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黃萬翔細説經建故事》東和禪寺與東山禪寺的滄桑與創生 - umedia 優傳媒

東和禪寺早名「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圖/翻攝自東和禪寺官網)

 

〈寫在前面〉

  • 執政者或管理人往往看到眼下的困難,執著於過去的作法,停留在矛盾衝突與敍説無方的巢臼中。如何以高遠的視野,找尋創造雙贏的未來,是一個執政或管理人一生重要的使命與課題。
  • 我深信一切衝突管理,祇要用心探求問題真相,就會找到圓滿答案;祇要以無私的態度深入觀察,就一定能化解衝突與爭議。因為「答案就在問題中」。
  • 我一生本於跨域合作的多贏思維,從事國家與城鄕的建設,謹以親身體驗、解決的實際案例,在本系列專欄中提供給所有的朋友,期盼一起攜手解決衝突,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作者

 

作者/黃萬翔

摘要:從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路經林森南路,許多人都會驀然發現,路旁有一座日式「鐘樓」,卻很少人知道從路邊小徑走入,隱世藏在泰北中學身後,有一個別有洞天的悠然神境-觀音禪堂。這禪堂是東和禪寺的附殿,和位於屏東的東山禪寺土地,都是經過王金平院長的協助,終於還給寺廟遲來的正義。

 

東和禪寺早名「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1908年於台北城東門町(現仁愛路與林森南路口)外建立,是台灣少數具有日本禪宗風格的佛寺。1920年,禪寺本堂動工重建,直到1923年完工。1914年,在正殿之右增建一座閩式佛殿─觀音禪堂;1916年禪寺附設佛教學校,校名「私立臺灣佛教中學林」,1935年改名為私立台北中學,從佛教學校轉形為一般學校。政府遷台後,才再改名成為今日的「泰北中學」。

 

現存鐘樓為禪寺的南入口,穿越鐘樓後,沿青少年育樂中心與原泰北中學城區部用地間小徑往前行即可看到東和禪寺,寺廟經過重新規劃整修,於2002年11月7日點燈啟用,2006年7月21日,銅鐘經修復後,再度昂首屹立響起悠揚警世的鐘聲。

 

這個寺院經過許多歷史風霜,原有寺廟建築毀壞拆除外,所有土地也被瓜分得四分五裂,僅剩的一條小徑,還被它設立的佛教中學林(現為泰北中學)所包圍封閉,差點成為一塊死地!而東和禪寺面臨最大的困境,則是日據時代的廟產土地在國民政府遷台後,被劃為國有土地,不僅佛學院及大殿土地分割離散,僅留的觀音禪堂也成為佔用國有地的寄居者,這是歷史變遷下開的一個大玩笑。台灣有句俚語『乞丐趕廟公』,東和禪寺本是主人的身份卻淪落成為佔用者。

 

2001年,東和禪寺特別向王院長陳情,希望拿回或租用,讓這個信仰的古寺能夠有一個長治久安的容身之地,達成持續宏揚佛法、教化民心的心願。王院長長期護持宗教信仰,對於宗教用地遭遇的困難與需要,一直非常關心,把這個課題任務交付給我(時任王院長辦公室主任),要我去拜訪住持師父研究解決,我得以有緣親身進入拜訪東和禪寺住持。住持師父詳細告訴我東和禪寺歷史傳承始末,也展示許多歷史文件與照片,證明寺廟在日據時代即已存在,現有的國有土地原屬寺廟所有。

 

我了解依據國有財產法的規定在國民政府遷台以前,已存在使用事實的使用者,可以檢具相關證明文件向國有財產局申請將國有土地更正登記為寺廟所有,我協助住持師父收集這些歷史證明文件與檔案後,邀集國有財產局(現今為國有財產署)研商協助依法定程序辦理更正,終於解決了問題。東和禪寺正式成為這個寺廟土地的主人。

 

另外,坐落屏東的東山禪寺,創建於1924年,由信徒林慶雲捐資籌建,原名「屏東佛教臨濟宗佈教所」。東海宜誠和尚為第一任住持,因該寺位於半屏山之東,並取六組大開東山法門之義,更名為「東山禪寺」。1945年台灣光復後,禮請大崗山龍湖庵圓融上人為首任住持,上人到東山禪寺後重建大雄寶殿,繼之美化環境,東山禪寺成為一處清淨莊嚴的道場,也成為鯤南第一座花園佛寺。1963年創辦了「東山佛學院」,聘請道源長老為院長。  

 

東山禪寺的土地在光復後也劃歸國有土地,2000年天機上人也陳情王金平院長,希望將國有土地歸還給東山禪寺,經過王院長協助後東山禪寺終於有了自己的寺廟土地。光復後由於土地登記資料不全,類此將民間團體或寺廟土地逕行登記國有土地的情事屢見不鮮,透過院長的協助都能一一回復,物歸原主,對於宗教文化的保存成就了許多佳話。

 

小啟示:

1. 歷史環境變遷過程中,因為人為及環境的錯失,往往造成許多事實的淹沒與歷史的錯誤。

2. 文化資產的保存,需要用心、耐心與歷史文獻的研究,一旦毀壞拆除就難以回復,造成整體人類文化的損失。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東和禪寺早名「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圖/翻攝自東和禪寺官網)

 

〈寫在前面〉

  • 執政者或管理人往往看到眼下的困難,執著於過去的作法,停留在矛盾衝突與敍説無方的巢臼中。如何以高遠的視野,找尋創造雙贏的未來,是一個執政或管理人一生重要的使命與課題。
  • 我深信一切衝突管理,祇要用心探求問題真相,就會找到圓滿答案;祇要以無私的態度深入觀察,就一定能化解衝突與爭議。因為「答案就在問題中」。
  • 我一生本於跨域合作的多贏思維,從事國家與城鄕的建設,謹以親身體驗、解決的實際案例,在本系列專欄中提供給所有的朋友,期盼一起攜手解決衝突,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作者

 

作者/黃萬翔

摘要:從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路經林森南路,許多人都會驀然發現,路旁有一座日式「鐘樓」,卻很少人知道從路邊小徑走入,隱世藏在泰北中學身後,有一個別有洞天的悠然神境-觀音禪堂。這禪堂是東和禪寺的附殿,和位於屏東的東山禪寺土地,都是經過王金平院長的協助,終於還給寺廟遲來的正義。

 

東和禪寺早名「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1908年於台北城東門町(現仁愛路與林森南路口)外建立,是台灣少數具有日本禪宗風格的佛寺。1920年,禪寺本堂動工重建,直到1923年完工。1914年,在正殿之右增建一座閩式佛殿─觀音禪堂;1916年禪寺附設佛教學校,校名「私立臺灣佛教中學林」,1935年改名為私立台北中學,從佛教學校轉形為一般學校。政府遷台後,才再改名成為今日的「泰北中學」。

 

現存鐘樓為禪寺的南入口,穿越鐘樓後,沿青少年育樂中心與原泰北中學城區部用地間小徑往前行即可看到東和禪寺,寺廟經過重新規劃整修,於2002年11月7日點燈啟用,2006年7月21日,銅鐘經修復後,再度昂首屹立響起悠揚警世的鐘聲。

 

這個寺院經過許多歷史風霜,原有寺廟建築毀壞拆除外,所有土地也被瓜分得四分五裂,僅剩的一條小徑,還被它設立的佛教中學林(現為泰北中學)所包圍封閉,差點成為一塊死地!而東和禪寺面臨最大的困境,則是日據時代的廟產土地在國民政府遷台後,被劃為國有土地,不僅佛學院及大殿土地分割離散,僅留的觀音禪堂也成為佔用國有地的寄居者,這是歷史變遷下開的一個大玩笑。台灣有句俚語『乞丐趕廟公』,東和禪寺本是主人的身份卻淪落成為佔用者。

 

2001年,東和禪寺特別向王院長陳情,希望拿回或租用,讓這個信仰的古寺能夠有一個長治久安的容身之地,達成持續宏揚佛法、教化民心的心願。王院長長期護持宗教信仰,對於宗教用地遭遇的困難與需要,一直非常關心,把這個課題任務交付給我(時任王院長辦公室主任),要我去拜訪住持師父研究解決,我得以有緣親身進入拜訪東和禪寺住持。住持師父詳細告訴我東和禪寺歷史傳承始末,也展示許多歷史文件與照片,證明寺廟在日據時代即已存在,現有的國有土地原屬寺廟所有。

 

我了解依據國有財產法的規定在國民政府遷台以前,已存在使用事實的使用者,可以檢具相關證明文件向國有財產局申請將國有土地更正登記為寺廟所有,我協助住持師父收集這些歷史證明文件與檔案後,邀集國有財產局(現今為國有財產署)研商協助依法定程序辦理更正,終於解決了問題。東和禪寺正式成為這個寺廟土地的主人。

 

另外,坐落屏東的東山禪寺,創建於1924年,由信徒林慶雲捐資籌建,原名「屏東佛教臨濟宗佈教所」。東海宜誠和尚為第一任住持,因該寺位於半屏山之東,並取六組大開東山法門之義,更名為「東山禪寺」。1945年台灣光復後,禮請大崗山龍湖庵圓融上人為首任住持,上人到東山禪寺後重建大雄寶殿,繼之美化環境,東山禪寺成為一處清淨莊嚴的道場,也成為鯤南第一座花園佛寺。1963年創辦了「東山佛學院」,聘請道源長老為院長。  

 

東山禪寺的土地在光復後也劃歸國有土地,2000年天機上人也陳情王金平院長,希望將國有土地歸還給東山禪寺,經過王院長協助後東山禪寺終於有了自己的寺廟土地。光復後由於土地登記資料不全,類此將民間團體或寺廟土地逕行登記國有土地的情事屢見不鮮,透過院長的協助都能一一回復,物歸原主,對於宗教文化的保存成就了許多佳話。

 

小啟示:

1. 歷史環境變遷過程中,因為人為及環境的錯失,往往造成許多事實的淹沒與歷史的錯誤。

2. 文化資產的保存,需要用心、耐心與歷史文獻的研究,一旦毀壞拆除就難以回復,造成整體人類文化的損失。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umediaworl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