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宇宙「小爆炸」引發了我們太陽系的誕生

  據美國太空網報道,目前,科學家首次理論性證實——當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後的幾十億年,隨後發生的一次「小爆炸」引發了我們太陽系的誕生。

  之前曾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關於太陽系起源的其他觀點,但目前科學家的最新計算機模型強有力地支持了一項觀點——我們的太陽系誕生於一次爆炸性事件。最新計算機模型發現,我們的太陽系誕生於超新星或爆炸恆星產生的濃密的氣體和灰塵雲中。

  恆星能誕生於物質星雲崩潰的過程中,但目前科學家並不清楚引發物質星雲崩潰的真實原因。一種觀點認為包括太陽在內的許多恆星都是形成於濃密的恆星誕生區域,這裡有另一顆非常大質量的恆星出現爆炸,對周圍的星雲施加強烈的壓力。

  卡內基學會理論學家艾倫·鮑斯(Alan Boss)說,「上世紀七十年代,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了化學證據,顯示超新星爆炸能夠引發太陽系的形成。但是我們並未掌握相關的詳細資料,直到目前的這項研究,我們仍無法準確地描述太陽系形成的具體過程。但我們發現當超新星引發崩潰的同時,超新星新形成的同位素注射到崩潰的星雲結構之中。」

  存在時間不長的放射性同位素,其成份具有相同數量的質子,但是中子數卻有所不同,它們存在於數百萬年前非常古老的衰減隕石中,隨著時間這些隕石衰減分解成不同的子元素。在原始隕石中發現這樣的子元素則暗示著在這些原始隕石形成之前,數百萬年前曾存在著放射性衰減隕石。

  目前,鮑斯說,「鐵-60是一種母體同位素,僅大量出現於超大質量或進化恆星的核反應過程中。鐵-60能夠衰減成鎳-60,而鎳-60出現於原始隕石之中。因此,我們知道這些母體同位素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形成,但不知道它們是如何轉變的。」在之前的計算機的模型中鮑斯和同事普魯登斯·福斯特(Prudence Foster)證實:如果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衝擊波速度可減緩至6-25英里/秒,並且衝擊波和星雲的溫度持續保持在零下440華氏度,同位素便能夠沉積於原太陽星雲之中。

  在計算機上運行的幾項模型中,衝擊波打擊原太陽星雲物質之前,這些由灰塵、水、一氧化碳和分子氫構成的原太陽質量已達到1340華氏度,如果不出現冷卻,這些星雲物質不會崩潰。然而,一項最新研究理論上支持了冷卻觀點的存在,研究人員發現100萬年之後,原太陽星雲的濃度是之前的1000倍,衝擊波之前的熱量已快速損耗,其結果是只在星雲外部有接近1340華氏度的稀薄溫度層。再經過16萬年,星雲中心開始崩潰,其密度達到之前的100萬倍,逐漸形成原太陽。研究人員發現衝擊波前的同位素已混合進入原太陽,這種方式與超新星起源相一致。

  其他的一些研究暗示太陽可能誕生於一個非常擁擠的宇宙環境,誕生位置非常接近某些超大質量恆星。鮑斯說,「這是第一次通過計算機模型詳細證實超新星引發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在宇宙大爆炸后的90億年的一次小爆炸誕生了太陽系。」目前,這項研究報告將發表在10月20日發行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