪同兩老逛商場,出外吃飯。如果沒有武漢那回事,鄧晞絕對是個孝女,然而在那個情況下,孝女已經不能解釋她的自私行為。

 

正當網民對她的行為指指點點之際,鄧一姐這個人卻讓我更肯定,中環今天已經沒有香港人才的空間。

 

我有一個朋友的兒子,是香港一所尖端大學的高材生,畢業後很快就被香港一家陸資銀行招聘為人才栽培庫的成員,對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畢業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塊入行的敲門磚。但工作不到半年他就了解到,這家銀行裡面其實很多都是走過場的大陸大大小小官二代,最大的當然是前中共國務院一名高幹的女兒。從公司開會的通知,到員工聚餐文娛活動,香港「人才」都是陪襯角色。朋友的兒子沒多久就找到機會,跳到一家外資投資銀行工作。但根據他的經歷,情況也沒多大的改善。如果留心新聞的讀者都知道,香港的幾家外資投行,包括摩根大通、德銀和瑞銀等,無一不是因為違法聘用大陸官二代富二代而被美國罰款的。

 

我們不能怪這些銀行勢力,數字足可告訴我們一切。香港截至今年1月31日,一共有263家H股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所謂H股公司一般指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不含港澳台註冊或在外國註冊但總部在中國大陸的公司)。截止當日,這些公司的市值是5.8萬億元港幣。

 

在香港的投行和所謂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他們最大的客戶統統都在中國大陸,這與香港之前真正屬於國際都市的地位,也有顯著的質變。正如不少老中環的金融業者所憶述,回歸前香港金融圈高層以白種人為主,20多年後,金融圈則以海歸及大陸專才為主,今天連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是個海歸。外資企業少了,中資企業多了,外國人自然大幅減少,但能進入企業核心的香港本地人亦少了。現實是,客戶大部分都是內地企業,要對接大陸企業家,沒有海歸的人脈,交易往往難以進行。

 

就像總部在上海的海通證券,一姐由大陸武漢的鄧晞擔任,已是理所當然,那管你香港人就算擁有飛天本領也是徒然。

 

這裡不是說從來沒有香港人能夠進入香港陸資銀行的所謂「高層」。香港的交通銀行前首席經濟師羅家聰就是個香港仔。但去年10月,香港正值反送中運動高峰之際,羅家聰突然結束了長達14年與交通銀行的賓主關係,官方沒有正式公告。但羅家聰之後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披露,交通銀行認為「由香港人代表中(陸)資銀行發言並不適合」,暗示自己是被迫離職。

 

羅家聰在訪問中又指出,反送中示威加劇了公司大陸及香港員工之間的內部矛盾,交通銀行尤其不滿他在一次電台節目表示 2003 年沙士疫情對香港經濟打擊大於近月示威,其說法與官方論調並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馳,並透露曾收到指示稱不要對中國經濟發表評論,「現在他們連你的觀點都要審查」。羅家聰又指,他曾向同事分享一則經濟新聞,被交銀管理層認定內容批評政府,惹來譴責。他認為自己在交銀的經驗反映中資銀行開始改變在香港的策略,漸漸避免聘用本地青年。

 

香港政府到了今天,似乎仍然未能了解問題本質的嚴重性,猶在呼籲香港的青年人到大灣區、到前海找尋他們的前途,融入祖國,為本身和祖國的前途貢獻。試問一下,香港的青年今天連中環都沒有他們的空間,回到祖國的懷抱恐怕連門都沒有。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       

 

鄧晞事件飽受香港網民指責,也讓人更肯定,中環今天已經沒有香港人才的空間。(圖/翻攝自微博)

作者/鄭漢良

中環是香港的金融心臟,高樓大廈裡面都是來自全球四方八面的掘金高手,例如國際金融中心其中一個租戶就是國際聞名的大鱷--索羅斯駐港辦公室,至於什麼大摩細摩瑞信瑞銀當然不會缺席。亦因如此,唸經濟金融的香港人才,不論是本土出生還是經過海外鍍金,都成為中環動力的主要推手,也是香港得以成為地區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支撐。然而,經過了20多年的回歸之後,今天中環主要的金融機構,幾乎已經成為大陸人的專區,香港人已經逐漸遭到淘汰。這是客觀現實使然,也是一國兩制下的必然現象。

 

總部在上海上市在香港的海通證券,不久前公司董事總經理鄧晞因為處理她和她的家人感染到武漢病毒肺炎(當時世衛組織還未將武漢病毒定名為COVID-19),飽受香港網民指責,事後她在網上為此而道歉,但道歉暗藏棉裡針,不愧為紅籌公司的一姐。

 

鄧晞事件要從1月22日她的父母從武漢來港與女兒共度農曆新年說起。當時她提到父母本身已經有支氣管炎,平時偶爾咳嗽。為了配高血壓藥給父母,她24日到過私家診所,當時「他們還有點低燒(稍微發燒)」,在酒店房內吃藥休息。之後,鄧晞又帶同父母搬到另一家酒店,直至父母實在吃不消下,終於被送到醫院,事後兩人確診患上COVID-19,而鄧晞也未能倖免,同樣中招。

 

網民卻對鄧一姐這番經理大表不滿,有人質疑明知父母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感染象徵,但仍然拒絕送院接受測試,不但將兩個老人家搬來搬去(第一家酒店因為懷疑兩老染病而據稱下逐客令),增加傳播病毒的風險,但又不接父母到自己的豪宅居住,而且還陪同兩老逛商場,出外吃飯。如果沒有武漢那回事,鄧晞絕對是個孝女,然而在那個情況下,孝女已經不能解釋她的自私行為。

 

正當網民對她的行為指指點點之際,鄧一姐這個人卻讓我更肯定,中環今天已經沒有香港人才的空間。

 

我有一個朋友的兒子,是香港一所尖端大學的高材生,畢業後很快就被香港一家陸資銀行招聘為人才栽培庫的成員,對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畢業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塊入行的敲門磚。但工作不到半年他就了解到,這家銀行裡面其實很多都是走過場的大陸大大小小官二代,最大的當然是前中共國務院一名高幹的女兒。從公司開會的通知,到員工聚餐文娛活動,香港「人才」都是陪襯角色。朋友的兒子沒多久就找到機會,跳到一家外資投資銀行工作。但根據他的經歷,情況也沒多大的改善。如果留心新聞的讀者都知道,香港的幾家外資投行,包括摩根大通、德銀和瑞銀等,無一不是因為違法聘用大陸官二代富二代而被美國罰款的。

 

我們不能怪這些銀行勢力,數字足可告訴我們一切。香港截至今年1月31日,一共有263家H股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所謂H股公司一般指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不含港澳台註冊或在外國註冊但總部在中國大陸的公司)。截止當日,這些公司的市值是5.8萬億元港幣。

 

在香港的投行和所謂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他們最大的客戶統統都在中國大陸,這與香港之前真正屬於國際都市的地位,也有顯著的質變。正如不少老中環的金融業者所憶述,回歸前香港金融圈高層以白種人為主,20多年後,金融圈則以海歸及大陸專才為主,今天連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是個海歸。外資企業少了,中資企業多了,外國人自然大幅減少,但能進入企業核心的香港本地人亦少了。現實是,客戶大部分都是內地企業,要對接大陸企業家,沒有海歸的人脈,交易往往難以進行。

 

就像總部在上海的海通證券,一姐由大陸武漢的鄧晞擔任,已是理所當然,那管你香港人就算擁有飛天本領也是徒然。

 

這裡不是說從來沒有香港人能夠進入香港陸資銀行的所謂「高層」。香港的交通銀行前首席經濟師羅家聰就是個香港仔。但去年10月,香港正值反送中運動高峰之際,羅家聰突然結束了長達14年與交通銀行的賓主關係,官方沒有正式公告。但羅家聰之後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披露,交通銀行認為「由香港人代表中(陸)資銀行發言並不適合」,暗示自己是被迫離職。

 

羅家聰在訪問中又指出,反送中示威加劇了公司大陸及香港員工之間的內部矛盾,交通銀行尤其不滿他在一次電台節目表示 2003 年沙士疫情對香港經濟打擊大於近月示威,其說法與官方論調並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馳,並透露曾收到指示稱不要對中國經濟發表評論,「現在他們連你的觀點都要審查」。羅家聰又指,他曾向同事分享一則經濟新聞,被交銀管理層認定內容批評政府,惹來譴責。他認為自己在交銀的經驗反映中資銀行開始改變在香港的策略,漸漸避免聘用本地青年。

 

香港政府到了今天,似乎仍然未能了解問題本質的嚴重性,猶在呼籲香港的青年人到大灣區、到前海找尋他們的前途,融入祖國,為本身和祖國的前途貢獻。試問一下,香港的青年今天連中環都沒有他們的空間,回到祖國的懷抱恐怕連門都沒有。

 

作者簡介

鄭漢良,從事新聞工作近40年,余紀忠時代曾服務美洲中國時報和台灣中國時報,退休前是中時副總編輯以及駐港特派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umediaworl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