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經濟痕迹︱最大的「灰犀牛」

最近,「灰犀牛」成了熱詞,用於討論經濟面臨的大概率風險。不過,在財經作家米歇爾•沃克造出這個詞時,她指的是類似2008年爆發在華爾街的那種危機。

那場危機與美國的槓桿率有關,尤其是「居民加槓桿」。如今危機過去十年了,美國的槓桿率發生了那些變化,灰犀牛還在嗎?我們用「債務餘額/GDP」來觀察,有三點變化:

家庭部門槓桿率明顯下降

,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98%降至目前的79%。

非金融企業槓桿率基本穩定

——2007年其債餘額佔GDP的70%,2012年降至66%,眼下又回升到72%。

聯邦政府槓桿率大幅上升

,其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42%飆升至目前的86%。不過,同期美國地方政府的槓桿率倒是下降了,由2007年的21%降至眼下的17%。

不難看出,

危機以來,美國非金融部門的整體槓桿率其實是上升了

——由2007年的230%上升到現在的254%。換句話說,經濟的投入增加了。那麼,效果怎麼樣呢?

我們來看增速。危機前美國增速逾3%,現在是1.4%(中間經過08、09兩年的衰退,13年正式復甦,且按下不表)。可見,投入產出效率並不高。

自然可以辯解說經濟復甦是需要時間的,並且投入與產出之間存在時間差,但十年過去了,這一觀點的說服力還剩下多少呢?不可否認,美國經濟「

槓桿升、增速降

」的背後存在大量的無效投入。

如果這些投入來自有資金,那問題還不是太大,頂多就是浪費錢;但如果來自融資槓桿,那就意味著債務風險的積累。風險不斷積累,終將抵達由盛而衰的「明斯基時刻」——債務-資產價格崩潰,經濟陷入衰退。

按照明斯基的分類,債務有三種:①對沖性,即債務人從融資合同中獲得的現金流足以覆蓋本金和利息;②投機性,即債務人從融資合同中獲得的現金流僅能覆蓋利息;③龐氏(Ponzi scheme),即債務人的現金流什麼都覆蓋不了,只能靠出售資產或新融資來履行支付承諾,也就是借新還舊。顯然,債務如果是對沖性的,那多多益善;但若是「龐氏」,那就危險了。是不

是灰犀牛,要看融資的回報率

回到美國的問題上。危機前,美國增長靠居民加槓桿;危機后,居民債務冷卻,換做聯邦政府加槓桿。可惜此槓桿非彼槓桿,對經濟的貢獻可謂微薄(如下圖)。

數據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美國財政部,美聯儲,作者計算

原因有三:

借債不外乎是為了支出。美國聯邦政府的支出分兩類:國防支出和非國防支出。二戰結束后,聯邦支出也曾拉動經濟發展,有三個時期——1960年代越戰、1980年代美蘇對峙、「9•11」后的反恐戰爭,都是用兵之際。不過,美國國防支出有條規律——前期漲得越高,後期就落得越深,

目前美國軍費增速處於回落期

有些支出會產生效益,比如投資建廠;有些則不會,比如還貸。在美國,不同口徑的聯邦支出差距越來越大,或者說

有經濟產出的支出佔總支出的比重越來越低

,目前是32%,處於歷史低點。

與此同時,聯邦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卻升至歷史高點——86%,表示聯邦政府在「借債過活」的道上已經越跑越遠。鑒於聯邦支出還得大漲(再過十年,「嬰兒潮」一代將進入老病暮年,醫保退休金等需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去),而聯邦稅收又不可能大漲,聯邦政府在可預見的將來免不了還要「借借借」。

聯邦槓桿越加越高,經濟效率卻越來越低,這不是「灰犀牛」是什麼?

較之迷失的日本、低迷的歐洲,這些年美國經濟算是恢復得不錯的。但誰知道那頭看似安靜吃草的灰犀牛什麼時候會衝過來呢?

當然,它也可能不會衝過來。比如說,國防支出突然出現拐點(至於為何出現拐點,就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內了),美元和美國國債作為全球避險資產的重要性迅速提升。實在不行,美國還能印美元,就像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說的,「美國不會違約,因為它可以印鈔票」。這就是美元霸權,可以將危機和損失轉嫁出去。

不能印美元,卻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國。美國聯邦融資這頭「灰犀牛」,無論是低頭吃草,或是橫衝直撞,都不免影響到的金融市場。所以我們的金融調控,不但要防範自家地里的灰犀牛,還得盯著彼岸的灰犀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