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特朗普終於找到了正確使用金正恩的方式

華語智庫(微信:huayujunshi

當地時間7月28日23時41分,朝鮮繼7月4日之後第二次試射導彈。該導彈由慈江道一帶向半島東部海域方向發射,飛行約1,000公里后落入日本海。美國軍方評估該導彈為洲際彈道導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簡稱ICBM)。該導彈是否表明朝鮮已經具備威脅美國本土的能力,目前仍存在一定爭議。

美東時間7月29日晚間,美國總統川普通過個人推特對表達了失望之情:「我對相當失望。我們過去愚蠢的領導人們,已讓每年從貿易中賺走數千億美元」,「然而,他們對朝鮮什麼也沒做,只是說。我們不會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本可以輕鬆地把問題解決的!」在筆者看來,川普在任職后的半年時間內,已經通過摸索、試錯,逐步學會了「正確使用金正恩」的方式。

新總統上任三把火 蠻牛闖入瓷器店

讀者們應該會記得,川普在去年的總統競選期間,以及當選總統后,每每提到朝核問題都會咬牙切齒,誓將其徹底根除不可。當然,其間也偶爾發出諸如「要和金正恩一起吃漢堡」之類的看似緩和的小清新言語,不過很快不是被他自己發出的威脅就是被小金點的「炮仗」所打臉。

川普以強硬姿態懟朝鮮,自有其原因。首先,從政黨政治、選舉政治的角度講,這是貶斥歐巴馬(及其民主黨繼任者)的必要。在朝鮮問題在美國政界、輿論界已經高度安全化(securitization)的背景下,問鼎總統者有必要將「處理朝核問題不利」的責任扣在對手頭上。在歐巴馬執政期間,尤其中後期,美國對朝鮮基本實施「戰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也正是在這同一時期,金正恩上台,並在其父祖基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了擁核的步伐,並頂住不斷加強的國際壓力,取得了遠超其父祖的「核武業績」。這些都被川普成功地塑造成歐巴馬(及整個民主黨陣營)對朝「不作為」、「太軟弱」的鐵證。

除了國內政治鬥爭的需要,朝鮮步步緊逼的核實戰能力升級,也是促成川普採取強硬立場的重要原因。遙想2006年,朝鮮第一次進行核試驗,當天美國總統小布希的助手們便給外國首腦打電話,安慰這些震驚的盟友。助手們說,「這次試驗大致失敗了,只是朝鮮政權試圖引起注意力,發出的一聲當量1,000噸的呼喊,而且還搞砸了。朝鮮既沒有導彈彈頭,也沒有可靠的投送系統,而且永遠不會被允許擁有這些。」

十一年過去了,朝鮮無論是核武器還是彈道導彈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最早的800公里Scud B/C/ER到1,300公里的Nodong,再到如今「洲際」(intercontinental)級別的KN-14(估計在10,000公里)和KN-08(11,500公里左右),朝鮮一次次用數據打臉列國政要、專家。

可接下來的問題是,川普此前那種赤裸裸的威脅,有效嗎?

戰爭威脅是唯一能觸動金正恩的外部壓力但川普面臨內外掣肘

事實證明,相較於經濟制裁、國際譴責等外部手段,戰爭、或者可信的戰爭威脅,是目前唯一能夠觸動金正恩,並迫使其對其核武、導彈計劃進行調整的手段。最有說服力的案例就是數月前,川普與習近平在海湖莊園進行會晤。會晤期間及其後兩國領導人所發布的信息,讓外界普遍猜測中美兩國可能在朝核問題上達成某種交易或者妥協。

顯然,會晤本身就已經觸怒了金正恩。早在會晤前,外界就普遍預測,在此後的朝鮮「光明星節」期間,金正恩會按照慣例試爆核彈,以資「慶賀」。然而,並沒有核彈試爆。金正恩在發出語言譴責后,進行了導彈試射。這種「改核為導」的做法一直持續到今天。

對此,有專家評論,朝鮮的核武器水平已經被提升到一定水平,故不需要再做更多的測試了。這或許是一個可能的原因。但同時,鑒於導彈試射對國際社會,尤其是美韓等國的刺激要小於核試爆,金正恩的這種轉變也往往被看作是一種妥協。

接下來的追問是:既然戰爭威脅如此有效,為何川普不會繼續下去?

首先,鑒於當下的中美關係和東北亞安全形勢,我們可以暫時把半島真正發生戰爭這一選項排除。那麼接下來將集中討論「戰爭威脅」的效用。我們從小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威脅、恐嚇,是不能用的太多的,使用過於頻繁就會失去效力。川普面臨的內外掣肘,使得他不可能得心應手地重複使用戰爭威脅這一手段對付朝鮮。

在內部,民主、共和兩黨內的建制派無時不在挑著他的刺兒,不僅在朝核問題,包括其他如美俄關係、美中關係等議題,都會分散川普的戰略定力——而戰略定力(strategic focus)是川普實現、推進對朝強硬政策的先決條件之一。

在外部,恐怕最大的阻力還是來自於。在習特峰會後,包括國內的不少學者、政策界人士都認為,(應該/已經)在朝核問題上向美妥協,轉而一方面對朝更加強硬,一方面默許美國動武。可是,短短几天後,隨著外交部發言人口風的微妙轉變,此類猜測瞬間化作泡影。重申了「維穩/不戰」優先於「去核」的老立場,只是在對朝制裁上多出了一些力氣。這其中的具體原因,大抵屬於高層機密的範疇,我們作為學者不便於過多猜測。但對半島戰爭所造成的核危機、難民危機,以及對半島均勢現狀的改變等擔憂,可能是解釋立場微妙變化的切入點。

因此,在明確反對的情況下,川普再對朝發出「動武威脅」就勢必成為「empty threat」(空頭支票式的威脅)。這不僅無助於脅迫金正恩就範,反而會強化金正恩的自信與權威,使其更有底氣做進一步的試探,同時削弱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的話語權。這種國際舞台上的失敗,傳導到美國國內,經過觀眾成本(audience cost)機制的轉化,會成為國內政治壓力,削弱川普派系的執政基礎。顯然,這種結果是川普必須避免的。那又該怎麼辦呢?

朝鮮威脅論 + 責任論 = 強化美日韓同盟 + 薩德入韓 + 離間中朝、中韓

川普在進化。慢慢地,或許也是在左右幕僚的提醒下(包括建制派外交圈人士),他似乎看明白了朝核問題的門道,那就是金正恩的重要價值。留著金正恩,但又保持美朝間的敵對關係,不斷刺激金正恩,促使其做出更加攻擊型的姿態,以便對美國的亞洲盟友構成足夠威脅,於是美軍的亞太存在、美日-美韓同盟的合法性也就不言而喻、不證自明了——這些都是歷屆美國總統不斷強化「朝鮮威脅論」的老伎倆,不足為奇。川普不過是剛剛學會運用這一招。

但川普也有創新,那就是將「朝鮮威脅論」與「責任論」搭配使用,療效更佳。這是因為,川普面對的朝鮮,不同於他的前任——當下的朝鮮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可信的、建立在「兩單合一」基礎上的核威懾力。那麼他就必須面臨國內以及國際社會關於「美國為何不制止金正恩的瘋狂行為」的質疑。可是,一時半會兒,美國第一拿不出足夠的軍事實力確保一次性對朝鮮成功實施斬首和去核行動,第二,美國尚無法壓服就範,即默許美國對朝動武。

美國的軍事實力顯然是大大強於朝鮮,但是在對朝動武一事上,美國必須有確切的把握同時達成三個戰役目標:

一、成功對金正恩斬首

從近十多年的美軍表現看,在開戰初期成功實施斬首的案例幾乎沒有。

二、成功佔領朝鮮核設施

不是簡單的炸毀。核設施不同於其他設備,以物理手段從外部炸毀,其放射性污染將對地區生態產生毀滅性打擊。

三、成功摧毀朝鮮部署在朝韓邊界的精銳部隊

否則數萬門大炮會將首爾變成一片火海;美國如果不能確保此點,那麼首先反對對朝動武的將不是,而是其盟友韓國。

綜合上述兩點,既然美國第一,無法對朝動武,第二,由於第一點而導致其對朝鮮「威脅動武」缺乏可信性,故而失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川普就必須找到一個替罪羊,為其所並不期望、不情願可是又不得不重新啟用的「對朝戰略忍耐」找到一個合法性說辭。誰最適合做這隻替罪羊呢?放眼望去,六方之中,唯有最合適。

於是,我們看到,川普一方面繼續高舉「朝鮮威脅論」的大旗,和其前任一樣享受著「戰爭(威脅)的紅利」——通過不斷刺激朝鮮來迫使朝鮮做出攻擊姿勢,然後轉而以此為由強化自身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及其合法性,強化美日、美韓同盟,包括不久前迫使文在寅允許剩餘4架薩德發射車部署韓國。同時,拉攏韓國的舉措不可避免的將離間中韓關係。

另一方面,川普又高舉「責任論」的大旗——這面大旗本來並不新鮮,很早就被西方用於經濟、貿易、環境等領域,但在朝核問題上大做文章,確屬川普的「首創」——來為自己無能、無力實現朝鮮「去核」,並在事實上不得不重新啟動曾被他嗤之以鼻的歐巴馬式「戰略忍耐」開脫、背書。用其利,而避其害,川普以商人獨有的狡獪,終於找到了正確使用金正恩的方法,恭喜!

作者:王夫子

- END -

微信公眾號:華語智庫(huayujunshi)

關注「華語智庫(huayujunshi)」官方微信號可查看更多專家評說,按國家查詢文章內容列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