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黃萬翔談城市的前世今生》 重返大溪老街 走進歴史的時光隧道 - umedia 優傳媒

大溪老街融合了巴洛克的精雕繁飾和閩南傳統的東方圖案,更充滿了先民歷史風貌與日式警察宿舍的陳跡。(圖/作者黃萬翔提供)

 

作者/黃萬翔

日前我和內人臨時興起,決定搭乘客運前往大溪老街,重溫舊夢,回憶起1997年時守護的老街場景。當天看到許多商家與遊客,走在老街上,欣賞老街的街景與巴洛克風格的雕花牌樓、騎樓天花的八角圖騰,心裡有一陣深深的喜悅與感動。

 

大溪舊名為「大姑陷」,自清朝時期成為原住民、漳、泉、客等等族群聚集的地方,成為台灣最內陸的河港,在淡水河發展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大姑陷」為原住民語音,意指「大水」,是山區、平原與大河交會之處,因水源豐富與充足的山林資源,吸引民眾陸續來此定居,並以河運港口作為物資集散地而發展出熱鬧的街市,後因河運交通改變與消退,商棧地位就慢慢沒落了!

 

日治大正時期,在台灣全面推動「市區改正計畫」,拆除了原有街道房屋正面。當時日本正值引進歐洲建築的風潮,新建的店家多採用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老街商號融合了巴洛克的精雕繁飾和閩南傳統的東方圖案,涵蓋了希臘式山頭、羅馬式拱門柱子、東方文化的魚、獅子、蟾蜍、蓮花、花瓶等等圖案,大溪老街布滿了先民歷史風貌與日式警察宿舍的陳跡。

 

大溪橋早期以竹籠與石塊堆疊興建而成,是溪東、溪西居民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日治時期改建為全長280公尺的雙孔鋼索吊橋,2001年鎮公所與公路局進行改建,入口處用復古的拱門造型,半圓形的雕花罩頂,像城堡般穿越巴洛克式的浮雕拱門。

 

1986年桃園大溪商業蓬勃發展,許多店家認為老街門面及屋頂天花破舊毀損,騎樓又有多根立柱,影響出入,若重新整修可以新的門面吸引人潮來觀光,許多店家都著手準備拆除翻新。鎮長林熹達知道後緊急申請經費補助,鼓勵當地居民保存牌樓。

 

為了保存老街文化資產,林熹達與曾梓峰教授攜手合作搶救和平老街的老牌樓,特別舉辦「大溪之寶」活動,協助居民「識寶」、「惜寶」、「展寶」一系列活動,以社區營造與民眾參與方式,邀請民眾一起來了解保存老街文化資產。

作者與大溪老街的合影。(圖/作者黃萬翔提供)

當時曾梓峰教授剛剛從德國留學獲取博士學位回台,我擔任台灣省建設廳副廳長,梓峰兄邀我共同協助有關都市計劃文化保存規定與行政事宜,我慨然應允全力協助。郷公所編列300萬預算,以選拔競賽方式讓居民和遊客從100個立面牌樓中,投票選出前15名並提供20萬元獎勵金,希望入選店家能保留牌樓立面5年。

 

100戶牌樓立面的所有權人,經過口述講解歷史、分享家族照片,才喚醒民眾深刻反思老舊立面牌樓背後珍貴的歷史價值,與每個人生命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聯,重新建立起家族、建物與歷史文化的連結,這是大溪老街能夠成功保存立面牌樓最重要的根本關鍵因素。

 

「四連棟日式宿舍」建於日本時代昭和12年至15年間(1937年至1940年),屬於丁種判任官舍,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2015年修繕完成後,就提供作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使用。

 

清代時期,林本源家族等地方望族起建大宅時,禮聘唐山匠師來臺,吸引了許多匠師在此落戶定居,造成了大溪木藝產業的聚集,並於1960-1980年代達到巔峰。木器製作需經過許多工序、結合不同技藝方能完成,一如「協」字的三個力,又稱為「十三力」;遊客可以透過木藝產業的歷史發展、製作技術、傳承與新創三大主題來看大溪木器產業的特色。

 

當時由舉人李騰芳、林本源家族與「學田六君子」推動促成「大溪公學校」的建設,文風鼎盛。大溪培養出許多文人、政治家、畫家、木藝匠師,帽子歌后鳳飛飛也是大溪人引以為傲的藝人。

 

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中央文化部與地方政府正在融合過去社區營造及文化建設的歷史經驗,結合行政部門、在地產業及專業人力,持續投入「地方創生」與「再造歴史現場」的規劃與推動工作。

 

走在大溪老街,沿路欣賞傳統廟宇、街屋、古宅、日本宿舍、官廳、武德殿還有基督教長老教會教堂,就像走進一座「博物館」,穿越時空回到百年前,彷彿還能看見當時的人們,走在大溪老街上,忙碌快意的生活著!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大溪老街融合了巴洛克的精雕繁飾和閩南傳統的東方圖案,更充滿了先民歷史風貌與日式警察宿舍的陳跡。(圖/作者黃萬翔提供)

 

作者/黃萬翔

日前我和內人臨時興起,決定搭乘客運前往大溪老街,重溫舊夢,回憶起1997年時守護的老街場景。當天看到許多商家與遊客,走在老街上,欣賞老街的街景與巴洛克風格的雕花牌樓、騎樓天花的八角圖騰,心裡有一陣深深的喜悅與感動。

 

大溪舊名為「大姑陷」,自清朝時期成為原住民、漳、泉、客等等族群聚集的地方,成為台灣最內陸的河港,在淡水河發展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大姑陷」為原住民語音,意指「大水」,是山區、平原與大河交會之處,因水源豐富與充足的山林資源,吸引民眾陸續來此定居,並以河運港口作為物資集散地而發展出熱鬧的街市,後因河運交通改變與消退,商棧地位就慢慢沒落了!

 

日治大正時期,在台灣全面推動「市區改正計畫」,拆除了原有街道房屋正面。當時日本正值引進歐洲建築的風潮,新建的店家多採用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老街商號融合了巴洛克的精雕繁飾和閩南傳統的東方圖案,涵蓋了希臘式山頭、羅馬式拱門柱子、東方文化的魚、獅子、蟾蜍、蓮花、花瓶等等圖案,大溪老街布滿了先民歷史風貌與日式警察宿舍的陳跡。

 

大溪橋早期以竹籠與石塊堆疊興建而成,是溪東、溪西居民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日治時期改建為全長280公尺的雙孔鋼索吊橋,2001年鎮公所與公路局進行改建,入口處用復古的拱門造型,半圓形的雕花罩頂,像城堡般穿越巴洛克式的浮雕拱門。

 

1986年桃園大溪商業蓬勃發展,許多店家認為老街門面及屋頂天花破舊毀損,騎樓又有多根立柱,影響出入,若重新整修可以新的門面吸引人潮來觀光,許多店家都著手準備拆除翻新。鎮長林熹達知道後緊急申請經費補助,鼓勵當地居民保存牌樓。

 

為了保存老街文化資產,林熹達與曾梓峰教授攜手合作搶救和平老街的老牌樓,特別舉辦「大溪之寶」活動,協助居民「識寶」、「惜寶」、「展寶」一系列活動,以社區營造與民眾參與方式,邀請民眾一起來了解保存老街文化資產。

作者與大溪老街的合影。(圖/作者黃萬翔提供)

當時曾梓峰教授剛剛從德國留學獲取博士學位回台,我擔任台灣省建設廳副廳長,梓峰兄邀我共同協助有關都市計劃文化保存規定與行政事宜,我慨然應允全力協助。郷公所編列300萬預算,以選拔競賽方式讓居民和遊客從100個立面牌樓中,投票選出前15名並提供20萬元獎勵金,希望入選店家能保留牌樓立面5年。

 

100戶牌樓立面的所有權人,經過口述講解歷史、分享家族照片,才喚醒民眾深刻反思老舊立面牌樓背後珍貴的歷史價值,與每個人生命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聯,重新建立起家族、建物與歷史文化的連結,這是大溪老街能夠成功保存立面牌樓最重要的根本關鍵因素。

 

「四連棟日式宿舍」建於日本時代昭和12年至15年間(1937年至1940年),屬於丁種判任官舍,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2015年修繕完成後,就提供作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使用。

 

清代時期,林本源家族等地方望族起建大宅時,禮聘唐山匠師來臺,吸引了許多匠師在此落戶定居,造成了大溪木藝產業的聚集,並於1960-1980年代達到巔峰。木器製作需經過許多工序、結合不同技藝方能完成,一如「協」字的三個力,又稱為「十三力」;遊客可以透過木藝產業的歷史發展、製作技術、傳承與新創三大主題來看大溪木器產業的特色。

 

當時由舉人李騰芳、林本源家族與「學田六君子」推動促成「大溪公學校」的建設,文風鼎盛。大溪培養出許多文人、政治家、畫家、木藝匠師,帽子歌后鳳飛飛也是大溪人引以為傲的藝人。

 

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中央文化部與地方政府正在融合過去社區營造及文化建設的歷史經驗,結合行政部門、在地產業及專業人力,持續投入「地方創生」與「再造歴史現場」的規劃與推動工作。

 

走在大溪老街,沿路欣賞傳統廟宇、街屋、古宅、日本宿舍、官廳、武德殿還有基督教長老教會教堂,就像走進一座「博物館」,穿越時空回到百年前,彷彿還能看見當時的人們,走在大溪老街上,忙碌快意的生活著!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umediaworl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